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的船舶轨迹异常行为快速检测对于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辅助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AIS数据具有容量大、更新频率快的特点,而当前AIS轨迹异常行为检测方法依赖于大量的训练样本与历史数据,实用性与普适性较差,难以用于船舶轨迹异常行为快速检测.为此,本文定义了船舶追踪、航速、航向、位置4种异常行为检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船舶AIS轨迹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实现了船舶AIS轨迹的异常行为快速检测与报警.实验选取经过我国东海部分地区3天的AIS数据,对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与耗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满足异常即时发现、即时处理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卫星热红外观测与发震断层不同段落交替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NOAA卫星资料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热红外异常图像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增温异常条带在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落上具有迁移特征。地震前两天首先在库塞湖东西200km范围内出现6℃左右的增温异常条带,在空间位置上与Harvard大学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野外考察所给出的宏观震中位置一致。地震前数小时,增温异常迁移到发震断层西段——太阳湖与布卡达板峰段附近,增温幅度约为3℃。与CDSN和USGSD所给出的地震起始破裂位置一致。这种增温异常条带迁移可能与发震断层交替活动有关。震后1天的卫星热红外图像清晰地勾画出发震断层长约450km的线性形迹。代表了整个发震断层的破裂长度.与野外考察所得到的地表破裂带空间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3.
孙家庄铁矿床是隐伏于第四系之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高精度的磁法扫面和剖面测量,获取直接的磁异常数据,采用化极处理、向上延拓分析、剖面解释等方法,确定了异常体的空间位置、产状及规模大小,为矿床勘查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高温天气,筛选了1948年-2006年西南地区7、8月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及其以上高于25.5℃的高温时段,分析了西南地区高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温时段出现得更频繁,尤其在2006年西南地区夏季月平均气温持续偏高、高温出现时间早、高温影响范围广、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分析了西南地区盛夏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并进行了滤波,发现西南地区的气温有20年左右的周期,2006年处于波峰.还分析了影响西南地区异常高温的因素,副热带高压的脊线西升、北抬导致了西南地区异常高.温的产生.大陆高压中心位置比平均偏东偏北亦是造成西南地区高温的原因.另外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与西南地区异常增温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分析高温前冬季和春季积雪分布,发现二者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春季积雪异常对西南高温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航磁、遥感、重力、测温勘探、对称四极电测探等综合物探方法,论述了物探方法在侯马盆地北池地热田勘探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电测探法,圈定了区内热异常中心及热异常分布范围;指出了地下热流体的扩散、排泄方向;查明了地下热流体向上运移的通道;确定了热储层的空间分布位置、区内断层位置和基底埋藏条件;分析了控制地热中心的主要因素是:次级断层的存在,多组断层的交汇和导热率高、埋藏较浅的基底局部隆起.通过物探成果与地质效果的对比、ρs曲线理论分析等结果,证明了物探方法在侯马盆地北池地热勘探中真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在西宁市城南新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划分第四系地层,确定古河床位置、确定含水层、富水地段、第四系厚度及基岩埋深等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全面总结了该区第四系地球物理特征、异常特征及其解释推断和钻探验证结果.此项成果,对今后在类似地区开展找水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物化探找矿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化探异常远景区所进行的异常验证阶段,利用物化探找矿方法在异常查证上相互验证、指导找矿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化探方法对于异常源只能是确定异常体的分布范围,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缩小了工作靶区,但该方法确定不了引起异常地质体的实际位置。而物探方法则不然,它所反映的是异常体的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探讨扰动重力矢量引起的惯性导航系统位置与速度误差的数学计算方法,通过对某海域重力异常的计算,分析扰动重力矢量引起的惯性导航系统位置与速度误差量级的大小及特性.提出重力辅助惯性导航中重力传感器输出的信息,除了能应用于重力匹配以校正惯性导航系统陀螺漂移等累积误差外,还可用于惯性导航比力方程的重力场改正,以消除力学方程中的惯性导航舒拉误差.  相似文献   

9.
在治理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时,采空区位置的探测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采空区和围岩间的导电性差异,结合地质资料,采用α卡法和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开展采空区位置的探测研究.研究表明:未充水的采空区出现α射线强度脉冲读数和视电阻率异常高值是探测采空区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利用α卡法和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手段对采空区进行探测,效果良好,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准网中的异常误差,采用函数模型异常误差补偿方法抑制其影响,提高水准网平差精度。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获得各观测值残差,通过假设检验确定异常误差位置;将异常误差作为待估参数进行解算;最后扣除异常误差,利用"干净"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获取水准网点的高程与垂直运动速度。采用山东省两期二等水准网观测数据进行试验,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水准网平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