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国际地震电磁学术讨论会与震磁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震预测研究中,震磁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2000年9月19-2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地震电磁学学术讨论会”,以及中、美、日、俄等国家的震磁研究进展,表明震磁前兆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震磁前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詹志佳  高金田 《地震研究》1996,19(4):340-345
本根据我国20多个地震的观测结果,统计分析了震磁前兆的时空特征以及与地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震磁前兆有着一定的空间分布,存在离震中较近期幅度较大的趋势。震磁前兆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类。平均而言,地震越大,相应的震磁变化幅度,空间展布范围,前兆时间均有增大的趋势。作为应用地磁方法进行地震预测研究的一个实例,本还描述了北京地区的震认及宝抵地震(M=4.5,1993年11月18日)的预测情况,表  相似文献   

3.
文中讨论了归一化、无量纲的参量S,它可以较好地描述震磁前兆信息量。分析研究了1993年11月18日宝坻M=4.5的地震前后地磁变化所对应的信息量S,结果表明,S可以较好地反映震磁前兆现象。因此,以震磁前兆信息量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全国地磁测量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研究震磁前兆与地震预测,在华北地区,川滇地区与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布设了监测网,开展了常规地磁测量,取得了大量的准确可靠的资料,磁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了有意义的震磁前兆信息,并较好预测了诸如1975年M=7.3辽宁海域地震等若干地震,今后应当加强地磁测量工作,以推进地震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辽盆地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东北地震区MS≥6.0级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研究松辽盆地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相关性是地震监测预报和抗震减灾工作重要基础性工作内容.松辽盆地是我国六大活动盆地之一.新构造运动以来以间歇性、差异性升降运动为特点的构造活动水平的差异性,反映了NE向、NNE向或SN向深大断裂.在地震预测中,通常把NW向断裂与NE或NNE向断裂交切部位视为地震多发地段和主要发震模式.我们在重磁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古老的SN向和EW向断裂,特别是松辽盆地基底地震构造层内的SN向断裂或EW向断层是主要的发震与控震断裂,分析中强地震多沿SN向或EW呈线性分布特点,确定NNE向或NW向断裂与SN向或EW向断裂交切成为发震构造是东北地震区内主要发震模式.根据历史上地震的分布和区域构造体系,东北地区将来地震的发生表现为2000年以来本周期地震活跃时段已经结束,目前处于相对平静时期.在大庆—松原坳陷内细划了124°~125°和126.5°~127.0°经向地震条带,MS≥4.0级地震无一例外的归属两个条带,为预测发震构造和位置提供了可能.这些结论将为东北地区地震预测和防震抗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与各有关大学,在美国西部、特别在圣安德列斯断层及其临近地区布设了包括地磁在内的地球物理观测网,用以监测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地磁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5.2~7.3级地震,在离震中3~50 km的观测点与台站上,得到地磁总强度的变化异常幅度为0.3~6 nT。震磁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地震存在震磁前兆信息,因此震磁效应的观测研究是探索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深入分析了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德6.0级地震前后7个台站的地磁数据,结果表明:该地震的同震震磁效应为-0.4~0.3 nT,这是由压磁机制引起的;而该地震较长时间的震磁异常为-5.0~1.0 nT,该异常与局部地质构造及其活动、应力变化状况、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2014年12月15~19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秋季大会,充分展示了此次大会上震磁研究的的新进展与新成果,讨论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震磁研究是地震预测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局部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变化含有震磁前兆信息,是研讨与预测区域地震活动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地震的前震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1月1日~4月5日意大利及周边地区中小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地震是一次具有明显前震的中强地震.震前中小地震从频度和强度上在时间和空间向未来震中聚集的现象,为探索利用前震序列进行地震预测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9.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前的中长期加速矩释放(AMR)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的研究,对理解这次地震的孕震过程、对于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或中长期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以往AMR研究中的争论,本文不刻意选取AMR分析的时空尺度,而是在已知发震时刻和震中位置情况下,对T-R-MC三维空间中矩释放指数m值的分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16—2019年间,广西东部发生2016年7月31日苍梧5.4级地震和2019年10月12日北流5.2级地震,震前给出了正确的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测意见.两次地震的长期预测主要依据是东南沿海地震带中强地震期幕特征及桂西、桂东南5级地震所具有的韵律特征,是长期预测的主要依据;中期和短期预测依据主要是3级地震增强异常、震...  相似文献   

