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晓东  李晓燕 《地下水》1997,19(3):116-120,132
本文对黑龙洞泉域封闭式地质含水体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论述,用总补给量法和总排泄量法对泉域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预测了在单元内多处水源地集中开采地下水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同时提出了建立多目标水资源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煤对峰峰矿区黑龙洞泉岩溶水系统影响程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峰峰矿区采煤与黑龙洞泉岩溶水系统关系和矿床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确定开采规模、构造复杂程度和岩溶水水压等9个因素为采煤对黑龙洞泉岩溶水系统水量、水质和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运用基于MAPGIS的层次分析法。就采煤对黑龙洞泉岩溶水系统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将峰峰矿区采煤对黑龙洞泉岩溶水系统影响程度分为强、较强、中等、较小、小五个等级,为矿区煤炭资源科学开采和区域水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邯邢地区深岩溶分布的某些特点 邯邢地区地下水水温多在20℃左右,据有关资料计算出CaSO_4的饱和溶度积为3.247×10~(-3)摩尔/升以及CaSO_4饱和指数值(SCI)。根据SIC—H(O_2顶面标高)关系曲线,确定出临城十股泉水文地质(北)单元和峰峰黑龙洞泉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邯邢南中北单元(即峰峰黑龙洞泉群、邢台-百泉、临城-石鼓泉群三个水文地质单元之简称)位于太行山东麓中段,包括邯郸、邢台两地区大部分和安阳地区一部分。北起临城涕河,南至漳河南岸的李珍铁矿,西自涉县-长亭断层及北洛河以北古老变质岩东界,东至峰峰、邢台、临城诸煤田中奥陶世灰岩埋深1000米的界线,总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50毫米,地下水动态受降雨控制,  相似文献   

5.
岩溶潮汐泉是岩溶间歇泉与岩溶周期泉的总称.这种奇特罕见的泉水西南各省有零星分布,西以四川东南部的碳酸盐岩地区出露较多,发育较好.通过勘探与模拟证明,潮汐泉的成因不是日、月的潮汐影响,而是岩溶管道水流的虹吸作用.本文根据部分泉的典型调查资料,对潮汐泉变化规律、成因,分类与赋存的水动力条件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充分分析已有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之上,综合大面积水文地质调绘和多种勘探成果,对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和南梁隧道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将隧道区域划分为娘子关泉域系统、威州泉域系统和散泉系统三大地下水含水系统,同时将太行山隧道区划分为5个水文地质单元,将南梁隧道区划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另外,论述了隧道开挖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断层或岩脉与隧道相交地段的水位、水量产生影响,这为进一步解决特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突水、涌水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性资料,加深了对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水文地质条件薄弱地带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滏阳河上游岩溶水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恒 《水文》2003,23(4):45-48
分析了滏阳河上游黑龙洞泉域地下水水资源补给成因,以及大量开采岩溶水对水量、水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黑龙洞泉域地下水补给成因主要包括近3年降水和部分河渠渗漏。泉域上游开采量的不断增大造成泉群溢出量逐年减少,并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黑龙洞泉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田胜龙  赵云云 《地球科学》2008,33(5):693-698
为了对黑龙洞泉域水资源进行评价, 通过对地质条件、水位观测资料的深入研究, 以水均衡原理、地下水渗流理论为基础, 建立了黑龙洞泉域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以灰色序列预测模型为辅助手段, 结合历年的降水规律, 对未来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年均降水量、地下水流场、水位及泉流量进行了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预测, 若2010年为丰水年(保证率20%)、平水年(保证率50%)、枯水年(保证率75%), 黑龙洞泉汛期地下水位标高分别为超过130m、达到130m、低于130m, 汛期泉流量分别为超过10m3/s、7m3/s、5m3/s.计算结果有利于指导黑龙洞泉域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Ⅰ.泉及其出露条件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只有在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得最适当的情况之下,地下水才有可能涌出地表而出现为泉。仔细研究一个地区的泉,不但有助于明确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且常常对研究该区的地质构造大有俾益,所以水文地质工作者应该尽可能的利用这些地下水的天然露头点来进行工作。地下水涌出地表,只有当含水层或含水的地下通道与地表相交时,才可能发生。含水层的数量和性质可以多种多样,含水通道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方向和大  相似文献   

10.
河北境内太行山东麓分布一系列岩溶大泉,从南向北有:黑龙洞、白龙洞、东风湖、百泉、达活、石鼓、威州、涞源等泉。它们各自都有自己补给、径流、排泄区,构成独立封闭水文地质单元或泉域。大泉集中排泄泉域内岩溶水,一般都在每秒1个流量以  相似文献   

