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比较系统的介绍饮用水的各种深度处理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对饮用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肖进原 《贵州地质》1996,13(4):378-382
三“S”一体化技术对研究全球变化,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等具有高时效作用,三“S”的有机结合必将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在信息领域中将产生一场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许多国家不管资源和能源是充裕还是紧张,在生产中都十分注重节能降耗,据统计,当代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30%,其一次能耗平均仅增长5%,有的还要低,我国是人均资源和能源贫乏的国家,在80年代中就提出了能源开发与节能并重的方针,多年来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管理和节能科技投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海洋地质调查作业中,声学通信技术、ADSL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局域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应用到的几种主要现代通信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6.
7.
钻探技术的非传统业务方向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钻探技术的非传统业务方向及非传统钻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相信它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技术汇报是技术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技术成果的集中表达形式。技术汇报不同于文字上的技术报告,技术汇报的好与坏、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该部分技术成果的了解、领会、沟通和评价,甚至影响到项目的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决定。笔者根据工作实践,从技术汇报的分类、准备、内容和其它问题的处置四个方面,对勘测设计技术汇报谈一些观点和体会,供大家商榷。 一、技术汇报的分类 1、按技术汇报的内容划分,可为分阶段汇报,中间汇报和专题汇报。  相似文献   

9.
10.
11.
北京西山鹫峰地区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西山鹫峰低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降水、土壤水、泉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分析,研究低山区的降水-土壤水-泉水的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雨季降水线与北京地区的地区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斜率和截距偏小;随降雨的进行氢氧同位素特征有时程变化和降雨量效应,而降雨的时程变化也对土壤水的同位素特征产生了影响;土壤水分同位素分布特征相对集中,蒸发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相对于当地大气降水线和雨季降水线都偏小,栓皮栎混交林土壤水对于小雨量次降雨事件反应不敏感,而侧柏林的土壤水分运动较栓皮栎混交林快,说明林分类型和土壤特性对不同水体之间的转化有影响;泉水的同位素特征比较稳定,主要分布在地区降水线的右下方与雨季降水线的交点附近;不同水体中降雨的δD、δ18O变化范围较大,土壤水次之,泉水变化最小;而沿着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泉水)这一水循环路径,水体中的δD、δ18O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角度,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对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中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生态缺水是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依据,而生态需水、生态储水的计算评价则是确定生态缺水的基础.通常,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生态目标,然后进行生态需水估算、生态储水评价、生态缺水评估,并通过生态用水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98,自引:7,他引:9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在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及消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与农业、水文、环境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所以土壤水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土壤水研究走向多学科的交叉,如水热盐的耦合运移,冻结土壤中水分的运移,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水热运移等。土壤水运动机理研究也更加深入,如优先流、土壤水参数的测定及确定、土壤水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等。土壤水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也有一些突破,如有限解析法、特征有限元法、交替方向有限元法等。土壤水研究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如用于水资源评价、土壤水分与作物的关系、水环境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莉新 《水科学进展》2007,18(6):879-883
首先进行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水资源供需紧张度系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动力学评价思路。进而结合江苏省水资源特点,计算了包含经济增长率、供水水平和保证率三组参数8种典型方案的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为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江南运河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娟  林荷娟  武剑  季同德 《水文》2018,38(4):78-82
随着太湖流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江南运河水文情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运河代表站水位资料、水利分区降雨资料、沿长江(江苏段)主要口门引排水量、出入太湖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法,对代表站水位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提出运河水文情势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常州年最高水位及汛期5月、9月平均水位上升可能与湖西区四闸净引水量上升有关;而洛社与无锡(大)汛期5月、9月平均水位上升与武澄锡虞区沿长江(江苏段)口门净引水量显著上升有关,6月、7月、8月平均水位上升可能与地区涝水出路受阻导致原先入太湖的水量改为入运河有关;受张家港、十一圩闸、望虞闸引水及运河上游来水的共同影响,苏州(枫桥)亦出现水位同步上升的趋势。(2)运河代表站水位变异点主要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期,与太湖流域各省市陆续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时间基本一致;同样的降雨,城镇化快速发展后的水位涨幅均明显高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前,以无锡(大)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王新娟  韩旭  许苗娟  孙颖  刘久荣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38-2022062038
利用地下水水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成果,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平谷北山山区侧向补给情况和中桥水源地地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岩溶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2+?Mg2+ 型;平谷北山山前基岩岩溶水侧向补给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地下水;通过D值估算得到中桥水源地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的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垂向降水入渗补给比例为57:43;中桥水源地基岩岩溶水接受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第四系孔隙水垂向越流补给比例为87:13。研究成果为平谷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动力场数值模型的建设提供了关键参数,为区域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有序回补涵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水资源严峻性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锋  董增川  秦丽云 《地质论评》2009,55(1):143-146
江苏省过境客水资源丰富,自产水资源却十分有限。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诸多严峻问题。如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日趋严重;本地地表水资源不足,农业用水节水潜力巨大;目前地表水利用较多,洪涝旱灾害仍然十分严重;从长远看,江苏省的水资源问题将主要是水质型缺水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分析讨论,最后提出了针对江苏省水资源严峻问题的对策。改变消费模式,降低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18.
何渊  李亮  黄金廷  范基姣 《地下水》2005,27(6):454-456
本文通过对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占补给水源的74.3%.西部岩溶裸露区为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其周边浅埋区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东南部的岩溶中-深埋区为岩溶水的径流排泄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占补给水源的74.3%。西部岩溶裸露区为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其周边浅埋区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东南部的岩溶中-深埋区为岩溶水的径流排泄区。  相似文献   

20.
王磊  章光新 《水文》2006,26(6):76-79
吉林省中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东北重要的经济区,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本区总体上为水资源脆弱区。从水资源需求趋势和供给能力两方面,综合判断水资源利用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左右,用水量约为55~60亿m~3。水资源利用结构将有显著的变化,到2030年时,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三者需水量之比达到1∶2∶2的水平。提出建设节水农业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措施;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是提高供水体系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实施水源置换工程是改善供水系统的重要举措;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