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介绍球面小波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和比较了几种球面小波,分析了最新地球重力模型-EGM96,以此为依据,把球面小波多分辨分析用于计算全球自由空气异常及重力大地水准面,并对处理结果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重力数据库各项外部改正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的是在重力数据库系统中配备的一套重力各项外部改正计算的方法和程序,其中地形改正和均衡改正程序将远区改正范围划分为三个区:远一区为1或2公里至20公里,采用平面公式,高程数据网度为1公里×1公里;远二区为20公里至166.7公里,采用球面公式,高程数据网度为5′×5′;远三区为166.7公里至全球,采用球面公式旋转椭球体模型,为全球1°×1°高程数据网,各区一律用园域接口。为便于用户选择,每区备有多种方法。此外还备有高度改正,中间层改正和正常改正程序。用这个系统可以计算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值。  相似文献   

3.
赤平投影是将物体三维空间的几何要素(线、面)反映在投影平面上进行处理的方法。将极射赤平投影方法应用到定向钻进轴线的设计计算中,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再利用球面三角形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一系列的特征参数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采用极射赤平投影和球面三角形解析几何相结合的设计计算方法,是一种既简便又快捷的定向钻进轨迹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能较准确地计算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扩散参数(如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等)的理论公式,导致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应用。以牛顿流体流变方程及渗流运动方程为基础,研究了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牛顿流体的流变性、注浆压力、地下水压力及配置流体的水体温度对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影响;并设计注浆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和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理论值与注浆试验实测值间虽有30%左右的差异,但它们都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因此,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注浆施工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江不仅具有长度这一非空间属性,还具有重心、方位、密度以及形状等多种空间分布属性。为了对长江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坐标的空间分布统计方法。采用空间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对组成长江水系的2种有限线段(即原始数据线段和等长切分线段)进行了不放回空间随机抽样,估计了长江球面重心位置的不确定性。为了解长江水系空间数据固有的多尺度特性,还研究了长江水系不同分辨率的空间切分(1 000 m、100 m、10 m)条件下的球面重心的规律。长江球面重心的计算方法不仅适用于球面线状物体球面重心的计算,也适用于球面面状物体重心的计算。研究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增加人们对长江水系的认知,为研究长江流域的经济、政治等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地理参考信息或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正常重力场定义及影响其值大小的参数,比较了1980正常重力公式与CGCS2000重力公式参数,对现阶段重力勘探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正常重力与CGCS2000坐标系正常重力场进行对比分析,就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中推广使用新正常重力公式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由CGCS2000四个参数推导的正常重力场公式,与以往使用的正常重力场公式相比,更加科学、先进,更能准确反映真实的地球重力场。  相似文献   

7.
冯兰天 《世界地质》2014,33(2):477-483
传统的台阶模型重力异常正演公式会随着台阶倾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变化而产生畸变现象。为克服这一局限性,在前人推导台阶模型重力异常正演表达式的基础上,重新对台阶模型重力异常正演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出全新的台阶模型重力异常正演公式,并证明传统公式仅为新公式的特殊情况。模型实验证明新的正演公式有效克服了传统正演公式产生畸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重力位、重力异常、磁位和磁异常公式,应用泊松关系,通过严格的公式推导,给出了重力位、重力异常、磁位和磁异常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使重磁异常正演计算表达式包含于简单的规则之中,揭示出均质多面体重磁异常正演理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均衡理论,无论是艾礼模式,还是普拉特模式,都是建立在平面地壳的基础之上,并不考虑重力随高程的变化;这事实上相当于质量的均衡。如果在球面上考察均衡理论,并且考虑重力随高程的变化,则得到的均衡模型为重力的均衡。定量计算表明,质量均衡和重力均衡之间的差别是不可忽略的。这种差别对研究地壳的应力状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均衡理论,无论是艾礼模式,还是普拉特模式,都是建立在平面地壳的基础之上,并不考虑重力随高程的变化,这事实上相当于质量的均衡。如果有球面上考察均衡理论,并且考虑重力随高程的变化,则得到的均衡模型为重力的均衡。定量计算表明,质量均衡和重力均衡之间的的差别不可忽略的。这种差别对研究地壳的应力状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利用GPS控制点,结合前视、下视、后视区域网平差精化有理函数模型,探讨了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用于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的高精度DEM生成方法。通过1:1万高精度DEM数据进行地改实验验证表明: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提取的DEM可以满足1:20万区域重力测量中区地改精度要求,为我国重力测量中区地形改正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拓展了资源三号数据在区域重力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煤中应变各向异性条纹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变各向异性条纹是一种新发现的煤岩显微组分变形构造,发育于强烈变形的构造煤分层中,是煤岩组分在剪应力作用下局部石墨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二个残球壳的引力公式。将这两个公式用于重力测量中中间层改正和地形改正,并将改正结果与以往常用的无限和有限平板公式的相应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过去所用的平板改正公式因其模型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忽略的。作者还利用残球壳模型论述了地形改正值可以变符号的原因。鉴于当令微型计算机已相当普及,作者建议应该采用残球壳模型进行中间层改正和全球地形改正。  相似文献   

