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风云气象卫星主要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世浩  邱红  马刚 《遥感学报》2016,20(5):842-849
近20年来,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完成了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从单一探测到综合探测、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定量化的发展目标,风云卫星数据预处理、产品生成、数据应用技术取得全面进步。在地理定位方面,通过发展自主的地理定位算法,持续优化算法精度,业务定位精度提高到1个像素。在辐射定标方面,发展了基于月球订正的星上内黑体定标算法、深对流云定标、月亮定标和交叉定标等算法,建立了综合定标系统,太阳反射波段平均定标偏差小于5%,红外通道平均定标偏差小于0.5 K。建立了风云气象卫星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体系,具备数十种大气、陆地、海洋、空间天气定量遥感产品生产能力,部分产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气候、生态、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通过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严格测试评估,在国际顶级数值预报模式中得到同化应用,标志着风云气象卫星部分仪器数据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虽然中国风云气象卫星观测体系基本形成、观测精度不断提高、业务服务能力日趋增强,但仍存在仪器稳定性差、探测能力有限、探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风云气象卫星未来发展需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合理的多星综合观测体系,重点是优化高中、低气象卫星轨道配置方案,建立多星联合组网观测体系,增强全球监测能力,提高时空分辨率;(2)提高探测精度,包括发展高精度星上定标系统,提高观测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发展先进的卫星数据处理和产品反演算法等;(3)增强探测能力,重点是加强新型探测方法、探测技术研究,逐步实现对气象全要素的遥感探测,(4)增强应急响应能力,提高短时强对流等灾害天气监测能力;(5)提高卫星观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满足气候变化研究的需求;(6)增强多源数据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气象卫星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方宗义介绍.这次拍到伊拉克境内情况的卫星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气象卫星——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1号。这个卫星上面有四个探测通道.既可以探测大气里面的云又可以探测陆地表面.所以能够进行环境监测。在伊拉克战争开始过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根据领导的安排.有意识地把卫星上能够记录高分辨数据的区域.每天在伊拉克地区开机。  相似文献   

3.
气象卫星多通道信息监测沙尘暴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介绍了利用气象卫星多通道信息监测沙尘暴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此技术方法对2000年3-4月北方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过程的沙源和可能路径,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青海省气象卫星业务处理系统的结构和特点,重点介绍了该系统在我省牧草和积雪业务性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青海省气象卫星业务处理系统的结构和特点,重点介绍了该系统在我省牧草和积雪业务性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不同时相NOAA极轨气象卫星AVHRR1、2、4通道遥感图像资料,通过图像增强处理,提取与水体中藻类、泥沙等有关的信息。结果表明,利用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滇池水体宏观动态变化,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花费少、实时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气象卫星资料在台风发生、发展、定位、估计强度、路径和降水预报研究中的应用。 实践表明,这种资料在日常台风分析和预报业务中非常重要,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气象卫星云图坐标转换与范围截取的算法,并基于ArcEngine组件实现了卫星云图的自动配准。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卫星云图的位置校正以及与基础地理数据的准确叠加,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气象卫星云图的使用效率,对天气监测及分析预报等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科学的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象卫星的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在总结长江河口河槽演变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卫星图像的分析,确定和研究长江口泥沙地区悬移质的输移路线和活动范围,探讨分析了长江口悬浮泥沙浓度分布动态,分析了滩槽泥沙交换对航道淤积的影响,为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简述我国1994年汛期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在暴雨、台风、洪水监测以及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数据的定量化应用,国际航天遥感大国始终围绕定标技术开展研究,定标精度不断提高。在经历数十年发展之后,受传统的遥感载荷定标系统设计以及地面辐射校正技术理论极限的制约,目前遥感卫星辐射定标停留在太阳反射谱段2%,红外谱段0.2 K的不确定性水平,其精度难以继续提高。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对遥感卫星辐射测量精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ASIC3(Achieving Satellite Instrument Calibration for Climate Change)报告指出,为了有效检测全球气候变化信号,准确预测气候变化,遥感卫星观测必须长期保持在太阳反射谱段0.3%、红外谱段0.1 K,太阳总辐射0.01%的不确定性水平。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欧洲和美国相继提出了CLARREO计划和TRUTHS计划,试图通过发射具有超高辐射测量精度的基准卫星,在监测气候变化信号的同时,标定其他遥感卫星,提升全球遥感卫星整体定标精度。同期,中国也提出了空间辐射测量基准技术的概念,并在“十二五”和“十三五”,通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持续支持星上相变固定点黑体、空间低温辐射计等尖端技术的研发,进而逐渐形成发射空间辐射测量基准卫星的路线图。从目前发展态势上看,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建立空间辐射测量基准的国家,率先实现卫星平台辐射观测直接向国际单位(SI)的溯源。  相似文献   

