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8月12日,受高空槽、切变线、静止锋、地面低压和地形作用,翁源降了暴雨,24小时降水量99.2mm。这是翁源1999年的第一场暴雨,下面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1 形势分析1.1 地面形势 8月10日08时,地面图上北部湾(21°N、108°E)有一低压形成,其中心值为100lhPa。11日08时移到阳江北部,位于500hPa的高空槽前。12日08时,移到24°N、113°,其雨区北移扩大,在22~31°N、106~120°E有一静止锋生成。13日,地面低压已消失,静止锋北移到25°N以北…  相似文献   

2.
9810号台风移动路径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海燕 《广东气象》2000,(Z1):34-35
1 路径概述 9810号台风10月18日02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19日14时发展为强热带风暴,20日08时加强为台风。从20日08时起,沿着副高边缘的东南气流向西北方向移动,横扫菲律宾。24日08时,台风中心移到南海中部海面,25日08时,移到19.0°N、115.7°E附近的海面开始北上。25日夜晚,由于受到冷空气的阻挡和西风槽的牵引作用,台风被迫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擦过粤东沿海海面。27日08时进入台湾海峡。2 路径分析 9810号台风从生成到西北移至北上,然后东北行擦过粤东沿海海面,最后…  相似文献   

3.
9713号强热带风暴于8月20日14时在南海生成热带低压,21日08时发展成热带风暴,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2日13~14时在雷州市东部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22日傍晚进入北部湾。据统计,9713号强热带风暴使湛江、茂名、阳江、江门4市19县(市,区)19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565.7万人,损坏房屋11.37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27.1亿元。1 9713号强热带风暴的特点  (1)生命史短,从生成热带低压至登陆,仅经过48小时。(2)移速不稳定,近海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4.
9908号台风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和雨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芸 《广东气象》2000,(Z1):40-42
1 概 况 9908号台风8月18日由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发展而成。形成热带风暴后以20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穿过巴林塘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20日14时发展成强热带风暴后突然西南折,20时后又抬头转向西北移,以后移动路径较稳定;22日11时发展成台风,中心风力33m/s;22日17时左右在深圳东部地区登陆。登陆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23日08时在佛山减弱成低气压。 受这个台风影响,惠州市各地出现了暴雨至大暴雨。从22日08时至25日08时,南部地区的降水量大多为300~400mm,…  相似文献   

5.
杨福全  杨大升 《气象科学》1996,16(3):197-205
利用水平平滑滤波方法对不同等压面上大尺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在1991年7月1日--5日的暴雨过程中,从高层到低层青藏高原北部有一急流中心,急流中心位于40°N附近。管次暴雨过程直接对应的急流中心位于29°N附近。1-5日这两个急流中心均稳定少动且中心风速比常年大。大范围降水区中的强暴雨中心和中低层的流场、风场辐合区以及低压中心吻合较好。低坟面上大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项的区域平均值对700hPa中尺度  相似文献   

6.
据1974~1991年6~8月间暴雨资料统计分析,08h700hPa低涡位于104~109°E、33~36°N或100~105°E、29~32°N时,正阳易出现暴雨;其间,共有暴雨日37个,低涡暴雨日25个,占总暴雨8的67.6%。为此,建立了低涡暴雨模式;首先消空处理,再筛选出一些物理意义明确且相关显著的预报因子,运用事件回归系数法建立低涡暴雨预报方程。经两年应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的EOF分析及其与500hPa高度场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王宝灵  董安祥 《高原气象》1995,14(3):342-347
本利用我国110°E以西的140个台站7-9月月降水量及500hPa10°×5°网格点资料(1960-1990年),与7-9月月降水量分别进行EOF分解,并与500hPa高度场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7-9月月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有一高值中心,该中心与有关学计算的信噪比高值中心和准3年周期显的区域一致(均指降水量);7-8月月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与500hPa高度场在20°-40°  相似文献   

8.
7月27日受9905号热带风暴影响,粤东和闽南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梅州有5个县降了暴雨,其中大埔日降水量达96.9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27日的白天(表1)。 由于梅州市前期降水量偏少,较为干旱,因此9905号热带风暴带来的降水解除或缓解了干旱现象。本文着重从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对9905号热带风暴的生成、路径及降水进行分析,从中汲取预报经验。1 9905号热带风暴的生命史 24日14时,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活跃在17~18°N,其中不断有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在这种环流背景下,热带低压在南海中部(…  相似文献   

9.
1995.7.17陕北强降水诊断分析段桂兰,梁生俊(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995年7月17日08时到18日08时,陕北出现一次强对流性强降水过程,陕北六县出现暴雨,其中,府谷、子洲两县大暴雨。1天气形势17日08时300hPa高空图上,河...  相似文献   

10.
张冬峰  田淑欣 《山西气象》1994,(2):20-23,47
“93·11·18~19”暴雪分析张冬峰,田淑欣(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 雨情分析1993年11月18日~20日,南起32°N,北至45°N,在100°E~120°E内,出现了大范围罕见的初冬降雪天气。其中18日08时~19日08时,山西、陕西...  相似文献   