11.
以1∶5万水文地质调查兴山县幅内的白龙泉为例,介绍了如何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勘探、示踪试验、同位素测试等手段,查明岩溶泉的成因,并对其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手段查明岩溶泉成因的应用进行了探究。裂隙测量等基础地质调查测得了研究区代表性含水岩组的裂隙发育程度,为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地球物理勘探确认了白龙泉的补给径流区中存在岩溶径流管道;示踪试验数据可分析岩溶径流管道的管道结构;而同位素测试则从水化学角度佐证了上述方法所得的结论。技术方法可以为南方岩溶大泉或地下河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娘子关泉域群泉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泉域汇水面积达7 436 km2,前人认为:泉域内岩溶水由北、西、南3面向娘子关一带径流汇集,由于娘子关一带下奥陶系燧石团块或条带白云岩相对隔水层隆起,并被桃河侵蚀出露,使岩溶地下水溢出地表成泉群,其主要含水层为中奥陶系含石膏碳酸盐岩。但各泉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有差异,娘子关泉群并不是出自统一源。文章通过水化学、同位素、水文地质剖面等方法研究得出: 娘子关泉域存在两个含水层、三个子系统:中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和中上寒武系白云岩含水层;西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东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和东部中上寒武系岩溶水系统。泉域内城西泉与程家泉出露于中奥陶系下马家沟组泥灰岩之上,含水层为中奥陶系灰岩裂隙、溶隙水,由于区域下马家沟组泥灰岩隆起隔水出露地表成泉,属于东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坡底泉、五龙泉、河北泉、水帘洞泉、苇泽关泉其补给主要来源于中上寒武系含水岩组,为承压上升泉,属于东部中上寒武系岩溶水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从老龙洞泉域出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通过2次大型连通试验查明老龙洞岩溶泉地表集雨面积及穿跨灯台坝冲沟袭夺的地下集雨面积的情况,为大沙河水库建设提供了翔实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量野外地质工作,结合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煤层气 保存的控制特征。结果显示,盆地边界近NS 向的压性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构造变形程度向盆地内部逐渐减弱,即盆地边 缘和内部的构造条件均有利于煤层气保存。依据构造、地下水补给及排泄条件和地貌等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5 个水文地 质单元,西南部韩城单元的水动力条件强于东部各水文地质单元,东部各单元中又以柳林泉流域水动力条件最强,这种差 异在构造背景上的叠加,导致煤层气保存条件发生分异。中部黄河东断凹单元煤层含气量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北部 柳林单元在柳林泉以西发育有利煤层气保存的地下水动力场条件,中南部龙门山单元北部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可能有利于煤 层气保存,西南部韩城单元西北段地下水处于滞流环境而使煤层气保存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六盘山地区多处有臭水泉群出露。臭水泉就是含有Na2SO4、NaCl等盐类矿物离子,并排放硫化氢(H2S)气体的高矿化度咸苦水。在系统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借助ETM卫星图像,提取臭水泉群的分布信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访问、取样化验,初步查明臭水泉的位置、流量、水质及其对环境的危害,结合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点,分析臭水泉的地质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地区的臭水泉主要分布于马东山复背斜的南北两端及东西两翼,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于沟底,中、新生代高含盐量地层是臭水泉群中盐分的物质来源,北东向、北东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和构造裂隙是臭水溢出的通道。臭水泉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局部大气质量下降,污染地表水体和河谷潜水,造成土壤盐  相似文献   

16.
陈盟  吴勇  高东东 《地下水》2011,(6):104-105,121
牟托村位于茂县最南端,是山间河谷阶地地貌、洪积扇地貌及泥石流侵蚀地貌综合作用而成,分布有带状泉群,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结合Piper图和指印图探讨分析了该泉的成因,认为该泉是一个受多向补给的下降泉.泉水的补给来源是牟托沟上游的补给和基岩裂隙水及孔隙水的侧向补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系统地认识济南十大泉群,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法揭示十大泉群分布、流量、景观及水质特征,通过水文地质结构精细刻画与泉水排泄条件分析,进一步明确十大泉群成因差异性,归纳泉水形成模式,揭示十大泉群水循环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十大泉群基本特征可大致分为两类,即排泄区6个泉群均为上升泉、南部补给区4个泉群均为下降泉;十大泉群形成模式可划分为五类,即构造凸起—灰岩“天窗”成泉、构造凸起—裂隙连通成泉、浅埋多层砂层与高渗透黏土导通成泉、断裂切割成泉和侵蚀溢流成泉模式;宏观上济南十大泉群水循环受北倾单斜构造控制,其输入条件、输导系统和输出方式差异较小;微观上6个承压型泉群泉水输出方式差异性明显,其灰岩覆盖层类型、厚度、渗透性及灰岩顶板埋深差别较大,导致泉水出流形态、流量及水质不同,形成各自独特的景观。岩溶泉水微观成因的详细研究可为济南十大泉群分类保护提供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腾冲地区坝派泉高达4个流量,近1.3亿方,被称为“巨泉”,出露于云南大盈江干流附近。我们在对区域水文地质概况了解的基础上,先利用1:3.5万比例尺的航摄象片进行地质解译,根据解出的岩性与构造,研究地下水的生成条件与富水规律。然后利用红外片解译浅层地下水,並结合一些水文资料,分析坝派泉的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19.
受气候及区域水资源变化影响,北京地区泉水大量减少。以京西海淀地区为例,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根据成因进行泉的分类;收集历史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结合现状调查,总结泉的流量和水质变化特征规律;根据泉的成因、生态和资源作用等,提出泉水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简易水文地质工作是了解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工作,在各勘探阶段都很重要。 普查阶段一般不进行专门水文地质工作,简易水文地质工作就成为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相当重要的手段,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手段。所得资料是专门水文地质工作的依据。专门水文地质工作量毕竟是有限的,要对水文地质条件作全面评价还要辅之以大量的简易水文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