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如何做好烟花爆竹仓库的防雷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武鸣县平安爆竹有限公司的烟花爆竹仓库进行防雷设计与施工,主要从防直击雷、感应雷、静电接地等进行综合布局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该文引入层次分析法(AHP法)及雷灾灾度定义,通过建立的雷灾灾度层次模型,构建4个判断矩阵并确定雷灾灾度评价中各指标的权重值,根据权重值建立雷灾灾度公式,然后采用等差分级法,确定各雷灾灾度的取值范围,进行雷灾损失等级划分,对贵州省2000—2011年雷电灾害进行灾度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3.
曾金全  张烨方  王颖波 《气象》2011,37(12):1595-1600
选取落雷密度、雷灾发生率、雷灾经济损失率及雷灾生命损伤率为评价雷电灾害易损性的指标,运用解析几何的直线方程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引入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数据真实性程度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修正,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总易损度值进行更为合理科学的区划分级,并以福建省为例对新模型做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综合评价算法模型在关系计算、级别区划、结果分析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数学优势,能较细致、完整地反映出雷灾易损度区划指标之间的联系及各指标因素对雷灾易损度的综合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南京气象观测站1951-2007年57 a雷暴日及降雨记录资料,分析了干雷、湿雷和雨中有雷比率的变化特征,得出:57 a来湿雷明显多于干雷,干、湿雷日气候倾向率都为负值,趋势减少,但湿雷减少更为明显;干、湿雷都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南京市从历年某天发生湿雷的概率得:历史上任意一天湿雷发生概率超过0.2的日期都集中在...  相似文献   

5.
雷电入侵的方式包括直击雷、侧击雷、雷击电磁脉冲,其对设备设施的侵害在空间上是完全可能达到全方位立体的,造成雷电灾害事故现场也是复杂多样化的。因此,在对复杂的雷灾事故进行调查与鉴定过程中,有时即使穷尽了直接法、排除法等方法,得到了初步的结论,但在后续思考中还会发现某些方面或现象不能做到完美解释。本文以一次复杂的雷击事故现场为实例,具体介绍了得出雷灾结论的分析全过程,然后根据此次得出的初步结论,提出了几处雷灾现象无法利用现有雷电理论进行合理解释,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商榷,以期对今后的雷灾调查与鉴定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太阳能热水器防雷安全隐患较大的现状,从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等方面探讨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有效防护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雷电流的频谱分布问题,根据Fourier变换理论,对不同模型的雷电流波形及实验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分析出雷电流的振幅、能量集中分布的频率段,为浪涌保护器的选取、开发和研究高性能浪涌保护器、雷电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古意瑾 《广西气象》2007,28(A01):120-121
针对目前太阳能热水器防雷安全隐患较大的现状,从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等方面探讨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有效防护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1997—2006年我国雷电灾情特征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建立了全国雷电灾害 (简称雷灾) 数据库, 对1997—2006年气象部门收集的雷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给出了我国雷电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损财物情况、受伤害人员情况等。资料包括32071例雷灾事件, 其中4287例雷灾造成了4488人死亡, 4320人受伤, 估计我国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击, 高于美国、英国。我国雷灾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 广东省最为严重, 总计上报8770例雷灾事件, 造成772人死亡和662人受伤; 当考虑人口权重时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的雷灾人员死伤率最高。我国雷灾全年都可以发生, 夏季占全年的65%以上, 7月最高。人员伤亡雷灾和财产损失雷灾发生在13:00— 20:00(北京时) 的分别占总数的73%和62%, 16:00为峰顶。雷灾中受伤害的农民占总死伤人数的93%, 城市人员仅占7%。统计人员伤亡雷灾中的雷击地点, 最多的发生在农田, 为32%, 其次为建构筑物, 为23%, 以下依次为开阔地、水域、树下、山地等。此外还分析了雷灾中受损行业、财物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区域雷灾易损性及其区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电灾害情况,根据江西省雷电灾害资料和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了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和区划的模式,为区域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6—2010年广西雷电灾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5a雷电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广西雷电灾害的时间分布、地理分布和行业分布以及人员伤亡雷灾地点分布情况。广西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6人死于雷击,农村是雷击重灾区,农民是雷灾的主要受害者。雷灾主要发生在汛期(4~9月),桂林雷灾最多,钦州雷灾最少,受损行业最多的是民用领域,占25%,人员伤亡雷灾中的雷击地点,...  相似文献   

