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柯坪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康克林组和巴立克立克组腕足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46属82种,根据垂向分布将腕足动物群划分为5个组合,其中康克林组自下而上划分为Avonia-Dictyoclostus组合,Schizophoria-Brachythyrina组合,Orthotetina-Chonetes组合和Compressoproductus-Enteletes组合;巴立克立克组划分为Plicatifera-Liraplecta组合。区域对比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生物古地理区属于特提斯大区,混有少量北方大区冷水型分子,早二叠世混生的冷水型分子较晚石炭世明显增加。从Orthotetina-Chonetes组合开始,明显出现早二叠世分子。腕足动物的演化阶段特征表明,腕足动物群对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的响应明显滞后于牙形刺和类等生物门类,即明显变化发生在康克林组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2.
对西天山石炭纪地层及生物群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东 《新疆地质》2012,30(Z1):38-44
据前人资料结合1∶25万区调新资料研究成果,对西天山石炭纪典型岩石地层单位及时代、基本特征形成一些新的认识.对新疆北部石炭系腕足“管孔石燕动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及腕足“拟穆武贝动物群”的分布范围、生物区系意义进行总结和讨论.利用多年来西天山陆续发现的菊石化石,建立了本区7个石炭纪菊石带,并结合“R带”为主的菊石化石资料对西天山上、下石炭统年代界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的砂石山剖面是南天山上泥盆统出露较为完整、化石最为丰富的剖面,也是砂石山组的层型剖面。对此剖面地层及腕足动物群的研究表明,砂石山组的时代应是中法门期,破城子组和砂石山组很可能是上下关系,故砂石山组不应被废弃。砂石山组的沉积环境与华南锡矿山组和准噶尔地区洪古勒楞组的沉积环境相似,但腕足动物群与前者相似,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而与后者差别较大,属不同的生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4.
辽宁本溪地区本溪组下部腕足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描述了辽宁本溪地区中石炭统下部的腕足类化石共12个属18个种,其中新种6个。并对它的时代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本溪统下部层位的腕足动物化石具有早石炭世晚期到中石炭世早期的色彩,并将本溪地区本溪统下部紫红色岩段划出,建立一个新组一田师付组。并且认为田师付组可与甘肃靖远组对比与苏联的巴什基尔组相当。  相似文献   

5.
依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等资料,将新疆巴里坤一带的一套早泥盆世地层厘定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并可分为下上两部分:下部以沉积碎屑岩为主,上部以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从阿也尔苏剖面中采集到的Atrypa、Ca marotoechia、Howellella、Megastrophia和Leptaenopyxis等腕足化石,可与准噶尔盆地西部下泥盆统顶部的芒克鲁组、东部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等地层对比,化石组合呈现早泥盆世晚期(埃姆斯期)特征。生物地理区系分析认为,该地腕足动物同新疆北部准噶尔、东北北部、内蒙古等地同属老世界大区的巴尔喀什-蒙古-鄂霍茨克区。通过生物地层的分析,使研究区该组地质时代有了确切的化石依据,有利于该地泥盆纪地层层序的厘定和地层格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丰宁世地层概况及其珊瑚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下石炭统称丰宁统。丰宁统的标准剖面位于贵州南部独山境内。依据珊瑚化石,曾将该区丰宁统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带,即Cystophrentis带、Pseudouralinia带、Thysanophyllum带及Yuanophyllum带,相应的地层单位称革老河段、汤耙沟段、旧司段及上司段。革老河段与汤耙沟段合称岩关阶(相当于西欧的杜内阶),旧司段与上司段合称大塘阶(与西欧维宪阶相当)。我国各地区的丰宁统均可与黔南的标准剖面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那丹哈达岭北段上古生界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引言 那丹哈达岭位于黑龙江省的东部,是完达山脉的北东延伸部分,西界为宝清县大和镇,东邻苏联。这里分布着巨厚的海相沉积地层。1959年中、苏科学院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乌苏里江地质队奥尔干诺夫、戈沃罗夫、王秀璋等把这套地层命名为二道河子岩群,三分为镇江岩系、向阳岩系及挠力河岩系。他们根据若干延续时代很长的放射虫残骸Nassellaria类(纲网虫类)、Spumellaria类(泡球虫类)和Charophyta(藻)及在邻区(即所谓宝清过渡带北)采到动物化石Monotis ocholica,而将上述三岩系分别划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及中侏罗统,这样便产生了“中生代地槽折皱带”动概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线的划分,过去已作过不少研究。杨钟健(1948)把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洞穴、砾石、河湖和土状四个堆积类型进行对比,李四光(1947)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的划分,黄汲清(1944)对中国西部第四纪冰期的划分,为中国第四纪研究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立后,对更新统、上新统界线的划分大都采用18  相似文献   

