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感动态监测太原市城市建设用地及其扩展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世纪70年代、1993年和2010年3个时段的遥感TM影像为依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了汾河流域太原市的实体边界提取,获得太原市城市建设用地不同时期的数据资源,对太原市城市建设用地近30 a的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近30 a一直处于城市快速扩展阶段,且向南扩展。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及发展方向主要受地形等自然因素和人口、经济及政策等人文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卫星数据提取南宁城市扩张信息及驱动力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Landsat-TM陆地卫星数据进行南宁城市扩展及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1990年9月16日TM图像和2000年12月24日ETM 图像).通过统计及相关分析选取合适波段;取南宁市2时相TM和ETM 的NDVI差值,采用TM和ETM 遥感图像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分类,研究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分析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矩阵.结果表明:10a间南宁城镇范围向其周围呈辐射状迅速扩大,且向各方向扩展的程度基本接近;最大的地物转换类型是旱地转化为城市交通用地,为27.62%,其次为城镇用地及交通用地的转换;并讨论了城市化与降水之间的可能关系城市扩展,道路面积增加可能导致城市降水减少.分析了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包括了人口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发展旅游以及交通建设等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3年和2004年长三角地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3个主要区域南京、上海、苏锡常及其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定量地评价城市用地扩展程度.结合2004年地表温度(LST)卫星资料,揭示了城乡LST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上海、苏锡常和南京11a期间城市建设用地动态度K分别为204.0%、354.3%和99.2%,苏锡常城市扩展程度最快;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LST不同,城市用地LST最高,其次作物地,林地最低;城乡之间平均地表温差具有季节变化,冬季最大,而秋季最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DB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相结合的综合指数法对南宁市1986、1998和2005年三个时相多波段TM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运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南宁市城市水体和建筑用地信息。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南宁市近19a以来城市水体、建筑用地变化情况,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MODIS遥感数据的武汉市植被覆盖变化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3-2008年(每年8月)的MODIS遥感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原理,对武汉市近6 a来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并分析了2003年8月和2008年8月2个时期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6 a来,武汉市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由2003年的59.5%上升到2008年的65.1%,其中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明显增加,增幅高达68.26%,反映出武汉市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但局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人类活动是城市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扩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1975年的MSS影像、1992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北京市建成区近30 a的扩展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运用计算机监督分类技术提取了北京市建成区30 a来的扩展变化信息,并分析出北京市建成区的变化是以老市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蔓延的规律,为北京市未来城市规划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1975年的MSS影像、1992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北京市建成区近30 a的扩展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运用计算机监督分类技术提取了北京市建成区30 a来的扩展变化信息,并分析出北京市建成区的变化是以老市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蔓延的规律,为北京市未来城市规划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太原市6个台站近22a和其中2个站近30a的历年逐月降水资料,用气候趋势系数和历年降水量距平3年滑动平均2种方法研究了该市降水量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指出,近22a来太原市平川及山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近lOa来,春季、夏季、秋季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城市化的多项要素指标,系统考察了太原1980-2009年期间城市化的发展对其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关系,发现城市化的发展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和加剧的主要原因.认为:①近30年,太原市郊区的增温率为0.51℃/10a,市区的增温率为0.90℃/10a,热岛强度的增温率为0.39℃/10a,热岛效应不断增强;②各类城市发展指数与城市热岛效应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③太原城郊温差和总人口对数呈线性相关关系,其长期变化相关系数为0.81;④太原城郊温差和城市房屋建筑面积对数呈线性关系,其长期变化相关系数为0.85.  相似文献   

10.
1993~2003年郑州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利用RS、GIS软件对1993年和2003年两时次TM、ETM 影像进行遥感解译,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0 a来该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尤其是土地沙化的变化过程及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0 a来,西部山区、东部沙化地区以及黄河沿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用地变化比较剧烈;旱地、草地、工交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沙化土地、水田、林地、水体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沙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草地面积的增加,改善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此外,林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应引起重视,可实行退耕还林或植树造林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