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属于区域性特殊土,具有高液限、大孔隙比的较差的物理特性和高强度的较优的力学特性的异常组合,同时具有强收缩性、遇水湿化、易崩解的特殊性质。为探寻玄武岩残积土特殊的工程地质特性的机理,对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形态、孔隙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发育过程经历明显的富铝化、铁富集和盐淋失过程,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三水铝石和伊利石为主,富含游离氧化铁、铝成分; 微观结构类型为凝块结构和絮凝结构,游离氧化铁作为胶结物质以包膜形式包裹颗粒形成团聚体,增强了土的结构强度; 孔隙以溶蚀孔隙以及团粒和絮凝体内微孔为主,微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吸水会产生较大的表面张力,引发软化、崩解现象。由于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具有对水敏感,抗水性差特点,施工中应重点关注降雨引发的工程灾害。  相似文献   

2.
残积土抗剪强度的环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迪  简文彬  徐超 《岩土力学》2011,32(7):2045-2050
残积土风化剧烈,研究其大变形下的工程特性很有必要。利用环剪仪的试验特点,可以研究土体在较大剪切位移下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残积土残余和峰值强度的环剪试验测定和对试验数据的整理与对比分析,得到了含水率与残余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证明大变形下残积土具有浸水软化的特性;从应变阈值角度分析了残积土应变软化的性质,不同剪切位移下的残积土具有不同的抗剪强度,所研究的残积土达到峰值强度对应的应变介于0.02~0.06之间,而到达基本稳定的残余强度所需要的应变介于0.06~0.20区域内。研究还发现,矿物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到残积土的残余强度,是残积土不均匀性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花岗岩残积土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类岩体,经强烈风化作用形成巨厚红色风化壳,其表层残积土的性质与一般流水沉积的粘性土有着明显的差别。通过对北起长春南止湛江14个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微结构形态、孔隙等特征的深入系统研究,阐明花岗岩的风化机理,揭示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基本特点,分析南方与北方残积土特性的差异,解释了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和胀缩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罗鸿禧 《岩土力学》1989,10(4):45-5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海洋土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胶结物质、物化性质和海水的化学成份。研究的土样采自南海三个海域:涠洲岛、南沙群岛和海南岛。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洋土的矿物成份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石英;主要胶结物质是游离氧化物、碳酸盐和有机质;微观结构复杂多变。以上这些特征是形成海洋土特殊工程性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取得的研究成果,着重从胀缩性、裂隙性、超固结性、强度、渗透性、微观结构及工程处治技术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得到如下认识:(1)胀缩性主要取决于强亲水性黏土矿物含量、水/力边界条件及初始状态,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具有不可逆性,关于胀缩机理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2)裂隙性是膨胀土区别于一般土体的显著特征之一,裂隙的存在会极大破坏土体的整体性,弱化力学性质,是许多工程地质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裂隙形成过程与膨胀土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和干燥过程中的内应力发育状态有关;(3)超固结性使膨胀土具有较大结构强度和水平应力,易在开挖过程中引起较强的卸荷效应,是促进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4)膨胀土的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其中裂隙发育和土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5)渗透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裂隙的控制,但目前关于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还缺少系统研究;(6)微观结构反应了膨胀土的形成条件和应力历史,是决定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开展微观结构研究是掌握膨胀土宏观性质本质规律的重要途径。在工程处治技术上,本文重点介绍了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膨胀土路堤物理处治技术和路堑边坡柔性支护技术。最后,针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笔者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胀缩性和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裂隙形成的力学机理、裂隙形态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宏-微观力学模型耦合问题及多场耦合作用下膨胀土工程性质响应特征等。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风化残积土作为一种特殊的土体类型,保留了母岩的部分结构构造特征,由于矿物成分的风化,使其具有部分黏土的工程特征,有部分砂砾土的工程特征。依托福州市鼓楼区榕发—乌山郡筑路机械厂地块岩土工程勘察,对场区内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并采取室内三轴试验和原位测试的方法对其工程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场地内花岗岩残积土在风化过程中,仍保留了母岩的部分构造特征,增强了花岗岩残积土受外荷载时的抗变形能力;长石等矿物风化成的次生矿物主要为高岭土,对花岗岩的粗颗粒具有一定的胶结作用,加强了颗粒间的结合度,使其抗剪强度有所增加。