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按照国土资源部在成都召开的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会议部署精神,为做好震区的地灾防治工作,水环地调中心迅速成立青海玉树、四川康定、云南昭通灾区群测群防监测设备安装培训工作组,经过前期踏勘选点,目前已完成多处滑坡点和泥石流点的监测仪器安装工作。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面广且潜在危害非常严重,紧急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都面临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根据地质灾害主要特征的调查与综合分析研究,从地质灾害隐患调(勘)查工程、治理工程、监测预警工程、地质环境保障工程、地质科技支撑工程5个方面提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对5.12汶川地震的快速反应与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5.12汶川8级地震突发灾害,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专家,科学分析发震动力学背景,第一时间奔赴震中地区开展地表破裂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调查,随后系统开展地震科学钻探选址、活动断裂与地震变形观测、地应力测量、地质灾害地面调查、堰塞湖与水工环综合评价。6位专家参加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编辑出版《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地质灾害图集》,组织召开汶川地震动力学分析研讨会,2位专家参加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工作。在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组织汶川地震大型展览,应邀作汶川地震、地震科学钻、地表破裂等学术报告,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组织申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2008年11月第一口地震科学钻开工;组织落实国家专项、973课题、地质调查项目等科研任务,有效地调整了面向地质灾害的学科结构和人才布局。  相似文献   

4.
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形势严峻,国土资源部就其排查工作专门进行了部署。对此,记者就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领导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专家们提示,要加强次生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查明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详细分布情况,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并制定应急预案。———以乡镇为单位,逐村逐户逐点并沿交通干线进行排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说,芦山地区的最大特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灾区地灾评估结果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紧急组织开展了四川、甘肃、陕西受灾地区的地质灾害综合评估。通过遥感调查和实地排查,共确定汶川地震灾区84个受灾县(市)的主要地质灾害点16644个,其中四川灾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点218处。这些地质灾害点威胁大量居民地和水库、损毁公路和耕地林地、危害河道和桥梁等。评估成果将为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领导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6.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诱发滑坡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造成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笔者在玉树灾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结合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航片影像数据,以目视解译为主,共提取了542处地震滑坡,并首次发现了11处古地震滑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玉树地震滑坡主要包括崩塌、狭义的滑坡和土溜等三种类型。其中地震崩塌占到了90%以上,按其物质成分可进一步划分为碎屑型崩塌、碎屑流型崩塌和岩崩等三类。地震滑坡的空间展布特征显示,该区80%以上的地震滑坡集中分布在以玉树活动断层为轴的长约95km、两侧宽2km的廊带区内,并与发震断层距离和宏观震中有很好的相关性,其高密度区与同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段性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体现出典型的走滑型发震断层的控灾特点。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山体坡度、坡体形态、临空面高度和地层岩石与岩体完整度等因素对地震滑坡总体分布的影响。对古地震滑坡的初步研究发现,古地震滑坡的规模、期次和分布特征间接地反映出玉树断裂带在全新世期间曾发生过多次震级强度明显大于本次玉树7.1级地震的古地震事件,这为更深入探索玉树断裂带古地震事件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研究途径。此外,地震滑坡分布与地表破裂和极震区破坏程度之间的密切空间关系指示,地震滑坡也可以成为快速圈定宏观震中以及开展极震区地震烈度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青海玉树活动断裂带的多期古地震滑坡及其年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开展玉树灾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中发现13处古地震滑坡遗迹。调查结果表明,玉树古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玉树活动断层两侧5km范围内,规模普遍较大,多具有多期活动特征,且与周围古地震相伴生,空间上体现出发震断层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同时,古地震滑坡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年代学特征等方面的证据表明,其常具有原地复发的特征。据古地震滑坡堆积体的AMS14C测年结果,认为目前发现的典型古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并集中分布在5个时期,与古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期次及发生年代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对比古滑坡规模和分布范围,发现玉树断裂带在全新世中晚期发生2次规模较大的古地震滑坡事件,与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特点相符。研究结果表明,群发性古地震滑坡是识别古地震事件的重要地貌标志,可从年代学上揭示古地震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对于补充古地震事件资料和恢复古地震在时间与强度上的分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21日)前言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为规范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建设,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临时住所,保障基本生活,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选址,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前地震灾区形势和抗震救灾任务需要,中央要求山东省对口支援四川绵阳市。5月19日下午,山东省委、省政府研究部署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救援工作,急需四川省和绵阳市及所属县市区行政区划图,其中要求绵阳市行政区划图图面能够反映村庄的位置分布,要求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紧急提供。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立即与国家地理信息中心联系,  相似文献   