14.
山区地形复杂,遥感影像地形效应明显,易造成"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增大了遥感地质填图的难度.但前人对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地质填图的地形校正模型讨论较少,特别是校正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时多缺少对应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校正结果易受地形异常影响.在Richter"山区"校正模型基础上引入地形抹平模型,提出"Smoothed山区"校正方法,并与另14种地形校正模型在GF-1、GF-2、SPOT6山区影像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Smoothed山区"校正模型在山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校正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模型,校正结果地形效应减弱,影像信息丰富不失真,并且直接获取地表反射率数据,可为进一步的遥感蚀变提取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该模型适用于复杂地形山区的遥感地质填图.   相似文献   

15.
赵军  关云鹏  张海龙 《物探与化探》2012,(2):234-236,241
介绍了三角平面拟合法在重力勘查近中区地形改正中的应用。该方法应用三角平面拟合通过地形图DEM模型数据(或散点模型数据)直接内插求得地形改正量板模型的结点高程数据,实现了地形改正的电脑化作业。  相似文献   

16.
李淑玲  孙鸿雁  林天亮 《物探与化探》2005,29(6):541-544,556
介绍了秦皇陵考古探测CSAMT视电阻率数据中的地形影响和采用不同校正方法进行校正的对比研究结果.这些结果说明,采用不同的地形校正方法,其解释结果会有很大区别,以此提醒人们对起伏地形资料进行解释时,应小心使用各种地形校正方法;同时展示出采用合适的校正方法对地形进行校正,可以明显压制CSAMT考古资料中地形影响,改进数据解释质量,说明地形校正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角域叠加的方法获得由纯地形引起的视电阻率异常,采用比值法对边坡地形条件下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校正,并结合测区钻孔地质剖面分析地改效果。结果表明:角域地形改正的方法是有效的,地改后的反演断面与实际的地质情况更加接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Surfer数据格式,编制了地形改正程序,可将地形校正到原始的假设平面观测断面图上,使观测面以实际高程的曲面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更接近实际的效果。断面图地形改正是表征意义上的地形改正,地改以后可方便客观地观察异常的空间形态以及各异常的相互空间关系,同时也使断面图更美观,更具有实际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边界单元法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地形改正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洪志  刘庆成  龚育龄 《物探与化探》2001,25(6):457-459,479
给出了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地形改正的边界元数值解法及其探测地下煤气管道时进行二维地形改正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陕西黄陵、山西王家岭的大回线和山西中条山小发射回线瞬变电磁探测,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形影响特点。在典型地形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测道图判断影响的性质;根据电流线聚集与发散机理,对地形影响的不同表现性状给出了解释。研究表明:对于典型的地形影响,可采用通常的比值、滤波等校正方法;非典型的大回线地形影响,将视电阻率-深度剖面上原被空气置换部分挖除是合理的;小回线装置较少受地形影响,可以仅作各测点的高程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