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下寒武统是我省重要的黑色岩系,其中出产了相当数量的钼镍钒矿及共生矿产,充分展示了区内具有较大的钼镍钒矿找矿前景及多元素富集分带的特征。区内矿石主要元素的变化趋势为:镍钼矿在中西部地区相对富集,东部地区相对分散,而钒矿则呈现中西部地区相对分散、东部地区相对富集。区内矿床主要属于热液再造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2.
铜石金矿田是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田,该矿田金矿化类型较多,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化是最主要的类型.但以往常用的某些化探指示元素在大型金矿床附近也只有孤立的Au、Ag元素异常;而在不具有工业价值的斑岩型、夕卡岩型金矿点附近形成了高浓度的多元素组合异常.以前常用的化探指示元素已经不能满足该区野外找矿的需要.为了强化矿致异常,弱化非矿异常,该矿田外围找矿应利用分散元素Te、Se和卤素元素F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天山成矿带中国境内的东天山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楚伊犁地区1∶100万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填图所揭示的信息进行了对比研究。造岩元素、铁族元素、稀有元素、稀土元素和分散元素在这2个地区的含量和富集程度都非常接近,说明天山地区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贵金属元素Au在楚伊犁地区的含量和富集程度要显著高于东天山地区,楚伊犁地区的Au异常不仅与石英脉型金矿有关,还与黑色页岩微粒金矿化有关;有色金属元素在2个地区差别不大,不同的是Cu异常在东天山以独立或与其他有色金属元素伴生异常存在,而在楚伊犁主要以与贵金属元素伴生异常存在;铂族元素在2个地区含量比较接近,一类异常与基性和超基性岩有关,另一类与黑色岩系有关。尽管这2个地区都还未发现有经济价值的铂族元素矿床,但在楚伊犁地区已经发现与炭质硅质岩有关的微粒金、铂矿化。  相似文献   

4.
分散元素在地壳中常以分散和稀痕状态存在,对轻微地质作用并不敏感;一旦出现分散元素异常时则多具超常富集,其异常衬度均可达到几个数量级。然而分散元素超常富集背后常常蕴含着重大和复杂的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分析表明:1伴生元素富集区往往是造山带、板块缝合带、地壳重熔及地幔柱活动区;2不同时代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具有相似分散元素组合(Pb-Zn-Tl-Cd-Ag-Sr-Ba);3分散元素以亲硫性为主,伴与卤化而具长距离迁移,且Te是硫化矿床的矿头晕标志,Re是高温热液钨钼矿、斑岩型铜钼矿的远程晕指示元素;4Se与火山岩关系密切,In与Sn形影不离,Cd重复着Zn的地球化学历史,Se、Te伴随S而活动,Ge的富集与有机质关系密切;5分散元素组合、w(Ba)/w(Tl)、w(Ga)/w(Al)、w(Zn)/w(Cd)、w(Ge)/w(Si)值和同位素体系等,可进行岩浆演化阶段识别、成矿物质来源和核幔互相作用过程示踪;6分散元素的富集程度与矿床吨位、品位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在地处塔里木地块西南缘的西昆仑成矿带,具有大陆裂解—增生—碰撞的完整演化历史、不同构造-成矿域汇聚过程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分散元素以伴生或独立矿床类型产出;通过引入分散元素研究,有望揭示西昆仑地区分散元素大规模和超常富集背后蕴含的复杂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穿透性地球化学迁移模型的实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通过研究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从隐伏矿向地表的迁移机理和分散模式,含矿信息在地表的存在形式和富集规律,发展含矿信息采集、提取与分析以及成果解释技术以寻找隐伏矿.  相似文献   

