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河地区绿州和沙漠地面辐射收支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HEIFE中在绿州和沙漠两个测站所取得的资料。分析了两种不同下垫面辐射收支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州区地表反射率明显小于沙漠区,季节变化明显;地面向上长波辐射绿州小于沙漠,地面有效辐射绿州小于沙漠。且季节变化明显;地表净辐射绿州大于沙漠,其能量以潜热为主输入大气;干旱地区的绿州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大于河北、山声等地。光合有效辐射资源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农田光合有效辐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董振国  于沪宁 《气象》1983,9(7):23-24
目前,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估算农田光合生产潜力,都需要知道某一地区光合有效辐射年、季总量及变化特征。我们于1980—1982年在河北省栾城县良种场观测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照度,对石家庄地区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和可见光与太阳总辐射的比例关系,得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根据我国8个地区11个测点的2878组直接辐射的分光测量资料,得到了计算直接辐射中0.4—0.7微米波段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经验公式。利用这个公式结合8个有地区代表性台站的日射资料,计算了1,4,7,10各月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中PAR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它们分别是0.394-0.04,0.49±0.04和0.444±0.03。我国以往的研究者在计算PAR总辐射时都把比例值取得偏高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能量转换原理和春玉米关键生育期的光合有机物质对形成籽粒产量的贡献比率,建立了春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数学模型。并根据省内26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计算和分析了该作物的各级生产潜力及其在省内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区域日序、时序光合有效辐射的准确估算是揭示区域农林产量、品质形成机理不可或缺的数据源.基于广西武鸣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地表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等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日序及其各时次地表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曝辐量与其对应的日照的变化关系.结果 表明,日序及其各时次的晴空指数与其对应的日照百分率呈现二阶函数变化,而日序及其各时次的光合有效系数与其对应的晴空指数的自然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变化关系,尤以农作物、林果等主要生长季的4-11月期间效果最佳.由此而构建的基于日照时数的日序及其时次光合有效辐射估算模型,对弥补农林产量、品质构成的光合作用影响机理研究等所需的基础数据源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石河子棉区4个气象站197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均方差、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石河子棉区≥10℃积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棉区≥10℃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终日略微推迟,持续日数显著延长,积温明显增多;≥10℃积温及持续日数均在199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10℃积温正常年份的概率超过64%,依次向两端递减;≥10℃积温偏低地区主要在莫索湾,偏高地区主要在乌兰乌苏。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河子棉区热量条件有较好的改善,棉花延迟型低温冷害有所减轻,石河子棉区品种布局应以早熟棉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珠海凤凰山常绿阔叶林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提高用光合有效辐射和气象因子模拟CO2通量的水平,本文根据华南地区干湿季特征和Monin-Obukhov大气稳定度参数ζ,对凤凰山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塔站2015年11月1日至2018年5月4日间的通量、辐射和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类;分析了在干、湿季的不稳定(ζ<-0.1)、中性(-0.1≤ζ≤0.1)和稳定(ζ>0.1)三种大气稳定状态下,珠海凤凰山常绿阔叶林昼间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以及冠层上方气温、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和浅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确定CO2通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并通过气象因子修正了CO2通量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季和湿季不同稳定度下,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不断增加,森林对CO2的吸收能力先迅速增强,之后逐渐平缓;在线性方程、对数方程和Mi...  相似文献   

