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φ形构造由环形构造与线性构造叠加构成。线性构造晚于并切割环状构造,形若希腊字母φ。它可分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地质4类,并有矿田、矿床和矿体3个等级。环形构造多控制矿床和矿点的分布范围,线状构造多控制矿床、矿点、矿体和异常的展布。φ形构造是应用多学科综合找矿预测方法在晋东北进行找矿预测时发现并总结出的一种构造模式,在中国北方已知金矿床得到验征。它是脉状金(银)矿床的一种重要勘查模式。本文介绍φ形构造模式的概念、类型、级别以及建模工作方法,给出了实例,讨论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地质、物探、化探成果,对滇东南地区隐伏的花岗岩体及其有关的钨、锡矿床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在滇东南地区显示了一批新的断裂构造,并且可修改和补充原有的一些断裂构造。与此同时还判别同一断裂在不同时期、经受不同的构造运动后,其力学性质是会转化的;在同一断裂不同的构造部位,其力学性质也往往不尽相同。很少出现单一力学性质的断裂存在。本文所称的环状构造,推其成因,认为多数与岩浆的脉冲作用有关,大都是岩浆有关的热点活动的结果。这就为预测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床、开辟了新的途径。环状构造与其它构造(如断块构造等)复合时,对寻找隐伏花岗岩体及其有关的矿床更为有利。本区共圈出20个环状构造。初步认为与隐伏花岗岩体和钨、锡矿床有关的环状构造共8个。所预测的环状构造是否正确,有待于今后工作中验证。然而,在本区利用环状构造,结合地、物、化成果预测隐伏花岗岩及其有关的钨、锡矿床,为了提供新的找矿线索,缩小找矿的,“靶区”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是应用遥感图像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依据卫星遥感影像研究结果综论西南三江地区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通称三江地区.本课题属“西南三江地区大地构造问题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二级课题的卫星遥感影像研究部分,利用遥感研究成果综论和探讨三江地区的构造特征.使用的遥感资料是美国第四号陆地卫星影像磁带所处理1/100万和1/50万假彩色MSS图像,其图像质量较好.另在丁青—泸水地段还进行了计算机多功能的处理(成图6幅),效果亦较好.专题共作有卫星影像彩色图片19幅,编缩了相应比例尺的构造解译图(24幅).通过卫星影像的解译和研究,综论了三江地区断裂构造的总格局,由5条主干断裂(一级断裂)组成一个NNW向中部紧缩狭窄,而向北、南部撒开的“哑铃棒状”格局.与主断裂紧密相伴的还有约30条呈NNW—NW向展布的二级和三级断裂以及为数不少的、规模大小各异的环状—似环状构造、推覆构造.还有15条活动断裂分布其间,组成了一幅极为复杂多变,但内容又十分丰富的构造景观.本文不仅对三江地区总格局作了阐述,还分别对主干断裂、二~三级断裂、活动断裂、环状—似环状构造、推覆构造等的影像标志、展布特征及相互关系都作了探讨,并讨论了三江地区断裂构造格局中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还对遥感技术手段及其各种资料对本区构造研究效果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万洋山—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带,经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受到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深部构造控制。岩带内北东、北北东、东西、南北及北西向五组线型断裂构造及规模不一的中心型环状构造发育。铀成矿的时空分布,受中生代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汇区的宏观制约。矿床定位与中心型小环状构造交切及不同方向的线型断裂交叉密切有关。矿源既来自铀源层和花岗岩,也来自上地幔岩浆源。区域内地质-成矿事件复杂,经过了槽、台、洼三大演化阶段。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动次数最多,最强烈。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地洼阶段中晚期,即白垩-第三纪。铀成矿以内生热液(热水)为主,叠加有后生淋积矿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新生界的地层完整性、不整合分布与类型变化、沉积建造三方面的系统对比分析,在构造层序划分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西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构造演化及其控煤作用。认为,西北地区盆山构造格局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后快速定型于喜山运动中晚期。西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受控于南部各板块的依次北向多期碰撞,地层缺失和不整合的向南增加是南部构造挤压远、近程效应下的被动响应。印支运动期“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在规模级次和构造形态上的显著分异奠定了煤炭空间分布和构造变形分异的基础。高峰聚煤事件发生于构造引张-弱挤压下盆山“趋同”演化“广盆”发育阶段,“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的煤炭资源分别呈环状、线状分布于盆山过渡斜坡带。“围裹型盆地”煤系变形的“向心”环状分异和“夹板型盆地”煤系变形的“向轴”带状分异的主因是挤压能量从盆缘向盆内的逐级递减。   相似文献   

