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国彬  卢焕章 《地球化学》1985,(3):264-268,i002
晶体中包裹体的形貌、相态、组成及分布特征对宝石矿物鉴定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们不仅能够根据包裹体特征区分出天然宝石和人造宝石,而且可以判断宝石是属于哪一种成因类型的天然矿物,或者指出是用哪种方法生长的人工宝石。这是基于宝  相似文献   

2.
绿柱石中包裹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包裹体性质、类型、成分特征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绿柱石中包裹体研究在绿柱石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及绿柱石宝石的产地的判别、绿柱石宝石的鉴别等方面的进展 ;同时也介绍了包裹体研究中某些测试技术的进展 ,并对绿柱石中包裹体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宝石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生长环境,条件的变化,在宝石内部产生晶格缺陷或空穴,周围的介质流体被捕获于其中,形成我们所见的包裹体,它的存在,给鉴别天然宝石与人造宝石、赝品以及天然宝石的产地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红宝石、蓝宝石及其包裹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银汉  陈卫  陈燕  燕永恒 《矿物学报》1991,11(4):298-304
我国红宝石和蓝宝石矿床有岩浆型、接触变质型、伟晶岩和砂矿等,岩浆型为主要矿床类型。红宝石以玫瑰红为主,血红色少见;粒度一般为5mm±。蓝宝石为靛蓝色,墨水蓝罕见;粒度一般5~50mm。两者莫氏硬度为9±0.1,比重4±0.1。宝石中有晶质包裹体、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H包裹体。岩浆型和接触变质型宝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1380℃,压力(1~24)×10~8Pa。根据包裹体信息指出:指纹包裹体及其中CH包裹体是天然宝石的鉴别标志。宝石的颜色与亲铁元素及CH包裹体有关。星光宝石与六面针包裹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项贤彪 《广东地质》2001,16(4):36-39
不同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宝石的包裹体及其组合不同,深成岩浆产生的包裹体以固相为主;气成热液产生的包裹体三相都有;伟晶岩产生的包裹体以气液相为主,天然宝石的包裹体以自形矿物为主并含少量的气液包裹体,而合成的宝石以人工残残余物为主,优化宝石包裹体都受到后期改造,宝石中的包裹体有的具有指示产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祖母绿是一种名贵彩色宝石,其产地来源对祖母绿价值的评定具有重要影响。祖母绿的产地鉴别因而成为宝石实验室的重要技术,也是宝石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祖母绿的包裹体、谱学特征和化学成分是常用且关键的产地鉴别信息,但随着祖母绿产地研究数据的积累,传统的产地鉴别方法备受挑战。文章系统整理和归纳分析了全球各产地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包裹体信息、谱学特征和主微量成分数据,在综述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目前祖母绿产地鉴别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不同产地祖母绿的宝石学特征和包裹体特征,划分了紫外-可见光-近红外(UV-VIS-NIR)光谱类型,揭示了各产地祖母绿的成分指纹信息,并以案例的形式阐明区分祖母绿常见重要产地的方法。全球尺度的对比虽然表明不同产地祖母绿包裹体种类多数雷同、光谱趋同、成分含量范围重叠明显,但也从包裹体出现频率、UV-VIS-NIR光谱样式类型、重水吸收样式和成分投图参数的选择上提供了产地鉴别的新思路。综上所述,文章旨在促进祖母绿鉴别技术的发展,为祖母绿的产地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然蓝色蓝宝石的鉴别特征李觉文(1)天然蓝宝石其颜色为天然生成,是蓝宝石的固有本色。颜色不很均匀或很不均匀。而人工合成蓝宝石颜色均匀,染色蓝宝石颜色沿网脉裂隙加深。(2)天然蓝宝石有天然矿物包裹体,金红石包裹体呈长针状成群出现,气液包裹体无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8.
张展适 《江西地质》1996,10(4):258-264
本文选用江西五个矿区,五种矿化类型,两类成因的花岗岩体,对其石英中的包裹体的特征和成份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成因,不同矿化类型的岩体其石英中包裹体的特征不同,成份也不同,包裹体的成份与岩体化学间具有继承性,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找矿的直接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9.
新疆海蓝宝石中包裹体特征,形成条件和鉴别专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沈昆 《岩石学报》2000,16(4):633-638
新疆海蓝宝石产于阿勒泰可可托海花岗伟晶岩脉之中,呈海蓝宝石的绿柱石中分多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其中以熔体-气液流体和CO2+H2O不不昆溶体包裹体类型为特征。流体包裹体捕获得的温度从大于700℃逐渐降低到200℃左右,捕获压力从大于300MPa也递减到200~100MPa。流体包裹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为合成宝石提供了实验数值依据,流体包裹体特殊的组合类型和标志牲以及一定的热力涫参数数值是分本区和其它产  相似文献   

