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岩矿测试》2009,(6):513
2009年10月23—25日,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九华山庄隆重召开。2009年恰逢我们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诞辰120周年,本次会议主题是“加强地质找矿,增强矿产保障能力”,弘扬李四光先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认真探讨在新形势下地质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国际地科联前主席张宏仁、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冀文林、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朱雪芬副部长、中国地质学会多位副理事长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主持。地质科技期刊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地质学会46个分支机构的重要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涛 《地质论评》2019,65(6):65069300-65069300
正10月17日~19日,以"地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地质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云南昆明成功召开。本届年会旨在广泛交流近两年我国在地学研究和地质调查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深入探讨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的重大资源环境科技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问题,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云南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文龙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20—2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李四光思想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李四光研究会,并成立筹备组,明确了李四光研究会的工作重点。李四光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创造了地质力学,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我国地质找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经绥研究员荣获第十一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李克强副总理在2009年10月23日在京召开的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上为获奖者颁奖。  相似文献   

5.
《地球学报》2015,36(6):754-754
<正>为继承李四光学术思想,弘扬李四光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2015年10月25—2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的李四光学术思想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李四光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一生执着追求,不懈奋斗,李四光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创立了地质  相似文献   

6.
《地质学刊》2009,33(2):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对扩大内需保增长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提供科技支持,2009年5月16日,夏呜厅长和姜建军司长分别代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在南京签订共同推进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与对外合作意向书。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23日,第十一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在获奖的14位地质科学家中,<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张善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荣誉委员金之钧教授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朱筱敏教授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  相似文献   

8.
《地质与勘探》2008,44(2):44
根据《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章程》有关规定,经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委员会第五届四次会议终评决定,傅家谟等16人分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教师奖。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傅家谟院士被授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相似文献   

9.
正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领导人和开拓者。为纪念李四光先生,1989年10月26日,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李四光旧居建设完成李四光纪念馆并开馆;2015年10月25日李四光纪念馆经过修缮扩展,重新向社会开放。扩建后纪念馆室内总展示面积近2000平方  相似文献   

10.
刘志强 《地质论评》2019,65(6):65069303-65069303
正2019年10月17~19日,中国地质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地勘行业领域的地质科技工作者齐聚昆明,共同交流研讨地勘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共计2200余人参会。本届年会以"地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与合作,提倡严肃认真的学术氛围,共同推动地学科技进步与发展,是一次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盛会。中国地质学会期刊专业委员会发起召集了"创建‘世界一流’地学期刊的途径与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5年,也迎来了两年举办一次的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的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地质工作者责无旁贷,应积极投身到地质找矿、地质科技创新和地质服务中去,为支撑引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12.
程裕淇 《第四纪研究》1989,9(3):224-226
李四光先生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之一,对地质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建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而闻名于世。我对1933年11月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年会上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的理事长演说至今记忆犹新。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强调一个地质工作者首先要做好野外工作,一切地质假说和理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地质部部长,他鼓励地质工作者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2012,(6):71-71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2—06—23)6月20日,全国国土资源科技奖励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表扬了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的参加单位和个人,颁发了第十二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五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和第二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颁发了2011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4.
袁鹏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360-680414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地质学会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和行业特色,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根据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和《“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中国地质学会制定了《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并经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三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5.
《地质学报》2021,95(3):202103093-202103093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未来中国发展的新蓝图,对新时代地质工作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更高要求,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坚决贯彻落实,做好新时代地质工作的转型和发展,发挥地质工作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作为面向全国地质行业、服务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学术组织,为了紧密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搭建高水平的地质科技创新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地质通报》2015,(Z1):227-228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5年,也迎来了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青年地质大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地质工作者责无旁贷,应积极投身到地质找矿、地质科技创新和地质服务中去,为支撑引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从地学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质》2019,(1):F0004-F0004
北京地质学会(Geological Societyof Beijing)成立于1936 年3 月27 日,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北平分会。学会由北京地区地质界具有一定水平和经验的地质科技工作者自愿联合发起成立,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核准注册的北京地区地质科学学术性的社团组织。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是我会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梁锋 《地质论评》2023,69(5):1858-1868
7月9日—12日,以“天山联通东西 中亚共聚海内”,“绿色、创新、合作、共享——驱动丝绸之路矿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中亚-天山青年地质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青年工作委员会、新疆地质学会和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创办,旨在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贯彻新疆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聚焦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促进西部优势资源转化,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青年地质才俊交流成果、展现风采的区域性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同中亚国家地质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2015,61(3):6103546-6103546
<正>随着政府职能转移,2015年开始,中国地质学会新增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和6所高等院校的专业认证工作。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表示,学会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和更广阔的视野搭建服务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平台,为推动地质科技发展和人才进步,助力地质科技领域创新驱动发展。(1)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学会社会化服务的综合能力。切实做好学术交流,发挥地质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引领支撑作用。坚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成为国家创新体  相似文献   

20.
《地质论评》1994,40(3):284
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民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称赞。 为了发扬李四光精神,鼓励广大地质工作者多做贡献,使我国地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李四光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