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比较了1962.0-1979.0期间ILS和BIH的地极座标,求出了ILS的极点及其纬度观测站对于BIH系统在此期间的长期漂移,结果表明ILS 极原点对于BIH系统存在约0″.0013/年向西经约83.°4的长期漂移,但ILS极原点的长期漂移主要是极性的。  相似文献   

2.
以地球平极长期漂移的观测值为约束 ,基于地球上 8个冰盖的参数 ,调整并得到南极冰盖的地面质心位置可能不在南极点 ,而是位于余纬 16 8°~ 170°、东经 78°~ 82°附近。表明南极冰盖参数的改变对平极长期漂移方向的影响是灵敏的 ,对冰期后地壳反弹引起的地球自转主惯性张量有约 1.4 %的相对影响。采用全球冰盖参数和修正的南极冰盖参数估计得到平极长期漂移的方向为西经78° .3,比作者等人 2 0 0 1年得到的理论平极长期漂移方向为西经 74° .8的结果可能更接近于实测。估计表明 ,地球上其它 2 9个小冰盖的冰融事件引起的冰期后地壳反弹对地球平极的长期漂移和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综合影响在目前的天文观测精度下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
结合紫金山天文台的太阳射电观测资料,对太阳耀斑中的射电漂移结构进行研究。过去的观测发现,漂移结构太阳耀斑产生的射电爆发伴随一种特殊的结构。观测特征是其中的细结构是由许多小脉冲组成,但整体随时间漂移。过去观测到的这种结构是向低频漂移。观测上他们与太阳耀斑中的等离子团抛射相对应。2003年3月18日,紫金山天文台射电频谱仪观测到的漂移结构是漂向高频。  相似文献   

4.
从回归线的概念出发,介绍并计算了未来60年的北回归线值,并对北回归线的测定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从回归线的概念出发,介绍并计算了未来60年的北回归线值,并对北回归线的测定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射电频谱仪在230~300MHz、625~1500MHz、1000~2000MHz和2600~3800MHz记录到的11对具有双向漂移结构的Ⅲ型爆发.对双向Ⅲ型爆发的半功率持续时间、频率漂移率、偏振度等观测特征与普通Ⅲ型爆发作了比较,与Hα耀斑的关系也作了详细分析.得到这些事件的显著特征,并对双向Ⅲ型爆发作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云南天文台(YNO)0.7~1.5GHz太阳射电频谱仪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取得的158个射电爆发,发现其中约有65%存在4类不同类型的快速精细结构(FFS):毫秒尖峰辐射、Ⅲ型爆发、准周期脉动、慢漂移结构。给出了其中6个典型精细结构的介绍和相关的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8.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震年 《天文学报》1997,38(1):97-104
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间的地震有关参数,及Dahlen计算的地震引起地球惯量矩的变化有关公式,得到由地震引起的极移要比观测值小2个量级.单个地震引起的极漂移呈现随机特性,但它的累积效应却表现出长期的变化,地震引起激发极的运动方向趋向于130—150°E,它与观测极漂移的方向相反.本文这一分析结果将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及观测精度的提高而得到证实.当考虑地球液核效应时,地震也可能对地球液核自由章动产生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大地震的这一影响与VLBI检测出的结果相比较,它在观测精度以下.  相似文献   

9.
商品晶振都存在着频率漂移 ,介绍一种软件修正电话授时用户终端频率线性漂移的方法。并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实验结果 ,经修正后一天最大偏差优于± 7毫秒。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切实可行 ,能够满足普通精度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制的852nm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设计了一套低漂移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通过恒温控制模块控制激光二极管的温度,高稳恒流源驱动激光二极管,外腔温控电路用于外腔的温度控制,高压恒压源控制外腔中压电陶瓷的长度。阐述了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为降低激光器的频率漂移对电路做了优化。测试结果显示,1h内激光器频率漂移降为15MHz。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云南天文台(YNO)0.7~1.5GHz太阳射电频谱仪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取得的158个射电爆发、发现其中约有65%存在4类不同类型的快速精细结构(FFS);毫秒类峰辐射、Ⅲ型爆发、准周期脉动,慢漂移结构。给出了其中6个典型精细结构的介绍和相关的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2.
即使用非局域线性理论,在白天赤道电激流地区观测到的大尺度现象仍然得不到满意的解释。在这里,我们试图根据物理图象和简单性建立非局域梯度漂移不稳定非线性模型。考虑(m,n)和(0,2n)模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就能得到非线性饱和。正向串级和反向串级效应将在(m,n)和(2m,2n)模之间的相互作用项中得到体现。数  相似文献   

