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信息博览     
《西部资源》2008,(5):59-64
储备登记中心积极申报土地储备项目截至2008年6月20日,自治区土地储备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完成了阿尔山市新城街区和温泉街区部分土地储备项目的调研及资料报送工作。经测算,此次项目拟申请中国建设银行土地储备专项贷款2000万元,收储土地面积10.20万平方米,项目资金回收期为0.68年,财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环境载体,对城市发展既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也会制约城市的盲目扩张。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总结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约束特征,初步测算了其城市空间的上限规模。一方面,分析了产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等土地资源需求主导因素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基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效率情景,初步测算得出北京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规模区间为[1596 km2,2846 km2]。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北京地区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及其他用地空间的占用、消耗特征,测算得出不同情景下土地资源对北京城市发展的供给规模区间为[1673 km2,2821 km2]。可以看出,当前北京城市发展的土地需求明显大于供给。同时指出了未来北京城市拓展受到土地资源供给的总量约束、空间约束及城市功能定位决定的用地结构性约束等限制。最后尝试提出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和城市病等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工业用地供给周期长等成为了热点问题之一。工业用地储备的责任主体是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单位是土地储备机构。同时,工业用地储备是整个工业产业用地的基础,充分的工业土地储备是工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工业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出让的市场形势下,为缩短工业土地的使用周期,高效利用土地,探讨工业用地储备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储备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完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思路,土地储备作为政府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使政府在土地管理的实践中实现资源与资产并重的目标。在阐述土地储备的涵义、起源及其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与最终目标,归纳了我国土地储备的基本做法,首次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的直接储备模式和间接土地储备模式概念,并提出了地方政府构建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国土部、财政部、央行和银监会四部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加强土地储备管理,强化土地储备融资风险管控。按照《通知》规定,土地储备机构要根据用地需求预测及市场调控的方向提出合理建议,严格控制土地储备总规模和融资规模。其中,土地储备机构应于每年第三季度,编制下一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年度土地储备计划中,新增储备土地规模原则上应控制在市、县本级前三年平均年供  相似文献   

6.
信息博览     
土地储备登记中心第三期9000万元土地储备贷款即将投入使用继前两期2.35亿元土地储备贷款的顺利运作至今,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储备登记中心精心挑选的第三期9000万元土地储备项目贷款亦将投入使用,分别是:"二连浩特市土地收购储备项目2500万元、乌兰浩特市土地收购储备项目2500万元、霍林郭勒市土地收购储备项目4000万元"。目前,贷款额度已通过建设银行审贷会审批,第三期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正式启动。内蒙古土地储备登记中心  相似文献   

7.
近日,《西部资源》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获悉,为加强全盟土地储备机构的规范管理,按照《土地储备机构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要求,阿拉善盟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阿左旗土地矿产资源收购储备交易中心、阿拉善右旗国土资源收购储备中心、额济纳旗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等5个土地储备机构列入国土资源部已审核印发的三批储备机构名录。据阿拉善耕地保护与地籍管理科科长魏开武介绍:"阿拉善  相似文献   

