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hristie(1962)、Smith(1972)和张翊钧(1985)都提出了钠质斜长石的△131-(或σ)、An与温度T的关系图,后来又提出了钠质斜长石变形温度的计算公式。但由于图解的不便之处及目前应用的公式中推断分界点的不确定性和σ、An与T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的特点,本文基于具有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了求解岩石变形温度的新方法。文中先介绍了变形温度计的研究概况,然后阐述了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估算岩石变形时的温度,经对比得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岩石变形温度估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Ivrea区变辉长岩和角闪岩中20条表面上相似的角闪岩相韧性剪切带内,斜长石的显微构造和化学分析表明,这些斜长石在An和Ba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别。斜长石在p-T低于岩中的条件时发生变形,并伴随出现4种不同的显微构造和不同的化学成分:(1)相对没有变形的碎斑;(2)碎斑边上的动力生结晶颗粒和亚颗粒;(3)横切碎斑的裂隙中的充填物;(4)剪切带基质中细粒重结晶颗粒。  相似文献   

3.
冻土抗压强度对应变速率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室内采用人工冻结的方法,制备冻土试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的实验研究。获得不同应变速率及不同温度的压力-应变曲线,在给定的温度下,研究了强度与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得出:σc=(α+βθ)(ε/ε0)^n。在给定的应变速率范围内,研究了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得出表达式σc=σ0+K(ε/ε0)^m|θ|,并给出了相应参数α、β、n及σ0、K、m的取值范围,应用上述公式进行强度计算,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法国中央高原Margeride花岗岩中黑云母岩的起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中央高原Margeride花岗岩暗色相中包含的Ance和Vazeilles黑云母岩,大小达数十米,分别含有40%和90%以上的黑云母及少量的磷灰石、锆石、斜长石或钾长石,且发现有变质岩包体。野外观察可见,黑云母岩与其上覆花岗岩呈逐渐过渡关系,而其下部界限则很分明;它的面状及线状结构与相邻花岗岩的一致。矿物成分显示,各矿物(黑云母、斜长石、磷灰石)的化学成分与相邻花岗岩中相同矿物的相似或相同。由  相似文献   

5.
Nahm  GY 刘立明 《地下水》1995,17(2):53-56
由单井的多落程抽水试验资料,所建立的方程Sn/Qn=An+CQn,可用线性回归法求得该方程中的常数值。公式T=〔2.3lg(tn/tn-i)〕〔4π(An-An-1)〕^-1可利用不同时间的An值,在允许水跃值的情况下,以求抽水井附近含水层的导水系数,进而还可求得给水度。  相似文献   

6.
蒋志 《地质与勘探》1997,33(1):26-30,64
根据统计地球化学,矿床储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其对数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m和σ^2。据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矿床储量规模划分公式:ηn=exp〔m+(n-1/2)σ〕,n=0,1,2,3,4。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河北省迁西县太平寨HBT1麻粒岩中的辉石、角门石、斜长石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并对上述三种矿物做了40K-40Ar同位素封闭温度计算,进而根据封闭温度与年龄的关系,研究了该区麻粒岩体的冷却抬升历史。分别得到辉石坪年龄为2.16Ga,封闭温度为620℃;角闪石坪年龄为1.97Ga,封闭温度为517℃;斜长石坪年龄为1.66Ga,封闭温度为265℃。从2.5Ga(麻粒岩相变质年龄)到2.16Ga,岩体抬升速率为14.1m/Ma,冷却速率为0.39℃/Ma;从2.16Ga到1.97Ga岩体抬升速率为18.5m/Ma,冷却速率为0.55℃/Ma,从1.97Ga至1.66Ga岩体抬升速率为29.1m/Ma,冷却速率为0.81℃/Ma。Ar-Ar法给出的这些同位素证据,反映了冀东太古代麻粒岩体变质作用晚期多阶段冷却抬升的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8.
三正辛胺纤维棉对金的吸附性能及其在测定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龙华  黄宪贵 《岩矿测试》1998,17(3):203-206
研制了三正辛胺(TOA)纤维棉,考察了TOA纤维棉对Au(Ⅲ)的吸附性能,选择了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条件。在φ=10%的王水中,TOA纤维棉可定量吸附Au(Ⅲ),使其与多种共存离子分离。吸附的Au(Ⅲ)用10g/L的Na2SO3溶液解脱。在给定条件下,对5~200μgAu(Ⅲ)进行分离富集,其回收率在980%~1010%。方法已用于氧化金铅矿、铅锌矿、银金矿中金的分离富集和测定,所得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其RSD(n=5)为16%~39%。  相似文献   

9.
热液体系中Si的络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PH和硅浓度条件下,实验标定了Au-SiO以及Sn-SiO2之间的络合反应:Au^++H3SiO4^-之间的络合反应:Au^++H4SiO=AuH3SiO4 lgK=-1.65436+9611.21/T;Sn^4++4H3SiO4^-=Sn(H3SiO4)4;lgK200c=42.73。通过与Au-Cl、Au-HS以及Sn-OH络合物迁移能力的比较,表明在具地质意义的P睡EH条件下,A  相似文献   

