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毕节在省内称为高寒山区,而它最东部的金沙县海拔只有920m,比省城贵阳还低,气候也和贵阳差不多,既不高,又不寒。没有国道、省道交通干线过境,所以显得格外“偏僻”。兔年伊始,笔者千里高原走单骑选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它。由贵阳向西北行,经修文直抵乌江水库的上源——六广河渡口进入金沙县境,全程不足150km。这是一条由贵阳到金沙最短的路程。六广河是修文县的最低点,海拔只有670m,由于乌江渡高坝的建成,回水可达六广,形成一条全长4O多公里碧波荡漾的湖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山光水色,融为一体,两岸陡峭,景色如画,美不胜…  相似文献   

2.
杨恕良 《贵州气象》2003,27(2):47-48
贵州省气象局退休高工杨恕良在完成了他的“贵州高原千里走单骑” ,即骑自行车只身走遍了全省 80余个基层气象台站之后 (本刊曾在 1 998、1 999、2 0 0 1年对杨高工“千里高原走单骑”进行了系列报道 ) ,又于2 0 0 2年 8月开始了他的新疆之行 ,他以日记的形式记下了他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想。由于版面所限 ,本刊在此选登杨高工的“霍尔果斯的联想”一文以飨读者。同时 ,我们也代表杨高工 ,向所有支持和关心他的气象同仁们表示一份诚挚的谢意 !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1959—2018年德江国家站、1987—2017年思南和沿河国家站、2010—2017年德江县19个区域站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95位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阈值,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德江县极端降水事件频数和强度的特征,基于M-K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极端降水事件频数和强度长期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研究近60 a乌江中下游流域德江站极端降水频数和强度的特征和关系,再研究近8 a德江县19个区域站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乌江中下游流域德江站近60 a来发生极端降水事件阈值为30.7 mm,平均极端降水频数为8.7 d,平均极端降水强度为52.6 mm/d,近60 a年来德江县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近8 a德江县中部、北部、西北部、西南部乡镇出现平均极端降水频数天数较多,近8 a德江县乌江流经段东南部乡镇平均极端降水降水强度较强,日降水量100 mm的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和7月,典型极端降水事件年发生概率为38%。选取乌江中下游流域思南、德江、沿河3站近10 a典型极端降水事件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各层次天气系统,归纳总结出乌江中下游流域极端降水天气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全国2341个气象观测站日和小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2016年中国汛期降水的极端特征,并与1998年进行比较。主要结论如下:2016年汛期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共有140站汛期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大值,有112站出现历史次极大值,比1998年分别偏多54和47站。1998年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东北和长江中上游地区,2016年主要出现在华东地区,而且范围更加集中。共出现6972站次暴雨,其中大暴雨1251站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44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持续时间达90d,总体呈现"中间强、前后弱"的特征。有417站出现日降水量极端事件,其中88站突破历史纪录,创1961年以来新高;最大小时降水量共有113站突破历史极值,比1998年偏多29站。从空间分布来看,日降水量极端事件2016年主要位于华东和华北地区,1998年集中在中部地区;破纪录小时降水2016年主要在西部地区,而1998年东部地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1998年7月中旬,笔者千里走单骑到达全省海拔最高的威宁气象站,那里在气候上没有夏天,一到县城,正逢赶集,街上过往行人熙熙攘攘,有的穿裙子、西装,有的穿毛背心,更有甚者穿上了棉袄,三伏天春夏秋冬四季服装异彩纷呈,算得上省内一大奇观。威宁县为我省地势起伏和缓,保存完好的高原面,乌蒙山脉纵贯全境。支脉向东南延伸至六盘水市北部,贵州的屋脊,海拔2900.3m的韭菜坪就在那里,而不在威宁境内。韭菜坪雄踞贵州群峰之颠,景色奇特,气象万千,称得上又一奇观。由威宁翻越险峻的梅花山,来到六盘水市气象局,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2016年汛期中国降水极端特征及与1998年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  宋连春  钟海玲 《气象》2018,44(5):699-703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全国2341个气象观测站日和小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2016年中国汛期降水的极端特征,并与1998年进行比较。主要结论如下:2016年汛期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共有140站汛期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大值,有112站出现历史次极大值,比1998年分别偏多54和47站。1998年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东北和长江中上游地区,2016年主要出现在华东地区,而且范围更加集中。共出现6972站次暴雨,其中大暴雨1251站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44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持续时间达90 d,总体呈现“中间强、前后弱”的特征。有417站出现日降水量极端事件,其中88站突破历史纪录,创1961年以来新高;最大小时降水量共有113站突破历史极值,比1998年偏多29站。从空间分布来看,日降水量极端事件2016年主要位于华东和华北地区,1998年集中在中部地区;破纪录小时降水2016年主要在西部地区,而1998年东部地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德州市11个测站1966-2009霾日资料分析得出:全市霾日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率为13.1天/10年,90年代末-21世纪,增加趋势更为明显;空间分布显示:德州霾日出现最多,44年里出现501天,其中1998-2009年出现450天。平原站44年里仅出现11天。禹城站1998-2009年仅出现3天,由此可以得出:霾日出现明显市区多于县站;部分台站对霾有错记或漏记现象,通过对霾出现最多的德州站2000-2009年资料统计,发现霾和轻雾在同一日出现次数占总日数的71%,由此得出:霾与轻雾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这就是霾与轻雾容易混淆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判断要点。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昼夜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利用最新获取的1998年3月~2001年12月北京地区自动站资料,对北京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细致、完整的研究。选取城区的官园站和郊区密云站的气温差作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指标。在验证了资料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热岛强度昼夜变化的年、季、月及日变化特征,以及几种极端天气事件的逐时及平均热岛强度的变化,最后制作了连续3年的月平均逐时热岛强度变化的三维立体图。  相似文献   