6.
大陆与逃逸有关的平移断裂系一定呈形成大陆地盾沿其侧向挤出的共轭排道对出现。我们研究了土耳其和西藏的逃逸系,在两地,目标一控制逃逸的断层[土耳其的北安纳托利亚(Anatolian)和西藏的Altin Tagh],呈现多束“鱼骨形”构造而且两者“终止”于马尾形逃逸的终点附近,我们注意到,存在着对逃逸断块的构造演化具有根本上不同意义的两类鱼骨形构造:一是由以断块为界的断层之一移人逃逸断块形成的“楔中楔”类鱼骨形构造。这  相似文献   

7.
从超宏观镶嵌的卫星影象图中,可以清渐地观察到,在秦岭以北,长城以南,以及甘肃的庆阳、平凉等地区范围,显示出一个巨大的圆形影象,称之为陕北大圆环构造。同时,还可以看到在圆环构造的南缘,即秦岭与关中盆地内存在着与圆环构造有关的一组“X”剪切断裂。再舒展视域,还可以看到,北自河套地区,南至长江,伴依陕北大圆环构造还分布着数个颇具规模的环形构造(图1、版图3)。如长城以北的伊克昭盟环形构  相似文献   

8.
在湖南常宁斗岭向斜南段的轴部以东、李家湾村东二百米处,一个钻孔场地旁,下三迭系张家坪组地层中发育有完美而复杂的小型旋卷构造群。它们除了组成连环式旋卷构造外,还组成了另一种内连环式旋卷构造。一、一般特征观察点为一铅直陡壁,高5米,地层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色薄层泥灰岩夹同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局部夹灰绿色、白色成层极薄的粘土岩、具微细层理。上部为风化后呈土黄色钙质粉砂岩、泥岩互层。旋卷构造群主要发育在下部岩石中。陡壁东部出露一个最大“直径”为4.10米的半环状裂面,即甲环状构造,以下称甲  相似文献   

9.
通过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发现崇安地区存在一较大的环状构造。经区域地质分析和野外验证,该环状构造始成于加里东期,以后又有多次活动,燕山晚期活动最强。在环状构造的影响下,形成了古楼-床沙透镜状地质体,成为该区铀矿化分布的区域控制因素,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成矿单元。其中铀矿化和异常片的分布大致显示了中心对称和两翼对称特点,成矿远景好,今后应深入加强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昆明西山、筇竹寺等地,下二叠统灰岩中普遍存在一种象“虎斑”和“积云”似的岩石构造。在下部,“虎斑”顺层排列;在上部,则呈“积云”般的分布。野外地质工作中,常以此作为划分栖霞组(P_1q)和茅口组(P_1m)的宏观标志。虎斑构造是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方解石、白云石组成的灰岩,经受沉积——成岩——表生再造等作用形成的一种不均一的条带构造和斑杂构造(照片1)。虎斑构造除可以鉴定岩石成分、含量及岩石名称外,又是野外进行地层对比的一种极明显的宏观标志。  相似文献   

11.
利用ETM图像,对雪峰山西侧地区进行线性构造和环状构造解译,编制遥感解译图.经分析认为,雪峰山西侧地区线性构造可分为三级,线性构造展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和不均匀性,环状构造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活动成因、构造成因和地学成因不明三大类.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区的线性构造和环状构造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Ф形构造—脉状金(银)矿床的一种新勘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Ф形构造由环形构造与线性构造叠加构成。线性构造晚于并切割环状构造,形若希腊字母Ф。它可分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地质4类,并有矿田、矿床和矿体3个等级。环形构造多控制矿床和矿点的分布范围,线状构造多控制矿床和矿点的分布范围,线状构造多控制矿床、矿点、矿体和异常的展布。Ф形构造是应用多学科综合找矿预测方法在晋东北进行找矿预测时发现并总结出的一种构造模式,在中国北方已知金矿床得到验征。它是脉状金…  相似文献   

13.
热穹隆构造及其对金矿的控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亚东 《甘肃地质》1999,8(1):28-32
热穹隆构造是在一个构造活动(逆冲)带中,由沿走向发生的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走向波浪机制)产生的构造穹隆中的热(液)活动事件,或是在这些部位由于中浅成岩浆岩的底辟式侵入而产生的热力性穹隆构造,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机理主要体现在适宜的浅层构造空间,贯深性构造通道及深源(下地壳)的岩浆源和矿质热液源的有机统一,主要的容矿空间为穹隆构造所产生的放射状(或束状)及环状构造裂隙系统。  相似文献   

