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一、数值预报的历史用数值方法计算天气系统的发展,最初是由理查森(Richardson)提出来的(1922)。但当时限于缺少资料和计算装备以及尚存在着其他问题必须解决,因而他的工作做为预报是一个明显的失败。但是,理查森方法的许多方面与最近的数值预报方法的发展是很接近一致的。特别是他的计算是根据原始方程,并直接根据所能导出的一切主要的物理定律,引进了一些物理过程——辐射、湍流、凝结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应用AVHRR的卫星辐射资料计算行星反照率和射出长波辐射的方法。我们用Hense的两流近似辐射模式导出了总行星反照率与AVHRR在0.58—0.68μm和0.725—1.1μm观测所得的滤过反照率的关系式。用Schmetz的两流近似辐射模式导出了总射出长波辐射通量密度与AVHRR在10.55—11.4μm观测所得的谱辐射率的关系式。根据模式计算,我们得到了下垫面的特性(地表反照率)与海拔高度对行星反照率影响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文中应用这一方法计算与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1982年2月15日AVHRR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3.
大气中长波辐射冷却率的省时计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辐射传输方程出发导出了计算大气向上和向下的长波通量密度的递推方法,并以实际计算证明了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具有相近的精度,而计算速度可大大提高。文中还讨论了长波辐射平均面透射率τ的简化计算方法,即E_1函数制表法和τ本身的制表法,并且也用实例计算证明了这两种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在观测台风过程中的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计算的通用公式。虽然这些表达式是在假定地球是完全球形的基础上导出的,但误差实际上是甚微的;在工作中,不需要对这些表达式进行任何修正,就可以计算出各种相当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近地层湍流通量计算及几种塔层风廓线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苗曼倩  赵鸣  王彦昌 《大气科学》1987,11(4):420-429
利用近地层风廓线的积分形式和平均场资料计算了表征湍流通量和热量通量特征量。u_*和T_*.得到了几种稳定度条件下利用两层风、温实测资料计算u_*和T_*的方法,可以普遍应用. 本文还用铁塔风速资料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几种中性和非中性湍流交换系数分布模式代入运动方程得到风廓线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误差范围.认为:不稳定时用Yamamoto的K_m模式导出的风廓线公式以及中性和稳定时用Yokoyama的K_m模式导出的风廓线公式与实测廓线比较符合,且计算比较简便.  相似文献   

6.
风廓线雷达估测雨滴谱参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伟  张沛源等 《气象科技》2002,30(6):334-337340
文章提出两种风廓线雷达资料估测雨滴谱的方法。①利用五波束风廓线雷达,通过连续方程求得各层垂直空气运动速度,根据垂直指向波束测出的功率谱导出雨滴谱;②假定雨滴谱为г分布,根据垂直指向的多普勒雷达测得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多普勒谱宽求得雨滴谱的三个参数。文章进行了实例计算,比较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并且讨论了Z-M关系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地表热平衡温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地表热平衡温度的一种计算方法。将土壤分成表层和深层,利用热量守恒原理导出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平均温度的预报方程以及地表温度的计算公式。这种方法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单,能够很好地描写地表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现象。並可用来研究不同土壤热力性质、天空状况和近地层大气特性对地表和土壤温度的影响机制。还可用于大气环流和气侯模式,较好地反映陆气或海气的相互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地表温度计算方法较通常所用的强迫恢复法更合理。我们将它定名为“热量平衡法”。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法计算涡度和散度的一种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涡度和散度的定义出发,导出了一种三角形法计算涡度和散度的改进方案,与以往的方法相比,更方便且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天气雷达回波衰减订正算法的研究(Ⅰ): 理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根据雷达气象方程和k-Z关系,导出了雷达反射率因子积分取样观测资料衰减订正的逐库算法、逐库近似算法及稳定性判据。虽然仍不能解决衰减订正问题中固有的“不稳定”特征,但对提高订正计算效率防止过量订正溢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三种计算可能蒸发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裴步祥  邹耀芳 《气象》1986,12(7):26-30
