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微磁异常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认真研究中国新疆某盆地410,411和412三个已知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磁资料,发现这些矿床上方均存在航磁微磁异常。根据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机制,对航磁微磁异常的形成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结合试验区的实际预测成果指出,与氧化一还原过渡带有关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存在微磁异常,高精度航磁完全能探测得到它。航磁微磁异常是此类矿床的特征异常之一,对此类铀矿床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可以作为一种直接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2.
认真研究新疆伊犁盆地南缘511、512两个已知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放数据,发现矿体上方均存在微弱的航放铀偏高显示,由此提出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弱铀异常”的新概念。基于地气运移机制和氡的接力迁移理论,探讨了“弱铀异常”的形成机理,介绍了航放弱铀异常的提取方法,指出高精度航放方法完全能探测到“弱铀异常”。弱铀异常可以作为一种直接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3.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异常信息微弱,直接寻找具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准确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笔者提出借助多源遥感图像所提取的岩性、构造、矿化蚀变等信息来提取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源相关信息,并以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为例,依据提取的信息,对其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和可地浸砂岩型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初步预测了研究区的铀成矿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4.
赵素涛  苏永军  郑建雄  吴小羊 《铀矿地质》2006,22(2):110-114,120
本文采用宽度幅值特征滤波器在巴彦浩特盆地提取了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有关的9个航磁微异常,其中有2个与已知航放异常一致。这些异常分布区是进一步勘探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砂岩型铀矿勘查中航放、航磁信息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树帅 《铀矿地质》2006,22(5):300-304,310
本文以伊犁盆地南缘5个砂岩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知铀矿床航放、航磁特征的研究,强调航放下测铀宽道Udw、上测铀窄道Uu、上测铀宽道Uuw和下测铀窄道Ud4种参数异常是砂岩型铀矿的直接指示标志;对航放信息相关性分析进行了探讨,认为航放相关性分析不适合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预测,相关性分析圈定的Th、K元素负相关区带为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产出的有利部位;对弱磁异常进行了研究提取,首次提出用弱磁分布范围来圈定盖层氧化区(带)的观点;建立航放、航磁计算机预测模型,对整个盆地进行了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圈定远景区14片,便于进一步开展地面物探工作,继续扩大伊犁盆地的找矿成果。认为航放、航磁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为例,根据各层间分带中铀存在的形式和状态、铀成矿的条件及各阶段相应的化学变化及气体扩散所引起的氧浓度梯度变化,对砂岩型铀矿床上方氧的分布模式做了初步探讨。通过在已知矿床上取得良好效果的应用实例,指出野外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认为该法在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中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二连盆地哈达图铀矿床是我国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矿体埋深大、品位富,研究其地电化学等综合物化探特征,可为建立覆盖区航放异常有效查证技术方法提供依据.基于矿床地质及航磁航放特征的分析,开展组合物化探方法测量及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哈达图铀矿床位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北东向、北北东向中等磁场区及中等-弱磁场的梯度带;航空及地面...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砂岩型铀矿的新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地质学家А.Б.哈列佐夫博士于2002年1月14-25日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讲学和交流,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近年来在铀矿地质领域,特别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普查、钻探、预测工作和地浸矿床开采工艺上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并以达尔马托夫矿床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古河谷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和赋存特征,地浸方法开采的地质工艺特性;最后,前瞻性地预测了俄罗斯渗入型铀矿成矿前景。我国北方与俄罗斯相邻,有些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地质特征与俄罗斯相似,介绍这些内容可为我们进行新一轮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找矿勘探工作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滇西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特征,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友良 《铀矿地质》1998,14(4):193-199
文阐述了滇西新生代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矿床特征,讨论了铀矿床的成因类型,认为属“潜水顺层氧化带型”铀矿床。根据铀矿床的形成机制,对滇西地区新生代盆地的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翔  杨玉勤  石连成  韩鹏辉  牛家骥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75-67z1176
正二连盆地因其独特的"同盆多类型"铀成矿特点,一直是铀矿勘查与科研的热点盆地,巴彦乌拉铀矿为盆内最为典型的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围绕沉积体系及充填特征、盆地结构、成矿模式、烃类流体与铀成矿关系、综合物化探找矿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聂逢君等,2015),但在矿体尺度上对其利用航放航磁技术开展信息识别的研究报道尚为空白。已有研究表明,隐伏砂岩型铀矿可引起微弱航放航磁异常(江民忠等,2006,2007),  相似文献   

11.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土壤热释光异常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阐述了不同景观条件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土壤热释光发光曲线特征异常特征;在扎吉斯坦等地的应用表明,铀矿床上形成了清晰的土壤热释光异常,异常特点表现为矿体两端异常高、矿体正上方异常低。  相似文献   

12.
柯丹  刘洪军  侯惠群  吴国东  郝伟林  易超 《地质学报》2016,90(12):3545-3553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我国主要的砂岩型铀矿类型之一,属全盲矿,找矿难度大。地电化学方法作为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分支之一,为隐伏铀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际找矿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研究表明,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上方,存在着地电化学提取U元素异常。总结和分析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在实际试验中发现的铀矿上方地电提取铀异常特征,在前人提出的元素由深部向地表迁移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砂岩型铀矿地电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上方地电提取U元素主要呈现为跳跃的锯齿状高值异常,可以作为深部铀矿找矿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3.
李克让 《铀矿地质》1995,11(1):25-31
本文从研究国外超大型铀矿床特征和分类入手,总结其铀成矿地质条件,结合我国北西部地质特征、矿化分布特点,认为我国北西部今后寻找超大型铀矿床主要是中新生代可地浸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其次是伟晶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及奥林匹克坝型(即隐爆角砾岩型)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14.
在中—新生代盆地区,受盆地盖层影响,砂岩型铀矿的航磁AT异常信息不明显,这直接影响利用航磁资料寻找砂岩型铀矿的应用效果.开展盆地内航磁微弱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能充分发挥航磁资料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砂岩型铀矿形成微弱航磁异常的机理,分析界定了航磁微弱磁异常的定量范围,以1:5万高精度航磁数据为基础,通过对...  相似文献   

15.
桑吉盛 《铀矿地质》1997,13(5):264-269
松辽盆地是在兴蒙-吉黑海西褶皱带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大型陆相沉积盆地,基底主要为古生界浅变质岩,盖层主要是白垩系杂砂岩-有机页岩建造和新生界疏松碎屑堆积。笔者通过对前人资料分析研究后认为: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第三系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是主要寻找类型;盆地的西部和西南部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勘查的物化探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家俊 《铀矿地质》1997,13(2):101-108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往往形成可地浸的大型和超大型铀矿床。探索研究和使用物化探技术,开展深部铀成矿沉积地质环境的研究,确定砂体的分布、层间氧化带的展布和进行铀矿定位的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本文从方法原理和应用实例方面论述了找矿各阶段应把握的物化探关键技术。强调结合地质问题,进行岩(矿)石的物性研究、综合分析有效的物化探方法,开展铀矿的区调、普查和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7.
通过简要介绍依据航磁数据推断地质构造的主要方法,分析总结了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等4大类型铀矿的航磁预测要素特征,并分析了利用航磁推断的地质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总结了各类型铀矿的预测要素组合模式。最后以桃山-诸广铀成矿带为例阐述了航磁数据处理与研究对铀资源潜力评价的作用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认为航磁数据处理与研究是铀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航磁数据推断的断裂、侵入岩体及火山构造可以判别有利的构造环境,识别有利的控矿构造,预测有利的成矿部位,对铀资源潜力评价和铀矿普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