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浩沛 《地图》2006,(4):56-61
2003年第三期《地图》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名为《南斯拉夫版图:千年的动荡》,文中结尾处,曾预言“塞尔维亚和黑山”将有可能从地图中消失。打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找绘有“塞尔维亚和黑山”版图的地图邮票。没想到的是,在我尚未找到标有“塞尔维亚和黑山”名称的地图邮票时,却等来了  相似文献   

2.
《地图》1998,(3)
邮票上的领袖形象颇多,我国发行的邮票就多次出现过中外领袖的光辉形象,如列宁、斯大林、孙中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等。然而,既有地图又有领袖形象的邮票却不多见,因而显得特别珍贵。1950年发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共3枚,是一套既有地图又有领袖形象的邮票。每张面值和色彩不同,但图案都一样,是毛泽东和斯大林握手的形象,背景是中国和苏联地图。1952年为纪念抗日战争15周年,邮电部发行了纪16邮票一套,共4枚,其中第4枚上是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正在看地图,研究抗战方略。影写版的纪109是1965…  相似文献   

3.
汪洺赐 《地图》2002,(5):16-28
日本的业余集邮家高木实说:“地图邮票小到可以托在手掌之上,是世界上最小的地图。它的缺点是太小,很难看清楚,但是若用放大镜来观察的话,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地名和地图符号就会通过放大镜清楚地呈现出来,那时的心情便不由激动而欢快起来,这就是欣赏地图邮票所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宋向阳 《地图》2002,(5):28-28
世界上第一套地图邮票是1887年哥伦比亚发行的巴拿马地图邮票,距今已有115年历史。此套邮票共6枚,图案相同,单色印刷,颜色各异。 由于这套邮票发行时间较早,发行量不大,寄信又消耗了一部分,现在要想集齐全套6  相似文献   

5.
《地图》2010,(3):26-32,I0001,35
应该说,邮票和地图都是具有旅行气质,深受旅人喜爱的物品,旅行的人初到异地,难免要买一张地图来指向寻路;而在离开的时候,给远方的家人写一封家书或邮递一些当地特产,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可以认定邮票和地图原本就有亲缘有关系,那么,如果邮票与地图狭路相逢,两者Crossover之下会爆发怎样的火花和光芒呢?  相似文献   

6.
《地图》1996,(2)
一种面值昂贵的黄金地图邮票1965年,非洲加蓬共和国为了悼念休波依查博士,发行了一种金箔邮票,面值高达一千万法朗,图案为休波依查的肖像和加蓬地图。由于这种邮票面值很高,当然没有人当邮资贴用,而是被集邮家收藏起来。(王观宇摘)一种面值昂贵的黄金地图邮票...  相似文献   

7.
《地图》2010,(3)
<正>应该说,邮票和地图都是具有旅行气质、深受旅人喜爱的物品。旅行的人初到异地,难免要买一张地图来指向寻路;而在离开的时候,给远方的家人写一  相似文献   

8.
也许,跟专业的地图收藏大家相比,我的地图收藏不值一提;再同那些真材实料的大幅地图相比,我的收藏更显得是微不足道。可我还是执著地喜欢着它,喜欢寻觅它时的奔忙,喜欢找到它时的欣喜若狂,更喜欢它华丽下的内涵……它就是我的最爱——地图邮票,一种比火柴盒大不了多少的微型地图。  相似文献   

9.
《地图》1986,(2)
在探讨地图制图学的特征和结构之前,先看一看传统的地图生产特点。首先是工艺性强,制图者的个人技巧对地图质量的影响非常之大。然后是制图者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历,长期的实践才能积累起足够的经验以应付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形成经验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有很大的主观性,甚至是“只能会意不能言传”的,即所谓“技能”和“艺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影响较大,师徒相传就可以维持地图生产的连续性,看不出理论的指导作用。当地图主要地被看做是艺术和工艺产品的时候,把地图制图学当作一门科学就相当困难了。在以实地测量为基础生产地图之后,很长时期也只把地图投影做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部分,成为把制图学“上升”为科学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图纪念封。中国邮票总公司为纪念1993年8月召开的“全国首届地图展览会”,特发行了一枚纪念封,图案为中国地形图。“国际民航组织成立50周年”纪念封图案为联合国会徽地图和星际图。“河西走廊五地市集邮联展”纪念封上是甘肃省地图。地图首日封。“亚洲一太平洋地区电信组织成立10周年”首日封图案为世界地图。“中国汽车”首日封图案为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图。地图纪念邮资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播40周年、邮政特快专递图案均为世界地图。上海杨浦大桥建成图案为大桥位置示意地图。地图邮资明信片。近年来邮电部发行的邮资明信片中有…  相似文献   