11.
10──20天准双周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CMWF1983年7月1日至9月12日逐日200hPa纬向风场资料,用复经验正交方法讨论了10-20天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10--2天振荡有三个显著区域: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赤道90°E附近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80-100°E,22-32°N之间。(2)源于较高纬度地区的振荡与源于赤道附近地区的振荡在105°E,17—23°N附近同位相相遇,在90°E,20°N附近反位相相叠加,振荡相互削弱,在25°N附近同位相相遇。(3)从振荡位相来看,中南半岛东南部、马来西亚北部、菲律宾以西区域的振荡向北传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印度半岛;20°N以南低纬度地区的振荡很少能传播到80°E以东30°N附近地区;位于90-95°E,25-27°N之间的振荡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的振荡可以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北半球初秋(9月)500hPa孟加拉湾(15°N,85°E)与日本海(40°N,130°E)的遥相关结构、年际变化及其与热带东风急流、厄尔尼诺事件、中国降水的关系.指出,当孟加拉湾500hPa高度上升时,日本海高度下降。这时通常是低南方涛动指数或发生厄尔尼诺、并且在100hPa上热带东风入口区为西风距平。这些特征造成中国东部初秋降水偏少。利用这些结果可以清楚地诊断近40年中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地面拖曳效应对春季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一个在NCAR的气候模式CCM1(R15L12)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起来的CCM1(R15L7)-LNWP长期数值预报模式,以国家气象中心1992年4月1日客观分析资料和NCAR的固定个例(1975年1月16日)为初始场,进行长期数值预报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拖曳效应对春季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月平均的青藏高原地面拖曳系数与全球其它陆面月平均拖曳系数之差由0.0008增大至0.004时,预报效果得到了明显改进.青藏高原至巴尔喀什湖之间的(300hPa和500hPa)温度差可增大3℃,从孟加拉湾一带至青藏高原的温度差可减小1.5℃,使得在青藏高原及其北侧高空西风增强(增强中心在40°N的250hPa层).在青藏高原南侧的25°N的250hPa出现西风的减弱中心,有利于晚春季节东亚南支西风急流的北移.青藏高原的地面拖曳效应有利于在春季加大其迎风坡和背风坡效应,加强北半球经向三圈环流及全球经向环流.  相似文献   

14.
1概述9315号热带气旋是建国以来袭击我省的第3个(前2个是6811和7314)典型的“豆台风”。该热带气旋于9月10日08时在巴林塘群岛以东约200km的洋面上生成,中心气压998hPa,近中心最大风速18m/s。由于生成时处于均压场中,移向不规则。此时在南海南部、中部至吕宋岛一带有输入云带,迅速发展成强热带风暴。11日08时中心位于20.5”N、113.3”E,近中心最大风速达30m/s,中心气压980hPa。此后强热带风暴中心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2日08时增强到台风强度,中午前后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13日14时,中心气压降到945hPa,近中心最大风…  相似文献   

15.
大暴雨总结     
对1994年7月12日~14日松花江流域的大暴雨,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其影响系统.卫星云图.物理量诊断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了在大形势稳定条件下.亚洲以45°N为界,南北呈槽脊对立形势.副高偏北.台风云系与西风槽云系合并,是造成这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华南4~6月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华南4-6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华南4-6月旱、涝年的500hPa高度距平场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4-6降水存在2.5-3年的准周期变化和持续10年左右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旱、涝年1-3月500hPa高度距平场的分布基本反位相,4-6月的距平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综合结果表明,从冬季开始到次年6月,旱、涝年500hPa高度距平沿50°N纬圈的演变具有基本相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1概况9615号台风9月6日OS时在西太平洋上(15.6°N、131.6°E)由热带低压加强为热带风暴,并向西北西方向移动,6日20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7日14时加强成为台风,并以30~35km/h的速度向西北西方向移动,8日早晨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45m/s,9日02时中心风速减弱为35m/s,9日11时左右台风中心在吴川市西部沿海地区登陆,风力12级。之后并继续向西北西方向移动,先后经过坡头、霞山、赤坎,遂溪、廉江市南部,14时进入广西北海市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0时到达百色地区减弱为低压。9618号台风9月13日在南海生成,18日…  相似文献   

18.
郑芙蓉 《广东气象》1998,(2):15-16,19
1996年5月下旬,一次典型的锋面低槽南压,造成了广东中、西部一次大范围的暴~大暴雨。本文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1 环流背景1-1 500hPa5月下旬初,东亚500hPa为两槽一脊型,中纬度环流正在调整。9603号热带风暴由南海向东北方向移入太平洋,连续数日华南上空盛行西北气流,中南半岛~海南岛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本地的西风槽,23日08时在格尔木~玉树之间是一个很弱的小波动。这个短波小槽向东南移的过程中,由于高原的重力作用不断发展,至25日08时…  相似文献   

19.
9903号台风从形成到消亡,有着强度强、生命史长、路径奇异的特点。本文利用现有的资料,着重分析台风路径奇异的原因,以及在此台风环流背景下肇庆出现暴雨的征兆。1 概 况 1999年6月2日0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一个热带低压,以后这个热带低压以10~16km/h的速度向西北移动,2日14时加强为热带风暴,编号9903。热带风暴形成后,继续向西北西移动,强度持续加强,于4日02时发展为台风。5日20时强度达到最强,中心风速达40m/s。6日08时穿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后,移速加快,最大时速>30km…  相似文献   

20.
9902号台风于4月27日08时在南海中部海面生成,29日02时加强为热带风暴,30日08时迅速发展为台风,5月1日08时开始减弱,2日02时减弱成热带低压并于21时30分在广东省惠东县港口镇登陆、消失。这个南海台风具有发展迅速和强度变化快的特点。本文针对以上特点,将这次过程分为低压阶段(27~28日),迅速发展阶段(29~30日),减弱阶段(5月1~2日)进行分析。1 台风发生发展的环流形势 4月26日低压扰动在南海中南部的热带辐合带上生成。500hPa中纬度西风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扩散到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