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松果体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病例均做CT检查,3例同时做CT与MRI检查,其中2例行CT与MRI增强检查结合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CT扫描5例囊肿均位于松果体区,呈类圆低密度区,边界光滑锐利,CT值为12-16HuMRI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结论:CT和MRI对松果体囊肿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  相似文献   

2.
评价MRI对脊髓内肿瘤的诊断价值。对12例手术证实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除脂肪瘤,表皮样囊肿外,多数肿瘤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脂肪瘤有特征性MRI信号,T1加权,T2加权均为高信号。血管母细胞可见细小病变内血管。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MRI表现。临床症状与体征,磁共振可以对髓内肿瘤进行准确地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大鼠局灶性脑梗塞的MRI及近红外光谱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鼠实验性脑梗塞模型上,应用MRI灰阶定量以及近红外光谱方法探讨脑梗塞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方法:用尼龙丝插入大鼠一侧颈内动脉造成局灶性脑梗塞,再用T2加权的MRI影像进行灰阶定量测定以及HamamatsuNIRO-500型近红外光谱仪观测脑血氧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在缺血30分钟后,用近红外光谱仪已可测出脑缺血侧的氧合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量显著降低,还原型血红蛋白增加;在T2加权的MRI影像灰阶定量研究中,缺血20分钟后缺血区已可见灰阶轻度增强,缺血2小时后,缺血区的T2加权灰阶值较对照区增加5.56%,缺血20小时后,灰阶值较对照侧增加37.8%。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结合MRI的T2加权灰阶定量,有可能对脑梗塞作出较早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CT与M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的各自特点及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不能替代,X-CT便宜,速度快;X-CT业已证实其特征及长处,其局限性也已经明确,而MR在这些方面,尚待继续探讨。在检查组织内小钙化灶方面CT大于或优于MR,CT显示皮质骨比较好,因而在诊断外伤方面优于MR。MR不能显示急性蛛网膜下腔内出血,因而在大多数急症方面CT优于MR。在显示血脑屏障的破坏方面,增强CT扫描优于MRI,这种情况只有在MR静脉注射造影剂得到广泛应用后才可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CT机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机之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CT和MRI是当今应用最普遍的两大类临床影像诊断设备。本文应邀就普遍关心的问题对CT和MRI两大设备在原理、性能、指标、功能、参数、敏感性、安全性、信号性质、图像标准、图像重建的方法学理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和有意义的比较。并沿两类机器发展的轨迹追溯了两种影像在历史上的交汇点(源宗)。阐明了两套数学方法(Radon变换和Fourier变换)的平行发展根源于其信号性质的重大区别。MR是时域信号,而X  相似文献   

6.
胸部创伤X线-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临床资料完整的50例胸部创伤进行了X线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着重讨论了闭合性及开放性胸部创伤的CT征象。作者观察到X线检查在反映胸部全貌,肋骨骨折时优于CT扫描,而对X线未能发现的肺轻度挫伤、出血、少量气胸、心包积液、膈疝等,CT能做出明确诊断;还发现X线片所见到的脊柱旁长条状“纵膈气肿”实为脊柱旁的气胸影象。对X线检出的胸部阴影不能定性的,CT能区别为肺挫伤、肺血肿、肺囊肿、胸壁血肿等病变,为临床提供了较平片更加准确的放射诊断。对合并肝、脾、肾、肠等腹部脏器破裂的复合伤及骨盆、脊椎骨折等也可快速完成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简称MRI)的临床应用为脑部血管异常的检查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手段。本文观察了11例脑血管畸形的MRI表现,6例有CT对照资料,4例有血管造影资料,8例手术证实。MRI结果表明:畸形血管常呈线条状迂曲的低信号或无信号影,如果与畸形血管呈垂直切层时常呈点状和蜂房状低信号影或无信号影.在检测畸形血管钙化中,CT优于MRI,而在检测后颅凹血管畸形中MRI优于CT。而在检测后颅四血管畸形中MRI优于CT。血管造影虽是有创检查,但对于观察畸形血管的全貌非常有用,目前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CT与ECT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是探讨X线,CT与ECT对各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值与评估,材料和方法采用了对8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中,晚期在此三项检查中的不同表现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得到X线对早期改变无特征,对小于0.3cm以下的囊变易漏诊,CT对早期病变的诊断较X线优越,但ECT在股骨头坏死最初数周期既可呈放射性缺损“冷区”。结论是早期病变ECT为最理想的检查手段,中晚期病例,X线对病变分型有帮助,CT做诊断的特  相似文献   