13.
氢原子钟具有较高的短期稳定度,将其作为主钟可在短期内产生高精度的本地时间信号.但氢钟存在频率漂移现象,导致其长期稳定度较差,从而影响本地时间的准确性.毫秒脉冲星自转高度稳定,借助于其长期稳定度高的特性,可定期实现对氢原子钟的频率驾驭,并对实时信号加以控制.首先分析了国际脉冲星计时阵(International Pulsar Timing Array,IPTA)第二批发布数据中四颗毫秒脉冲星的稳定度随时间的变化,同时采用哈达玛方差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NTSC)一台氢钟的频率稳定性能,最终给出了利用脉冲星驾驭氢原子钟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均匀系统的ILS个别纬度资料计算出一个新的均匀的极坐标序列,并用它分析长期极移。我们所得的结论是: 1.在过去的80年中,ILS平极的线性漂移沿着西经63°.3子午线,平均速度000305/Yr.,这个结果的置信度是0.95。 2.平极的天平动颇有规律,准30年项最突出,还发现有18.6年和9.3年项。 3.尤凯亚站的向北漂移速度是000276/Yr.,其他站都比较稳定,因此ILS资料不能证明太平洋沿岸现在正在按反时针方向旋转。  相似文献   

15.
太阳p模频率随太阳磁活动的变化被称为频率漂移.频率漂移被认为是起源于太阳近表面的一个薄层受到的扰动.利用磁活动指数和太阳模型来计算频率漂移的方法之前已经建立起来了.在这种方法中,频率漂移值依赖于磁活动强度和扰动源位置.磁活动强度正比于磁活动指数.扰动源的位置之前被认为是固定的.研究了扰动源位置的变化.利用观测的太阳p模震动频率和Ca II指数,发现了扰动源的位置可能是随着太阳磁活动而变化的.在太阳活动极大时,扰动源位置较深,而在太阳活动极小时,扰动源位置较浅.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面光学天体测量发展的需要和低纬子午环课题目标的要求,叙述了该仪器的总体设计要求和提出这些要求的理由,强调指出了如何高精度地测定仪器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重力变形、热变形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测量仪器误差的各设备的零点偏差及其漂移的影响,以便保持仪器观测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来稳定全功率型微波辐射计增益、减小增益漂移、提高它实测灵敏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实用意义,特别是在毫米波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正确阐明光行差现象的实质,说明了光行差与“双星矛盾”问题上的混乱与错误的来由,并用相对论对“双星矛盾”作了解释。本文指出,在光行差问题上长期纠缠住“双星矛盾”是概念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CCD在天文观测上的发展历程,介绍了CCD漂移扫描观测模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点和不足;综述CCD漂移扫描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简述国内在CCD漂移扫描技术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对该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人们在赤道电激流区观测到数公里尺度的强非线性波动现象。对这一现象目前还没有满意的理论解释。 根据一些作者对速度剪切对不稳定性的影响的讨论,我们认为速度剪切对长波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描述梯度漂移不稳定性的基本方程可以作相当大的简化。对一个简单的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模型,该微分方程可以解析地求解。 本文结果表明,大尺度波的相速度和增长率不仅依赖于波数,也依赖于模数—非局域解在不稳定区域中的节点数。与局域理论相比,非局域效应大大地减小了增长率。结果还表明,如果考虑复合耗散,增长率的长波截断与观测结果是吻合的,另外,波的相速度与观测结果也相合。 线性分析的结果还不能完全解释大尺度波现象,但是本文的解析解对今后的非线性分析很有帮助。 类似的分析方法将应用到夜间赤道电激流区和中纬Es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