9.
采用北京地区13站1960—2008年和20站1978—2008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其变化的时空特征。1960—2008年北京地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60—1969年、1969—1983年和1985—1998年北京地区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别为-1.27℃/10a、0.79℃/10a和1.17℃/10a,即经历了快速下降、上升和快速上升3个时段。而1998—2008年出现了长期增暖中的一个减缓期,13站和20站资料揭示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别为0.02℃/10a和-0.05℃/10a。1998—2008年,城区总体仍然呈增暖趋势,北城的增暖速率是南城的两倍。远郊山区或靠近水体和公园的城镇站呈降温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陶诗言 《气象学报》1966,36(1):24-27
最近我和叶笃正同志到四川看了几个县站的补充订正中期天气预报,学到了不少东西。县站的补充订正天气预报已经有好几年历史。过去从一些文件里知道县站天气预报是怎么一回事,但这些认识都是间接的,所以在头脑里的印象并不很深。这一次亲自下去体验,向观测员同志们学习了县站的中期天气预报方法,才对县站的中期天气预报有了较  相似文献   

11.
彭登峰 《贵州气象》1998,22(4):37-38
四坪位于我县北部乌江沿岸,以前是多雹区,自乌江电厂建成后,这一带10多年来未降过冰雹,以致在防雹选点时也确定为无雹区未考虑,而1998年5月11日下午,以四坪为中心,几公里范围内出现雹灾,降雹时间长,雹粒大,造成较重的局地雹灾,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当天的天气形势和地形条件,对本次过程进行分析总结。l调查情况11日下午,天气闷热,偏南风,日照较强,15h左右云层开始增厚,天空逐渐变黑,16h许乌云滚滚,雷电交加,狂风暴雨,夹降冰雹,降雹时间约持续了对讪n,大的直径有4-scm,一般的2-3cm,降雹密集,平地积雹厚3cm,四坪、新…  相似文献   

12.
MILOS500是从芬兰进口的自动气象站,通过1998年3月至今在郑州站的实验、试运行和业务化运行,总结出数据卸载时窗口的使用以及编发报时出现大风天气数据窗口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峡坝区气温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秦承平  仇苏宁 《气象科技》2002,30(5):304-305
利用1992~1998年三峡气象站逐月逐日逐时气温订正资料。分析了三峡坝区逐月,不同天气状况时的气温日较差,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时间,20时气温与14时气温差值等;利用08、14、20时气温计算白天平均气温,并与12小时白天平均气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相差较小,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成章纲 《气象》1984,10(5):32-32
我站位于山区。1983年10月3日14时40分,我站上空积云性层积云降很小的阵雨。测站东北方3公里左右的山坳里,有一片蒙蒙的雨幡。太阳此时在天顶的偏西南方,阳光照在这片雨幡上,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呈“一”字状的彩虹;它的色彩排  相似文献   

