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配合国家极地基础测绘的需要,2 0 0 4年1月19日,黑龙江测绘局成立了极地测绘工程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陈立奇,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黑龙江测绘局局长李志刚和副局长王英斌为“黑龙江测绘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揭牌,并在黑龙江测绘局进行了《南极考察地区基础测绘设计书》评审工作。中国南极测绘,在国家测绘局和南极考察办公室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开始,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已参加了2 0次中国南极考察和2次北极考察工作。黑龙江测绘局已派出3人次参加了南极考察。中国南…  相似文献   

2.
科技     
<正>中国完成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日前,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任务。在考察中,考察队员依托我国极地考察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获取我国中山站至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冰盖边缘的详细冰厚、冰下地形等科学调查数据,为精确评估这一区域的冰量流失状况和冰盖不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执行我中第25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船进入西风带,本次考察一项重要的大洋科学项目“南印度洋XBT/XTCD走航观测”已逐渐展开:考察队将在西风带海域投放200多枚带有温度和盐度传感器的探头,这是我国南极考察首次在西风带海域进行如此密集的科学观测。  相似文献   

4.
实践呼唤着人们把理论研究的视野,尽快地扩展到气象经济领域。为此,本文拟就《气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一些粗略论述。 一、气象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人类为要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必须观测气象、研究气象,不断地把大气活动规律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以实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充分利用气象要素,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探空业务可获取30 km高度范围内的温湿压风等气象要素。气象科学研究和高空大气实验中使用的探空仪及探空系统有多种,其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为便于使用和分析数据,需要一套通用的处理显示软件。系统采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C++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多种探空仪数据的统一格式转换,它基于MFC单文档视图结构,利用绘图函数实现探空气象要素的垂直廓线显示,并建立了基于SQL Server 2008的数据库,通过编程实现了对探空数据的存储和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红船身,白船顶,10月14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停靠在深圳蛇口码头,首次向公众亮相。10月15日,它将先行启程,与随后出发的我国南极科考功勋船——"雪龙"号共同前往南极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徐世杰告诉记者,本次考察开启我国首次"双龙探极",开拓了我国南极考察的新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大气中重要的“痕量气体”之一——臭氧(平流层臭氧)对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的温室效应及其全球气候的反馈影响;指出了云的辐射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讨论了“南极臭氧洞”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28次南极考察昆仑站队近日在冰穹A地区完成120米的深冰芯钻探。在未来的南极考察中,我国南极考察队将继续深冰芯钻探,以期通过努力,在海拔4093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获得3000米的深冰芯。(新华网)  相似文献   

9.
探空业务可获取30 km高度范围内的温湿压风等气象要素.气象科学研究和高空大气实验中使用的探空仪及探空系统有多种,其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为便于使用和分析数据,需要一套通用的处理显示软件.系统采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C++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多种探空仪数据的统一格式转换,它基于MFC单文档视图结构,利用绘图函数实现探空气象要素的垂直廓线显示,并建立了基于SQL Server 2008的数据库,通过编程实现了对探空数据的存储和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14日向深圳公众开放,将于15日启航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展开"双龙探极",形成中国南极考察新格局。"雪龙2"号与"雪龙"号有何不同?本次南极考察有哪些突出亮点?极地考察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在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新闻发布会上对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1.
4月10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主持的“东亚大气环流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气象学院召开。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国内外著名生物力学专家、成都科技大学教授康振黄同志,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韩邦彦同志,省高教局副局长卢铁成同志,成都市副市长刘家忠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参加会议的有近100名中外气象学者,其中有日本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东京大学浅井富雄教授及筑波大学吉野正敏教授为首的  相似文献   

12.
据《新科学家》杂志近日报道,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南极的冰心中或许存在着1000年前爆炸的超新星遗迹。硝酸盐由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而来,氮氧化物则通常由超新星发散的伽马射线激发生成。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望月优子及其同事分析了取自南极“富士圆顶”观测点的冰心样本,在3个50m厚的冰层内发现了高浓度的硝酸盐。  相似文献   

