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西线区域处于高原连续片状冻土区向高山不连续岛状冻土区过渡的中间地带。区域内多年片状冻土、岛状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三种类型并存,造成了冻土分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依据大量实际资料,系统论述了区域内冻土、地下冰、融区的分布与特征,冻胀与融沉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冻土区地下水的形成、补给、径流、排泄方式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冻土分布及其季节性冻融过程的强烈影响。以地处祁连山多年冻土区的大通河谷融区为典型研究区,基于钻探、坑探和地球物理工作查明了区内冻土特征和分布情况;结合水文地质观测及抽水试验,分析了研究区河流融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深入研究了区内冻土冻融过程影响下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和水化学特征,认为冻土冻融过程决定了研究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方式,特别是对地下水质有优化作用——冻土区地下水质明显优于非冻土区。冻土区地下水成因和赋存条件研究对于其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地带性规律、冻土构造以及融区的类型和分布特征,详细论述了不同作用下形成的冻土(冰缘)地貌,并对青藏高原的冰缘期进行了初步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通风路堤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即将穿越 5 5 0km的多年冻土区 ,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面临的首要工程问题。出于铁路建设中保护冻土的原则 ,对通风路堤这一新的、主动保护冻土的路堤结构形式进行了几何相似比为 1∶4的大型室内试验 ,试验所得的路堤土体温度场分布及土体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通风路堤能够有效地降低路堤土体的温度 ,从而达到保护天然地基冻土的目的。但是 ,温度场的分布在通风路堤内并不对称 ,及沿路堤中轴线的两侧左右不对称 ,这样可能会影响到下伏冻土温度的差异 ,从而引起不均匀冻胀、沉降变形。另一方面 ,暖季较高的气温条件下 ,通风管两端的进出口需要堵塞或关闭 ,以免造成土体吸热量较多而引起较大的沉降 ,但由于青藏高原很短的融化期 ,这一影响还有待现场试验工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主要冻土路基工程热稳定性及主要冻融灾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介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背景及其工程影响的基础上,通过主要冻土路基现场监测和沿线调查,对青藏铁路冻土路基2002年以来的地温发展过程、热学稳定性及次生冻融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自2006年通车后冻土路基整体稳定,列车运行速度达100 km/h,达到设计要求,但不同结构路基的热学稳定性不同,采取"主动冷却"方法的路基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普通填土路基。管道通风路基、遮阳棚路基及U型块石路基冷却下伏多年冻土的效果显著,块石基底路基左右侧对称性较差,而处于强烈退化冻土区和高温冻土区的普通路基热稳定性差,需结合路基所在区域局地气候因素予以调整或补强。以热融性、冻胀性及冻融性灾害为主的次生冻融灾害对路基稳定性存在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掩埋、侧向热侵蚀等,其中目前最为严重的病害是以路桥过渡段沉降为代表的热融性灾害。  相似文献   

6.
冻土融化将排放出大量CO_2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专家们经过9年的观测调查表明,北极圈冻原地带的冻土融化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_2。冻土内含有包括碳等大量的有机物,全球变暖、冻土融化,冻土中的水份蒸发,其内含的有机物和大气中的氧相互接触,分解排放出大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烃类来源及成藏特征,应用地球化学反演方法,根据碳同位素和成熟度的关系,分析烃类的成因和来源,结合水合物赋存特征、地层埋藏史等研究水合物成藏特征。结果表明:木里冻土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烃类气体以油型气为主,浅部混有少量煤成气;前者主要来源于石炭统和下二叠统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贡献较小。水合物成藏空间分布非均质性较强,纵向上不同层段的气体来源和充注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上部层段烃类成熟度较低,来源于早期常规油气藏破坏后逸散气体,混有少量水合物分解甲烷;中部层段甲烷具有"多阶"充注特征,有原油裂解气贡献,底部发育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下部层段烃类主要来源于深部烃源岩层(早二叠系和石炭系),具有"多阶"充注特征。水合物形成前的常规油气藏演化和水合物形成后的保存条件,是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和展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的沙漠、冻土和盐渍土等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日益显现,基于遥感影像的不良地质识别已经成为遥感处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以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为研究区域,针对当地典型的不良地质体遥感影像特征,主要探讨SVM分类、K均值分类以及基于因果关系的贝叶斯网络分类3种分类方法,初步尝试不同分类方法的融合,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的分类效果和精度。结果表明:SVM分类结果为块状分布,K均值分类结果为点状分布,基于因果关系的贝叶斯网络分类取得了更好的分类精度,3种方法取得的影像融合更好地表达了多种不良地质体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冻土地基中输电线路基础发生冻拔破坏的科学问题, 以锥管板条装配式基础为研究对象,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测试及分析的研究方法, 开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 冻土地基的冻结试验和基础的上拔加载试验, 分析了地基温度场、位移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基础抗拔承载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揭示出上拔荷载作用下冻土地基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冻结试验中, 模型基础的冻拔位移均小于周围地基土体的冻胀位移, 基础对地基土体的冻胀存在反约束作用, 距离基础越近, 约束作用越明显; 不同冻结环境温度下基础的上拔加载试验中, 抗拔极限承载力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近似呈线性增大, 增加速率接近1.8 kN/℃; 在冻结与上拔力双重作用下, 地基土体首先出现局部张拉破坏, 随着上拔荷载的不断增加, 地基土体逐渐由局部张拉破坏过渡为整体剪切破坏。研究成果可为这种形式的基础在冻土地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提供的冻土极值深度基础数据,基于Arc Engine+.net二次开发平台,设计冻土极值深度查询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晋冀蒙形变监测网阳红线、砂石线等15条水准路线点之记数据,对查询结果进行精度验证,误差均值为+1.16 cm,方差为1.70 cm2,满足埋石工作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1998年~2005年笔者先后负责了黑河-北安、伊春-嘉荫公路和嫩江~金水地方铁路等的多年冻土勘察工作,2008年~2011年在黑龙江省公路三年决战期间又对通过多年冻土区的北安-黑河、前锋农场-嫩江、绥化-伊春、漠河-北极村高速公路和连蛊-呼中公路等建设项目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勘察,并参与了设计,对公路通过多年冻土区冻土的分布规律、类型特征以及对公路的影响、设计方案、运行效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宏观上论述了我国西部道路交通开发中地质环境基本特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可行性,并着重指出,地形复杂、地壳强活动、滑坡泥石流、冻土和风沙等灾害构成了交通开发中施工、养护的突出问题,部分干旱区水源匮乏矛盾尤为突出,但工程地质环境仍具可选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多年冻土区河流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输出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贡献,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多年冻土区河流DOC输出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多年冻土区河流DOC输出对气候变暖和冻土退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河流中DOC的浓度、通量、化学组分等主要受流域内水的流动路径、滞留时间及路径上潜在DOC源的特征控制,而多年冻土的分布及其季节性融冻循环对上述因素有显著影响,进而控制多年冻土区河流DOC的输出规律。气候变暖可从3个方面对多年冻土区河流DOC输出产生影响:①造成多年冻土退化,使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变深和滞留时间增长,导致河流的DOC输出量降低;②使多年冻土中储存的老有机碳释放,导致河流的DOC输出量增高;③改善深部土壤的通气和温度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影响河流DOC的输出量和化学特征。今后,有3个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①中、低纬度高海拔冻土区河流DOC的输出规律及其与流域水文过程的关系;②小型源头河流DOC输出的对比与控制性试验;③冻土区地下水流过程的精细刻画和潜在有机碳源的直接探测。   相似文献   