10.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调查与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活动断裂的玉树段,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长度为23km,走向北西西—北西,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段:西段呈连续延伸的左旋走滑破裂,在隆宝镇的"郭央烟宋多"附近(坐标:北纬33°03′11″、东经96°51′26″)最大水平位移达1.75m,可定为宏观震中;中段主要位于县城南侧,由多条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东段表现为逆冲兼左旋走滑。玉树地震除了造成大量房屋破坏外,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砂土液化及其引起的公路变形、地震滑坡、地震诱发水渠破坏及其链生土质滑坡和泥石流等。通过对内外动力地质灾害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玉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资讯     
关键词住房城乡建设部专家组完成芦山地震灾区危房应急评估任务芦山地震灾区应急评估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派往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的危房应急评估专家组,顺利完成评估任务返京。专家组是应国务院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成立的,成员包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黄世敏、薛彦涛、于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曾德民、王寒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苗启松、陈曦以及清华大学陆新征、潘鹏、李威共10名专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抗震救灾,测绘先行!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在交通阻隔、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一张张清晰而精准的地震灾区卫星遥感地图,成为了救援指挥人员及时了解受灾情况、解救受困人员、拯救生命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3.
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都是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地质工作。在综述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基本含义、相互联系与区别、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几点建议。最后,重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活动构造体系和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4.
青海玉树M_S7.1地震发震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玉树地区的地应力场、速度场和断层展布,对青海玉树2010年4月14日MS7.1级地震发震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围岩看成弹性体,断层看成具有应变软化的弹塑性体,断层和围岩组成统一的地质介质系统。在地应力、孔隙压力及边界位移的作用下,应力逐渐积累,当达到断层摩擦破坏强度时,断层产生应变软化,断层突然滑动,能量突然释放,应力突然下降,形成地震。模拟结果表明:玉树7.1级地震是在印度板块向北推挤,青藏高原向东南侧向挤压,在玉树地区形成主压应力为北东80°方向的水平应力场,使甘孜-玉树断裂带产生左旋走滑错动形成的。计算结果给出了应力降、能量释放量、断层走滑错动量、地震复发周期、应力积累速度等重要参数,模拟结果与野外调查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勘察设计》2009,(4):11-11
四川、甘肃、陕西省建设厅:目前,汶川地震灾区受损城市桥梁隐患处置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震后桥梁特殊检测工作不到位,部分受损桥梁设施没有得到及时处置等问题。为保证城市桥梁使用安全,现就进一步做好汶川地震灾区受损城市桥梁隐患处置工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增强受损城市桥梁隐患处置工作的紧迫感汶川地震灾区受损城市桥梁隐患处置工作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障灾区人民正常生活和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16.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与宏观震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发现, 玉树地震形成了东西两条地表破裂带——玉树地表破裂带和隆宝滩地表破裂带, 分别沿玉树活动断裂、隆宝滩活动断裂的上盘发育, 两条地表破裂带均呈NW向延伸, 二者之间相距22km。隆宝滩地表破裂带, 总体走向290°, 长21.5km, 呈左旋走滑运动, 左旋走滑位移量约1m。玉树地表破裂带, 总体走向310°, 长度23km, 可进一步分为三段。西段和中段表现为左旋走滑, 东段表现为左旋走滑逆冲运动。最大左旋走滑位移量在郭央烟宋多附近, 达2.4m。根据地震地表破裂的位移量大小和建筑物破坏情况认为, 玉树地震宏观震中在郭央烟宋多附近, 宏观震中坐标为:北纬33°03′11″、东经96°51′26″。   相似文献   

17.
2010年5月24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召开了玉树地震特征及形成机制交流研讨会。玉树地震发生后,在部、局统一部署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家快速反应,赶赴地震震中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取得宝贵的第一手  相似文献   

18.
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境内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新疆电力设计院(以下简称“新疆院”)应新疆电力公司基建部要求积极配合开展和田地震应急救灾工作。新疆院在第一时间派相关技术人员到达新疆电力公司与基建部有关领导进行对接,了解灾区的受灾情况和救灾工作开展的安排部署要求。此后,新疆院技术人员连夜赶赴灾区勘察灾情,集中对民丰、于田等县的电力设施进行地震破坏鉴定。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北京地质人的心。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统一部署,6月1日,由北京市国土局、北京市地勘局35名队员组成的北京赴甘肃舟曲县抗震救灾地质灾害调查队开赴抗震一线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怀着对灾区人民无限的爱,调查队队员们克服海拔高、地形复杂等诸多困难,仅12天时间就完成19个乡,57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为灾区重建做出了贡献!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回北京。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地震给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也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危及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文章结合当前实际,从组织管理、队伍建设、防灾减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及建设性的意见,对指导灾区开展防灾避险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