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苏平原地区(淮河流域)潜水碘含量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徐荣  杨磊  陆华  谷小溪 《地球学报》2014,35(2):211-216
本文通过工作区潜水碘含量的分布特点,与所处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对地下水中碘的控制因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前人认为地下水中碘的含量与有机质成正比的观点不同的是,本文认为地下水中碘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无固定关系,但有机质有助于促进水溶性碘的增加,相似水文地质条件下成正比;地下水径流条件对潜水碘含量影响重大,径流条件较好的丘陵、岗地往往较低,地势低平、径流条件较差的洼地和泛滥沉积区往往为高碘地区;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碘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成正比;碘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在地下水中的浓度较为稳定,随时间、开采而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地下盐卤水的分带性、同位素组成和浓度场的形成以及溴、碘、硼、锂、钾在地下盐卤水中的分布。从而认识到四川盆地从震旦系至白垩系不同类型的储集岩中赋存多层盐卤水,在成因上以沉积变质型盐卤水为主,溶滤型盐卤水次之。同时,还指出盐卤水矿化度与储集岩岩相、地球化学条件、构造及古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方法测定水中溴及碘均较繁琐、效率低,且结果是某一形态溴或碘含量,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差异,建立一个简单快速测定地下水中溴量及碘量的方法非常重要。在优化仪器参数下,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地下水样品中溴含量及碘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测定中钾对溴的干扰因素,并对比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以及pH对样品测定的影响。最终确定水介质的Re元素作内标,定量限均为1.01μg/L,精度为2.80%,用国家标准物质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度,测定实际地下水样品加标回收率均为85%~110%,可用于无有机污染的地下水等环境水质检测。  相似文献   

4.
碰撞反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卤水中的溴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林  于珊 《岩矿测试》2013,32(3):502-505
目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溴和碘,方法较为成熟,但应用于高盐卤水中溴碘的检测研究很少见报道.本文针对柴达木盆地盐湖卤水矿化度高、钾含量高的特点,建立了ICP-MS直接测定卤水中溴和碘的方法.采用碰撞反应接口(CRI)模式,以H2为碰撞气体,降低了检测过程中的多原子离子质谱干扰(例如39K40 Ar+对79Br+的干扰);选用Rh作内标元素,校正高盐样品引起的基体效应、仪器漂移等非质谱干扰;通过延长快泵冲洗时间消除测定过程中的记忆效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盐湖卤水样品稀释200倍后用ICP-MS测定,方法检出限溴为0.036μg/mL,碘为0.027 μg/mL;方法精密度(RSD,n=12)溴为2.77%,碘为2.19%;加标回收率溴为91.6% ~ 106.1%,碘为94.4% ~ 107.7%.本方法也可应用于钾含量高的岩盐样品中溴和碘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景洪市偏硅酸矿泉水水点数量较多,部分含锶、含锂,而锌矿泉水、碘矿泉水的发现尚属首次,是宝贵的天然资源,且含量均优于国家标准,对于人体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水文地质调查、钻探、综合研究等手段,查明景洪市矿泉水水源地的区域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结合景洪市矿泉水的分布特征,对偏硅酸矿泉水、锌矿泉水、碘矿泉水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矿泉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区域地理地质背景、矿泉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入手,较详细地论述了南宫制药厂碘、锶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水质和动态变化特点,并合理地计算了生产井允许开采量及进行了水源地卫生保护区的划分。为在新生代断陷盆地勘查评价同类型矿泉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区域地理地质背景、矿泉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入手,较详细地论述了南宫制药厂碘、锶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水质和动态变化特点,并合理地计算了生产井允许开采量及进行了水源地卫生保护区的划分。为在新生代断陷盆地勘查评价同类型矿泉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半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碘、溴、硒和砷等非金属元素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不同介质中碘以及溴、砷、硒不同形态对测定信号的影响。比较并讨论了在纯水溶液、0.07mol/LNH  相似文献   

9.
法国是把同位素应用到水文地质学上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在六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来解决一些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Co~60(钴)、I~131(碘)、Br~82(溴)、Rb~88(铷)、P~32(磷)、T(氚)等。从六十年代起,他们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环境同位素,研究的对象以轻同位素为主。有氢同位素、氧同位素、碳同位素,硫同位素、氮同位素等。研究单位也急骤增加,主要分布在全国务大学内。工作  相似文献   

10.
离子色谱法测定碘在地甲病环境地质调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展环  方容 《岩矿测试》1997,16(2):145-149
收集了安徽省某地区地甲病流行患者的血、尿、发样,病区的饮水样、谷物、蔬菜样和环境地质样共计699个,同时收集了该地非病区水样和环境地质样282个。水样直接进样,其它样品经湿法分解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的碘和溴的含量。统计分析表明,病区地甲病患病率与饮水中碘的含量密切相关,也与环境地质如地貌、地质构造及水文地球化学等条件密切相关。碘含量低的石灰岩地区,地甲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1.
李冰  史世云等 《岩矿测试》2001,20(4):241-246
样品用碳酸钠和氧化锌混合熔剂半熔,热水提取,然后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将阴离子形式存在的分析元素与溶液中大量钠、锌等阳离子分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同时测定溶液中的碘、溴、硒、砷。用0.07mol/L的氨水溶液清洗进样系统,有效减少了碘等元素的记忆效应和清洗时间。方法检出限(10σ,DF=100)溴、碘分别为0.15和0.028μg/g,砷、硒分别为0.04和0.004μg/g。用土壤和沉积物等地质标准物质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绝大多数分析结果在标准值的允许误差范围之内。样品10次测定的RSD为0.8%~2.8%。  相似文献   