11.
重论"上生下储"与"侧向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运移是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研究的基础.随着生油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油气“上生下储”与“侧向运移”已经成为解释生油层与储集层关系的金科玉律.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实践的积累和油气形成与分布研究,特别是对基岩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上述运移途径需要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2.
<灾害社会学>一书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读罢《灾害社会学》全书,掩卷而思,感到由衷的兴奋和喜悦。这是一部具有多方面价值的著作。它不仅在学术上填补了灾害理论研究的一项空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思想,而且它所阐述的那些原理和战略性对策,将会在中国减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该书恰当地规定了...  相似文献   

13.
狩野谦一和村田明广厶合著的《构造地质学》正像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它是“野外构造地质学家们研究构造地质学基础”的总结。出版虽然仅半年,但已成为周围许多地质学家爱不释手的一本书。这也许因为它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用日语写成的构造地质学教科书的缘故吧。说到地质学,总会有集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领域相当宽的综合性学科的感觉,其中,与地震学最接近的领域或许就是该书标题的构造地质学了。特别是近来,地震地质学、古地震学的提法深受人们的青睐,因此它们也作为了构造地质学的主要基础。该书由11章构成:第1章,…  相似文献   

14.
正如暗物质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静地震的研究也将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地震学中的"暗物质"—"静地震"与地震预测研究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暗物质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静地震的研究也将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以白家疃地震台为实验点,于2008年3月21日完成对该台"九五"前兆仪器针对"十五"台网进行整合改造。通过为期13个月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其改造方案成本低,技术可行,产出数据可靠,为"九五"前兆台站整体接入"十五"管理系统提供了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化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中,野外子台都建立在偏远山区坚硬的基岩上,野外台站安装有宽频带大动态地震计,EDAS-3型地震数据采集器,调制解调器及其他设备.在长期运行中,我们发现有的EDAS-3型地震数据采集器多次出现"死机"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不同的机器而不同,有的很长时间也不会出现,而有的设备多次出现,回厂家检修也查不出故障原因,安装后又会出现.这给野外台站设备维护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去一个台站要往返1~3天,来回车费要600~2 000元,而到达台站后,将数据采集器的电源开关"开关"一次,数据采集器就能恢复正常工作."死机"现象出现的时间间隔,有的台站几个月出现一次,有的台站一个星期或几天就出现一次.这给遥测地震台网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不仅北京台网出现,在其他地震台网也出现.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设计研制了一种采用硬件控制的地震数据采集器的"看门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介绍了“磁暴基础数据库”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霍山震情窗"的地震质为背景,讨论安徽省大别山地区"4大水库"的水位变化,引起的水库诱发地震,对"霍山震情窗"中提取更多前兆信息的影响.在科学地排除水库地震活动"穴"对"霍山震情窗"影响的同时,用地震活动窗的思想,客观反映孕震区附近的构造应力场信息,在华东及安徽省附近中强地震前后应力状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出版的《地震地质学》一书,追溯了地质学的发展历史,是一本阐述作为地震发生源的断层活动及其产生机制的教科书。它包含了丰富的具体实例,是一本囊括所有必要知识的巨著。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专门研究地震和新构造运动的物理学及工程学研究人员与学生的必读书,也是从事城市规划和防灾工作人员的必读书。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①始终把地震作为地质学现象,并用地学上的时间尺度加以论述;②实例丰富,几乎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活断层带和历史上的主要地震及其地学背景;③文献与索引充实。就其论述水平而言,该书较适合研究生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