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德梅  尹贡白 《地图》1998,(2):36-40
虽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帛地图及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的发现,改变了“宋代地图为我国现存最古老地图”的观点,但宋代地图品种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使宋代地图不仅在中国地图学史上,而且在世界地图学发展进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宋代地图学的成就1.宋代地图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宋代以前中国古代各朝代遗留的地图,总共不过十余幅,而宋代一朝存留至今的著名地图则有《华夷图》、《禹迹留》、《地理图》、《舆地图》、《九域守令图》、《平江图》、《静江府城池图》、《地理之图》及《禹贡论断》中的中国西部水系图、程大昌的《禹…  相似文献   

2.
《地图》2009,(Z1)
《我们这辈子——清朝皇帝回忆录》大胆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清代帝王对自己一生的回忆作为叙事主线,在广泛参考大量历史文献和历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人性化的笔触还原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再现了冰冷枯燥的史料背后的一位位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帝王形象,是一部视角独特,形式新颖的清代帝王传记。  相似文献   

3.
<正> 全国首届地图展即将开幕,本刊诚祝测绘界的这一盛举取得圆满成功! 有人说过,人类历史上曾发明了三大通讯手段:文字、音乐和地图,而地图又是其中最古老的形式。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已发现的最早的地图迄今已有  相似文献   

4.
孙果清 《地图》2004,(6):90-91
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地图集应该是西晋裴秀的《禹贡工域图》十八篇,这十八篇地图可以说是世界上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部以历代政区沿革为主的历史地图集。可惜图已失传。而今现存最早的莫过于宋代的《历代地理指掌图》。  相似文献   

5.
“地图”也称“舆图”。地图之重要中国古人即知,历史上最著名的地图传奇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荆轲向秦王献地图,图穷而匕见,荆轲刺秦王。清代两广总督琦善不会看地图,上奏道光皇帝,昏言香港是“一叶扁舟,孤悬海外,无甚地利,无甚人烟”,成了擅行割让香港的千古罪人。  相似文献   

6.
王祖荫 《地图》2005,(5):83-85
《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貌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惟一拥有辽阔国土,众多人口以及民族历史连续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地面貌有过诸多复杂深刻的变化。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给了我们图形上的显示,而我们还需要文字材料以倾听流逝的时间所作的倾诉。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蓝勇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值得向地图爱好者推荐的。  相似文献   

7.
雷京华 《测绘通报》2011,(9):52-55,6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编图实践工作,从历史地理角度系统地梳理地图边界问题,探讨地图上中国边界的演变、形成规律及其表示方法。指出地图上中国边界的演变规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地图上中陶边界的表示方法和制图依据,中国版图确立后的中国边界和表示方法,现在的中国边界与历史上中国边界之间的关系,《中国国界线标准画法样图》发布...  相似文献   

8.
以《地图上的中国新疆》为例,分析了我国边疆地区历史地图集编制设计的特点和规律,并根据新疆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地图的编制特性,以地图集设计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边疆历史地图的内容体系设计、结构编排设计、符号和色彩等可视化要素设计、装帧设计等4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国边疆地区历史地图集的设计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历史地图既能表示制图区域的空间地理信息,又能反映历史时空对比信息,展现制图区域历史上各朝代的疆域范围及社会发展状态.运用地图语言,直观描述历史变迁,日渐成熟的计算机制图技术能提高编制历史地图的准确性,历史专题内容表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编制吉林省地图集中历史沿革图幅的总结归纳,对应用计算机技术编制历史地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皇舆全览图》是中国首次以实测经纬度为基础、以经纬度分幅的方法绘制的地图,深刻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地图发展。运用微分几何方法和ArcGIS技术,对该图的数学基础进行考证与研究,证明其数学基础为以倾斜直线为经线的等面积伪圆柱投影。该研究对古代地图的挖掘与整理、古今地图的时空对比、古代地图精度的分析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极具价值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编寄语     
地图与人们认识世界的历程是相伴相生的.据考证,在史前时代,人们就用各种物件,比如石块、贝壳、树枝等记载自己周边的环境和经过的路线,犹如结绳记事一样.今天,世界已知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是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齐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巴比伦文化.史实证明,在人类历史上,凡是文化发展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地图发展处于最巅峰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图是文化的孪生兄弟”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2.
黄锡之 《地图》1998,(2):34-35
我国地图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堪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苏州历史地图,因其特有的状貌和价值,在地图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地图的始创,上溯于商周时期,以商代的《九鼎图》首开先河。至周代,具有明确主题思想和实际使用价值的地图就应运而生。开始初步应用于城建、农牧、军事和墓葬等方面,其中著名的如在城建方面因营建洛邑而出现的《洛色图》。而苏州作为已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在筑城的规划和营建上,足以与洛色媲美。据《吴越春秋》、《越绝书》载,吴王阖闾筑城,有“(伍)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图历史上没有哪一张地图比荆打手中捧的那卷地图更富杀机了。图穷匕见,荆何差一点改变中国历史。最酷的地留应该算斯蒂文森的小说《金银岛》里的那张图。独眼海盗临死前交给男孩吉姆的地图,居然是大盗库克船长的藏宝图。男孩子们大概都想得到这样一张地图,以充分展现英雄气概。现代地理学对地图的定义是:“对所选择的空间信,包的结构性再现。”在地图爱好者们看来,地图作为一种知识我体,不仅仅是实用,其中蕴含的“意境”给予了他们丰富的联想,更是情感的载体。地图帮助我把视野扩展到个人无法直接达到的广阔空间,它的实用价…  相似文献   