12.
盐类沉积物中通常含溴、碘及锂、铷、铯等微量元素,它们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对阐明盐类沉积环境、成盐发展阶段、成因找矿标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找矿与阐明沉积环境出发,这里重点研究的是溴,并根据盆地古卤水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物理化学相分析,初步研究了盐类矿物的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本文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样测试,从地层、气象、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受地质、气候、地貌和水文地质的控制,大气降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水岩作用及淋滤作用将岩石和土壤中氟元素带入地下水中,在蒸发作用下浓缩,最终形成高氟地下水。该研究可为解决大荔县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氟、碘等的分布和成因进行分析,开展地下水质量区划,依据地下水污染调查取得的最新系列测试数据,结合以往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编制大同盆地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砷含量、氟含量、碘含量等水化学特征分布图,以直观反映大同盆地地下水高砷、高氟、高碘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分析pH值、硫酸根含量、硝酸根含量、铁含量、锰含量与砷的关系,探讨高砷水的形成原因; 根据pH值、钙离子、重碳酸氢根离子与氟的关系,分析氟超标原因; 指出高碘区与高氟区分布的相似性和成因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周边高砷、高氟岩层是地下水砷、氟的原生来源,特定的河湖相沉积环境则为砷、碘的富集提供了原生地质条件; 北部地区氟增高与地下水位下降致使黏性土中的氟离子进入含水层有关,中部地区高氟与土壤盐渍化有关; 中部富含淤泥质黏土的湖相地层是碘富集的原生地质因素,冲积洼地地下水径流条件滞缓是碘富集的水动力因素; 干旱气候条件下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亦是高氟、高碘地下水形成的重要因素。依据砷、氟、碘、硝酸盐、亚硝酸盐、总含盐量(total dissolved salt,TDS)、总硬度、氨氮等单组分含量分布,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了大同盆地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质量区划,可为当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0,(2)
贵阳市地处黔中山原中部,岩溶发育强烈,生态环境脆弱。科学开展水文地质工作,对缓解贵阳城市发展用水困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以及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等有积极作用。基于贵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对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岩溶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与资源评价、重要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与水环境现状调查、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耦合、多要素融合下的岩溶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地下水环境会商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建设等工作建议,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文地质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雅砻江某电站的水样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水样的八个指标Q型聚类,对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了水文地质初步分类,主因子分析反映了与地下水形成作用有关的三个重要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即岩溶作用、黄铁矿的氧化作用以及地下水的溶滤作用。结合多元统计结果以及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系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7.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或摄入碘过量均会诱发甲状腺类疾病,饮水碘含量以及日常配碘对于甲状腺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已有资料显示华北平原东部地区为地下水高碘地区,然而,具体的分布情况及成因尚不清楚。本研究在沧州地区选择东光-南皮-沧州市-青县典型剖面开展了地下水碘分布及配碘情况调查,共采集了61组地下水样品进行碘化物含量分析,分析显示深层地下水相对浅层地下水碘化物浓度分布有较好的规律性,并且黄骅坳陷区深层地下水中碘含量明显高于沧县隆起区地下水碘含量。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构造运动、古气候条件等,分析认为自第四纪以来发生的六次海侵运动导致地层中大量存在富碘的海生动植物,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碘逐渐由分子态转化为离子态,进入地下水中,使深层地下水中碘化物浓度升高,不同的区域地下水淋滤及聚集条件也成为控制地下水中碘化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配碘调查结果提出在沧州市祝庄子村以北的地下水高碘区,由于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应停止食用加碘盐。该项成果对于保护居民身体健康,防止甲状腺类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地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生态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讨论。生态水文地质学是生态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渗透后形成的学科,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当前中国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生态状况的定量描述、水文地质条件与生态状况的关系、多重界面水分转换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含水层中地下水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的生态效应和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生态响应等问题。生态水文地质学必将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根据研究区内剖分获得429个结点的原始资料,分别计算出K,T,u,U,t等5个水文地质参数各429个,利用计算结果,编制K值和T值分区图及地下水循环条件图,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该方法为其它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定量评价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地方病分布与地质环境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及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山东省黄河下游区域地方病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数据,从地形地貌、土壤、饮用水方面研究探讨了高碘型地甲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调查区高碘型地甲病与饮水中碘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土壤碘含量与高碘型地甲病不具有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环境地质研究推进高碘型地甲病防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