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91年2月1日《中原地震科普报》详细报导了汤阴“一场谣传平息的始末”。同年3月17日《北京日报》头版又登载了一条醒目的“传言北京要发生大地震没有根据”的消息。类似的报导与消息,还多次见诸国家地震局的机关报《中国地震报》。可见,舆论对这种“无震自扰”的地震社会现象是极为重视的。并且,在用词上着意分出有关地震的“传言”、“谣言”以及两者兼而有之“谣传”。前不久,吉林省有位台站朋友来信与我探讨:地震传言、谣言与谣传这三个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在英语中有无对应词汇? 为此,我查了一下英汉与汉英词典,并请教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他们认为,从字面上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93年10—11月份发生在厦门的地震传言的平息对策和社会调查统计作了研究,得到了几点有关地震社会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11日新疆阿图什发生慨5.2地震,震中烈度Ⅵ度,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个别民宅倒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97万元。结合此次地震考察评估工作,分析此次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震害原因。从房屋破坏、房屋建筑场地条件和抗震安居工程三点,描述了此次地震的震害特征,与新疆伽师、莎车等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地区进行震后对比,并结合2009年4月22日发生的新疆阿图什Ms5.0地震,提出了对此次地震的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5)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4月19日1时10分在北京房山区(北纬39.91度、东经115.75度)发生了2.7级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地位于房山区大安山乡,经北京市地震局核实,此次地震属非天然地震。经北京市地震局核实,此次地震属非天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44年初青海乐都瞿昙寺地震史料的搜集和现场考察、采访,获得了此次地震更加丰富的资料,进而核定了此次地震的基本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青海省乐都县以南的瞿昙寺附近,震中位置大致为36.3°N、102.2°E,精度2类,误差小于等于25 km,震级约5.5级,震中烈度可达VII度。此次地震位于拉脊山北麓与西宁—民和盆地的交界部位,靠近拉脊山北缘断裂带附近,地震等震线长轴方向呈近东西向,与拉脊山北缘断裂走向大体一致,综合分析认为,拉脊山北缘断裂的最新构造活动可能导致了此次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年于田Ms7.3级地震周边地区的GPS连续观测站数据,得到了此次地震的近场地表运动和同震位移,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引起的地表运动显著,GPS记录到的最大位移振幅远超过最终的同震位移,其中距离震中约60km的XJYT站记录到了西向74.7mm和北向39.9mm的最大位移振幅,同震位移为西向20.0mm和北向9.8mm.2008年于田Ms7.3级地震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此次地震.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强震。此次地震在应急救援方面较以前取得了明显进步,在地震预测、地震预防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探索地震科学技术的新规律,本刊向广大作者征集有关此次地震的稿件。要求针对此次地震的某一方面,言之中的。文章不宜过  相似文献   

8.
乾安-前郭5.0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乾安—前郭Ms5.0级地震是吉林省40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中强地震。本文从地震烈度考察、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此次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并对此次地震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德令哈6.6级地震前青海省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德令哈6.6级地震前后前兆异常用常规分析方法和部分“十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此次地震前出现的前兆异常形态及特征,探讨了此次地震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关系。认为,在8.1级地震的影响下,外围区域应力场调整,地壳介质变化,是此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出现异常较多、分布广泛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了M7.4级地震,造成了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部分损毁。首先,基于地震现场考察及资料查阅,介绍了该条公路在此次地震中主要的震害类型及总体的震害情况;其次,统计分析了共玉高速上桥梁震害情况与结构形式等的关系。发现此次地震大桥震害远比中小桥要严重,简支空心板梁桥震害要比连续箱梁严重。鉴于此次地震在极震区缺少强震记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衰减关系和台站土层条件的推测地震动简化方法,从地震动特征角度分析玛多地震对共玉高速破坏机理。最后讨论了此次地震对我国高原地区交通结构抗震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睿  闫俊刚 《高原地震》2011,23(2):63-66
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也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近期国内发生的几次地震谣言事件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从公众心理的角度,对地震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形式多样的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谣言的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发生的3次地震谣传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地震谣传在现代新媒介下的传播新特点及规律,并根据其新特点提出应对地震谣传的策略建议,为政府部门和地震部门应对此类事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是一个地震频发的省份,地震发生,公众易处于恐慌之中,这种情绪便是引发地震谣言并使谣言肆意蔓延的重要原因。文章以2018年8月13日地震谣言事件为案例,着重分析在此次事件的舆论应对中,地震谣言产生的原因,并对应对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为后期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述了1995年3月发生在江苏省靖江市的一起地震谣言的误传事件,内容包括:谣言的起因、实况和对策、失真与后果以及体会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简述地震谣言的社会危害、特征、传播途径及引起民众恐慌的原因,着重论述正确识别地震谣言的有效方法和应对措施,探讨地震突发时如何正确应对地震。  相似文献   

16.
韩林 《高原地震》2003,15(4):58-62
分析探讨了地震谣言的成因、预防、识别及平息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凤  袁志祥 《高原地震》2011,23(2):60-62
根据2010年初发生在山西省的地震谣言事件,分析了在此次事件中存在的公关危机处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危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网络地震谣言监测系统原理,设计思路和应用情况。针对目前互联网上地震谣言频发却又难以及时检测到的问题,用软件方式取代原有的人工监视模式,实现了对网络地震谣言的全天候、高效率的监测。结合网络爬虫和知识库等技术,根据特定的匹配条件对设定范围的网址进行周期性检查,一旦发现疑似谣言信息就以短信和屏幕弹窗方式向值班人员报警。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一起特大范围的地震谣传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社会安定的影响。该事件起因特别,有新特点,对我们今后如何妥善处理此类问题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地震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地震危机时,在政府、地震工作部门为了顺利推进某一重要工作的开展和解决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在平息地震谣言和误传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建立地震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