11.
地图是国际上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为“国际地图年”,充分说明了地图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地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载体,“地图构建世界,而非复制世界”,这就是地图的魅力所在. 地图文化作为一种科学文化,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及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历史、地图哲学、地图产业等密切相关,对探讨地图演化规律,推动地图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就是研究地图文化的目的.地图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是以文化视野诠释地图,用地图解读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地图》1995,(4)
我国首次发行航摄像片地图邮票1995年2月18日,我国发行了介绍鼎湖山的特种邮票,一套必枚。其中第一企0鼎湖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以鼎湖山区域航摄像片图为主图,下面配有以北回归线为轴线的条带形地图,显示出鼎湖山的地理位置。整个图面主题突出,构思新颖,...  相似文献   

13.
地图是一件美妙的事物,关于她的故事连绵不绝,版本万千;她其实是一片资源丰沛的永远的“芳草地”,是人类创造发明的能够长期为自身服务的赏心悦目的为数不多的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之一。所以,我十分钟爱和关注她。陆陆续续,我收集和书写了一些与地图息息相关的故事。历史文化中的地图著名学者、教授季羡林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在敦煌,在大名鼎鼎的“藏经洞文物陈列馆”,有一幅显示全球敦煌文物…  相似文献   

14.
董正泉 《地图》2000,(3):43-44
经常有朋友问我 :“要收藏的东西这么多 ,你为什么偏偏喜欢地图呢 ?”我回答说 :“别的收藏搞的人多 ,我赶不上。地图搞的人少 ,容易出名堂 ,更有意思。”在多数人看来 ,收藏只是投资的另一种形式。要投资就要选热门品种 ,如邮票、钱币、磁卡等 ,而热衷于地图这种冷僻的品种 ,似乎脱离常规了。其实在我看来 ,地图作为一个收藏品种 ,不只是点线符号组成的抽象图案 ,更是有生命的文化载体。它既有指路、导向、助学等实用功能 ,又以特有的方式在无意间见证历史 ,记录一个地方的发展变迁 ,甚至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这是一张 1 941年的“江…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8,(4)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已正式成立并落户京城,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吸收会员。地图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是描述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著名地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述彭先生说:“地图作为一种文化工具,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将与语言、艺术并存而永生”。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将成为广大地图爱好者的家园。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是我国第一家以地图为专业的读者俱乐部。它的宗旨是;广泛联系读者,为读者找好图,为好图找读者,到读者中去,忠诚地为他们服务。通过激发读图兴趣,培养读图习惯,来…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身处的位置,以及告诉我们怎样去往其他地方.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地图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其实用功能得到更深更广的拓展,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功能已是众多互联网公司竟相开发的热点.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1 地图和文化的关系 《测绘科学》:何谓地图文化? 王家耀:先从地图和文化的定义说起.地图是国际上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地图具有国际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为国际地图年,充分说明地图对人类社会的极其重要性.地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载体,“地图构建世界,而非复制世界”,这就是地图的魅力所在.什么是文化?很难说清楚!西方学者罗威勒(A·Lawrence lourll)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以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界定它的含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到手里一样;当着我们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8.
试图引入“演化论”,采用“来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映射”方法,勾勒地图演化过程的历史脉络;并从地图演化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及生产力发展、地图演化过程中出现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与社会演进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地图演化与社会科技进步、地图演化与文化变迁、地图演化与地图哲学思维等5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开展地图演化论研究会有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陈潮 《地图》2005,(6):56-56
《张继民远征路线图》最近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是地图出版物中具有开创性的第一幅“个性化地图”,是在继“个性化图书”、“个性化邮票”等新鲜事物之后.又一种创新性极强的文化结晶。它对于开拓地图选题思路,繁荣地图市场,扩展地图文化,起着示范带头作用,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地图可综合反映地理信息、人文信息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自然变迁、社会发展、政区变化、城市化进程等丰富的内容。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地图及其功能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地图收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地图作为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 ,它是与人类历史共同前进的。我国古代“图书”一词的“图”就是指“地图”或“舆图”。古人做学问 ,提倡“左图右史” ,也就是地图与文字资料相互参正 ,便于理解。近年的地图收藏热正是地图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明证。但要搞好地图收藏 ,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包括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