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地层经多年调查研究,已基本查明.主要包括古生代和部分中生代的大南澳片岩、中生代地层及古第三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以新生代地层发育最为广泛.地层展布与构造走向一致,主要成NS—NNE.除东部海岸山脉出露新第三系外,自中央山脉向西,依次出露了大南澳片岩(PZ—MZ)、中生界、老第三系、新第三系和第四系.  相似文献   

2.
杨敬之 《地质论评》1943,8(Z1):147-147
大巴山为中国主要山脉之一,这山脉的地质在西段早已有人调查,这里所指大巴山只是大巴山中段城口万源一带,这一带寒武纪及奥陶纪地层与杨子三峡者相似,寒武纪下部为石牌  相似文献   

3.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处在马尼拉海沟和琉球海沟两个方向相对的俯冲带的转换位置.由于从中新世以来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斜向碰撞(弧陆碰撞)形成了今日台湾构造格局,特有的构造地质环境和正在进行中的块体增生使其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热点.针对吕宋岛弧海岸山脉段对弧陆碰撞的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海岸山脉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和利吉混杂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海岸山脉的快速隆升和剥蚀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海岸山脉地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利吉混杂岩的形成机制、花东海盆洋壳性质和利用海岸山脉凝灰岩进行弧陆碰撞发展过程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黄溢流 《地质论评》1959,19(2):93-94
长江北岸江浦的大顶山区与宁镇山脉西段诸山,遥遥相对,它们之间虽只有一江之隔,但是两处的地层岩性却迥然不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朱森、李捷等所著宁镇山脉地质一书。仅在白垩纪及其后各纪地层的论述中,涉及到浦口一带的情况,至于本区白垩纪以前的地层情况则根本没有提到,这显然是由于很难与宁镇山脉系统对比之故。大顶山区的古老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土资源》2008,(3):F0004-F0004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北部绥阳县境内,总面积318.6km^2.园区出露地层以寒武系和奥陶系为主,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公园海拔高度在600-1700之间,属大娄山山脉。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巢县青龙群时代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正> 安徽省巢县一带是苏、皖长江沿岸海相三迭系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因与江苏宁镇山脉同期地层沉积相似,故已往多将这一地层与宁镇山脉青龙群对比,时代定为早三迭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安徽省地质局有关地质队及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宁镇山脉及安徽铜陵、怀宁、贵池等地的三迭系做过许多工作,由于采到当时认为是中三迭世安尼锡期的菊石,从而将其时代改定为早、中三迭世,并进一步分为若干组。  相似文献   

7.
吕桂德 《地质论评》1959,19(9):391-391
1959年7月下旬,我们在进行宁镇山脉五万分之一综合地质测量的踏勘中,在下关与燕子矶间的幕俯山发现了寒武纪地层。从此,关于宁镇山脉究竟有无寒武纪地层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这一发现使我俩对下扬子地区的地史发育和大地构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详细情况须待测量工作完毕后再作介绍,现仅对幕俯山寒武纪地层作一简略说明。幕俯山寒武纪地层出露在达摩洞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45,10(Z2)
从地层之不整合关系及岩相之变化情形,得知大明山脉都阳山脉一带,在中古生代至中生代之初,屡次发生地壳运动,最明显者有五次。一、加里多宁运动。二、柳江运动。三、淮  相似文献   

9.
北阿拉斯加北坡前陆盆地沉积作用及布鲁克斯山脉褶皱──逆冲带造山运动RockyR.Reifenstuhl阿拉斯加北坡前陆盆地地层记录了布鲁克斯山脉造山运动。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盆地长约1000km,最宽达350km;西邻楚科奇海,东接加拿大,北部为波弗特...  相似文献   

10.
王金培  韦新育 《地质论评》1960,20(6):238-238
南京市与江浦隔江遥遥相望;南京市的宁镇山脉地层,调查得很为详细,但江浦一带山系与宁镇山脉则是两个系统,研究得较差,特别对其地质时代,一直悬而未定,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远在1920年-1924年间,有刘季辰及赵汝均等测有25万分之一江苏南部地质图,及江苏地质图中,认为其时代应属石炭纪;朱森、李捷等著的“宁镇山脉地质”  相似文献   