9.
目的是研究额、筛窦粘液囊肿X线和CT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鼻窦粘液囊肿方面的价值。方法粘液囊肿患者12例,共15个粘液囊肿,所有患者都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结合手术对照分析额、筛窦粘液囊肿的X线和CT表现。结果 9个粘液囊肿发生于筛窦, 6个粘液囊肿发生于额窦。 X线表现: 15 个粘液囊肿都表现为窦腔透亮度的减低,不同程度的窦腔扩大,骨质变薄及窦壁骨质的吸收、破坏。CT表现:11个粘液囊肿表现为低密度,3个表现为等密度,1个表现为高密度(同面部肌肉密度相比)。4例行CT增强扫描,3例显示囊肿周边粘膜环行强化而中央无强化。15个粘液囊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窦腔膨大、骨质变薄,囊肿轮廓光滑完整,其中9个粘液囊肿可清晰显示骨质的吸收、破坏,囊肿突入到邻近结构。结论是CT检查能准确、全面显示鼻窦粘液囊肿的骨质改变,又能显示其特征性影像表现,对于粘液囊肿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颅内脂肪瘤的CT与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例病人脂肪瘤均通过CT与MR检查,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种肿瘤位于胼胝体,1例位于右侧裂,另一侧位于从裂,脂肪瘤在MRT1加权,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所有病例CT扫描均为低密度,脂肪瘤通常伴有先天性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1.
由于当前CT科技的大发展,各种X-CT机、电子束CT机、核磁共振机(MRI)等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大为提高;扫描速度加快,这些先进的器械己成为监测人民健康的手段。这些手段与我国传统医学相结合,为我国保健事业开辟了新的方向。为纪念前卫生部崔月犁部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CT与M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的各自特点及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不能替代,X-CT便宜,X-CT业已证实其特征及长处,其局限性也已经明确,而MR在这些方面,尚待继续探讨。在检查组织内小钙化灶方面CT大于或优于MR,CT显示皮质骨比较好,因而在诊断外伤方面优于MR。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脊柱脊索瘤的超低场磁共振ULF—MRI表现.6例脊柱脊索瘤,所有病例均有软组织肿块,椎体破坏、椎管破坏。病变在T1W显示低或等信号,T2显示高信号.T2显示肿块及骨破坏比T1W更清楚。一些形态正常但实际已被肿瘤浸润的椎体在T2W中显示出来。矢状面T1W对椎管破坏显示清楚.脊索瘤容易累及骶尾椎,40~70岁好发.男性多见.软组织肿块、骨破坏、椎管受侵较常见,大多数病灶呈长T1长T2改变.MR对骨小梁破坏及肿瘤内钙化显示较差,但显示肿瘤软组织肿块成份和脊髓十分优越。ULP-MRI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脊柱脊索瘤的超低场磁共振ULF-MRI表现。6例脊柱脊索瘤,所有病例均有软组织肿块,椎体破坏,椎管破坏,病变在T1W显示低或等信号,T2显示高信号。T2显示肿块及骨破坏比T1W更清楚。一些开矿正常但实际已被肿瘤湿润珠椎体在T2W中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研制脑血管疾病MRI、CT影像的计算机分析诊断系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是建立一套CT、MRI影像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诊断系统,使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和懂得简单CT、MRI影像术语的医生能对脑血管疾病做快速确诊,并可作为影像学系统。材料与方法为:本系统图片和资深放射医生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和其他有关方面,分析方法为序贯诊断法,程序设计以Window32为平台,Visual Fox Pro30为开发语言。结果得到:该系统实现了分别由29种CT、 23种MRI特征量对八大类23种脑血管疾病的确诊,自动打印诊断报告,还设有各种脑血管疾病的文字及图片档案管理模块。结论:经过运行证明系统确实能辅助医生快速识别图像内涵,达到了辅助诊断和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X线、CT扫描技术,对原发支气管瘤的各种组织类型在X线及CT中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其位置、大小、边缘、钙化、空洞和转移情况,阐明了胸部CT是肺癌时诊断肺门和纵隔侵犯的更佳方法,较X线有很大优越性。X线和CT相结合对原发支气管癌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CT机在扫描和予后处理过程中,受机器零部件,计算机,患者以及环境等各因素影响,会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图像伪影。根据图像伪影类型,比较准确地判断出原因所在,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图像质量完好。本文以SOMATOM DRH CT机为例,列举了例图像伪影,并对其成因,排除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CT与癌症的防治癌症是现代医学正在攻克的一大难题,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之健康。有些癌症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往往缺乏引人警觉的症状,故在癌症前期病变的诊断尤为重要。CT和MRI的影像技术是癌症诊断上一项重要进展,在早期诊断病症之病变中显示突出的作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是报道11例“无症状”性脑瘤临床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总结,分析11例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1例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得以诊断,其中10例行肿瘤切除术,1例予以保守随访。结论:CT和MRI等先进医疗诊断设备的应用,是临床“无症状”脑瘤得以诊断的主要手段;“无症状”只是特定时期内相对而言其原因与高岭,颅内代偿空间扩大,脑瘤位于功能“哑区”以及多有良性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是建立一套CT、MRI影像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诊断系统,使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和懂得简单CT、MRI影像术语的医生能对脑血管疾病做快速确诊,并可作为影像教学系统。材料与方法为:本系统图片和资深放射医生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和其他有关方面。分析方法为序贯诊断法,程序设计以Window32为平台,Visual Fox Pro3.0为开发语言。结果得到:该系统实现了分别由29种CT、23种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