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等效偏移距偏移(EOM)成像方法将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双平方根方程转化为一个单平方根方程,使输入采样在没有发生时移的情况下映射到以等效偏移距为变量的共散射点道集上,使散射能量按照双曲线规律分布。然后通过克希霍夫动校正和适用在共散射点道集上的叠加来完成偏移成像。基于等效偏移距叠前地震偏移(EOM)的基本理论,对CSP道集的抽取过程进行模拟实现,并对模型进行速度分析,实现偏移成像。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升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PSTM)程序的运行效率,利用Intel至强众核(MIC)技术,将该程序移植到至强众核平台上,以实现对该程序的加速。GeoEast系统下的PSTM模块CPU版本采用MPI+PThread多线程方式实现程序运行的并行计算。在CPU+MIC协同计算方式下,继承上述的并行方式,同时,成像空间数据在节点间和节点内的CPU和MIC之间采用交替分割方式,并优化CPU与MIC之间的数据异步流水线式传输。通过CPU+MIC协同计算优化,PSTM模块运行效率相比CPU版本提升3.8倍,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验证了CPU+MIC协同计算加速PSTM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克希霍夫三维DMO叠加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炮点和一个检波点接收的一道地震记录上某一时刻振幅值,它可能来自地下一个椭圆面上各个点的反射,该椭圆面以炮点和检波点为焦点,炮点和检波点的连线为长轴。因此,在叠加时,该振幅值就不是只在共中心点(CMP)上相加,而应该在椭圆面上各个点相加(当然,在不同点上振幅值是变化的)。这种叠加方法实现了共反射点叠加,有利于叠加成像,也有利于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这就是克希霍夫求和法。  相似文献   

4.
地震波走时是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参数。三维克希霍夫偏移成像由于需频繁读取大数据量的走时表文件,所以计算效率不高。这里提出一种通过压缩三维射线追踪走时表,来提高克希霍夫偏移计算效率的方法:首先规划一个具有规则网格控制点并覆盖所有走时表点集的最小长方体区域,然后以三维三次B样条函数为插值基函数进行最小二乘法曲面体拟合,求出规则网格控制点的数值并以数组形式存储入内存,采用稀疏化存储进一步节省了内存空间。在偏移成像时,再由这些规则网格控制点的数值,使用线性插值公式解编出走时表。实际资料算例验证了该走时表压缩方法不仅近似精度高,计算稳定度高,计算效率高,而且由于省去了频繁进行大数据量走时表文件的读写操作,所以克希霍夫偏移的计算效率提高了二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邢台矿区葛泉矿1199工作面掘进巷前方地质构造,采用井下槽波地震进行超前探测,用线性拉东变换提取来自巷道前方的反射波,在时间域内进行速度分析获得围岩参数信息,通过克希霍夫偏移对巷道前方地质异常体成像。结果显示,掘进巷前方距离G12检波点205 m与237 m存在异常,分别对应采空巷道与SF4断层;通过速度分析提取速度参数,初步判断SF4含水。钻探验证结果表明,克希霍夫偏移方法能对掘进巷前方断层异常体进行成像。   相似文献   

6.
偏移方法用于探地雷达图像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克希霍夫积分偏移和绕射扫描偏移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探地雷达(GRP)实测资料进展对比处理,说明偏移处理能够使地下及空中绕射归位收敛,用改变偏移速度的方法识别空中绕射有的特殊效果,从而为解释提供依据并提出了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震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受到计算量大且内存消耗大地制约而计算效率较低,严重影响其发展和应用。目前,一种全新的异构众核协处理器,为三维并行计算提供了一条解决计算效率和数据存储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三维有限差分计算的特点,介绍了面向MIC(Many Integrated Core)平台的三维瑞雷波有限差分并行算法移植和性能优化,采用ofload模式将计算核函数加载到MIC上,在MIC协处理上使用openMP多线程并行方式,并通过循环合并、nocopy数据传输、SIMD向量化和CPU+MIC协同计算方式进行优化。通过模型计算可知:三维数值计算程序在MIC上具有近线性加速比,MIC+CPU协同并行计算的性能可以达到纯CPU节点的4.5倍,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对模拟结果与解析解的比较,以及对频散曲线特征的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拟VSP与克希霍夫偏移法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超前预报技术可以检测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构造,预测隧道开挖过程中的不利地质条件,从而保障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安全。拟VSP方法适用于激发点或者接收点在一条直线上,利用反射波走时曲线与直达波走时曲线的交点推测前方反射界面的位置,而克希霍夫偏移方法可以是任意观测系统。对垭口隧道的实测数据进行时移校正、滤波、波场分离、拉东变换提取有效反射波等预处理,对比两种成像结果,获得掌子面前方构造异常分布,结果与实际揭露异常相符。应用结果表明,拟VSP方法对巷道正前方构造位置预测准确,但不能预测构造走向,克希霍夫偏移方法需要速度扫描获得偏移速度信息,根据反射波能量确定反射界面,反射界面与隧道交点为隧道正前方构造位置。两者结合应用可更准确地确定构造走向与位置。  相似文献   