12.
方红亮 《遥感学报》2021,25(1):109-125
地表参数定量遥感反演是遥感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21世纪以来,地球静止气象卫星数据在地表参数遥感反演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利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进行地表参数遥感反演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当前正在运行的欧盟Meteosat、美国GOES-R、日本葵花和中国风云静止卫星系统,随后详细总结了不同卫星系统估...  相似文献   

13.
陈洁  郑伟  刘诚  唐世浩 《遥感学报》2021,25(10):2095-2102
随着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射,高频次和高时效的观测特性对于火点探测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基于Himawari-8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高频次观测特点,提出有利于火情初期火点判识的时序探测方法。与传统的极轨气象卫星遥感火情监测采用的上下文法不同,时序探测法判识火点的方法依据为探测像元亮温在观测时间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无云及无异常热源条件下,相邻时次中红外亮温差异较小,当前后时次亮温差达到3K时,可判识出火点,而上下文法的阈值均在6 K以上,时序法的火点判识阈值较上下文法明显降低,探测相应的亚像元火点面积减小一倍以上,从而提高了火情判识的灵敏度,实现火点早期发现。本文介绍了时序法火点判识方法,并以黑龙江桦川县的星地同步观测实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时序法较上下文法在初发火点探测灵敏度方面有明显优势,时序法和上下文法的结合可提高气象卫星对火情发展过程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CEI对静止轨道共位卫星的轨道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察了CEI对静止轨道共位卫星的轨道确定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利用CEI对共位卫星进行定轨时,需采用基线阵列。对于110°E共位卫星采用三亚-昆明基线阵列、10 km基线和2 d的数据,可使绝对轨道精度达百米级;外推至14 d时,相对轨道精度保持在m级。同样,要使绝对和相对轨道精度达到相同的量级,对于80°E共位卫星,需选用昆明-三亚基线阵列、100 km基线和1 d的观测弧段;对于140°E共位卫星,需选用上海-三亚基线阵列5、0 km基线和2 d的观测弧段。  相似文献   

15.
Under Indi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Programme, so far seven satellites have been launched to provide land, water, agricultural and Oceanographic information for resources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under National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ntinuity of the data services is planned by way of providing improved multi-spectral data, panchromatic data, and oceanographic/atmospheric data, in the future also. The various errors in the satellite data namely radiometric and geometric errors which are to be corrected on ground before the data is put for use have been expl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ture satellites are also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光学/SAR卫星几何辐射定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过  蒋永华  李立涛  邓明军  赵瑞山 《测绘学报》2019,48(12):1604-1623
介绍了国内外高分辨率光学/SAR观测卫星进展与发展特点,归纳总结了星载光学/SAR几何辐射定标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几何辐射定标研究进展,最后梳理了卫星几何辐射定标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静止轨道共位卫星相对轨道的确定,对于多星共位任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静止轨道的特性,推导了标准静止轨道定点经度坐标系下共位卫星的相对运动状态方程,提出了采用微波测距和比相测角法获取多颗共位卫星星间测量信息;利用自适应Kalman滤波进行了相对轨道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能够获得较理想的相对位置精度,且自适应滤波解好于标准滤波解。  相似文献   

18.
现代低轨卫星对地球重力场探测的实践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陈俊勇 《测绘科学》2002,27(1):8-10
综述了现代低轨卫星对地球重力场测量的特点和近况,介绍了已经和即将发射的重力卫星CHAMP、GRACE、GOCE和新型测高卫星,讨论了作为现代重力卫星首次实践--CHAMP卫星的进展和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Landsat系列卫星光学遥感器辐射定标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ndsat系列卫星自1972发射以来,已经连续提供了40多年的中等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业、水资源管理、灾害响应等领域。目前,很多研究人员开始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开展中分辨率尺度的长时间序列地表定量信息监测,更加精细地反映局地甚至全球气候变化。开展这些研究的前提在于对数据进行辐射定标,并通过不同卫星的交叉辐射传递保证数据辐射精度的一致性。从Landsat 1到Landsat 8,随着遥感器性能和数据获取能力的提升,辐射定标方法不断更新,涉及发射前实验室定标、内定标灯方法、全孔径太阳定标器方法、交叉定标方法、场地定标方法等。本文在对Landsat系列卫星的遥感器性能进行分类、归纳、对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器辐射定标方法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定标方法的优缺点,特别是对定标精度的影响。Landsat系列卫星辐射定标的发展过程为遥感数据高精度定量化应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未来辐射定标方法不但要随着新型遥感器研制而更新,更要注重多源遥感数据的交叉验证以及全过程辐射定标方法的完善与应用,保障遥感数据辐射定标精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