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马卡良 335分别发生于 1998年和 1999年的两次短时标光变。其中的一次是微光变 ,发生于 1999年 11月 2 0日 ,微光变区域的大小约 0 .80 7光时。还对微光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耀变体在多个波段的微光变和能谱变化多年来是中外天文观测研究的热点课题.耀变体的微光变于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很多源的微光变具有不同的特性,目前对其物理机制的认识和理论、模型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该文总结了7个目前观测最多的耀变体(3C 66A,3C 279,3C 454.3,AO 0235+164,BL Lac,OJ 287,S5 0716+714)在光学波段的微光变和能谱变化的观测历史和最新进展,并对其理论模型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秋夜观月全食▲1997年9月17日凌晨发生了本世纪的最后一次中秋夜月全食。本世纪在农历八月十五发生的月食共有15次,但13次发生在我国的白天,仅2次在中秋之夜:一次是1978年,一次就是1997年。今年的中秋节,望(月亮最圆的时刻)发生于17日2时...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25m射电望远镜脉冲星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天文站自1999年以来陆续研制完成脉冲星1.5GHz频段消色散接收系统,0.327GHz,0.61GHz,2.3GHz,4.8Hz和8.4GHz等5个频段上的单通道的脉冲星接收系统和2组双频(2.3GHz和8.4GHz及0.327GHz和0.61GHz)同时观测的接收系统,上述设备均已投入观测,并取得一批诸如脉冲星周期参数,周期跃变,逢行速率,脉冲轮廓模式变化,星际闪和谱特性等观测成果。  相似文献   

5.
王娜  吴鑫基 《天文学进展》2000,18(3):229-237
射电脉冲星周期跃变被认为是研究中子星内部结构和状态的极好探针。脉冲星高频巡天发现了一批年青脉冲星,脉冲星周期跃变的观测研究也有了飞快进展。至少发现了25颗有跃变现象的脉冲星(简称跃变脉冲星)和76次跃变事件。PSRJ0835-4510是目前已有跃变脉冲星活动参数最高的,PSRJ1341-62220的跃变活动最频繁,而PSRJ1614-5047在1995年发生的跃变是规模最大的,不同脉冲星的跃变事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发生于2545MHZ和2645MHZ频率上的一次与白光耀斑共生的微波射电大爆发,该爆发有很高的峰值流量,很高的偏振和很复杂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同时该爆发的第一主峰期间同时观测到色球层白光耀斑连续辐射,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这次射电爆发与色球白光耀斑的时间演化关系及射电爆发在主峰期间偏期间偏振状态急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定义ZHR^*以每小时穿过1000平方公里天顶截面的,能在铝质表面打出直径不小于1厘米的弹坑的流星体数,作为流星群对航天安全威胁强度的定量标志,给出了从ZHR到ZHR^*的换算公式.用ZHR^*取代ZHR来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些强流星雨,发现1998年的贾可比尼(天龙座)流星雨对航天安全来说,是比公认的1999、2001、2002年3次狮子座流星暴强数倍的更强流星暴.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发生于2545MHz和2645MHz频率上的一次与白光耀斑共生的微波射电大爆发。该爆发有很高的峰值流量,很高的偏振度和很复杂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同时该爆发的第一主峰期间同时观测到色球层白光耀斑连续辐射。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这次射电爆发与色球白光耀斑的时间演化关系及射电爆发在主峰期间偏振状态急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们测得XY Leo的B、V两色光电光变曲线.新光电光变曲线同1956年R.H.Koch的光变曲线比较,发现其形状有明显的变化.测出了一个主极小时刻和二个次极小时刻,收集了过去所测的极小时刻并计算出周期变化的O-C图,进一步验证了该食变星的周期是有周期性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在国内首次获得了1986年7月12、13日两个爆发事件的太阳10ms连续无间隙快速记录观测资料。这些资料完整地不间断地显示了太阳在两次事件中10ms级快速爆发的全过程。从中可发现太阳10ms级快速活动至少包括:脉冲型,毛刺型,缓变型,缓变脉冲型,缓变毛刺型等非常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周爱华  傅其骏 《天文学报》1996,37(2):212-220
本文分析了1993年10月2日07:39:40-07:41:00UT时段太阳产生的一个多脉冲微波暴的观测,认为它是由多个脉冲爆发叠加在一个慢变爆发背景上组成的.根据谱分析和利用我们的日冕磁场诊断公式[1],第一次获得了一个爆发源区的磁场强度和高能电子的信息,其主要结果是:(1)脉冲爆发分量在光薄部分的射电谱指数的平均值比慢变爆发背景的值小1,即前者的谱比后者的硬.在19.6GHz上的亮度温度前者比后者高6倍.(2)从脉冲爆发分量和慢变爆发背景分量推断的源区磁场平均值分别为158和531高斯,且发现在爆发期间,慢变暴源区磁场强度随时间圣马鞍形变化,在极大相的值比脉冲相和下降相低约50%(3)产生脉冲暴分量的高能电子的柱密度NL和数密度N(>E0)分别为慢变暴分量的4%和8%,但它们所携带的能流和发射系数要比慢变爆发分量的值高1倍和8倍!表明这两种爆发成份可能分别来自能谱不同的两群电子在不同爆发源区的辐射.  相似文献   