彭曼(Penman)、桑斯维特(Thor-nthwaite)和布德科(Будыко)计算可能蒸发的方法,是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三种方法。本文根据这三种计算方法的公式,对它们的精确度、计算复杂性等方面得出了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用C++Builder结合SQL语言进行C/S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主要过程,并对ODBC的设置、从程序中如何导出Word文档等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同时对该系统的使用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西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的平均风场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摩擦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它和摩擦层顶风速的半经验关系。进一步导出摩擦层顶垂直速度和摩擦层厚发不均匀分布的关系,对低空急流和降水的关系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最后讨论了西藏高原及边缘地区摩擦层厚度变化的某些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照广东省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热带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TL-6)的空间离散方案导出了相应的热带大气运动的水平与垂直结构方程,并具体计算了垂直与水平模态。与关于热带大气运动的解析结果相似,本文所计算的正规模态中,重力波与Rossby波的频率分离特性也十分清楚。根据计算结果探讨了赤道地区Kelvin波与混合Rossby重力波的识别问题。最后讨论了用这组正规模态进行气象场滤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申林 《大气科学》1979,3(4):306-313
在本文中引进了圆弧元素,使网格区域和南、北半球完全重合,导出了构造Arakawa格式的通用方法,并且证明了导出的Arakawa格式推广是真正严格满足三个守恒关系式的。本文还证明了此格式在网格结点上具有O(h)的局部逼近误差。引进圆弧元素的方法无论对求解原始方程或是过滤方程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蒋瑞宾  张江印 《大气科学》1988,12(3):329-332
本文用一维非定常位温方程,考虑湍流垂直输送和夜间长波辐射冷却作用,导出了晴空夜间逆温层高度的预报方程,并用成都双流机场的实测资料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预报方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冬季北太平洋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的一个计算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月(季)平均海平面气压场中的北太平洋副高(H,)是北半球的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它与大气环流及区域气候异常关系密切。利用闭合气压系统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简要描述H,性状,并用它们分析H,气候及异常特征,以及H,与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等关系。因冬季H,明显减弱,在计算H,的S、P指数序列时,难以找出适于整个分析时段的、环流意义明晰的特征等压线。针对该问题,本文给出一个计算方案,先选择一个值较高的f0,用它计算多数年份环流指数5、P;再选择一个值较低的.东,计算少数H_P极端偏弱年份的环流指数S、P;最后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将.矗计算结果S、P订正至f0计算结果S、P,得到S、P的完整序列。应用结果表明,由此求得的H,该完整序列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17.
陈乾 《气象科技》1993,(4):59-67
该文综合评述了根据卫星导出的OLR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计算热带对流多种频带方差的时空变化的观测研究。重点探讨30—60天低频振荡和ENSO之间的关系以及30—60天振荡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傅立叶相位分析的卫星云图导风技术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导出云迹风(Cloud Motion Wind)的传统方法.是用最大相关系数法在间隔30min的卫星云图序列上计算示踪云的位移.以获得有关高度上风的估计值。但在用这种方法处理1min间隔云图时产生“亚像素尺度位移”问题。过去对傅立叶分析法的初步研究表明.对示踪云进行频域波谱分析,由谐波的相位变化计算波速。能够避免“亚像素尺度位移”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给出详细的理论推导和个例验证。  相似文献   

19.
符长锋 《气象》1985,11(9):12-15
本文根据热力学基本方程,导出一个雨量近似表达式。然后针对江淮流域15次典型的台风系统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个例,选取与暴雨量有明显统计关系的700毫巴暖平流所引起的上升速度,作为整层上升运动的指标。再结合水汽和层结稳定度指标,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估算24小时最大暴雨量的统计预报方程。方程的物理意义清晰,计算简便,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以考虑云侧边夹卷效应和微物理过程的一维半暖积云模式为基础的积云输送模式,并利用此模式和实测雷达资料,导出了计算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积云群体输送公式,对此进行了实际计算,还讨论了积云群体输送对大气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