10.
四川平武钨锡铍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平武新近发现多处规模较大的产于晶洞中的绿柱石、锡石和白钨矿宝石矿。本文对矿石矿物绿柱石、锡石和白钨矿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分析,直接获取了成矿期的流体信息,由于绿柱石、锡石的结晶均较早,故更为接近原始成矿流体的性质。平武钨锡铍宝石矿中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包裹体、CO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三种类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最佳取值区间为260~300℃,盐度范围为0.53%~8.73%NaCleq,压力估算小于10.5MPa,矿床类型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绿柱石中含子矿物包裹体和CO2三相包裹体共存,二者均一温度平均值较为相近,显示了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绿柱石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和盐度平均值均高于白钨矿和锡石,绿柱石和白钨矿包裹体液相成分中F^-、Cl^-离子含量高于锡石。绿柱石、白钨矿和锡石三种矿物沉淀的先后顺序为:绿柱石→锡石→白钨矿。  相似文献   

11.
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包裹体中常见典型的含水矿物包裹体,这些含水矿物包裹体容易受外界环境升温而发生改变。微量含水矿物包裹体变化会对红宝石和蓝宝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明显影响,该性质为宝石热处理的鉴定提供了检测思路。本文采集了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包裹体特征,结合红外光谱与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研究了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水矿物包裹体的外观轮廓清晰,晶形完整;红外光谱在2000~3700cm~(-1)附近显示出2105~2110cm~(-1)和1977~1985cm~(-1)硬水铝石和3619cm~(-1)和3696cm~(-1)高岭石等水(H_2O或—OH等)的特征吸收峰;拉曼光谱中可见角闪石、云母、磷灰石和长石等结晶度较好的典型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拉曼位移。该系列特征揭示了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有水的特征,可作为红宝石和蓝宝石天然成因且未经过热处理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包裹体类型和成分特征在油气运移研究和油气储层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包裹体类型和成分的不同,反映了油气的不同演化程度和不同运移期次。赤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储怡有各种盐水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论述了不同世代胶结物中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和成分特征,及它们的划分标志。依据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数据,常规的包裹体“甲烷基本浓度”,以及本次提出了的甲烷/总有机发含量幽会和烷烃/总有机组合 分含量比值,并由此分析油气运移特征和进行储层评价。分析认为,在同一块岩样中,若存在两种以  相似文献   