14.
秦巴地区金属矿产丰富,其分布与断裂构造、环状构造、褶皱构造、岩浆活动、矿化蚀变带等密切相关。通过重磁解译的断裂构造和环状构造,结合矿床(田)或矿集区的地质条件,总结了二者的对应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从大多数产在中心式火山构造中的铀矿床实例来看,铀矿化与环状断裂的关系极为密切。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中心式火山环状断裂形成机理的概略分析,探讨它们在铀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铀矿床(体)的一些分布规律,供读者参考。一、中心式火山环状断裂的形成机理中心式火山构造主要分为火山穹隆构造和火山洼地构造两大类。本文所述的中心式火山环状断裂,系指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围绕中心呈环状或半环状(弧状)分布的断裂构造。现将其形成机理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六盘水地区构造格局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乐光禹 《贵州地质》1991,8(4):289-301
贵州六盘水地区存在多组不同方向的构造带。前人从不同观点出发,对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形成机理提出过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这些构造带的组合符合一定的几何规律,构成由“郎岱三角形构造”、“晴隆孤形构造”、“盘县三角形构造”和“发耳菱形构造”等组合成的一种统一的区域构造格局,受到复杂边界条件的控制。本文分析了六盘水地区的古构造发展和动力作用,计算了三角形块体的构造应力场。六盘水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本文为该区的构造控矿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汤岗子地热田受活动性深断裂寒岭壳断裂的控制。地热田包括东、西两个热储,其储热构造走向相近,而倾向相反,构成陡倾斜反“S”型构造。区域构造、导热构造和储热构造,在平面展布上呈“F”形。  相似文献   

18.
燕山构造运动时期,由于区域右型剪切应力的作用,使北东向板岭下断裂继续作右行剪切运动,在其南东盘派生出思顺环状构造,并带动环状构造作左行旋转运动,从而在铁木里地区形成了一个应力拉张区,为铁木里岩群的侵位创造了良好的构造环境。拉张应力作用以“脉动”方式多次进行,每一次“脉动”拉张,随之出现一次岩浆侵位(或隐爆),形成了由隐爆角砾岩体→粗安玢岩体→正长斑岩体→黑云母花岗岩体从西向东的空间定位格局。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古近纪软沉积变形层中的环状层理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静  陈鑫  田洪水 《沉积学报》2006,24(5):666-671
主要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等手段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纪环状层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纪软沉积物变形层中的环状层理类型多样,形态复杂,计有光滑圆环状及蝌蚪状带“小尾巴”的环状层理、马尾丝或串珠状不规则环圈的环状层理、与阶梯状微断裂伴生的环状层理、链条状环状层理群、纺锤型环状层理群和中心为“飞石”环圈较光滑的环状层理等6种。综合分析认为震动塌落、震动拉伸变形、地震断裂面的摩擦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和扩散作用是环状层理的主要成因,前三种成因的环状层理往往与其他震成构造伴生,可作为震积岩的良好标志。环状层理的其他成因还包括:地震波传播方式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涡旋的影响、“滚雪球”效应、间歇胶结作用以及生物成因等。研究环状层理必须综合考虑构造位置、应力条件、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围岩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工作对认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特殊的构造位置和演化历史造就了四川盆地二叠纪的构造—沉积分异的复杂性。前人对四川盆地二叠纪的原始地理格局认识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栖霞—茅口组有利勘探相带的预测。在综合油气勘探地震、钻井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资料上,通过沉积旋回和层序界面的识别,将栖霞组划分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茅口组划分为SQ3—SQ5三个三级层序;基于沉积相标志和地层层序的宏观分布特征,重建了四川盆地栖霞—茅口期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岩相古地理相带宏观展布揭示了盆地构造形迹由栖霞期的北东向转变为茅口期的北西向;构造—沉积格局由栖霞期准稳定背景的“隆—坳”分异向茅口期非稳定背景的“台—槽”分异转换;准稳定期的栖霞组有利勘探相带以相对平坦地貌的水下微幅隆起控制为主,呈现出“一带一环”的白云岩浅滩分布,非稳定期的茅口组则在区域张裂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正断裂活动的影响下,有利勘探相带受“一槽一半岛”的控制;栖霞—茅口期的台地边缘性质是先成浅水地貌成因的边缘,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边缘内侧的岸后云质浅滩相带,不同于礁滩沉积铸造的有利勘探相带为滨岸高能礁滩体的镶边台地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