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久效磷的毒性胁迫下,扁藻和三角褐指藻细胞的生长严重地受到了抑制(其72h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46mg/L和9.74mg/L),藻细胞内自由基产生与清除间的平衡被打破。在自由基过量产生的同时,伴随有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与藻细胞清除自由基有关的二种关键性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也出现下降趋势,因此,作者认为自由基参加了久效磷对藻细胞的伤害。POD和SOD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性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为材料,采用室内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久效磷对光合色素(叶素α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久效磷短时间处理对微藻细胞的光合色素含量影响轻微,有时甚至可使光合色素含量升高;随着久效磷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微藻的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久效磷对光合色素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久效磷对叉鞭金藻叶绿素α的72hEC50为6.8mg/L,48hEC50为10.6mg  相似文献   

3.
久效磷对海洋微藻细胞的活性氧伤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于1994年8月-1995年12月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对有机磷农药-久效磷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随着久效磷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海洋微藻:扁藻、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细胞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3种微藻细胞的电解质外渗率也相应地增加。这说明在久效磷的胁压力下,微藻细胞内过量的活性氧引起细胞膜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加,电解质大量外渗,微藻细胞严重受害,进而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蒽对扁藻和盐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多环芳烃蒽对盐菏和扁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交蒽对2对海洋微藻的72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30.2μg/L和17.2μg/L,说明扁藻对蒽的毒性胁迫表现更为敏感。对2种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研究表明,盐藻SOD活性明显高于扁藻的SOD活性,且在蒽的胁迫过程中下降幅度也较小。  相似文献   

5.
以叉鞭金藻为材料进行了有机磷农药-久效磷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久效磷胁迫下,微藻的生长受到了严重地抑制;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同步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时而上升,时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几种藻类对氮、磷的同化率与其营养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6种单细胞藻对氮,磷的同化率,光合作用速率和各藻的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结果:(1)各藻的氨基酸含量与藻类对氮,磷的同化率呈线性相关;(2)藻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合作用指数分别与被藻同化的氨氮和N/P比值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干燥胁迫对几种单胞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种单胞藻(新月菱形藻、盐藻和小球藻)肿离海水后在室内晾干不同时间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晾干3h,对盐藻和小球藻影响不大,晾干6 ̄9h,失水超过50%复水后,盐藻就停止生长,小球藻就逐渐死亡。新月菱形藻和两种绿藻有很大不同,晾干3h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晾干6 ̄9h对其生长有轻微抵制作用;室内自然光下晾干经暗中晾干有较大的损害。三种藻以干燥胁迫的耐受力不同,新月菱形藻最大,其次是盐藻,小球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氮磷比、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中肋骨条藻细胞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介质N/P为10:1时生化组成含量比30:1高;在28℃时,其生化含量高;高光照强度下藻生化组成含量比低光照大。  相似文献   

9.
在温度为25±1℃,盐度为28的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33株筒柱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33株筒柱藻的脂肪酸组成,总脂含量,收获时的细胞密度,生物量。其主要脂肪酸为14∶0,16∶0,16∶1(n-7)和20∶5(n-3),其中B200的20∶5(n-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5.9%。  相似文献   

10.
11种微藻脂类和EPA/DHA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11种微藻在可比较的条件下,其生物量、总脂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有组成。结果表明:卡德藻(Tetraselmis sp.)的生物量最大,细胞干重可达0.140g/(L.d);南极冰藻(Berkeleya rutilans)次之,可达0.074g/(L.d)。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总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于1991年4月-1992年1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和三丁基锡化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g/L时,能使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对于两种藻叶绿素a72hEC50影响结果:TBTC和TPTC对金藻的均为0.5μg/L;对扁藻的,TBTC是0.87μg/L而TPTC未出现半效应浓度。对于两  相似文献   

12.
高尚德  吴以平 《海洋学报》1995,17(4):112-117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0.8、1.0μg/dm3)的三苯基氯化锡(TPTC)和三丁基氯化锡(TBTC)在不同温度(18、20、22、26、28℃)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h)对扁藻(Platymonassp.)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呼吸作用的影响,指出温度越高,2种有机锡的毒性越大;培养时间不同,2种藻呼吸速率发生不同的变化;扁藻对有机锡的耐受力大于金藻。  相似文献   

13.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性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有机磷农药-久效磷的胁迫下,叉鞭金藻细胞内产生了过氧化物酶抑制因子。研究表明,此类过氧化物酶抑制因子是一类对高温敏感,具较强的热稳定性物质。它可能是通过减弱由POD催化合成的反应初始产物的稳定性来体现其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久效磷对中国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初步研究了低浓度久效磷胁迫对中国对虾胁迫对中国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PO)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久效磷短时间胁迫,对中国对虾血淋巴的PO活力有刺激增强的作用;增大药物浓度和延长胁迫时间,可使其活力降低,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这种降低作用逐渐增强。因此认为,久效磷胁迫会抑制机体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将可能导致对虾疾病的发生,是虾病暴发的可能诱因。  相似文献   