11.
引言和县奥陶纪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部(图1)。该区奥陶系虽早有报导,但未作详细研究。由于紧邻南京,因此长期以来均认为与宁镇山脉地层相似。 1961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本区工作时,于早奥陶世地层中发现笔石。这一发现,对下扬子区奥陶纪地层的更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解决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1963年11月中旬张全忠、仇洪安、焦世鼎三人前往该区四碾潘三道坝口测制奥陶纪地层剖面。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大量化石的采集,初步认为和县奥陶纪地层和宁镇山脉一带并不相似。尤其是庙坡组、四碾潘组等含笔石页岩地层的发现及其生物群的研究,我们确认这里的奥陶纪地层与鄂西、黔北一带比较接近。为了对奥陶系笔石页岩地层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次年六月由张全忠、焦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古近纪地层分布广泛,除西藏南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及台湾等地有海相沉积之外,其他地区均以陆相沉积为主.陆相地层中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一直是古近纪生物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确定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哺乳动物群,构建的中国古近纪哺乳动物生物地层框架——哺乳动物分期系统,成为中国建立区域性年代地层单位("阶"...  相似文献   

13.
KS盆地磅士卑勘查区是位于柬埔寨西南部磅士卑省豆蔻山脉东麓。该盆地构造简单,断层较少,地层总体走向为一走向NNE倾向NWW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勘查区煤炭资源较丰富,含煤地层为新近系中新统,聚煤期湖沼相沉积体系。主要可采煤层为S10、S20煤层,属中灰煤至高灰煤、低硫煤至中硫煤、低发热量煤至中发热量煤。  相似文献   

14.
徐学思  胡连英 《江苏地质》1991,15(3):135-136
本文扼要介绍茅山山脉北段地层、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在茅山西侧发现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在茅山腹地发现下白恶统葛村组并被古生界不同层位所推覆;发现接山墩一带由石炭二叠系构成构造窗,为研究茅山推覆构造及其下伏地层中找隐伏煤田,提供了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忠烈 《矿产与地质》2012,26(3):228-230
MARCIA铜矿位于智利海岸山脉成矿带,通过对矿区地层、地质特征、矿体特征与构造的关系等分析,对该矿区铜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该矿区铜矿的形成与断裂关系密切,F2断裂是导矿和容矿断裂,该区找矿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6.
西爱尔兰Mayo西北部与Ox山脉西部内露层中晚元古宙与寒武纪达尔拉丁岩系已经证实难以划分出构造地层岩系。尽管已进行了详细的地层与构造工作,但因经常出现不明确的地层与类似的构造-热演化史,从而常常难以对重要的构造不连续面两侧进行详细的对比。虽然爱尔兰境内达尔拉丁超群内的地层对比问题在Donegal和东部的苏格兰大部分已经解决了,但Mayo西北部与OX山脉西部内露层及Clew海湾区的一些小的内露层却沿剪切带、滑断带与冲断带受到了变动,并且地层的过渡带常常受到了扰动,且经常出现堆叠。达尔拉丁地层序列中最易鉴别的下部在Mayo西北部及爱尔兰最西部的其他内露层中并不常见,不过Connemara的某些部分除外,在那里有重要的构造间断出现,这些  相似文献   

17.
在强自然造斜地层的深孔勘察施工中,孔斜问题一直是影响钻孔质量和勘察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以穿越恒山山脉铁路隧道深孔勘察为例,介绍了在自然造斜严重的片麻岩地层中采用有效钻孔防斜措施和螺杆钻具纠斜方法,保证了勘察钻孔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夕卡岩型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夕卡岩型铜矿床就其产出特征,可以分为三个亚型,即产于接触带上的正夕卡岩型、交代有利层位的层控夕卡岩型、沿断裂分布的隙控夕卡岩型. 笔者认为,伏牛山铜矿床属于隙控夕卡岩型矿床. 伏牛山夕卡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伏牛山夕卡岩型铜矿床位于宁镇山脉中段,江宁县伏牛山南山地段.矿床赋存于伏牛山石英闪长岩体南侧外接触带五通组至龙潭组地层中.地层在褶皱过程中发生倒转,老地层盖在新地层  相似文献   

19.
台湾省主要金属矿产为金和铜,本文只介绍斑岩铜矿。为了解台湾斑岩铜矿产出的地质背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台湾地区的地质概况,以及台湾斑岩铜矿与环太平洋带其他同类型铜矿床的对比情况。台湾斑岩铜矿主要产在台湾省东部海岸山脉及临近的小岛上。最大的铜矿床为奇美铜矿,已达特大型规模。斑岩铜的出现与欧亚、太平洋两大板块碰撞有密切关系。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奇美铜矿床产出的时代、岩石、围岩蚀变及矿体分布特征,同时还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宁镇山脉中石炭纪黄龙灰岩下部白云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邦栋 《地质论评》1959,19(5):212-215
大家都知道,在宁镇山脉一带自寒武奥陶纪起,几乎从整个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地层都发育得相当完全。自李捷、朱森等对本区进行了相当全面、详细的地质研究和分层工作以后,多少年来这里一直被看作是地层剖面的一个标准地区。近年来,由于科学研究工作的进展,新的资料的发现和积累,在本区地层工作上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