13.
成因矿物学的许多理论,如矿物的物理性质标型、矿物化学成分标型、矿物包裹体成分标型等都已经渗透到了宝石学研究的各项工作中,这些理论为鉴定天然宝石与人工宝石、鉴定宝石是否经过处理以及进一步鉴定天然宝石的成因和产地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依据,并且对宝石的优化与合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总结与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某些常见宝石的鉴定特征(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宝玉石等),归纳和阐述成因矿物学研究在宝石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储层烃类包裹体类型识别与PVT模拟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确判识烃类包裹体的类型与准确的PVT模拟结果对于含油气盆地储层包裹体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关烃类包裹体类型的分析方法有显微冷冻测温分析、荧光光谱分析、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显微测温分析是研究包裹体相变特征的基本方法,也是判断烃类包裹体含油类型的简单而有力的工具。根据烃类包裹体的相变特征结合光谱分析结果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油气,如重质油、轻质油、湿气、干气和凝析气等。根据其临界点的高低也可以判断其含油类型。在对烃类包裹体判识的基础上,对包裹体进行PVT模拟是准确获取油气成藏温压条件的重要手段,但PVT模拟的难点是难以获取单个烃类包裹体的成分,这将是未来烃类包裹体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曹青  柳益群 《岩石学报》2007,23(9):2309-2314
通过镜下观察,并对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不同包裹体组合特征和显微测温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产状内包裹体形成的先后关系,同时依据烃类包裹体特征可以分析储层的烃类组成、烃类充注史、古流体压力和古流体势。根据三塘湖盆地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组合类型以及与烃类包裹体伴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不同微裂隙内的包裹体按照其产状可分为两类:网状微裂隙内捕获的包裹体和单向微裂隙内捕获的包裹体。根据不同产状内的包裹体特征,分析得出它们是由不同流体来源在不同时期捕获的。根据古地温演化趋势图,通过测温数据推算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内大量烃类包裹体被捕获的时间在晚侏罗世,马朗凹陷内大量烃类包裹体被捕获的时间在晚白垩世。在计算包裹体流体势基础上做出古流体势图,显示各凹陷的北部较利于油气聚集,预测位于油气运聚路线上的马中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6.
豫西南的石板沟金矿床是一个与剪切带有关的脉状金矿。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镜下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多样。据室温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相态、加热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性状及产出特征。鉴别出原生富气包裹体、原生富液包裹体、原生舍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次生富液包裹体和次生纯液包裹体等五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均一温度(Th)在380~110℃之间,成矿流体最低捕获压力估计在13~74MPa之间:盐度估计在2.3%~43.0%NaCI之间;密度估计在0.84~1.15g/cm^3之间。流体组份属K^ -Na^ -Ca^2 -Mg^2 -HCO3^--CI^--SO4^2-体系。流体包裹体氢、氧和碳等稳定同住素测试结果显示δ^18OH2O为-2.49‰~-1.99‰,δDH2O为-24.0‰~33‰,δ^13Cco2为-11.12‰~-14.59‰。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不同矿化类型的成矿流体性质不同,具有多来源特征,成矿与剪切带和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可能是岩浆作用与动力变形变质作用紧密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捕获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葛云锦 《岩矿测试》2010,29(3):217-220
在接近实际储层的温压条件下,利用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了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的捕获模式。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实验研究证实,在含油气条件下可以通过矿物晶体缺陷的愈合而形成烃类包裹体。根据矿物晶体缺陷类型和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可以把烃类包裹体的捕获模式分为4种:点缺陷型、线缺陷型、面缺陷型和体缺陷型。由于矿物晶体生长过程中点缺陷和线缺陷容易愈合,多数包裹体以这两种模式形成。点缺陷型包裹体体积一般较小,不方便分析;而线缺陷型包裹体体积变化较大;面缺陷型包裹体数量较少,一般厚度较薄;体缺陷型包裹体由于难以形成因而数量很少。结合天然样品对比,线缺陷型次生包裹体是最常见的,也是分析中用到最多的包裹体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丁俊英  倪培 《岩石学报》2007,23(9):2039-2044
在倪培等在2003年和丁俊英等在2005年成功开展人工合成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技术,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NaCl-CaCl2-H2O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工作,并结合相应相图分析研究——主要对合成包裹体的低温熔融行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包裹体捕获了既定组成的流体,其低温相变过程与相应相图吻合。因此,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相似,天然流体包裹体的各种行为可以参照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同时,通过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校正补充实验相图,使其更准确的被应用于天然包裹体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天然红宝石与合成红宝石及翡翠B货的鉴别1天然红宝石与合成红宝石的鉴别红宝石是红色透明的宝石级刚玉,是国际上公认的五大高档宝石中仅次于钻右的第二类宝石,色泽艳丽、经久耐磨、产出稀少、价格昂贵。因为红宝石深受人们的珍爱且产出稀少,于是人工合成红宝石在本世...  相似文献   

20.
CaCl2-H2O体系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丁俊英  倪培饶冰 《岩石学报》2005,21(5):1425-1428
人工合成包裹体可以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提高我们对天然包裹体各种形成作用的认识,并用来模拟天然包裹体以验证许多涉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假设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人工水晶裂隙愈合方式,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特定组成的 CaCl_2-H_2O 体系流体包裹体,并对这些合成的包裹体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测温学研究,结合倪培等(2003)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人工合成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的相似性,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捕获流体是母溶液的真实代表性。因此,合成包裹体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将在流体包裹体和地质流体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