13.
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气象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对东亚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东亚大气环流的主要活动中心和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的作用等的研究进展,从观测事实、理论与模拟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评述。最后,对今后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研究的发展,提出了某些建议。 近年来,由于探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979年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期全球试验(FGGE)和同年6—8月我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QXPMEX)的实施,揭露了大量东亚大气环流的观测事实,包括有关东亚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东亚大气环流的主要活动中心和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的作用。同时,人们根据观测研究提供的线索开始对东亚大气环流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InSAR技术在监测地表形变时受对流层延迟影响的问题,利用地面实测气象参数和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建立大气校正模型,对生成的鄞州区干涉图进行对流层延迟校正,获取鄞州区2018~2020年高精度地表形变分布。为分析不同大气校正模型对对流层延迟效应的削弱效果,将监测结果与同期实测水准数据作对比。结果发现,地面气象信息模型、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模型和未加大气校正的InSAR监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78 mm、3.86 mm、5.62 mm,表明利用地面气象信息模型校正大气相位误差具有更高的监测精度,能有效削弱对流层延迟对干涉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表温度反演及真实性检验必须考虑大气下行辐射效应,其简化计算通常假设地表为朗伯体以及大气下行辐射各向同性。本文从理论和方法上分析了大气下行辐射简化计算公式,提出了以某个最佳角度下行辐射值作为半球方向下行辐亮度的平均值来估算大气下行辐射的方法,研究了地表朗伯假设对大气下行辐射效应及传感器入瞳处总辐射的影响,给出了朗伯假设导致的最大可能相对误差的表达式。研究以TERRA-MODIS热红外通道31和32为例,以内蒙古二连浩特地区草场为研究区,输入2004年的探空资料和地温数据到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进行实验论证和数值模拟,得到以下初步结论:①对于二连浩特这样的典型内陆地区,忽略大气下行辐射效应最多能引起4K的误差,且随着卫星扫描角增加大气下行辐射效应在增加;②半球空间大气下行辐亮度为各向同性假设不是很合适,但可以获取某个最佳角度的下行辐射作为半球方向下行辐射平均值,以简化计算大气下行辐照度,对于二连浩特地区最佳角度取57°;③地表朗伯假设对大气下行辐射效应计算有影响,最大可能相对误差可达33.3%,随着卫星扫描角增加误差随之减少,综合考虑大气下行辐射效应占总辐射的比重,地表朗伯假设对总辐射影响不大,其带来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臭氧在平流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辐射,对于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臭氧减少,直接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威胁人类的健康。南极臭氧洞看来很遥远,但大气环流型的移动能把大量臭氧含量低的空气往北推移,最终臭氧耗损会弥漫全球平流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阳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大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利用2007~2011年山西省阳泉市的SO2、NO2、PM10浓度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1年,阳泉地区首要污染物为SO2和PM10,污染物及大气污染指数呈U型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大,冬春季和夏秋季有显著不同,冬春季污染浓度明显大于夏秋季,分季节利用气象要素建立的大气污染回归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能较好地预报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提供空气质量的预报服务信息,研究结果对阳泉地区的污染防治及环境气象服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越来越严重的受到人类自己的破坏,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害等。 一、“温室效应” 来自太阳各种波长的辐射,一部分在到达地面之前被大气反射回外空间或者被大气吸收之后再辐射而返回外空间;一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阳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大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利用2007~2011年山西省阳泉市的SO2、NO2、PM10浓度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1年,阳泉地区首要污染物为SO2和PM10,污染物及大气污染指数呈U型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大,冬春季和夏秋季有显著不同,冬春季污染浓度明显大于夏秋季,分季节利用气象要素建立的大气污染回归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能较好地预报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提供空气质量的预报服务信息,研究结果对阳泉地区的污染防治及环境气象服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风云三号A星(FY-3A)的主要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计划始于上世纪70年代,它包括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卫星,以及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气象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组织研发,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的第一颗星--风云三号A星(FY-3A)于2008年5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又如太空中的一个流动气象观测站,对地球-大气进行全天候、全天时、三维、定量、多光谱的不间断观测。卫星观测资料通过地面加工处理后生成各类产品数据,例如,大气温度和湿度随高度的分布及变化、云参数、雪和冰、大雾、气溶胶、臭氧、辐射等,可用于气象、气候、农、林、牧业、海洋、水文等多领域。风云三号A卫星数据和产品可通过多种方式向用户提供使用。两年来,在奥运、汛期、生态和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风云三号A星已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服务,同时也服务于世界各国。本文综合性地介绍了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首发星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可能的应用领域,并给出代表性的产品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