14.
<正>可燃冰,也叫固体瓦斯,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表像冰,点火可以燃烧,因此俗称"可燃冰"。在海洋里,可燃冰分布于水深大于3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在陆地上它埋藏在深于130米的永久冻土层里。可燃冰的分布很广,就海洋而言,约占海洋总面积10%左右。目前,可燃冰在全球共发现132处产地,其中冻土区9处。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的可燃冰,最大可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迄今为止,可  相似文献   

15.
冻土斜坡模型试验相似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影响和加剧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稳定性问题,冻土区边坡开挖及斜坡稳定性是工程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冻土斜坡稳定性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对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失稳机制和活动规律进行分析,是开展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相似理论第一定律,对冻土斜坡模型试验进行了相似分析,应用积分类比法推导并建立了冻土斜坡模型试验的相似指标和相似判据,得出在用原状土作模型介质时,6个相似常数减少为2个相似常数,即cτ和cl。模型与原型的时间比例尺是由几何比例尺决定的,即cτ=c2l,仅有一个相似参数为自变量,另一个为因变量。据此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青藏公路沿线K3035处冻土斜坡进行了相似模型设计和冻融模型试验。模型再现了K3035处7°斜坡在4个冻融循环条件下,坡体中部(水平、垂向)4#位移伸张计质点位移曲线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实验表明,斜坡土体中部在第一次冻融循环中已有滑动迹象,随着滑坎进一步后退和靠近观测基准点,必然出现一次较大的位移,直至周边土体出现滑塌为止。模型试验结果与现场观测资料相比较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对潍坊市地质灾害分布范围、现状及易发程度进行了综合研究。潍坊市存在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4种类型,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潍坊市西南部的青州、临朐、安丘等地区;地面塌陷主要位于青州、临朐、昌乐、高密、昌邑等矿山采空区。潍坊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主要分为高、中、低和不易发区等4种。潍坊市大部分区域为不易发区,占总面积的78.45%;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坊子等膨润土开采区;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青州文登、朱崖、马岭杭铁矿采空区、昌乐县五图镇煤田开采区、高密市柴沟镇、安丘景芝镇重晶石开采区;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青州西南部、临朐南部、安丘西南部等中、低山区。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2004,(12):50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冻土近年呈逐渐退化趋势。在退化过程中,冻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或丧失,从而引发和加剧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并有可能造成青藏高原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在可燃冰勘查领域又获重大突破,青藏高原再次获得可燃冰实物样品。令人欣喜的是,作为世界第三的冻土大国,科学家粗略估算,我国远景可燃冰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这次发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国道219线新疆接西藏段阿克赛钦湖区新生代高山湖盆的构造演化及沉积物岩相分带,利用地质调查、钻探、物探、试验等工作成果,对公路展布带及地基影响深度范围内的特殊性工程盐渍土的盐渍化类型、程度、盐胀性,冻土的类型、融沉性、盐渍化冻土进行了研究与分类。综合评价了特殊土的工程性能和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为改建公路的选线和路基设计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经济合理、可行的特殊土工程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质学院测量系主任、地矿部测量学教学研究会主任、陕西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委员会主任、国际冰川学会会员、青藏高原研究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研究室首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雁塔区人民代表王文颖教授,陕西省户县人,男,汉族,生于1931年6月8日,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