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十分广泛。表生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包括有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各种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微生物对各种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控制作用及机理研究,岩石风化过程中定量指标的研究与应用,稀土元素在表生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及有机质在表生矿产特别是金属矿产成矿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上述诸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对表生矿产的形成机制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广西扶绥县渠多高铁三水铝土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其成因,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属表生堆积型矿床,并指出该区高铁三水铝土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地球表面风化作用的形式主要有3种: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这3种形式的风化作用决定着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对于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来说,查明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发现表生介质与内生矿物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认为,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溶洞型储层是塔中地区鹰山组岩溶体系中最易识别和发现的储层类型之一,为探讨表生溶洞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根据塔中地区鹰山组表生溶洞的野外露头、钻井、地震、岩性、测井响应等特征,对成像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刻画,分析鹰山组溶洞类型和溶洞充填样式。结果表明:塔中地区鹰山组溶洞受岩性、岩溶古地貌、裂缝及埋藏改造等因素控制,形成复杂的岩溶体系,溶洞型储层可分为潜流带溶洞、渗流带溶洞和落水洞等3种,包括单旋回充填型、以角砾为主的两段式充填型、泥少砾多的充填样式及多段式复合充填型等。溶洞作为岩溶体系最重要的识别标志和组成部分,研究其类型划分及充填样式对于进一步分析鹰山组岩溶体系的成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西云开地区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金(银)矿化,主要有构造蚀变岩型、沉积改造型、矽卡岩热液叠加型、风化壳型及石英脉型等。本文讨论了上述前四种类型金(银)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内生金(银)矿床(化)的形成与多种热液活动有关,风化壳型矿化的形成则是由表生富集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河南铝土矿的品级与表生氧化淋滤作用关系明显,表现在矿石的结构构造、物理性质、埋深等方面。活动的贫硅地下水是表生富集的主要营力。表生富集作用对中高品级矿石的影响较大,对低品级矿石的影响较小,其影响深度可达50~200m。  相似文献   

7.
南堡凹陷下古生界表生岩溶特征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野外、岩心、地震、钻、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总结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表生岩溶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岩溶识别标志,确立识别方案并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下古生界表生岩溶可划分为晚印支—早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表生溶洞多呈倒置漏斗形,内部多形成岩溶塌陷体或被各种黏土充填;表生岩溶带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同相轴不连续—弱振幅的杂乱反射特征;泥浆漏失段发育在距不整合面30m范围内;测井曲线上为高伽马—高声波—高井径—低密度—低电阻率—暗色成像斑块的组合特征;表生溶孔在阴极射线下显示明亮的橙色发光条带,碳、氧同位素值呈明显负向偏移的特点.以钻井响应和测井组合特征为主要识别标志,岩石学特征和地震反射标志为次要识别标志,地球化学特征为辅助识别标志,在NP280井中识别3个表生岩溶带.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针对表生岩溶储层进行精细识别,为相似地区的碳酸盐岩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广西合浦官井—西场钛铁矿砂矿床中的主要有用矿物“钛铁矿”的研究,探讨其矿物学特征和形成机理,认为:实为钛铁矿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表生作用的氧化变种—高钛钛铁矿—假金红石:该矿床应属海岸阶地沉积氧化变生型高钛钛铁矿—假金红石砂矿床。并指出该类矿物的发现不仅具有矿物学意义,而且对指导寻找高钛矿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秃尾河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下水为主线,开展流域表生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研究尚处于发展之中。以秃尾河流域为例,紧紧围绕地下水这条主线,在建立流域表生生态环境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尝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模糊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开展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较好,其中盖沙丘陵区、河流源头和河谷阶地区及沙漠区是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这些研究为评价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表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价结果与流域生态环境实际更为吻合,规律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近期 ,辽宁地质勘查院在大连普兰店市元台镇金厂沟地区在岩金普查价过程中发现了“红土型金矿”。