9.
叶水盛  王世称  钟绍春 《地质论评》2000,46(Z1):164-171
AuGIS是金矿综合信息预测系统简称.它是建立在国产平台MAPGIS上的一个地矿行业的应用型GIS系统.从我国地矿行业普遍适用情况出发,基于MAPGIS矢量数据结构上开发了本系统,建立了具有地质特色的应用系统.系统采用GIS与ES相结合的研制途径,开展了地学领域综合信息解释自动化研究,设计出物探、化探、地质及综合预测自动(半自动化)解译子系统.它采用多专家综合方法解决多学科结论综合问题,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即通过属性库、数据库的库-图联合操作运算达到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矿产预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于时间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GPRMax,针对常用的400、900、1500 MHz三种不同中心频率的天线,数值模拟了隧道衬砌不同钢筋网密度、不同钢筋直径及其下方的钢拱架、空气界面等目标体的探地雷达反射及干扰信号图像特征;在混凝土试件上开展实验研究,并运用克希霍夫积分偏移处理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数据,压制了钢筋的绕射波和多次波,提高了钢筋网下方弱反射信号的成像效果;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实验测量和工程实测结果,为探地雷达在隧道衬砌检测中取得更好的探测效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与时间域偏移方法比较,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能够适应剧烈横向速度变化、陡倾角反射的地震资料。本文通过研究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成像原理,首先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然后在初始速度模型中加入了目标地质体--盐丘作为层位,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优化,在层位的约束下通过多次迭代计算,对优化前后的两个速度模型求取旅行时差更新初始速度模型;最后利用更新后的初始速度模型进行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成像。叠前时间偏移和模型约束下的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显示,后者成像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层序划分方案,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均可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进行了岩相古地理的编图及演化分析,认为在台地边缘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发育不同类型的台地边缘.结合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建立了台地边缘的三种沉积模式:(1)以剑阁地区为代表的"进积型台...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基础平台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数字油田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结合油田的实际业务开发面向油田应用的专业基础平台.开展了多元油田数据的统一存储、多级海量油田数据分布式管理、专业应用模型与GIS基础平台集成、协同研究工作平台等关键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搭建思想构建数字油田基础平台的技术思路,为有效突破GIS在石油行业的应用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结果表明,该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扩大GIS应用领域也将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位于东部QMQ地区的地震资料,其地表地质条件较好,但因勘探目的层是奥陶系复杂的古潜山,因此,适合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进行潜山顶及其内幕的成像。通过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中精细的数据准备、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偏移孔径的试验与选择和偏移成像4个关键环节的应用研究,完成了QMQ地区地震资料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通过与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对比,叠前深度成像改善了QMQ地区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同时提高了奥陶系潜山及其内幕的成像精度,为后续的深度域地质解释和构造成图提供了可靠的偏移数据,研究成果对深层煤勘探所面临的底板奥灰水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Kirchhoff积分法OBS数据地震波场延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底地震仪(OBS)数据基准面校正的特殊性,采用Kirchhoff积分法对中国南海实际OBS资料进行了基准面校正处理,将炮点延拓到OBS所在处的海底面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分析表明该延拓法对地震波场的分辨率及信噪比影响不大,且与静校正方法相比较,该方法能够得到地下地层较真实的速度场,这对于后续的动校正、叠加等常规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非饱和带有限分析数值模拟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描述包气带水分运移的Richard方程具有高度非线性,常用数值方法求解。有限分析法可以较好地保持原有问题的物理特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及农业工程领域。基于不同的原理,目前有两种有限分析法模拟非饱和带水分运移问题,即基于局部线性化有限分析法和基于Kirchhoff变换有限分析法。为探讨两者在求解非饱和带水分运移问题时数值表现的差异性,采用已有解析解对两种方法进行初步验证;使用两个数值实验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应用实测数据验证Kirchhoff变换有限分析法。相比于局部线性化有限分析法,Kirchhoff变换有限分析法能够更好地控制误差及获得更高精度的数值解。该研究对于完善非饱和带水分运移有限分析数值模拟的理论与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叠前时间偏移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用的角度较详细地论述了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过程。在给定合理的偏移孔径下,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利用均方根速度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逐道处理,从而得到准确的归位数据。叠前时间偏移相对叠后时间偏移而言,前者能够进一步提高地下信息的成像质量及归位准确性,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得到了改善,能够满足精细的地震资料的解释。因此,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对于速度变化平缓、地下构造较复杂的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是河南油田的重点勘探老区,其构造产状不仅陡,断层也多,叠后时间偏移难以得到较好的地震成像效果,基于Kirchhoff积分偏移方法具有运算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以及炮域波动方程方法能保持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应用Kirchhoff积分偏移方法进行了偏移速度分析,建立了精细的速度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在深度域进行了剩余速度分析以及层析成像,进一步提高了速度模型的精度. 通过分析偏移孔径、去假频参数以及延拓步长等成像处理参数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偏移处理参数,最后利用炮域波动方程方法对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叠前偏移成像.成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该区陡坡带反射层位得到较好的偏移,信噪比和横向分辨率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