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土资源     
F323.2ll 2003043371山西吉县2010年水土资源承载力预测二Calculation of pop-ulation earr外ng eapaeity based on阶11 and waterr~rees inJixian county of Shanxi provinee in 2010/毕华兴,张建军…刀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一2003 .25(z)一69一73表4参7 BeX372 2003043372资源管理的系统基模模式及其讨论=study on tha systemarehet即es of natural:esouree management/徐红里//地域研究与开发一2003 .22(3)一9一13 资源的利用涉及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杂系统,此系统具有补偿性的反馈结构和非线性行为的特点.分析了增长的极限、缺少及时…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是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自然资源部门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本文从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仔细分析了我国目前国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希望能对档案局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管理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综合管理的必要性来源于农业自然资源的自身特性,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基本方式以及人们管理资源活动的错综复杂性。本文讨论了农业自然资源管理的具体内涵和实施的相关问题,管理的要点是掌握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状况,从资源控制的角度协调各产业部门和各农业部门的活动以及协调相关的各种资源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研究的热力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将自然资源划分为平衡结构性和耗散结构性自然资源两大类型,从不同时间尺度讨论了自然资源系统的时间之矢,在人类活动干预下的自然资源弛豫过程,自然资源系统状态的热力学描述及评价问题。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就自然资源开发战略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与垃圾资源的消长转换过程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种必然趋势。笔者运用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从二者之间消长转换的总量、质量与速度等方面探讨其转换的动态行为、转换的不可逆性及后果,给出了资源消长转换的警戒点位及警戒点位系数,分析了役使资源消长转换加速的机制在于PRED的非持续失调发展,走持续发展之路是延迟资源消长转换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与垃圾资源消长转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与垃圾资源的消长转换过程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必然趋势。笔者运用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从二者之间消长转换的总量,质量与速度等方面探讨其转换的动态行为,转换的不可塑性及后果,给出资源消长转换的警戒点位及警戒点位系数分析了役使资源消长转换加速的机制在于PRED的非持续失调发展,直持续发展之路是延迟资源消长转换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客  相似文献   

7.
将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旅游与社会行为间的冲突过程进行分析,运用结构功能理论与社会冲突理论对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的结构、体育旅游与社会行为冲突的功能体系以及冲突程度问题进行讨论。社会行为中的体育旅游具有设计与规划结构、操作与执行结构、购买与体验结构和资源与要素结构4种结构;"四位一体"的结构构成同时也存在着社会系统、文化系统、行为有机系统和人格系统的冲突功能定位;体育旅游"四位一体"结构功能的存在导致了与社会互动中的关系冲突、过程冲突和任务冲突表象,且具有一定的冲突强烈程度。这些具有强烈程度的冲突能够推动体育旅游事业在社会中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泰山旅游结构层次及其匹配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旅游结构转换原理,分析了泰山旅游风景资源结构、行为层次结构、市场结构的特征及匹配性关系,找出21世纪泰山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文章认为,泰山旅游风景资源的主导特征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与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的有机融合,泰山旅游应以基本层次为基础,开发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的旅游;国内目标市场应以华北、华东地区为主,国际目标市场以东亚和港澳台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的世界自然资源消费不均等程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的两个基本目标。以生态足迹反映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情况.运用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分析了136个国家在1996至2005年间的人均自然资源消费不均等情况。结果表明.各国在人均资源消费上不均等程度显著.能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最大:可更新资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在研究期间呈加剧趋势,能源消费和各种资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高消费国家的高人均自然资源消费量对人均自然资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影响最大。为了促进世界各国人均自然资源消费的均等化.提高全人类的福利水平,高消费国家应该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人均自然资源消费量:低消费国家在控制人口增长和节约使用资源的同时.适度提高人均自然资源消费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农业和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日益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任务之一。而解决旨在资源利用最优化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问题则是经济地理学及其邻近学科的最重要的任务。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论证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方法论与方法问题。首先提出了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依据,讨论了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标准与指标,然后分析了作为自然资源经济评价指标的级差地租与总产量,最后就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标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魏一鸣 《地理科学》1998,18(1):25-31
从自然灾害系统的观点出发,阐述了自然灾害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自然灾害复杂性的概念。基于前人研究的一些成果,讨论了分形,混沌,人工神经网络等非线性理论以及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技术在自然灾复杂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空间恢复力理论支持下的人地系统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人地系统的概念表现了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面向人地系统动态运行过程的复杂性,亟待构建更有力的指标体系表征地球系统和人类系统相互影响与反馈的过程。空间恢复力可以被理解为以保障人地系统结构稳定为目标的地域空间整体对自然和社会扰动的吸收、复原或转化能力,为人地系统研究中针对性理论模式和可定量化指标体系的塑造提供新途径。本文以从自然维度出发的政策与生态系统空间恢复力、从社会维度出发的环境变化与社区生产生活空间恢复力、从综合描述方式出发的空间恢复力综合指标体系三个角度梳理空间恢复力研究现状,并从结构、功能、阈值三个方面研讨不同地域功能类型下的空间恢复力指标体系,提出认知保障系统可持续性的空间状态、明晰人地系统动态过程的空间阈值、满足生态保护与社会进步国家需求三项内容可以作为人地系统动态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闯 《地理研究》1986,5(2):47-56
本文在陕西秦岭西段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类型的结构特征,进而作出了本区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相似文献   

