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198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持召开的14次学术会议,并分别介绍了每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以及效果等。这些会议主要有以下特点;1.掌握各有关学科发展方向,紧密与“七五”计划配合,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促进各有关学科之间渗透和学科的发展;3.汲取国际上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推动我国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联合召开的“第二届全围地震工程学术会议”于1987年11月9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工程界的学术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有关地震和抗震防震的科研、设计、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共92个单位的235位代表。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  相似文献   

3.
《地震》1984,(3)
1984年3月13日至19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学术讨论会暨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与会代表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4个单位,共117人。此次会议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近二年多来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地震学会第8届第5次常务理事会于2014年1月15日在北京召开。陈运泰、陈颙、张国民、张培震、陈晓非、郝记川、王兰民、张晓东、李小军、马胜利、金星、石耀霖、孙柏涛等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陈运泰理事长主持。会议首先听取了中国地震学会2013年工作总结汇报。会议认为,中国地震学会2013年度举办的学术活动成绩斐然,在广邀国际同行参加学术会议方面、在重视学科交叉方面、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89年主持召开了四次国内学术会议、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本文分别介绍了各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等。1989年的学术活动贯彻了“少而精”的原则,并第一次在合肥召开了综合学术讨论会,加强了学科内、学科间的交流和渗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郝记川 《地震学报》1992,14(4):515-515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于1992年6月22-28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28人,分别来自全国各地震系统、国务院各部委的有关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及有关大专院校.会议共收到论文312篇,在会议期间参加交流的有210篇.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0年共召开国内学术会议4次,国际学术会议1次。本文除简要介绍了各次会议的概况、主要内容及学术进展外,还较详细地介绍了1990年10月13—17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1年主持召开了6次学术会议,其中国内5次,国际学术会议1次。6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878篇,出席会议的代表1196人次。本文分别介绍了各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地震部门、高等院校及有关科研单位的三百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征集论文六百八十三篇,经过各专业委员会专家评议,推荐给年会的论文六百一十六篇,其中二百九十八篇提交给会议宣读.另有三百一十八篇论文作为书面交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1987年中国地震学会主持召开的10次学术会议。分别介绍了会议的主办单位、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效果。这些会议形式新、专题性强,具有以下共同特点:①总结经验、明确方向,把专题性学术研讨与较广泛领域的学科动态结合起来,有助于长期从事分析预报实践的同志开阔思路,提高学术水平;②把学术研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学科为社会服务;③加强了各学科和各专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渗透,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2年主持召开了5次国内学术会议。5次会议共收到845篇论文,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80人次。本文分别介绍了各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 ,于 2 0 0 3年 1月 3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 ,陈、陈运泰、吴忠良、王椿镛、郝记川、石耀霖、陈晓非、刘启元、唐荣余、杜振民、周锡元、庄灿涛等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 ,中国地震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及秘书也应邀列席了会议。会议由陈理事长主持。会议听取了中国地震学会办公室关于中国地震学会 2 0 0 2年工作总结的汇报 ,审议了中国地震学会 2 0 0 3年学术活动计划、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中国地震学会会员交纳会费制度及关于中国地震学会与中国地震局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198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持召开的9次学术会议,并分别介绍了每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以及效果等。这些会议的特点是:紧密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注意相关学科之间的渗透和发展,并努力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由广东省地震学会、地质学会、海洋湖泊学会联合举办的“华南地震灾害及地质灾害学术研讨会”于 1 2月 3~ 7日在广东肇庆市召开。这次学术会议得到了三个学会会员的热情响应 ,来自三个学会的 5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 55篇 ,涵盖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震观测、工程地质等领域。中国地球物理研究所陈运泰院士应邀出席会议 ,并作了题为“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的报告。肇庆市常委莫友莲、广东省科协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有 1 8位专家在交流了学术报告。达到了交流学科信息、研讨学术、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地震学会第8届常务理事会第8次会议,于2015年1月18日在北京召开。张国民、陈晓非、郝记川、王兰民、张晓东、李小军、马胜利、金星、孙柏涛等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局科技司王春华处长列席了会议。会议由陈运泰理事长委托郝记川秘书长主持。会议首先由顾玲副秘书长汇报了中国地震学会2014年工作总结。会议就2015年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9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大会,各专业委员会2015年度学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6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24名委员和来自全国的1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119篇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全部在会上进行了宣讲.主任委员丁国瑜主持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马杏垣在会上讲了话. 马杏垣指出,这次专题学术讨论会是邢台地震以来的一次盛会,众多的学术论文反映  相似文献   

17.
1988年5月31日至6月4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青岛市召开了全国地下水(水位、水化)预报地震专业会议。这是一次专群结合共商地震大计的专业会议,也是地下水位动态与水文地球化学两个学科相互渗透的学术会议。两种学科方法,两支研究队伍共同召开学术会议,这在地震预报研究史上还是第一次,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群结合的地下水预报地震的方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纵观这次会议,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1.专群结合,规模大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150余人,群测地方代表占50%,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基层测报点、地、市、县级地办及省级群测管理部门的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一次地球构造动力学学术会议,于1981年4月21日至26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力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地质学的科学工作者58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和论文摘要49篇。这些论文反映了我国科学工作者近年来在全球构造运动和地球内部运动,区域构造的力学分析,以及岩石破裂和地震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会议于2005年2月1日在北京召开。陈颙、张国民、陈运泰、吴忠良、王椿镛、郝记川、张培震、石耀霖、陈晓非、刘启元、唐荣余、杜振民、周锡元、修济刚、庄灿涛等常务理事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陈颙理事长主持。会议(中国地震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的候选人工作小组)在各专业委员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基础上,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中国地震学会2005年度推荐、提名两院院士的候选人。会议传达了中国科协有关文件精神,听取了中国地震学会2004年的工作汇报,审议了中国地震学会2005年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20.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1月3日在昆明宣告成立,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历史地震研究者,以及相邻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共5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大会收到了中国地震学会及其理事长陈运泰研究员发给大会的贺电.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云南省天文学会、地理物理学会、地震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