15.
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的提取及其特征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细胞破碎,等电点沉淀的方法,提取、分离螺旋藻的藻胆蛋白,并在藻胆蛋白中检测到17种氨基酸。文中还研究了在500-700nm波长范围内不同外界因子对藻胆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pH值,藻胆蛋白液颜色及吸收光谱的形状和强度不同。当pH为4和5.5时,藻胆蛋白液呈绿蓝色,吸收峰在625nm处,而pH为7,吸收峰移至600nm。(2)藻胆蛋白热稳定性差,吸收光谱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  相似文献   

16.
对1998年4月15日采集于广东珠江口万山群岛桂山岛网箱养殖区的赤潮活体水样 和福尔马林固定样品进行优势种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三宅裸甲藻 (Gymnodinium mikimotoi)是此次赤潮的最优势种,最高密度达到 7.6 × 106cells/L。另两种优 势种为斯氏多沟藻(Polykrikos schwartzii)和螺旋螺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其最高密度分 别达到 1.1× 105cells/L和 104-105cells/L。此次赤潮的原因生物都属于裸甲藻类,死后或用 福尔马林固定后细胞要么立即裂解,要么变形缩小。有些种类如螺旋螺沟藻在固定样品中找 不到其踪迹,因而无法精确计数。本文描述的3种赤潮藻在细胞、色素体、核、上锥沟和链状群 体等形态构造及外观上与国外学者所描述的几乎完全一致,只是细胞比日本海域产的稍小。 这可能与珠江口海域纬度较日本低有关。电镜照片显示三宅裸甲藻有一明显的上锥沟,斯氏 多沟藻则营养细胞和孢囊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7.
硒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中的累积和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硒对纯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生化组成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当硒浓度低于50mg/dm3时,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低浓度下(<10mg/dm3)可促进其生长;当硒浓度超过50mg/dm3时则起抑制作用,高浓度对藻体起毒害作用。藻细胞中总硒含量与培养液中的硒浓度有关,在0~40mg/dm3范围内,硒含量随着培养液中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从0mg/dm3的2.50×10-5(m/m,dw)到40mg/dm3的231.45×10-6(m/m,dw),至50mg/dm3,又开始降低为174.26×10-6(m/m,dw);硒在S.platensis生化组成中的分布,以蛋白质含量为最高,可达总硒的49.22%~71.49%,而脂类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中的含量则较低,分别为总硒含量的3.59%~6.18%和1.45%~2.56%,硒在各组成中的含量与培养液中的硒浓度有关,其变化趋势与总硒含量的一致。  相似文献   

18.
塔玛亚历山大藻生成二甲基硫和二甲基硫丙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在封闭培养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周期内藻体细胞的二甲基硫丙酸(DMSP()含量以及释放至水体的二甲基硫(DMS)含量,结果表明:(1)塔玛亚历山大藻藻体细胞DMSP含量变化与该藻细胞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相一致,在生长周期的第7天最高值;(2)藻体细胞的DMSP含量以及释放至水体的DMS含量均与藻体细胞数量有显著相关;(3)单位细胞DMSP生成量的变化与DMS释放量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在DMS释放量最高时,单位细胞DMSP生成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粘土矿物对尖刺拟菱形藻多列型生长和藻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于1994年1-7月在加拿大贝德福(Bedford)海洋研究所进行粘土矿物(halloysite)对尖刺拟菱形藻(Psuedonitzschiapungensf.multiseries)生长和藻毒素软骨藻酸(DomoicAcid,下简称DA)生成的影响研究,在Gompertz菌类生长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尖刺拟菱形藻生长速率模型,得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藻细胞最大生长速率,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对藻细胞的“遮  相似文献   

20.
铁对中肋骨条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中肋骨条藻为对象,研究了铁以及铁与氮的交互作用对藻类生长、色素化程度及氮同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0 ̄8~5×10-6mol/dm3浓度范围内,随着Fe的增加,该藻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同化能力增大,细胞色素化程度降低,胞内氨基酸(AA)和蛋白质(Pr)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加快,细胞生长率在Fe浓度为5×10-6mol/dm3时达最大。叶绿素a和褐色素以及胞内AA和Pr与铁浓度的对数呈正相关关系。实验还发现,当N/P为20:1时(比较40:1和10:1),铁与氮交互作用对细胞生长、色素化程度以及氮同化能力影响尤其显著:当Fe浓度一定时,不同形态的氮源对藻胞内AA转化为Pr速率的影响是低氧化态氮源高于高氧化态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