8.
张宸铭  高尚  何贝  高建华 《地理研究》2021,40(5):1372-1386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常扩建新区并形成新老城区联动发展格局,新建城区以“飞地”形式扩张,不易被传统的元胞自动机方法准确模拟。空间句法是基于空间拓扑的整体性交通网络研究方法,其自上而下的建模策略与元胞自动机自下而上的邻域转换规则起到了互补,两种模型相结合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本文在验证交通土地空间关联的基础上,将句法变量融入SLEUTH模型的排除图层,对开封城市扩张进行了综合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 交通增量与用地扩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其关联度随研究单元粒度的扩大而提升。② 在城市从飞地新区扩建到后续填补开发的过程中,与用地扩张关联最高的交通类型由穿行性交通转向到达性交通,且遍历全局的计算结果方位指向性特征更加明显,遍历局部的计算结果片区集聚性特征更加明显。③ 将空间句法与SLEUTH模型松散耦合,可以有效捕捉飞地型城市新增团块,开封市中心城区空间扩张类型可被解读为老城区边缘型增长和新城区飞地型增长并存的模式。④ 空间句法模型不仅能够反演城市交通流,而且对城市产业布局、规划现状与演化轨迹具有间接指向性,这对城市增长模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年和2016年两期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由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用设施和景观度4个方面16个评价因子组成的土地储备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居住、商服和工业等主要经营性用地在4个方面的权重,测算福建宁德主城区土地整体收储潜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等扇分区法分析2011—2016年宁德主城区各个方向建设用地扩张情况,并根据8个方向的扩张强度对土地收储潜力进行修正。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收储的主要方向位于东北方向,与近年来城市向东南方向发展的规划并不一致;②采用不同方向的城市扩张强度系数表征产业发展的态势,以此对土地收储潜力进行修正后,研究区未来收储布局的重点区域为蕉南与蕉北街道的老城区和漳湾片区,其次为城市东部的三都澳新区,与主城区实际发展情况基本一致;③通过科学制定土地收储计划,可以有效协调好中等城市的产城融合,引导城市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乔伟峰  吴菊  戈大专  王亚华  曹敏 《地理研究》2019,38(11):2666-2680
科学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建设用地扩张的成效对于规划编制方法和规划管理措施的改进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指标,从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等视角构建城镇扩张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快速城市化地区南京市为例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①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张强度的管控有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强。规划期除2013年以外,其余年份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均高于规划年均控制规模,至2015年指标使用进度高达78.83%,规划剩余年限用地需求难以满足;② 南京城市空间扩张态势与规划城镇用地空间扩张格局基本吻合。不同方向指标使用进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呈东北和西北部快、南部慢的格局;集中度和合规度指标较好;③ 评估期内规模控制指数为-0.97,空间溢出指数为0.34,规划对新增城镇工矿用地管控力度偏弱,规划的累积执行效果呈逐年变差的趋势。④ 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可全方位、多角度评估城镇扩张的规划管控成效,对其他地区的规划实施评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兰州市1995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2001年1:4 000彩红外航片、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1:5万DEM和2001-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等数据资料,结合GID和DUEM模型,设计了两种不同情景模拟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增长集中在城关区雁滩、七里河区马滩和崔家大滩、安宁区安宁堡乡、沙井驿乡、崔家庄和迎门滩等地区;且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深受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同时也发现DUEM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秦淮河流域土地利用历史状况,选择CLUE-S模型对其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分别使用线性回归、Markov模型、灰色GM(1,1)模型预测CLUE-S模型非空间模块的土地利用需求量,再嵌入CLUE-S中得到3种预测结果,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另外设定“自然发展”情景与考虑规划政策影响的“优化格局”情景,模拟2020年不同情景下秦淮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情况,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Markov模型、灰色GM(1,1)模型的Kappa指数分别为0.866、0.849、0.867,3种方法均满足模型精度要求;自然发展情景中2020年水域、水田、林地、城镇用地、旱地面积相对于2010年分别变化21.5%、-15.3%、-9.0%、51.5%、-28.9%,而优化格局情景下水域、水田、林地、城镇用地、旱地面积分别变化3.1%、-1.6%、10.8%、6.3%、-10.6%,相比于自然发展情景,优化情景土地利用状况更符合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生态用地连通性、提高雨水下渗能力以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要求,为后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丽元  韦佳伶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898-1908
城市内涝灾害频繁,用地开发与空间扩张被普遍认为是其致因之一。对比武汉市遥感数据,1984—2017年,超过30%的自然水体被填占开发,城市建设开发活跃、填湖造陆强度大。论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不同降雨强度情景下的内涝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填湖造陆将极大地增加极端降雨情景下城市滨水区域的内涝风险。城市地形地势、排水管网条件、用地类型以及邻域用地结构等因素,也直接影响内涝风险。基于2种不同的用地开发策略,预测城市内涝风险结果显示,城市用地的不当开发将引致严重内涝风险。依据内涝风险的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以为科学地制定防涝减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基于遥感手段获取的沈阳市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历史数据,对SLEUTH城市扩展模型进行校正,对未来(2005~2030年)不同管理情景下的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其发展变化趋势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在三种管理情景下,未来的沈阳市城市建设用地都将持续增加,大量的耕地资源被侵占;但不同管理情景下,城市景观格局和区域面临的景观生态风险却表现出明显差异。SLEUTH模型的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沈阳市不同土地利用政策、规划方案等对未来城市扩展和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潜在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城市增长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1  
利用系统动力学 (SD) 的原理和方法,发展了区域土地利用情景变化SD模型。在不同系统状态下,模拟了中国北方13省未来5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初步评价了这些变化的可能生态影响。1990~2001年的模型结果表明该SD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驱动行为,评估脆弱生态区土地系统变化的潜在生态效应提供帮助。2000~2050年的情景仿真结果表明,经济、人口、市场和技术等因素对中国北方13省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储备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储备潜力评价是土地储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实现土地储备潜力的定量测度,该文在界定其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区域因素、宗地因素、变动因素3方面14个指标组成的城市土地储备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赋权,以各参评指标的加权指数和作为具体地块储备潜力的评定结果,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确定适宜储备地块,制定合理的土地储备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尺度城市增长时空动态模型及其在京津唐都市圈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ynamic urban expansion simulation at regional scal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nfluenced by urbanization.However,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single urban expan-sion simulation for future scenarios at local scale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charac-teri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regional Dynamic Urban Expansion Model (Reg-DUEM) suitable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by integrating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nd Cellular Automaton (CA) model.Firstly we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xpansion and acquired a prior knowledge rules using land use/cover change datasets of Beijing-Tianjin-Tangshan metropolitan area.The future urban expansion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is then simulated based on a baseline model,economic models,policy models and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model.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g-DUEM has good reliability for a non-linear expansion simulation at regional scale influenced by macro-policies.The simulating results show that future urban expansion patterns from different scenarios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have the tremendous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Future urban ex-pansion will shift quickly from Beijing metropolis to the periphery of Tianjin and Tangshan city along coastal belt.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化模拟可定量地从空间尺度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是厘清未来时期内土地变化的重要途径。基于CLUE-S模型,以北京市为研究案例,结合1985、2000和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识别了北京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演化的驱动因素,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基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禀赋及生态保护等不同情景,对北京市202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及预测。结果表明:①不同的时期内,驱动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呈现差异性,其中交通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率影响较显著,坡度对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②通过对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结果来看,Kappa指数为87.03%,说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③预测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城市发展均表现为继续向外扩展,且以东南、东北为主要扩展方向,但扩张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分析海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土地征购制度建立目的,法律法规保障,运用模式等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特点,总结归纳系列启示,以期在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流域LUCC水文效应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水文效应研究日益成为热点问题。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就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文效应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子流域和水文响应单元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基本空间单元的理想划分;对国内外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归并,建立了基于水文响应研究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将土地利用分为9个Ⅰ级类和21个II级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参照对比法、历史反演法、模型预测法、极端土地利用法、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