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1:25万遥感地质填图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福岳 《地质通报》2002,21(12):891-897
以遥感技术为手段,以区域地质填图为目标,从1:25万遥感地质填图方法角度,提出和论述了影像单元法、影像岩石单元法和单元剖面法建立的立论基础、技术要求和应用原则,为加快区域地质填图步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南江地区1:5万遥感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作为基础,论述了该地区遥感影像的主要行征。所建立的影像地层单元,经野外工作验证,与实际地质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浙江江山地区地质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976年的航空相片为主要工作图像及1997年的陆地卫星TM图像为参考图像,研究了浙江江山地区岩石地层、地质构造的影像特征。对厘定的17个岩石地层单位,以上横塘、伍家弄、藕塘底三个典型地层剖面位置为样区,分析和总结了各地层单位的影像特征。实践证明,运用60、70年代的航空相片和90年代的陆地卫生TM图像资料,对当前江山地区植被覆盖度高、土壤发育或地形地貌复杂,地质工作者难以涉足的地区进行l:5万区域地质填图,特别是填制“组图”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各种地质体影像特征的认真分析和总结,并结合野外实地检查验证,可在遥感图像上划分地层单元。勾绘地层界线和解译地质构造。这对加快我国l: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步伐,提高填图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菁华  王祝文 《中国地质》2005,32(1):162-167
由于浅覆盖区的特殊地貌,给区域地质填图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依据不同岩性的磁化率和放射性元素含量差异,讨论了不同填图单元地面磁法测量与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曲线关系。通过实测剖面的分析,得到大兴安岭火成岩区不同填图单元磁测异常曲线与放射性异常曲线的相关关系,从而用来快速确定浅覆盖区下填图单元边界,以减少槽探工程,减轻地质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5.
潘明  郝彦珍  吕勇  苏光样 《中国岩溶》2019,38(5):774-784
滇东北威信一带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附近,构造样式上属侏罗山式褶皱区,以沉积地层为主,因岩石力学性质和风化程度不同,各地层岩石组合和地质地貌的遥感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以本区不同年代的岩石地层、地貌类型及线性构造为研究对象,利用奥维地图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并结合地质填图过程中的实地验证,明确本区特定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影像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填图路线的合理布局、岩性变化的预判、岩溶地貌类型的划分和地质图的成图处理等工作。通过奥维地图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地质体界线定位精度较高,可满足1∶50 000区域地质填图要求。   相似文献   

6.
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在新疆西昆仑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胤  朱建南  崔艳梅 《江苏地质》2015,39(3):451-455
综合应用“3S”技术、遥感数字影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等,通过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影像数据融合、高精度DEM生成和影像复合等技术,实现了新疆西昆仑地区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将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及其影像动态分析运用于新疆西昆仑区域地质调查(1∶5万)工作,可提高地质填图效率、丰富地质填图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花岗岩单元—超单元填图的理论基础和分解岩体、划分侵入体的标志及单元、序列、超单元、超单元组合的归并原则,对花岗岩地区的地质填图和普查找矿、科研工作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基俭 《湖南地质》1995,14(4):200-204
本文综述了花岗岩单元-超单元填图的理论基础和分解岩体、划分侵入体的标志及单元、序列、超单元超单元组合的归并原则,对花岗岩地区的地质填图和普查找矿,科研工作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造地质填图是地质填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造地质研究的基础源泉。填图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填图区构造格架和构造演化序列,探讨构造运动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主要内容是确定填图单元、表示各种(可填的)构造要素。填图的详细程度根据填图的比例尺而定,比例尺越大,可填制和表示的构造要素越多。填图中要重视中小构造要素的观察和描述,构造要素的测量要尽可能多。主要方法包括穿越法、追索法和查证法;比例尺越大,追索法的重要性越大。卫星遥感影像是填图的重要基础,影像的使用贯穿填图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机器学习方法的有机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的岩性单元填图方法。研究以多龙矿集区为模型试验区,选择1∶5万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预测数据,以1∶5万区域地质图为参考,进行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的岩性预测填图模型试验。首先选择研究区内小范围空白区开展野外填图,建立原始数据集并初步构建岩性单元与预测数据对应关系;其次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预测数据进行多分类任务,进而开展目标填图区预测填图工作;最后通过概率选区选定概率较低目标区,开展进一步的小范围野外地质调查填图,对原始数据和知识库进行补充,迭代循环以上流程,直至预测填图达到要求。试验显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模型精度不断提高,并在7次迭代后模型准确率达到87%。该方法强调在实际应用中野外地质调查与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填图的深度融合,以及野外实地工作在整个流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同时能够充分挖掘已有数据资料的有用信息,用于辅助修正已有岩性填图内容,或根据已勘探区资料对邻近的未勘探区进行岩性分类,有效减少野外填图工作量,是对岩性填图方法、地质单元定量预测识别的有益探索,为区域地质填图工作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和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图像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意义;讨论了遥感岩石学、影像地层学、遥感构造分析、环境地质与生态地质遥感地质解译填图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影像地质界线的基本信息类型及其信息理解过程;提出了影像地质信息的多级识别方法和空间模糊叠加分析方法;最后探讨了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遥感技术的应用应贯穿区域地质调查的始终,要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先导与基础作用。