14.
陆地表层系统是多圈层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综合体,具有时空异质性和层次性。对陆地表层系统进行多层级类型划分是识别其空间分异格局和演替规律的重要方法,可为多尺度地球科学系统研究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陆地表层系统分类其实质是在特定尺度下对其组成要素间的空间和关系的划分,故土地类型、地表基质、关键带类型等都可归纳为陆地表层系统分类方案。论文在对国内外典型陆地表层系统分类方案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陆地表层系统分类总结为探索—发展—完善3个发展阶段。继而,对比了各分类体系内涵,提出各分类体系虽分属不同学派,但均是以陆地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研究陆地表层系统结构、功能和空间分异的方法论;分析了各分类体系结构的异同,总结了各分类体系在层级、比例尺和要素方面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一套从地块到国家的陆地表层系统分类设想,并对等级体系、分类体系及分类方法集成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发展山地学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地学尚处于发展之初.宜将其定为以地理学为第一母体学科、自然-人文科学结合、兼含通用原理与方法论的多母体边缘交叉学科.其在多维知识结构的山地科学体系中处于“知识层次维”的基础理论位置,据此初拟出山地学至少应包含五个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调,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然而要带来这个结果就首先必须做到区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作者针对区域的特征,从区域社会经济与区域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从可持续的本质概念进行分析,拓展认识和界定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环境承受能力的内涵意义。基于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程度的功能过程,考虑区域社会调节活动对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以指标层变量、分类层指标和目标层指数3个等级层次体系的、并适用性较强的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学和地理学的角度提出“水土流失带”的概念,及其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分布,剖析了它的空间结构,物质组成结构,指出其域界范围,宽度、“环状”;分布,垂直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结构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球进入“人类世”(Anthropocene)之后,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就地表系统的复杂性、人类面临的各种灾难以及将要面临的各种资源短缺和环境风险等问题,提出发展“地理协同论”,即:地球表层系统与区域可持续性机理、过程与动力学,以实现地理学研究从理解“人—地关系”到设计“人—地协同”的转变。着眼于“人类世”时代地球表层系统由多尺度、多过程等组成的复杂性,回顾了区域论、综合论、系统论等经典地理学理论,从自然单元与社会单元的结合、自然资源利用与自然灾害防御、人类功与过的评价、自然地图与行政地图间的关系、动力学与非动力学的耦合等主题入手,深入讨论了现代地理科学与技术问题。通过理解灾害系统及其致灾成害机理、过程和动力学,构建凝聚度指标,量化综合减灾系统的复杂性。利用协同宽容、约束、放大和分散原理,以灾害风险防范共识最高、成本最低、福利最大、风险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和社区全面参与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在分析都江堰工程如何实现除害与兴利并举的基础上,综合阐释了“人类世”时代“适度改造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  相似文献   

19.
宗跃光 《地理研究》1998,17(2):119-124
由于存在城市中心梯度场和廊道效应梯度场,在单纯经济利益趋动下,城市本质上存在摊大饼倾向,这将严重破坏城市合理景观结构与生态平衡.文中运用廊道效应原理,研究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相互作用过程,结合北京中心市区不同时期空间扩展格局,分析城市景观8个方位廊道的扩展量、扩展速度及变化趋势,提出将自然廊道体系纳入北京大都市区规划,形成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相间分布的星状分散集团式景观格局,以有效阻止建成区摊大饼过程.  相似文献   

20.
The high nature value (HNV) concept, proposed by the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recognizes that specific farming systems support high biodiversity levels, mainly as a result of extensive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Portuguese montado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HNV systems in southern Europe.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great complexity characterizing these systems both in land management and in landscape structure, a specific context-oriented methodology to assess which montado areas are likely to be classified as HNV farmland is needed. In this sen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assess land management pressures through land cover information on these complex silvo-pastoral system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was tested through a local case study in a montado area in southern Portugal, assess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a vegetation cover index. Results show that in similar montado areas different l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varying in stocking density, but also in type of grazing animals and shrub control practices, configure different vegetation cycl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re is a way to develop a straightforward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HNV value of Mediterranean silvo-pastoral systems based on land cover indicators. These would make it possible to assess the HNV of montado areas with direct and objective information and independent of farmer’s surveys or other farm-based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