该金矿主要赋存于原生金矿体附近的残坡积红土中 ,分布面积较大 ,金品位较高 ,通过专家鉴定论证 ,确认为“红土型金矿”。该类型金矿为辽南首次发现 ,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红土型金矿”是在外生作用条件下 (主要为风化作用 ,包括天然水、空气、生物、温度、化学反应等 ) ,先成含金地质体被加以改造 (红土化 ) ,经沉淀富集于风化剖面的有利部位而形成的表生金矿。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的大型红土型金矿是 1980年澳大利亚的博丁顿金矿 ,在国内 ,从 …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管癌与土壤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壤元素资料 2 0 6 94 4 8个数据 ,食管癌死亡调查资料 1750 80例 ,研究了食管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的土壤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铅、硒、铷、铯、镁、钙、镓、铊、钍、铀、锡、铪、铋、钼、溴、碘元素与食管癌死亡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碧口地区晚元古代复理石岩系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其主体由下部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和上部陆源碎屑浊积岩组成。本文研究了复理石岩系中杂砂岩的岩石学、碎屑模型和岩石化学特征,并与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沉积的古代杂砂岩和现代深海砂成分进行了类比。研究表明,复理石岩系形成于沟弧盆系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杂砂岩属大陆岛弧型,物源区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深成岩浆岛弧造山带,源岩为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及同源深成侵入岩,沉积盆地为岛弧及俯冲杂岩外侧的古海沟环境。  相似文献   

13.
泌阳断陷断块圈闭、滚动背斜及其与砾岩体复合圈闭油藏的形成,与断陷东南缘由多条断层组成的具下道上正呈断阶状的深断裂带的演化有关。本文首先研究了泌阳断陷区域构造背景,对典型地震测线的原始采集资料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断陷东南缘深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陶湾群分布于洛南—栾川一带,分三个自然段出露。本文描述了各地段陶湾群代表性剖面,论述了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文中依据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以及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陶湾群的时代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间的康古尔塔格带是发育在北天山东部地区的晚古生代碰撞构造,本文对该碰撞造山带在形成和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并对该碰撞构造的碰撞时代、碰撞单元和碰撞标志进行了探讨,尝试性提出了其碰撞的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幔是Lamina牛顿可压缩粘滞性流体假设出发,根据流体力学推导出重力场和地幔流应力场的基本关系为: 此关系式为人们根据重力场认识地幔流对岩石圈的作用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原码除法加减交替算法运算精度的研究,探讨了该算法在运算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及产生的原因。针对提高运算精度给出两种修正方法,并在运算精度、运算速度和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到了较为实用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径向成层的地球模型计算由月亮和太阳的潮汐位所产生的地球形变位。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是牛顿万有引力位是由随时间变化的质量密度增量产生的;由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密度增量来自未挠动的质量密度的散度和位移矢量场。对质量密度的径向成层模型,采用Dziewonski和Anderson的PREN地球模型(1981);对勒夫(Love)和志田(Shida)数,采用Varga和Denis的模型(1988);对月亮和太阳的潮汐位分别取至3和2阶。计算了地球的形变位。所得结果比用勒夫假定(即δW=K_L(γ)V_(?))计算的结果,相差20%。本文给出了详细的数字结果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牛庄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地层中,由于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了较多的砂岩透镜体油藏。这些砂体具有分布范围小、横向变化快、且互不连通的特点。勘探开发这类油藏的难度较大。本文从该地区的沉积特点出发,分析了砂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以王50砂体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钻井资料,及综合利用合成记录、地震模型、波阻抗等各种信息,准确标定砂体反射波和定量解释的新方法;同时,对无井区砂体预测在方法上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成果经钻探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石炭、二叠系的界线,一直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现在按照世界上多数国家地层古生物工作者的意见,二者应划在Pseudoschwagerina带之底部。我国华南的船山组或马平组,目前则把Pseudoscfiwagerina带之上的Robustoschwagerina或Staffella带归入早二叠世。上述两种划分意见,界线的上、下差着一个生物化石带。若按国际划分方案,我省的太原组势必一分为二,在北部划在一套细碎屑岩和含筵石灰岩之间,南部则在含(竹蜓)石灰岩地层内部,分属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若按我国华南的划法,太原组也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