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构建包括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实力、经济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6个方向、21个指标、36个具体因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区域、地区2个层面分析了辽宁省旅游竞争力的格局。辽宁省三大区域旅游竞争力格局为:辽宁沿海经济带(7.98)〉全省平均(7.32)〉沈阳经济圈(7.03)〉辽西北(5.48)。从空间来看,辽宁区域旅游竞争力格局是“东强西弱,南强北弱”。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地区产业结构对辽宁地区旅游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作为第三产业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而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对旅游业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旅游网站已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网站的建设水平也体现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水平.选择网站评价的9种常用指标对辽宁省14地市和44县域政府旅游网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各地市和县域政府旅游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17县域还未建立政府旅游网站;地市级旅游网站的空间格局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县域政府旅游网站的空间格局为“东强它弱,南有中无,西北混杂”.另外,辽宁省各级政府对旅游网站重视不足,功能简单,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旅游网站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市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市域(地级市)尺度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市域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得到11个地市旅游竞争力综合指标得分和排名,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差异格局形成原因进行深度剖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市域旅游竞争力水平整体差异较大,表现为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杭州、宁波双核格局明显,温州、绍兴为竞争力较强市,金华、舟山、台州、湖州竞争力较弱,丽水、嘉兴、衢州为弱竞争力市.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应避开其竞争力薄弱环节,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市域(地级市)尺度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市域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得到11个地市旅游竞争力综合指标得分和排名,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差异格局形成原因进行深度剖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市域旅游竞争力水平整体差异较大,表现为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杭州、宁波双核格局明显,温州、绍兴为竞争力较强市,金华、舟山、台州、湖州竞争力较弱,丽水、嘉兴、衢州为弱竞争力市。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应避开其竞争力薄弱环节,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云南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其州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对区域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基础环境竞争力和旅游潜在竞争力三大维度构建了旅游竞争力量化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云南8个边境州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层级进行了量化测评。研究表明:(1)云南边境地区8州市旅游发展竞争力层级分为较强旅游竞争力区、一般旅游竞争力区和较弱旅游发展竞争力区三种类型;红河、临沧属于较强旅游竞争力区,西双版纳、德宏、普洱属于一般旅游竞争力区,文山、保山、怒江属于较弱旅游发展竞争力区;(2)在空间布局形态方面,较强旅游竞争力发展州市呈现"分散状"布局,主要集中于滇南地区,其余非较强旅游竞争力区州市呈现"趋同俱乐部现象"空间布局。整体上旅游竞争力水平层级形成了以滇南地区为核心向周边州市等外缘区域发展的"核心—边缘"式空间发展格局;(3)边境各州市旅游资源呈现区块聚焦性,旅游形象和客源市场定位仍存在雷同现象,且边境各州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极化效应明显。为此提出了旅游产品及资源、旅游市场、旅游空间及旅游线路整合和完善旅游管理机制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绩效视角下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动态把握是认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配置旅游业生产要素和实现旅游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依据。以泛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运用ESDA、LISA时间路径和重心轨迹等研究方法,从业绩和效率二维视角对2000-2015年区域城市旅游发展格局的时空动态及其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区域旅游发展业绩和效率的时空格局动态变迁路径差异明显,旅游发展业绩总体空间格局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并以协同增长为主;旅游发展效率虽然总体空间格局的相关性不断增强,但其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的波动性较强,协同与竞争并存。(2)这种空间格局动态的分异是由于区域旅游发展业绩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转移惰性,存在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而区域旅游发展效率的局部空间结构极不稳定,类型切换较为活跃、频繁。(3)区域旅游发展业绩和效率的重心趋于集聚,空间耦合关系不断增强。其耦合分布上,上海、苏南、浙东北和皖南地区城市多属于高绩高效型城市,高绩低效型城市多集中在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苏北、苏中、皖北和皖中等地区多为低绩高效型或低绩低效型城市。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为例,通过2001-2010年区域经济差距和旅游经济差距分析,总结区域经济和旅游经济的演化过程。对比发现,在此期间辽宁区域旅游经济差距大于经济差距,但二者数值逐步贴近。为了衡量旅游经济对于平衡区域经济差距的实际作用,该文提出了"旅游经济平衡指数"的量测指标。通过计算发现,2001-2010年旅游经济始终对辽宁区域经济差距起到积极的平衡作用,只是各年的平衡效果有所不同。为了更大限度发挥旅游经济对于辽宁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结合辽宁省经济与旅游格局,建议未来采取"两翼齐飞"与"金龙摆尾"的旅游发展战略,重点扶持经济落后的辽西和辽北地区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区域旅游产业差异及“板块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度江苏省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并采用锡尔I(O)系数方法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差异进行分解,从市场、效益、贡献、资源、设施、人才、经济、交通和环境9个细分指标揭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发现,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间差异明显,地区内部城际差异相对较小;苏南地区的整体旅游产业竞争力较强,而苏中和苏北地区相对较弱,苏南与苏中、苏北的旅游发展整体水平差距大,苏中与苏北的差距相对较小;江苏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特点是"南强北弱"、"沿江强沿海弱"。提出重点打造四大旅游板块并构建跨区域旅游板块的"板块旅游"模式区域发展战略,旨在实现苏南、苏中和苏北旅游产业的相对均衡协调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辽宁作为全国的旅游大省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在旅游产业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阻碍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分别从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等角度分析了辽宁省旅游产业的结构特征,并指明了旅游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阻碍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和不足,旨在促进辽宁省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是衡量旅游地气候是否适宜进行旅游活动的主要指标。辽宁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经济收益在辽宁省经济体系中的比重由2007年的11.9%增加到2009年的14.9%,且还将继续增加。辽宁旅游业发展主要依托14个主要城市,受气候影响,辽宁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夏季。为了更准确明确辽宁主要城市适宜旅游月份,以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为评价指标对辽宁省14个主要城市的气候旅游条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辽宁14个主要城市适合旅游的时期都集中在5、6、7、8、9、10六个月;14个城市中有3个城市没有明显的最佳旅游期,6个城市有一个月的最佳旅游期,5个城市有两个月的最佳旅游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