在本研究区内.TM/ETM5、4、3波段组合为最佳波段组合,在常用的主成分变换法、乘积变换法、比值变换法、高通滤波法、小波变换法、IHS变换法6种融合方法中小波变换波段融合法为最佳融合方法。运用遥感影像更新区内的道路信息有助于提高填图效率和填图质量,以小波变换法融合全色波段的RGB(5,4,3)彩色影像为基础影像,其它彩色合成影像、单波段灰度影像等影像为辅助影像对区内岩石地层、构造进行了解译,运用复合法提取了本区的铁化和泥化蚀变异常,在野外地质路线观测过程中对解译的岩石地层、构造和提取的矿化蚀变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遥感在区调过程中的道路更新、岩性识别、构造解译、矿化蚀变提取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表的浅覆盖,给区域地质填图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从磁法测量与放射性测量对于不同岩性的磁化率与放射性含量差异出发,讨论了不同填图单元的放射性测量曲线与磁测曲线的形态符合关系,并通过实测剖面的分析,得到大兴安岭火成岩区不同填图单元磁测异常形态与放射性测量异常形态的符合关系,可用来快速确定浅覆盖区下填图单元边界,从而减小槽探工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内蒙古戈壁荒漠区特殊地貌地质填图工作,选择ASTER和SPOT5数据,通过图像融合、影像校正、影像增强等处理方法,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利用遥感解译图像快速准确地获取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的解译标志,通过遥感地质解译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提高了填图的准确性,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在同类区域开展地质填图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瑞江 《世界地质》2010,29(4):640-645
经3 m空间分辨率TerraSAR图像在四川攀枝花地区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套基于TerraSAR图像的应用影纹-结构影像单元进行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介绍了TerraSAR图像的解译分区、解译标志的建立方法、地质体影像单元的划分及三大岩类和构造的解译方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不将TerraSAR图像作为区域地质调查的首选数据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类的分类理论决定其填图方法,现行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依据花岗岩类的I型、S型分类理论和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而建立的,由于同源岩浆演化理论的不完善性、地质作用过程的多样性,导致了形成花岗岩类源岩组分的复杂性,使得I型、S型分类的不确定性,因而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和矛盾,笔建议的花岗岩类填图办法是,以基本岩石分类方案为依据,以野外可识别、易掌握的客观岩石学、矿物学、组构学为准则,客观、真实的反映花岗岩类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江西信江白垩纪盆地影像构造层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江白垩纪陆相盆地的影像地层分析中,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和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建立了遥感影像层序界面识别标志,结合1∶5万地质填图,论述了影像构造层序的解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1∶5万地质填图规范中缺少对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填图方法的系统总结。以塔里木东北部坡北基性-超基性岩体为例,开展专题地质填图实践,在岩体地质、地球物理、遥感和地球化学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问题、地质填图、矿床预测相结合的填图方法。将坡北基性-超基性岩体作为一个岩浆序列,根据岩浆性质与含矿性特征划分为2个岩浆亚序列,5个岩浆单元,分别对应不同的岩性组合。与岩浆亚序列相对应存在2类岩浆矿床,其中赋存铜镍矿化的岩相主要为橄榄岩相,含磁铁矿、钛铁矿的岩相主要与辉长岩、辉长苏长岩、辉石岩相有关。从野外踏勘、实测剖面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基性-超基性侵入岩1∶5万专题地质填图的方法,为此类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童英  郭磊  王涛  张磊  黄河  张建军 《地质通报》2017,36(11):1963-1970
单元-超单元花岗岩谱系填图方法是以同源岩浆演化理论为指导思想建立发展的。该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推广和应用,然而,随着岩浆岩理论的不断发展及填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填图方法回归到早期的"岩性+时代"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好新一轮的花岗岩填图工作,谱系填图是否仍具有适用性值得分析探讨。以中蒙边境地区出露的宝德尔石林花岗岩体填图试点成果为例,阐述岩浆岩填图试点方法的可行性。填图结果显示,该岩体为复式杂岩体,发育约160Ma和140~124Ma两期二长花岗岩,这两期二长花岗岩时代和岩石结构存在差别,野外的主要区别在于粒度。它们处于同一个区域性伸展背景,属于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依据谱系划分方案,可以划分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个序列及5个单元,且可以进行区域对比。因此,基于岩浆演化规律,以解体岩体和进行岩石类型归并为精髓的谱系填图对于同源花岗岩仍是适用和必须的,但不可扩大化。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地质遥感调查是近几年来一直采用的一种新的地质调查方法,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空间宏观优势,结合地面调查工作进行多层次的影像地质解译,在整体上提高对工作区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认识,解决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和与成矿有关的关键问题,加快填图速度,提高成图质量。目前,可应用的遥感数据种类多、波段丰富、分辨率高,遥感数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先进,为高质量成图和深入解译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总结了工作中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解译、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必要性和方法,进一步规范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内容和样式,为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