15.
故乡河流域一次暴雨洪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13日,位于天山东部喀尔里克山南侧故乡河流域的白吉水文站,发生了1956年建站至2005年最大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高达124m3/s。该次暴雨强度大、历时短、面积小,造成的洪水暴涨陡落,峰型高而尖瘦,洪水过程持续约4h。文中对流域特点、天气学特征、水情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用1988-1998年开展防雹工作以来收集到的降雹天气资料,1997-1998年旬邑单站探空资料及旬邑降雹日西安单站探空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旬邑防雹基地单站物理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7.
郑州MILOS500型自动气象站,是中国气象局最早布设的5个示范站之一。该自动站1998年3月安装调试,5月开始试运行,1999年1月1日开始准业务化运行,1999年7月1日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由于管理严格,4年多来,该自动站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梅雨期环流演变的特殊性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利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和华南暴雨试验(HUAMEX)的同化资料和2001年"973"中国暴雨试验(CHeRES)的T106背景场资料,对1998、2001年夏季6~7月环流和降水的分析表明:(1)1998年中高纬度双阻形势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对"二度梅"的形成有重要作用;2001年副高偏东,中纬度槽脊的位置与典型梅雨相反,没有形成典型的梅雨.(2)东亚沿岸大槽的形成以及相应西风急流的南移、东伸和北风(冷空气)的南进,对"二度梅"开始时副高的突然南压有重要作用,这些因子可以作为1998年7月下旬"二度梅"形成的前期预报因子.(3)对降水与夏季风关系的分析表明,季风的短期变化与雨带的进退和维持有密切关系,特别是20~30°N较大范围的低空急流对梅雨锋降水有重要作用;1998年梅雨期风速和湿度场有明显的日变化,且与强对流系统发生的时间一致.(4)对历史上"长梅"和"二度梅"年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1998年的环流与1950年以来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长梅"和"二度梅"的环流作了对比,再次确认这几次梅雨期的中高纬度均为双阻或单阻形势,而1954、1980、1991年的副高为带状;1954、1980年副热带高压属于西进稳定型,1991、1998年分别属于南退北跳型及北跳南退型,但最后经调整使副高停留在长江以南,均有利于梅雨期降水.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9—2018年汉中国家基本气象站及望江、金寨、汉王、铺镇4个乡村区域站气温观测资料,采用城、郊气温对比法对汉中市热岛效应变化规律及其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市近10年(2009—2018年)城区站年平均气温均高于周边郊区4站,2012年开始城区站气温呈明显逐年增加趋势,2013年以后城区站与郊区站温差迅速增大。近10年热岛效应强度年平均值为0.7℃,呈明显逐年增加趋势,特别是2014年以后热岛效应强度增加迅速,强度均值在0.8℃以上。近10年热岛效应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最强,冬季次之,夏季最弱;年内各月均存在热岛效应,8月—次年2月热岛效应强度逐渐增强,之后到8月逐渐减弱;一天当中,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热岛效应强度均表现为夜间强白天较弱的特点,1月12—15时、7月11—14时出现"冷岛"效应;汉中市年平均热岛效应强度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相对湿度和低云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因为一场秋雨,使得长春西郊那一段不算长,但又着实不算短的路变得有些泥泞。路的尽头,一块“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的牌子告诉我们,这便是目的地。首先吸引我们的是大门西侧那几个鲜红夺目的大字“敬业求实,开拓创新”。随之扑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座假山,一道道“长城墙”,还有那随风的柳浪、姹紫嫣红的鲜花……我们被飞舞的彩蝶。被花香鸟语所包围。要不是业务楼上的测风雷达和洁白、碧绿相映的观测场,你或许不会相信这会是一个气象站。希望之光长春市气象站建于1909年,是国家首批18个基准站之一,担负着地面测报、高空探测、日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