8.
五家渠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五家渠地区102团气象站1956--2007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52a的气候变化,并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候资源与棉花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五家渠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但都略小于新疆的上升趋势;XX季节来看,秋季增温最多,其次是春、冬季,夏季最小;各季降水量均有增加趋势,且增率差距不大;气候资源变化表现为由次宜棉区向宜棉区转变,棉花单产逐年增加显著,并与该地区≥10℃的积温和无霜冻期气候指标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香河地区光合有效辐射观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大气综合观测实验站(39°47′N,116°57′E)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15个月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光合有效辐射与太阳总辐射比值的(PAR/Rs)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得出月平均PAR/Rs值变化范围在1.808~2.048μE.J-1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年平均值为1.948μE.J-1。提出了一个利用太阳总辐射观测值计算光合有效辐射瞬时值的参数化算式,用该算式计算得到的PAR与实际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19.28μE.m-2.s-1,有96%的计算值与观测值偏差在±10%以内。比较了香河地区与太湖地区、额济纳地区光合有效辐射瞬时最大值、小时累积最大值及日累积最大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区的变化,对科学制定新疆棉花发展规划和品种布局,促进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20年历史气候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60a影响新疆棉花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10℃积温、无霜冻期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疆棉花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就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区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新疆≥10℃积温、无霜冻期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北疆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60年新疆≥l0℃积温、无霜冻期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以75.657℃?d /10a、4.36d/10a和0.218℃/10a的倾向率呈显著(P=0.001)增多或上升趋势,并且上述要素均于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全疆平均≥l0℃积温、无霜冻期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升高或增多了268.2℃?d、13.5d和0.8℃。受其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各棉区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区的海拔上限均不同程度的抬升,其中,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棉区海拔上限抬升了150-200m,塔里木盆地棉区抬升了50-100m;全疆中熟、中早熟和早熟品种棉区占新疆总面积的百分率分别增大了2.1%、4.3%和1.7%,特早熟品种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减小了2.1%和6.0%。[结论]气候变暖使新疆宜棉区扩大,不宜棉区缩小,且部分棉区适宜种植的品种熟性向生长期较长、产量较高的品种熟级转变,这对促进新疆棉花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玮  吴战平 《贵州气象》1997,21(3):26-29
根据光合有效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分析了我省坡地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省内各地的光合有效辐射值无论在地域分布上还是在季节分配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辐射增温效应对水稻叶片温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人工气候箱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叶片温度随环境温度、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辐射增温效应对单叶光—光合曲线的影响;由直角双曲型光合模型模拟了辐射增温效应对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低于光合的生理适宜温度时,辐射增温效应将使叶片温度升高,从而有利于光合能力的提高;反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北方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大小直接影响冠层内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玉米净第一性生产力或作物产量的准确评估。为弄清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于2006年生育期的光合有效辐射观测数据和叶面积指数动态观测数据,对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冠层内不同垂直层次叶片的PAR分布随生育期变化显著,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2=0.89);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消光系数K值在生育期呈动态变化,约为0.76,且表现为苗期较大、生育后期较小。分析表明,在进行光合有效辐射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光合作用模拟时,应考虑消光系数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北方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大小直接影响冠层内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玉米净第一性生产力或作物产量的准确评估。为弄清玉米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于2006年生育期的光合有效辐射观测数据和叶面积指数动态观测数据,对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冠层内不同垂直层次叶片的PAR分布随生育期变化显著,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2=0.89);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消光系数K值在生育期呈动态变化,约为0.76,且表现为苗期较大、生育后期较小。分析表明,在进行光合有效辐射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光合作用模拟时,应考虑消光系数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张掖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本文利用HEIFE期间在临泽(FOP)和张掖(BOP)取得的太阳分光辐射资料,分析研究了张掖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结果表明:张掖地区晴天PAR在太阳总辐射中所占的比例在0.419-0.426之间。季节变化不明显;多云天气条件下比值大于晴天,且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大。冬季小。文中还根据实际观测资料拟合得到了张掖地区PAR的经验公式,据此估算和讨论了张掖地区PAR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侯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两种计量系统,提出了利用太阳总辐射照度估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候学公式。根据国外对昼光的观测资料,得到了PAR能量的量子转换系数,即太阳总辐射中,PAR每1J的能量含有4.55μmol的量子。在气候学计算中,可利用这个值进行PAR的能量和量子的换算。  相似文献   

17.
1960~2005年新疆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采用新疆地区最完善的94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新疆地区1960~2005年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蒸发皿蒸发、气温日较差等)演变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结合几个站点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分析了日照、总云量、低云量、蒸发皿蒸发和太阳总辐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近50年来新疆气候变化的一些新特点。对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的结果包括:1)新疆区域年降水在1987年发生转折性变化,而冬季降水在1986年就开始发生转折性变化,是4个季节中最早的。新疆区域降水与比湿和低云量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尤其是低云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2)气温显著升高的同时,气温日较差是明显下降的。气温的升高可能是空气中水汽增多的结果,但也可能是气温长期自然振荡过程中的一个上升阶段。3)日照时数在总云量减小的前提下减少,这可能是降水和低云量增多导致的结果。4)蒸发皿蒸发的减小可能是风速、气温日较差、降水以及云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站分析表明太阳辐射的下降也可能是导致蒸发皿蒸发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新疆11个辐射站最近20a(1993—2012年)逐月辐射信息化数据文件进行了质量检查,分析了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净全辐射这五个要素出现数据疑误的概率,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疑误数据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各要素分布等进行了评估。经查阅分析原始数据表—33及H文件结果表明:疑误数据的错误主要发生并集中在一、二级辐射观测站,其中数据文件部分出现疑误较多,记录格式分部出现错误相对较少。平均单站月疑误数据个数为2.7个/站?月,疑误数据率为0.0%。从总体上看,新疆最近20a的辐射信息化数据文件疑误数据信息较少,资料可靠,可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地区可利用太阳能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彦波  常蕊  杜江  程兴宏 《高原气象》2015,34(2):470-477
利用吐鲁番太阳能试验站实测数据,结合气象站同期观测资料,从斜面总辐射、法向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等3个方面分析了吐鲁番地区的可利用太阳能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最佳倾斜面总辐射年曝辐量比纬度倾斜面高1.4%,比水平面高23.16%,两组相对差值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季节变化;法向直接辐射年曝辐量比水平面总辐射低17%,两者的相对差值冬、春季大而夏、秋季小,散射辐射年曝辐量占水平面总辐射的49%,散射比和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是影响上述两种太阳能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气象站周围建筑物的遮挡可能使其水平面总辐射年曝辐量减少8%,而从气候平均态考虑,本文所用实测年的水平面总辐射也比近30年平均值低8%。  相似文献   

20.
太阳总辐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全国27个气象站1971-2000年太阳辐射观测资料,按照经验公式法、多因子综合法和Prescoff公式法等三种计算方法对太阳总辐射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际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验公式法计算误差较小,但系数不易计算;多因子综合法易于计算,但误差相对较大;Prescoff公式法计算结果误差很大,不适用于太阳总辐射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