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补过的年节     
和许多地方的彝族一样,广西那坡彝族也过补年节,具体时间是在农历的二月初十、十一两天。  相似文献   

2.
跳动的火焰     
书庆文化,被认为是衡量一个民族人文高度的标杆。彝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自古以来,一直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彝族分布广阔,分支众多,不同的支系、不同的族群各有自己的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3.
跳动的火焰     
书庆文化,被认为是衡量一个民族人文高度的标杆。彝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自古以来,一直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彝族分布广阔,分支众多,不同的支系、不同的族群各有自己的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4.
择山而住     
靠山而居,择山而住,这是彝族自古就有的一种生存选择。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大小凉山、乌蒙山、哀牢山、六诏山、金钟山……这高原,这山,和彝族的命运历来都是生息悠关的。几千年来,彝族先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经历了从穴居到棚居再到屋居的漫长过程。彝文典籍《笃姆躲雨志》描述道:"天生石溶洞,红壤石林带,阿谱笃姆屋,阿童溶洞里,坐位闪红光,站位绿茵茵。"从这段文字描  相似文献   

5.
凉山型服饰在外型方面可以代表整个彝族的风格,那么其余的5种类型是不是可以省略不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乌蒙山型、红河型、滇东南型,还是滇西型、楚雄型,它们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深远的文化基因,都是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亮丽妖娆的一朵。在此,有必要着重介绍乌蒙山型和滇东南型的彝族服饰,因为,它们与居住在广西的彝族相关。巍巍乌蒙山,是大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唐宋以前,此地彝族服饰与凉山彝族服饰大同小异,但到了  相似文献   

6.
彝族爱山,而且爱大山高山.山不高不住,山不大也不住.于是,大西南的高寒山区或半山区,便有一寨寨的彝村镶嵌在大地和白云之间. 说彝族是山的民族,其实并不过分.云贵高原上除了山还是山,山上有彝族,有彝族就有地,有地就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高粱、荞麦、红稗和蔬菜,其中最普遍的是玉米,因而,彝族又有玉米人之称.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各个民族的服饰比作花朵,那么,彝族服饰肯定是其中最为绮丽的那朵花了。由于彝族分支众多,居住环境复杂,分布地域广阔,其服饰也呈现出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景象。多彩多姿的服饰景观,体现了彝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独到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黄佩华现任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是文学影视创作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著作颇丰,有长篇、中篇、短篇小说,长篇传记等等文学著作和剧作。本刊曾经连载过他的地理文化散文《话说壮族》,那独到的文化视角和散文化的语言,深受本刊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他以同样的文风,以不同于社会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的语言话说彝族的新作《彝风异俗》。八桂大地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有11个少数民族,彝族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身处华南沿海的广西一直与祖国的大西南有着密不可分的人文因缘。彝族的祖先曾经雄踞西南数千年,创造出了与黄河长江文明媲美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彝族以其令人炫目的色彩丰富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人文版图。《彝风异俗》就是以浩瀚深邃的彝族历史文化为背景,主要从地理人文、经济文化、风物习俗等方面,简要介绍广西彝族的文化与生活。希望读者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太阳与月亮之间 彝族历史悠久,文明古老.数千年的繁衍与淘洗,不仅传承了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彝族特色的灿烂文化,从而使彝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各个民族的服饰比作花朵,那么,彝族服饰肯定是其中最为绮丽的那朵花了. 由于彝族分支众多,居住环境复杂,分布地域广阔,其服饰也呈现出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景象.多彩多姿的服饰景观,体现了彝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独到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酒茶飘香     
彝族称得上是酒的民族,其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夷(尼)系部族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分支的流向,彝族的饮酒习惯与方式也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时至今日,喝酒仍然是彝族一种常见的社交形式. "火木哪觉依,尼木吱基依"这是彝族的一句谚语,译成汉语的意思是"汉人以茶为尊,彝人以酒为敬".彝族认为,酒是珍贵的饮品,凡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设宴待客,调解纠纷,驱鬼求神等等,都离不开酒.  相似文献   

12.
不朽的诗篇 彝族是拥有大量史诗的民族,其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史诗. 彝族的史诗,源于其充满着苦难的历史.彝族众多的传说故事,都记叙了发生在数千年前的那场大洪灾.  相似文献   

13.
风情与礼仪 虽经数千年历史文化演变与传承,分布在各地的彝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与情趣,但当今彝族的生活方式,仍然弥漫着古夷(尼)民族浓郁的遗风,这些风俗,充满了彝族式的古朴风格和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4.
风情与礼仪虽经数千年历史文化演变与传承,分布在各地的彝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与情趣,但当今彝族的生活方式,仍然弥漫着古夷(尼)民族浓郁的遗风,这些风俗,充满了彝族式的古朴风格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少女"换裙"的习俗,普遍流行于各地彝区。彝族少女成年时,父母要为她举行一种神秘的"换裙"仪式,彝语叫"沙拉洛",意为脱下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换裙"意味着少女跨入了成人的门  相似文献   

15.
缤纷服饰秀     
凉山型服饰在外型方面可以代表整个彝族的风格,那么其余的5种类型是不是可以省略不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无论是乌蒙山型、红河型、滇东南型,还是滇西型、楚雄型,它们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深远的文化基因,都是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亮丽妖娆的一朵.在此,有必要着重介绍乌蒙山型和滇东南型的彝族服饰,因为,它们与居住在广西的彝族相关.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2月20日,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时,武陟县国土资源局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上班第一天,当大家像以往每个节日一样,神情肃穆地注视着庄严的国旗冉冉升起,激昂的国歌在耳畔响起时,一种为国土事业鞠躬尽瘁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汝南县梁祝镇国土资源所的同志们,在所长任创举的带领下,像往常一样,在辖区内进行动态巡查。 当巡查到安庄村时,看到该村一位村民正在往耕地里拉砖块,另一村民正在挖沟修路,任所长立即下车询问情况。  相似文献   

18.
游乐中的体育在桂西北一带的彝族,每到彝年或火把节等节庆,彝家村寨总要举行一种叫做"磋逻磋"(打磨秋)的娱乐活动。彝族打磨秋,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彝族民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彝家村寨一连几个月乌云遮天,不见太阳,也不下雨,草木干枯,河水断流,瘟疫流行。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李家兄弟想出了个办法,拿来两根木头做成磨秋,兄弟俩坐在磨秋上向老天说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0日,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时,武陟县国土资源局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上班第一天,当大家像以往每个节日一样,神情肃穆地注视着庄严的国旗冉冉升起,激昂的国歌在耳畔响起时,一种为国土事业鞠躬尽瘁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0.
<正>鱼的味道是很鲜美的,无论煎、焖、炸、煮,都十分可口。苗家人钟爱吃鱼,但他们住在山上,离江河远,难于捕鱼,也不方便到集市上买。于是,苗家人就想了个办法:自己养。春节过后,春雨就像细白的银丝一样绵绵不断地从天上挂了下来,挂得多了,山腰就缠上了一团一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