12.
在排除了由非孤立耀斑所引起的,可能有激波相互作用的事件之后,本指出了耀斑X射线辐射一个特征量与相应的行星际激波渡越速度VT的关系。该关系是由Eselevich于1990年首次获得的,本工作还得到了发生于活动区之外的爆发日珥的尺度与相应的激波的渡越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98-19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观测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概要介绍了在此期间目视观测,雷达观测,航空观测,气球观测,卫星安全检测星撞击月球和月球钠尾观测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14.
蒋世仰 《天文学进展》2002,20(3):245-255
δScuti型变星是赫罗图上A3-F5区间的主序及其以上的一种周期短于0.3d的单周期或多周期小变幅脉动变星,与它们相关的变星有矮造父变星,γDol变星,蓝离散星,金属线星,A型特殊星,λBoo变星的δDel变星,有些赫比格Ae/Be星也存在类似的脉动,对自1964年起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给出了1995年后新发现的相关变星数和最可靠的周期变化表,提出应当用双星轨道光时效应来解释实测得到的变星周期变化中的幅度很大的成分,统计表明自转越快变幅越小,因此年轻星团中不可能存在大变幅变星,变幅随周期的分布有3个极大值,最大变由是周期0.17d处的1.0mag,恒星系统内变星的平均周期越短系统的年龄越大,金属丰度也越低。  相似文献   

15.
脉冲星周期跃变是一种罕见的现象,是研究其内部结构的探针。针对2019年2月~12月国家授时中心昊平观测站40 m射电望远镜在脉冲星计时观测中监测Crab脉冲星的数据,采用脉冲星计时方法,用TEMPO2拟合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rab脉冲星在2019年7月23日(MJD 58687)附近发生了一次周期跃变现象,该跃变自转增量为Δvg=5.33(4)×10-7Hz,自转变化量为Δvg/v=17.9(1)×10-9,并伴随着恢复系数Q~0.88的指数恢复过程。此次Crab脉冲星周期跃变的监测及处理,证实了40 m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的监测性能,同时为研究周期跃变的产生机理积累了样本。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丽江高美古二期选址在踏勘和筛选工作的基础上,对3^#点和6^#点的视宁度进行了对比观测。通过对1999年2月6日-1999年12月31日2个点共4756组同时段观测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得到:3^#点的视宁度平均值为11.2623cm,6^#点的视宁度平均值为11.5952cm。经F分布检验和t分布检验假设成立,作出3^#和6^#点的视宁度无显著性差异的推断,与初期用衍射环观测视宁度的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了高美古整个山头的视宁度都是优良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丽江高美古二期选址的筛选工作,经过踏勘确定高美古周围山头的10个点为筛选点,采用小型轻便望远镜于1998年10月16至1999年1月27日进行目视衍射环观测,并对取得的资料作了处理、分析和初步探讨。观测发现各点的视宁度没有明显差别,6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天文台动态频谱仪1996-1999年观测到的68群Ⅲ型爆发作了统计分析,并对这些事件的频率漂移、持续时间、偏振和带宽的基本特性作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3年9月21日,美国“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在太空探索14年后完成其使命。如何处理“伽利略”这个庞然大物曾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议。如果任其坠落,它将会对宇宙空间造成大量污染。美国最后决定,把价值15亿美元的“伽利略”于第35次环土星运行时在木星大气层自行销毁。这是美国自1999年以来首次控制探测器在地球之外的天体上坠毁。  相似文献   

20.
在排除了由非孤立耀斑过程所引起的,可能有激波相互作用的事件之后,本文指出了耀斑X射线(1-8)辐射的一个特征量与相应的行星际激波渡越速度VT的关系.该关系是由Eselevich于1990年首次获得的.本工作还得到了发生于活动区之外的爆发日珥的尺度与相关的激波的渡越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