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所观测的宇宙信号非常微弱,射电天文极易受到有源业务的干扰。有限的频谱资源和中国观测台站无线电环境的日趋恶化,制约了中国射电天文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射电天文观测频率,广泛调研国际电信联盟的相关规则和建议书;结合实测,分析中国现有和规划中的台站无线电环境情况,开发适用的无线电干扰监测系统。对于中国部分现有和新建的大型射电天文设备,通过与各级主管部门协商,在台址周边设立无线电宁静区,从而为射电天文观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无线电频谱保障。  相似文献   

2.
云台射电室的前身是新技术室里的一个小组,1972年开始活动,最初只有2—3人。1975年自行研制成功一台3.2厘米波长的场强仪,在选择太阳射电观测站址和培训技术队伍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1977年安装了波长3.2厘米的太阳射电望远镜(北台研制),开始了太阳射电试观测。1978年经上级决定成立射电天文研究室,同年按照全国天文规划的建议把陕台的太阳射电工作合并到云台,陕台的二台太阳射电望远镜运来云台,其中一台波长8.2厘米的太阳射电望远镜重新安装调试后投入常规观测,直到今日。1979年的电室开始进行声光型太阳射电频谱仪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声光实验装置和宽频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述了空间射电天文观测研究的新发现和成果。综合介绍了太阳、三大行星(地球、木星和土星)以及银河系的空间超长波观测方法和观测得到的物理特征,比较了三大行星千米波辐射的异同,讨论了当前空间射电天文观测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这篇短文中,我只准备简略地讨论一下在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中,射电天文有怎样的作用。 单独讨论射电天文一种观测手段对天体物理的作用,是很困难的问题。因为,天体物理是一门相当综合的学科。一项天体物理的成果,往往是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观测手段,不同理论领域的合作的结果。很难将射电天文从其他方法、其他手段中孤立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相对论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及最近的进展作了统一的和连贯的叙述,以便为射电天文研 究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基础材料。 在类星体和星系核的射电天文的观测研究中,已经揭示出那里存在着相对论运动效应(在0.1—10pc尺度范围内)。而在更大尺度上,例如最近在天鹅座A的西北射电瓣内测到了~60kpc长的射电喷流中,流动也可能是相对论性的。因此不论在小尺度还是大尺度的射电现象的研究中,都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这些年来,在河外射电天文学中经常要利用相对论流体力学的研究结果,有些工作直接是为射电天文而进行的。本文的目的就是根据这种需要(特别是什对射电喷流的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相对论流体力学研究的基本结果,加以统一的和连贯的叙述,以便为射电天文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学术会议于1980年10月9日到21日在昆明举行。这次会议是我国1958年开创射电天文工作以来,第一次由天文学会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热情支持和鼓励,王绶琯同志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十三个单位正式代表52人,列席代表2人。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报告64篇。代表们就射电天体物理、太阳射电、射电天文方法及仪器设备研制等方面的工作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  相似文献   

7.
全国射电天文研究及技术方法的进展研讨会于1999年11月8~12日在厦门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共有来自我国各个天文台、站的52名代表,发表论文35篇。大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就射电天文研究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研讨。这是我国自成立射电天文专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以太阳和月亮作为校正源,用射电天文方法测量小型天线增益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实测方法,并列举和比较了这些方法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射电天文数据处理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宇航局计划在南非建立两大射电天文设备。平方千米射电望远镜阵(SKA)是其中之一,它是由15个国家组成的一个财团赞助的,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专用于天文研究的望远镜。这台望远镜有1百万平方米(1平方千米)的接收面积,是迄今建造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家将用它探索早期宇宙。另一项计划是在南非建立两面大碟形天线,它们将作为深空探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太阳电流片的射电天文探测和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理论研究方面的S-K体系和Zh-Z体系的成就,以及它们对耀斑物理和耀斑预报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地面站天线射电天文测量系统以及用射电天文方法进行天线参数测量的硬件和软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射电天文接收机的灵敏度公式,由此估算了射电天文各个波段观测的灵敏度和有害干扰电平的极限值。简述了三种类型的有害干扰和减小干扰影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二十多年来毫米波、亚毫米波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发展的历程,包括初期的毫米波观测设备发展的概况。较详细地列表介绍了国际上近期已完成或正在建设中以及计划中的各项毫米波、亚毫米波观测设备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他较大型射电望远镜项目。最后指出了射电天文方法向短波端延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极低频(40 MHz)是现代天文观测一个十分重要的频段,通过极低频探测可以开展太阳爆发、恒星形成、星系演化、宇宙早期状态等重要研究。但是对于频率低于10~20MHz的信号而言,由于地球电离层的反射或严重失真影响,以及地球上存在低频无线电干扰源,无法对该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探测研究。月亮背面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对具有代表性的极低频射电望远镜进行了调研,就极低频天文观测的科学意义、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做一个回顾性总结。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我国嫦娥4号搭载的极低频射电频谱仪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低频观测设备之一,本文也对该设备进行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一种以傅里叶交换的线性调频Z变换(CZT)算法为工作原理,以声表面波(SAW)器件为支持性技术的新型射电频谱仪.给出它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13.7m射电天文望远镜13mm接收系统上对22GHz水分子脉泽源试观测的结果,实践表明它具有宽带、高频率分辨率、全固化、机械稳定性好、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射电天文星际分子谱线观测技术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的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8.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台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射电高时间分辨率(HTR)观测技术情况,从天文角度论述了HTR技术在观测太阳、恒星射电方面的重要意义。建议不仅是太阳射电、宇宙射电的相关课题和设备亦应注意配备HTR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射电天文图象处理中小波分析方法的应用,同时给出了密云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所获得的射电图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