10.
借用GDA软件来模拟开挖周边的应力重分布,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拱形洞室的拱顶、拱肩、两侧及底角的应力分布与岩爆的关系。并提出如何依据dσ3/(σ1-σ3)大小与正负来分析和估计岩爆位置,因为应力差σ1-σ3可表征岩石的变形与静态破坏,而最小主应力增量dσ3的大不可表征抵抗这种变形与破坏的能力。结果是拱肩与底角会出现岩爆。分析结果得到了加拿大某矿山的岩爆发生位置实际资料所验证。最后,提出了如何利用预裂爆破方法使岩爆从拱肩迁移到洞室底角。  相似文献   

11.
马金凤  梁建  郭军  等 《江苏地质》2016,40(1):113-117
地球化学方法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评价过程中的参数存在不确定性,且误差传递易导致结果不可信。运用BP神经网络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区域选取相关的应用切入点,通过训练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其非线性映射技术,揭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评价中涉及的多个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计算结果显示,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案有效弥补了当前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存在的多解性等缺点,运用在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块进行仿真预测,可以实现水合物矿藏的分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在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四川省金沙江某水电站工程实例,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3层BP网络模型,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等6个影响因素为输入变量,对坝基复杂岩体进行质量分级。通过机算机Visual C 语言编程实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网络的学习和运算。以神经网络合理结构分析方法选取合理结构,确定合理隐层单元的数量,提高网络测试的精度。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经过优化的BP网络模型经多次学习后,测试精度提高,结果可靠,取得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福建数字地震台网与模拟地震台网地震参数比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98年7至9月和模拟地震台网98年7至8月测定的地震参数作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上海某石化厂厂区间石化管线三维坐标测量首级控制网(GPS平面控制网、精密水准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数据处理方法,对比分析与讨论了对基点进行严格筛选的必要性,为保证GPS网的精度对基准点进行了检核,并对三维控制网的稳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福建省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为基础,简要说明在福建GPS基准网建设过程中项目的立项问题,并对省级GPS基准网的选址、基建、仪器选型与安装调试、数据处理等进行了说明。本文还对省级GPS基准网的应用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岩溶水系统的径向基神经网络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水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输入与输出间具有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系统的仿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本文以MATLAB为平台,介绍了RBF网络的基本原理与训练方法,具有结构自适应确定、输出不依赖初始权值的优良特性。试用该方法建立了济南市岩溶水系统地下水位及其影响因子间的RBF网络模型,讨论了训练样本集与检测样本集的构建、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神经网络训练误差设置等重要环节,并与同结构的BP网络进行了对比,其结果BP网络效果依赖初始权值,表现出极不稳定性,且训练速度更慢,RBF网络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Two approaches of generating pore networks of porous media are presented to capture the pore fabric. The first methodology extracted pore structure from a computer simulated packing of spheres. The modified Delaunay tessellation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porous media, and modified Nelder–Mead method in conjunction with three pore‐merging algorithms was used to generate the pore size and coordination number distributions of the randomly packed spheres. The Biconical Abscissa Asymmetric CONcentric bond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wo adjacent voids. This algorithm was validated by predicting pore structure of a cubic array of spheres of equal radius with known pore sizes, throat sizes and coordination number distributions. The predicted distributions of pore structure agreed well with the measured. Then, the algorithm was used to predict pore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of randomly packed spherical particles, and predicted permeability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ed permeability valu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measured, confirm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capture the main flow paths of packed beds. The second methodology generated an equivalent pore network of porous media, of which the centers of voids were located in a regular lattice with constant pore center distance. However, this network allowed for matching both main geometrical and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ous media.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approaches suggested that the second approach can also be used as a predictive tool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microscopic properties of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用Kriging方法评价地下水监测网密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陶月赞  郑恒强  汪学福 《水文》2003,23(2):46-48,28
论述了用Kriging方法评价地下水监测网密度的方法原理与计算步骤,结合实例分析,对应用中易产生方程组病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蔡建元 《水文》1994,(2):11-17
本文论述大中河流流量站网规划的经济原则。从内插年径流的精度及其经济效益这一目标入手,通过布站密度与影响年径流量精度之间的关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精度-经济函数之间的关系。并以黄河上游干流水文站和泾河流域代表站为例,验证精度-经济函数结构的合理性。为以经济原则约束下,确定布站密度及其精度指标,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已知矿床的外围或深部发现更多的成矿有利区是我国南方地区新一轮热液型铀矿勘查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采用BP网络对某花岗岩型铀矿区以航空放射性信息为主的找矿标志进行综合。15个检验样本的预测有利度与期望有利度基本吻合,表明采用该预测模型对研究区内所有样本进行综合预测是合适的。从全区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14处已知铀矿床均位于成矿有利度大于0.9的区域,且在已知铀矿床的外围发现了具有较好成矿远景的多片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