6.
森林沼泽景观表生介质元素存在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运用痕量相态分析和元素活动态提取技术对森林沼泽景观各类表生介质元素存在形式进行研究,确定各类表生介质中元素存在形式有继承矿物原生状态的相对稳定形式和表生环境下形成的元素活动态形式两类,不同类型介质的元素存在形式具有较大差异.元素赋存形式对评价化探异常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介质中成矿元素的有效相态形式占有一定比例是矿异常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武当-两郧地区主要赋矿地层及其成矿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两郧地区的金属矿床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通过对中新元古代武当岩群、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和泥盆系等主要赋矿地层的赋矿特征及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的分析,认为矿床的形成常常与该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原始浓集系数相对较高有关.武当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成矿元素(如Au)浓集系数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成矿元素已发生迁移,并用于成矿或形成异常;陡山沱组、水沟口组和泥盆系具有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条件,特别是中泥盆统中产出的锑矿显然与较高的锑初始浓度有关.武当-两郧地区是环太平洋银成矿带西侧的银金比值低值区中的异常高值区,具有形成大型银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深部隐伏多金属矿碘的地球化学原生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碘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本文研究了碘晕在深部隐伏多金属矿床上的发育特征.通过勘查实例,重点阐明了几种不同赋矿地质条件下碘的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分布模式;统计不同矿区岩石和垂直矿体部位岩、矿石中碘元素的平均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碘异常的分散距离,指出它在垂宜分带序列中一直处于序列之首,是地球化学找矿中典型的远程指示元素.确认碘异常在深部隐伏矿找矿中,可以发挥独特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紫金山铜金矿区地表岩石测量和矿床钻孔剖面原生晕研究结果,详尽讨论了成晕元素在水平和垂向上的异常分布特征,确定了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计算了矿床元素分带序列,阐明了矿床异常元素的分带规律.以矿上、矿下晕和元素分带关系为基础,运用元素对累乘比值对矿床Cu、Au矿带的剥蚀水平制定了评价准则.结合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紫金山矿区(田)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在矿区外围的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中,还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矿体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Au、Cu和Mo矿),从而为紫金山地区发展成为大型铜矿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相态研究可确定异常元素的赋存状态,马架子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经过几次异常检查及查证,未获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引起异常的成因机制不清。对异常样品中元素在氧化物相、结合相及硫化物相中分配的综合研究证实,Ph、Zn元素主要是以均匀分散形式存在于岩石中,为非矿致异常,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为异常查证及评价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区域化探,是在地质成矿规律基础上,研究各区域元素的分布分配、集中分散以及地球化学作用,据以阐明元素在区域中成矿成晕的地球化学条件,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规律性,从而指出找矿有利地区. 冶金地质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成果,应明确地在各成矿区带上,编制成套的区域地球化学发展史图,进行中到大比例尺的成矿预测. 据笔者所知,建国后,冶金地质找矿的发展情况大体是:五十年代成矿预测,往往只搞一张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分布图:到了六十年代,除地质资料外,再加物化探异常分布图;七十年代,各省(区)在收集到大量土壤、水系底沉积物、重砂和水泉等分析资料的  相似文献   

14.
遵义下寒武统富硒黑色岩系地球化学: 成因和硒富集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XRF、ICP-MS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测试方法系统分析了贵州遵义下寒武统富硒黑色岩系中钾质斑脱岩、磷块岩、黑色页岩、硅质岩和Ni-Mo金属层样品中的主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分散元素Se的组成.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该套黑色岩系在成因上主要表现为热水沉积特征, 同时存在火山活动的影响.另外, 各层位样品都具有分散元素硒的富集异常特征.综合研究表明, 研究区分散元素硒的富集可能与大量硫化物的存在、热水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藏东玉龙成矿带马牧普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中的成矿元素Au、Ag、Cu、Pb、Zn的研究,采用分形方法确定异常下限,得出其异常下限值分别为10×10-9、0.48×10-6、75×10-6、120×10-6、130×10-6;用因子分析研究成矿元素的异常组合规律,指出测区西南异常区为Au、Cu、Pb、Zn、Ag组合异常,是矿致异常;中西部异常为Ag、Cu、Pb、Zn综合异常,为指示斑岩分散流的异常,是非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   

16.
铜陵—池州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铜陵—池州地区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初步总结。通过对区内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多种与成矿有关的异常组合,利用成矿元素异常组合划分地球化学分区,进而圈定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对比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条件,对铜陵地区典型矿床进行相似度分析,预测池州地区的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综合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资料,对成矿元素异常组合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能有效反映致矿异常,突出矿化信息;根据样点相似度值的计算结果与典型矿床相似度图的耦合情况分析,池州市南部的梅街镇、青阳县东侧、铜山铜矿外围是区域上最为有利的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肉早某日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是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区。本文在充分了解区域基础地质资料的前提下,对肉早某日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中的元素进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系统检查和特征统计。通过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出与成矿密切相关九种元素Ag、Au、Cu、Zn、Pb、Fe、Cr、Co、Ni。通过对数据剔值处理和累频分析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单元素异常和综合元素异常。根据单元素异常特征并结合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异常评价,共圈定6处综合异常,圈定重点靶区3个并对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北麓山店地区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均为隐伏矿床,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查明地球化学晕指示元素为金、银、铜、铜、锌、钨、锡、钼、砷、锑、铋,结合地球化学异常选定勘查靶区;综合研究元素组合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及各元素的叠合情况,判断是否为矿致异常及矿体赋存部位。实践证明,运用地球化学方法预测隐伏铜钼矿床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找矿方法,采用地球化学资料和地质资料相结合,可有效地判断地质体的含矿性,确定有利的成矿部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某矿区进行了大量次生晕工作,除以铜为指示元素直接找铜矿外,还利用镍指示元素找镍矿。此外,还选用其它元素,结果除工业矿体能产生次生晕外,浸染状矿化带、基性、超基性岩体和片麻岩中分散的黄铁矿化,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异常。因此,仅利用其含量级来分辨矿与非矿异常是困难  相似文献   

20.
山东平邑大井头地区金刚石与伴生矿物来源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省平邑县大井头地区进行金刚石原生矿普查时选获大量金刚石及伴生矿物,且分布范围较小,铬铁矿异常属于致矿异常,金刚石及伴生矿物并非来自已知的金刚石原生矿区.通过对大井头地区大量资料的深入研究,认为该地区具有金刚石成矿的地质条件,存在金刚石的原生矿物,并对原生矿及相关岩石的赋存状态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