12.
从直击雷、侧击雷防护和防雷击电磁脉冲三个方面对长跨度桥梁防雷检测内容、项目进行探讨,提出长跨度桥梁防雷检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95—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事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95—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事故汇编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全省雷灾事故的总特征、各种类型雷灾的分布比例、雷灾导致人员伤亡的趋势以及雷灾发生的地域性分布等。结果表明:近年来全省雷灾事故数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电子信息系统雷灾发生事故逐年增加,雷灾导致人员伤亡事件逐年减少,农村因雷灾死亡人数远比城镇要高,农村防雷是现阶段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4.
雷电闪击中回击电流波频谱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广西气象》1999,20(2):59-60
对雷电闪击中回击电流的频谱进行了初步分析,经过计算得出了在通信网络中,只要防止10kHZ以下频率的雷电波窜入,就能把雷电流的能量消减掉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京气象观测站1951—2007年57 a雷暴日及降雨记录资料,分析了干雷、湿雷和雨中有雷比率的变化特征,得出:57 a来湿雷明显多于干雷,干、湿雷日气候倾向率都为负值,趋势减少,但湿雷减少更为明显;干、湿雷都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南京市从历年某天发生湿雷的概率得:历史上任意一天湿雷发生概率超过0.2的日期都集中在7、8月,其中南京发生湿雷最高概率在7月20日,与本省苏南和苏中各市基本一致,比苏北发生湿雷概率最高日期早5~6 d。南京雨中有雷比率主要分布在0.12~0.25之间,平均为0.19;雨中有雷的比率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但近几年出现雷暴的比率略有增多;各月雨中有雷比率呈单峰型,夏季比率较其他季节大。结合1961—2007年梅雨期资料,统计得出历年梅雨期有雷比率分布区间广,为0~0.9,梅雨期有雷平均比率为0.26,虽比全年雨中有雷的平均比率(0.19)还高些,但比梅雨所在的6—7月雨中有雷平均比率(0.39)低得多。分析还发现雷与不同级别降水关系有差异,与小雨呈负相关,而与中雨、大雨和暴雨呈正相关,与暴雨的相关性最好,6—8月大雨和暴雨中有雷的比率高达0.62~0.74。  相似文献   

16.
信息扩散技术在重大雷灾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春扬  杨超 《气象科技》2010,38(2):270-273
对重大雷灾的研究和预测能够为防灾减灾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历年重大雷灾样本数过少,应用统计方法得出的预测结果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2000~2006年全省的雷灾变化趋势,并尝试利用信息扩散技术对全省重大雷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雷灾总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重大雷灾事故的发生次数没有明显变化;福建省每年重大雷灾的出现次数集中在27~40次之间,其累积概率约为70%,重大雷灾年累计次数小于20次或大于45次的可能性几乎为0;重大雷灾次数大于34次的发生概率约为2年一遇,大于42次的发生概率大约为10年一遇。  相似文献   

17.
介绍特殊仓库内易燃易爆场所在新规范下如何进行防雷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重点针对直击雷与感应雷防护措施的施工方案及施工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宁波市ADTD闪电定位系统的2010—2012年的地闪监测数据和雷电灾害资料以及2012年宁波市人口及GDP数据,选取年平均地闪密度、致灾强度地闪密度、经济损失指标、人员伤亡指标、人员易损指标、经济易损指标等6项指标,采用5级对称等分间隔划分法,确定划分雷灾易损性指标和雷灾综合易损度等级标准,根据雷灾综合易损度得出评估结果:海曙区、江东区为雷灾极高易损区;镇海区为雷灾高易损区;江北区、宁海县、象山县、北仑区、奉化市为雷灾中易损区;鄞州区、余姚市为雷灾低易损区;慈溪市为雷灾极低易损区。  相似文献   

19.
磷酸系列化工厂雷电综合防护措施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对磷酸系列化工厂高电阻土壤的地网的综合设计及整改,使其共用电阻达到4Ω以下后,对整个厂区进行直击雷、感应雷及信息系统综合整改,达到综合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08~2009年无锡雷电特征及雷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江苏省气象部门2008-2009年闪电定位仪探测记录,分析了无锡雷电的总体特征、时空分布特点及雷电流强度,并结合无锡市近两年雷灾资料,研究雷灾的特点及成因。得出了无锡雷电活动的一般规律,对雷电活动较频繁的地区和时段应进行重点防雷,并根据雷灾分布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