14.
方华 《地图》2002,(2):26-28
杨守敬从20岁起,便与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以个人之力编绘巨著《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历代舆地图》、《水经注图》,可谓独有千古。他的成就也成为了中国历史地图编绘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卷首     
倪庆华 《地图》2011,(2):5-5
综观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康熙和乾隆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喜欢游历的皇帝,曾多次去江南巡视。尽管这样的游历是否让皇帝们更加重视地图的测绘尚无从考证,但有据可查的是,康熙主政时,传教士们随其北巡,教其测绘地图。于是康熙帝"特命卿等为总裁官,其董率纂修官,各勤乃事,务求采搜闳博,体例精详,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执掌可治,画成地图,万几之余,朕将亲览。"  相似文献   

16.
怡情     
《地图》2008,(2)
在我只不过是个小家伙时,我就对地图充满热情。我会花好几个小时观看南美、或非洲、或澳洲地图,在探险的光荣历史中浑然忘我。当时地球上有许多空旷的空间,如果我在地图上发现特别吸引人的地点(不过它们看上去全都很有吸引力),我就会指着它说:"等我长大了,就要到那儿去。"——约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  相似文献   

17.
石涛编了一套丛书,收的既不是主流思潮,也不是经典学术,石涛说它们很Alternative,意思是另类得不行。这其中就有一本叫《地图的力量》,是丹尼斯·伍德写的,确是一本奇书。大凡奇书,多有跨学科的内容,兼有建学科的意义,一如曹公之红楼,一如莎翁之戏剧。《地图的力量》像钻石一样,能让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人都看到耀眼的光芒。《大地评论》说它“为地图的使用者提供了一种从制作者的角度观察地图的有力武器”,而《lsis月刊》要“向所有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学家极力推荐这本与众不同的书”。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地图的力量》一书对发展历史地…  相似文献   

18.
万邦 《地图》1999,(1):58-59
《辞海》对历史地图一词是这样拴释的:历史地图——专题地图之一。表示人类历史时期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及政治、军事、文化的地图,对历史事件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地理环境提供明显概念。如反映历史时期疆域、政区、历代政治形势、国内外战争(人民战争、民族斗争等)、民族迁徙、地理环境变迁、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历代舆地图》。仲国历史地图集》均为重要的历史地图。碑海》上没有“古地图”这一词条,但对“古’有这样的释注:①早已过去的年代。与“今’湘对……②历时久远的。如古树;古画……③旧;原来…·‘·(其它不相关的从略)…  相似文献   

19.
李俊生 《地图》1995,(1):57-59
有关《皇舆全览图》的三个问题李俊生《皇舆全览图》是中国首次实测并绘有经纬网的地图,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成图后深藏内府,未能刊行,所以历史上有关的文献记载都比较零散,给后人研究该图带来一定困难。除地图本身之外,还有一些有关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河经常改道,给中国带来肥沃的耕地,也带来灾难。历代黄河河道变迁反映在地图上,可以断定地图的成图年代。先秦至宋代,黄河基本在华北平原用不同河道进入渤海。自1194年开始,黄河夺淮,分两支,北入渤海,南注黄海。1580年治河后,黄河只有南支汇淮河入黄海,到1855年再恢复单支入渤海。黄河4次大改道的历史可以印证地图成图年代。《坤輿万国全图》上的黄河分两支,为1194—1580年状态,不是利玛窦与李之藻时代的黄河,他们应该目击而未更正,证明两者均没有参加《坤輿万国全图》的测绘,地图存在远较二人时代为早。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黄河只表示南支入黄海,是1580年以后的材料,比1541年的《广舆图》资料更新。地图制作有勘探、测绘、拼合、制版、印刷、翻译等步骤。严格来说,地图最重要的创作者是勘探测绘者,其他的任务是后勤,翻译重绘更是省事。《中国新地图集》主要制作人不是卫匡国,实为中国历代省、县、乡分工测绘,明代统其成,已用经纬线,球形投影绘制。《坤輿万国全图》则是郑和等率领大航海的经验总结。卫、利、李等人只参与翻译,添加地名和序言。这两份外国保存的中国地图重现中国历史,证明郑和时代的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近代地图学为中国原创,中国地图学西传才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