场区内标贯试验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标贯击数也不断增加,花岗岩残积土的风化是由上至下的过程;利用平板载荷试验,场地内花岗岩残积土的极限荷载为740 kPa,由此可以反演出土体的强度和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库区兴山县新址古夫地区膨胀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峡库区兴山县搬迁新址古夫地区约有1km^2的膨胀土分布,本文研究了膨胀土的分布规律,成因类型,矿物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胀缩特性,特别是利用原位旁压试验对膨胀土浸水前后的强度变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该区膨胀土为奥陶系灰岩风化残积物经短距离搬运而成,主要粘土矿物为水云母,为中等膨胀性粘土,天然强度大小与土的类型有关,浸水前后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二叠系大隆组和三叠系大冶组是清江流域碳酸盐岩区的易滑地层,清江中游的偏山滑坡群即为典型实例,夹泥的大冶组泥灰岩及大隆组顶部泥岩形成了滑体下部与滑带。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对两者的矿物和化学成分、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隆组顶部泥岩含胀缩性明显的蒙脱石,黏土矿物总含量为40%~75%,泥岩泥化后强度明显降低且表现出典型蠕变特性,通过流变实验得到其长期强度指标黏聚力为23kPa,摩擦角18.1; 大冶组下部泥灰岩含泥量较高,层间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层面水平,顺层错动导致泥灰岩表面磨蚀及层间黏土矿物定向排列,特别是浸水后结构面强度降低明显形成易滑面加剧滑坡体的变形; 滑坡演化与清江发育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类似地质结构和水往复作用地带岸坡需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石鼓煤矿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泥岩的矿物组成、物理力学性质、物理化学因素、胶结物质和微观结构的测试和分析进行了介绍,并从物理化学力学观点出发研究了水质变化、风干失水、结构破坏等因素对泥岩膨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泥岩的粘士矿物以高岭石和伊利石为主;其膨胀力为2~5公斤/平方厘米;粘土矿物含量高,结晶不良,胶结物质少,结构紧密是它产生膨胀且易受物理化学力学因素变化的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汕头市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及路堑边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敬 《世界地质》2007,26(2):245-249,253
花岗岩残积土在汕头市分布广泛,具有不均匀性及各向异性、扰动性、软化特性和崩解性。在天然状态下它们具有较低的压缩性、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大的抗剪强度,但遇水后力学性质显著降低。花岗岩残积土的扰动性通常导致室内试验指标失真,使压缩模量低于变形模量,因此,花岗岩残积土的变形模量和地基承载力应通过原位测试(主要是标准贯入试验)来确定,并为此建立了本区花岗岩残积土地基容许承载力与标准贯入击数的对应关系。同时对汕头市花岗岩残积土路堑边坡失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办法。  相似文献   

11.
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北部,广泛分布着由第四纪玄武岩,风化形成巨厚层的残积红土,其工程地质性质与一般土不尽相同,属地区性特殊土,与该区工程建筑关系密切.本文以野外调查结果及室内试验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残积红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特性、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形态、孔隙特征的全面系统分析,揭示了残积红土的基本特点,阐述其工程地质性质,并对玄武岩残积红土特性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湿地湖泊相黏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以衡水湖地区的湿地湖泊相黏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湿地湖泊相黏土的沉积环境、沉积历史、分布特征及地层结构进行讨论,并将由室内和现场试验得到的物理力学指标、颗粒分布、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等结果同其他地区的软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湖泊相黏土的物理指标接近或达到软土标准,但力学指标好于软土。由于湿地湖泊相黏土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当应力水平超过土的结构屈服应力后,土体的强度和变形会发生突变。湿地湖泊相黏土的胶粒含量达到39%,明显高于其他软土,同时磁铁矿含量较高,易形成氧化铁胶结物,增强土体的胶结特性,形成更为稳定的结构骨架。研究可知湿地湖泊相黏土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不匹配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形式导致的。土颗粒形态、颗粒接触方式与微观结构形式的不同,是湿地湖泊相黏土与其他软土工程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先伟  孔令伟  王静 《岩土力学》2013,34(Z2):195-203
采用 “整区→微区→胶结点”的逐步分区测试方法,对湛江原状黏土与重塑土开展SEM-EDS试验研究,观察土体微观结构的胶质联结特征,确定胶结物质的元素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状态,建立微观结构-化学物质-宏观力学行为的相互关系与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土的基本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层面的颗粒联结特征。湛江黏土的结构单元实际上是以许多黏土矿物薄片堆叠而成的黏土畴,开放式的絮凝结构加上以游离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胶质联结特征是导致湛江黏土具有高灵敏性、强结构性的根本原因。当应力水平超过土体的结构屈服应力后,力学性能迅速劣化,结构单元体逐步转为联结强度弱,分散性强的凝聚体或叠聚体。研究还表明,土的颗粒联结强度、结构形态特征及其对结构强度的贡献是导致原状土与重塑土性质差异的本质,天然状态下的湛江黏土土性受控于微观结构特征,而重塑土土性受控于黏土矿物颗粒本性。  相似文献   

14.