9.
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早白垩世地层中,极少见到菊石化石,但是可以利用地层中腕足动物化石组合为基础划分贝利阿斯阶(Berriasian)、凡兰吟阶(Valanginian)、上下欧特里夫维阶(Lower and Uppet Hauterivian)和下巴雷姆阶(Lower Barremian)地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玛米雪山北坡的腕足动物化石。玛米雪山北坡含此化石的地层过去划归白垩系,腕足动物化石在此地的发现是第一次,它对于本区地层系统的建立及重建本区地质历史和古地理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玛米雪山北坡腕足类化石、数量非常多,本文共描述了12个属15个种,其中新属1个,新种6个,它们是:Trichochonetes xizangensis sp.n.,Neo-chonetes gigantea sp. n.,Canorneilla semicircularis sp. n.,Ovatiamamixueshanensis sp. n.,Lissochonetes sp.,Marginifera sp.,Tib-etospirifer xizangensis gen.& sp. n.,T. mamixueshanensis sp.n.,Brachythyrina stranywaysi(Vern.),B.rectangula(Kut.),B.lataChao,Choristites cf. xianzaensis Yang,Neospirifer sp.,Punctos-pirifer sp.,Dielasma spp..并依据岩性和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一个新的地层单位—玛米雪山组,时代为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下石炭统称丰宁统。丰宁统的标准剖面位于贵州南部独山境内。依据珊瑚化石,曾将该区的丰宁统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带,即Cystophrentis带、Pseudouralinia带、Thysanophyllum带及Yuanophyllum带;相应的地层单位称革老河段、汤耙沟段、旧司段及上司段。革老河段与汤耙沟段合称岩关阶(相当于西欧下石炭统的杜内  相似文献   

12.
黄本宏 《地质论评》1960,20(3):141-142
“统”(Отдел)是地层表中第三级划分单位,是在“世”(Эпоха)的期间内形成的地层。1959年5月所公布的“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地层符号及区域地层命名规则(草案)”中对统的命名的规定,本来是合适的,也是行得通的,即统是系的再分,三分的系称之为上统、中统、下统;两分的系称之为下统、上统,如泥盆系下统、泥盆系中统、泥盆系上统、二迭系下统、二迭系上统  相似文献   

13.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太子河流域发育了一套红层沉积,泥岩中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计21属39种。系统分析了腕足动物群性质;结合围岩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它生活在与广海相连的浅水海湾低潮线附近地带;对同期腕足动物群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提出当时研究区属于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位于陕甘宁盆地西南部的镇原、庆阳、华池一带,对安塞、子长地区也作了少量工作(图1)。 盆地中广泛发育了厚达1000-1500米上三叠系延长统湖盆三角洲和水下扇体系的碎屑岩系1)(图2)。除边缘地区外,区域构造总体上呈一倾角小于1°的极平缓西倾斜坡,其上分布有西倾的平缓鼻状构造。区内延长统的现今埋藏深度小于2500米。  相似文献   

15.
哲斯敖包位于内蒙鸟兰察布盟北部的达茂旗满都拉公社境内。该地层最早由美国人葛利普(A.W.Grabau)等于1923年至1931年间进行过研究,主要根据腕足动物化石与印度盐岭地区的中长身贝灰岩对比,并认为与苏联乌拉尔地区的Schwagerina灰岩的腕足动物群关系密切,其时代定为二迭纪,命名为哲斯洪格尔组(Jisu Honguer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夏,笔者参加了地质部青藏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简称“西藏地质科考队”)在阿里地区狮泉河—日土—龙木错一带的地质调查和地层剖面的实测工作,写成题为“西藏日土多玛一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地层及长身贝类等腕足动物群”一文。该文以藏北西部日土多玛地区四条实测剖面为基础,对自晚石炭世阿塞尔期(Asselian)到早二叠世卡赞期(Kazanian)的地层进行了划分,建立了吉普群,为一套巨厚的含砾板岩、砂板岩互层过渡为石灰岩的冈瓦纳相沉积。西藏地质科考队将其分为五个组,自下而上依次为;擦蒙组、展金组、曲地组、吞龙共巴组和龙格组。在该文中还论讨了各组的时代依据,肯定了本区萨克马尔阶(Sakmarian)地层的存在;提出了四个腕足动物化石组合,在对动物化石分析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线的划分, 过去已作过不少研究。杨钟健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发表论文, 把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洞穴、砾石、河湖和土状四个堆积类型进行对比, 以含有与欧洲维拉方期(Villafranchian)动物群的泥河湾组(三门组)作为下更新统, 而得到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8.
<正> 重庆中梁山北风井剖面经杨遵仪等(1987)和朱梅丽、张世家(1987)研究后,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长兴阶重要剖面之一。笔者曾在此详细采集了长兴组的腕足动物化石。现就腕足动物群性质、组合序列等问题作一探讨。 野外工作期间,得到了重庆煤校张世家的帮助,室内整理期间朱梅丽给予了帮助,廖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哲斯组中采到木化石一属三种,即Dadoxylon(Cordaites)houtoumiaoense sp. nov.,D.xiuqiense sp.nov.,D. sp.。本文仅描述其中的两个新种。其木化石标本系我所郭胜哲等同志采自内蒙西乌珠穆沁旗猴头庙公社西北约三公里处的下二叠统哲斯组中。在木化石层的上下层位中,均产有丰富的腕足类、珊瑚、苔藓虫等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它们指明其时代为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20.
天全龙门下泥盆统按岩性特征被分为平驿铺组和甘溪组,从甘溪组中识别出两个腕足化石带:延限带和组合带。文章还交其与北川甘溪下泥盆统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