选取广西容县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取击实曲线上3个不同含水率对应的压实样(最佳含水率及干侧、湿侧,后两者对应的干密度相同)分别进行了直剪试验、扫描电镜观测(SEM)和压汞试验(MIP),并从微观特征解释其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花岗岩残积土在3种压实状态下具有相同应力-应变曲线形状,无明显峰值,抗剪强度在最佳状态时的最高,湿侧状态抗剪强度与干侧状态相近,3种状态下内摩擦角值差别较小,但黏聚力在最佳状态时最大,干侧和湿侧状态较最佳状态分别下降66.4%和43.1%;(2)花岗岩残积土在湿侧状态下普遍形成团聚体,团聚体之间呈架空结构,累积孔隙体积最大,为明显的双峰分布孔隙特征;在最佳状态下组构最密,高岭石片定向性排列;在干侧状态下高岭石片呈片架结构,累积孔隙体积最小;随着含水率的降低,土样双峰孔隙特征逐渐变得不明显;(3)花岗岩残积土在不同状态时的微观特性较好地解释其力学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遇水作用下冰水堆积体角砾土微观结构与抗剪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土水化学效应试验和现场大型剪切试验等手段对角砾土在浸水前后两种状态下的矿物、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及抗剪强度等变化特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矿物遇水后X射线衍射强度增加,大量钙镁质胶结物溶于水继而与阳离子发生交换作用,浸水后2 d左右浓度趋于稳定;浸水后的样品中出现大孔隙,样品中片状黏土矿物颗粒呈定向排列。大剪试样结果表明,原状角砾土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浸水后黏聚力降低31%,而内摩擦角降低19%,水对黏聚力的影响高于对内摩擦角的影响。黏土矿物遇水细微观结构定向排列是角砾土内部结构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钙镁胶结物溶解与阳离子置换作用是试样抗剪强度衰减的直接结果。以上研究成果为遇水作用下冰水堆积物的结构损伤进行检测提供了依据,并丰富了对理县冰水堆积体的强度衰减机制认识。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残积土的进失水能力与其软化崩解的特殊力学特性息息相关,现有的改良土研究都着重于土体宏观力学与微观结构的变化,忽视了固化剂对土颗粒表面性质的影响。为了探索固化剂改良后的花岗岩残积土进失水能力及三相接触角的变化规律,开展了水滴入渗试验、接触角测量试验、进水试验和失水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方法,定性及定量分析了花岗岩残积土在不同固化剂作用下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对花岗岩残积土进失水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含量的改良剂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花岗岩残积土表层斥水性能;随着固化剂掺量的提高,土体的表面斥水性增强,三相接触角变大,进失水能力减弱;固化剂改良土体的效果依次为石灰、水泥、高岭土,且改良土体的进失水能力变化与土体表面斥水性和三相接触角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2)改良花岗岩残积土进失水能力的变化由土体内部结构的改变以及表面性质的改变共同导致。(3)水泥和石灰主要依靠离子的交换团聚作用、土壤固化剂对土颗粒的包裹作用、硬凝反应以及碳酸化作用减弱土颗粒外部的双电层及其表面自由能,使土体斥水性和初始接触角变大;而高岭土主要依靠自身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对土体的斥水性和接触角影响不大。结果可为固化剂改变土体表面性质导致的接触角变化规律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也为不同渗透需求的实际工程选取改良剂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湛江强结构性粘土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于土体赋存的地质背景,以湛江地区第四系下更新统湛江组强结构性粘土地层为依托,浅析了该地区土的工程特性与沉积特征,发现湛江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强结构性土,属陆相沉积为主的河控三角洲相(即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由于受该区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该土集多种地质营力的复杂耦合作用而呈现出特殊的沉积特征;胶结作用是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的根本原因,成土演化过程与红土有着"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残积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地质性质往往因母岩类型、地质环境及风化条件的不同差异很大。通过对野外资料、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等手段所获得的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济南地区闪长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残积土地层剖面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带性,由于残积土体的不均匀性,在力学性质的取值上存在着较大的离散性,在残积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c、、a、Es、fak的建议值,以便能进一步指导工程实践。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在该地区当采用残积土作为地基持力层及地质条件中有残积土存在时施工、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其地层的互层性及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游离氧化铁对红色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鸿禧 《岩土力学》1987,8(2):29-36
我国南方有许多含有大量游离氧化铁的红色粘土(砖红壤),它们是在湿、热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由成份和结构引起的特殊工程性质。它们往往含水量高,孔隙比大,但力学强度仍然较高,即存在所谓物理指标和力学参数似乎相互矛盾的现象。本文着重讨论游离氧化铁对砖红壤的工程性质(如强度、膨胀特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的游离氧化铁的形成、淋失和结晶程度的不同,土的工程性质也各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会随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残积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地质性质往往因母岩类型、地质环境及风化条件的不同差异很大。该文通过对野外资料、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等手段所获得的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日照市区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述了日照市区花岗岩残积土的成因、分布、工程地质性质以及工程建设中残积土利用的问题。在残积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压缩模量(Es)、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等物理力学指标的建议值,为日照市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