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图片新闻     
正ODP大洋钻探计划,1985-2003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ODP大洋钻探计划,1985-2003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ODP大洋钻探计划,1985-2003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4.
正ODP大洋钻探计划,1985-2003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 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5.
图片新闻     
正ODP大洋钻探计划,1985-2003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进展》2019,(4):F0002-F000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进展》2019,(6):F0002-F000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 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 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近15年来,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在中国广泛开展,我国科学家越来越积极地参加各项国际计划。当前,一些重大的国际计划正在进入其新阶段(如IGBP-II,IODP),恰好我国也正在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迫切需要回顾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的现状并探讨其今后方向。尽管中国作者的国际论文数量在增长,我国地球系统科学落后于国际的差距仍有拉大的趋势:国际前沿的许多热点问题,在中国尚未提上日程;中国学者在国际计划中早期多有贡献,但在项目总结中却很少有份。为此,提出 3点建议:(1)中国地球科学家应当扩大视野、立足本国、面向全球;(2)应当注意国际前沿动向,促进地学与生命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结合;(3)中国的地球科学,应当从以描述为主向探索理的方向发展。我们不应当满足于向国际学术界输出"原料",而要积极参加地球系统科学中关键问题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洋钻探: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回顾ODP学术目标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按照地球环境动力学和地球内部动力学两大科学主题,对ODP在地球环境变化、作为环境变化营力的沉积物、流体和细菌、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岩石圈变形和地震作用等前沿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科学成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IODP将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利用多个钻探平台,以更为广泛的钻探领域和更深的钻探深度,对全球海底进行学术目标更为庞大、系统的科学钻探,并进一步加强与石油工业以及其它国际地学研究计划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Pinxian Wang 《地球科学进展》2017,32(12):1229-1235
At the IODP Forum 2017 in Shanghai, IODP-China proposed initiating the discussions on “IODP beyond 2023”, and the meeting supported China’s proposal to host and co-lead the activities for preparing the science plan of ocean drilling after 2023. The present paper started from an overview of the planning processes of ocean drilling science over the past decades, then analysed the scientific target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future ocean drilling, and concluded with suggestions about how China should prepare the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s on “IODP beyond 2023”.Since half a century, the ocean drilling has played a role of locomotive in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community and of flagship in deep-sea research.China’s initiation and co-leadership in preparing its science plan for the next decade will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Earth science in our country, yet the success of the endeavor heavily depends on active involvement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 especially on its contribution with creative thinking.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日本的IODP活动以及科学目标进行简要介绍。IODP核心技术支撑之一的立管钻探船“地球号”可在水深4 000 m的海底钻进7 000 m,钻达发震带和上地幔,实现日本的IODP科学目标。日本的IODP科学规划主要有三大科学主题和八项研究目标,三大科学主题包括地幔过程和地球系统演化,地壳作用过程和地球系统演化,俯冲带和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动力学及物质循环。其八项研究目标为:①钻探西太平洋洋底高原,认识核—幔作用过程;②钻探太平洋白垩纪—新生代沉积物,详细研究地球温室期间的物质循环及从温室环境到冰室环境的转化过程;③钻探大洋岛弧,认识大陆地壳形成过程;④钻探扩张的弧后,认识洋壳岩石圈形成过程;⑤钻探亚洲边缘海及陆坡,认识陆壳—洋壳—大气圈关系;⑥调查增生楔中的碳循环及深部生物圈;⑦调查汇聚板块边缘大地震周期及形成机制、构造及物质循环;⑧研究生活于增生楔环境中极端微生物生物学。  相似文献   

15.
IODP中的海陆对比和海陆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将于2003年10月启动。与大洋钻探计划(ODP)相比,IODP规模更大,钻探和研究范围更宽,囊括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涉及海底生物圈、地球壳幔结构、俯冲工厂和地震活动、古环境记录和海底资源等。从海陆对比和海陆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新生代地质学研究中的一些特点和优势。中国新生代地质演化历史别具特色,如宏观地形格局的变化,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扩张,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等,这些特色成为中国科学家参与IODP科学研究计划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对全球海平面变化问题的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至今已在被动大陆边缘、孤立碳酸盐台地、混积台地边缘、平顶海山等不同类型海区执行了23个与海平面变化相关的专题航次,采集了大量的钻探资料,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依据这些资料,重建了近100 Ma以来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历史,检验了Exxon的层序地层模型和海平面假说,明确了海平面变化的地层响应,建立了南极冰盖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尽管如此,科学大洋钻探海平面变化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钻探区的地域代表性还不够多,全球海平面变化信息提取时难以消除其他地质因素(如构造沉降)的影响,海平面变化记录的精度有待提高,多种因素作用下地层结构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海平面变化机制特别是冰盖动力学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及暖期海平面变化的原因还认识不清。在当今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升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5年总结(1998-200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是20世纪地球科学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30多年来一直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前沿,导致了学科的一场革命。我国经国务院批准于1998年春正式加入大洋钻探计划,年付50万美元,成为第一个"参与成员"(as sociated member)。加入大洋钻探计划近 5年来,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1)成功地在南海实施了ODP184航次。这次在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和主持下的航次在南海 2 000~3 000 m深水区的 6个站位取芯超过 5 000 m,实现了中国海大洋钻探零的突破,使我国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在航次后的研究中,我国取得的成果也遥遥领先,不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取得了西太平洋区迄今为止最佳的深海沉积记录,而且在气候演变的周期性、亚洲季风变迁和南海盆地演化等方面获得了大量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学术上的突破性进展,目前正在逐步向国际学术界展示。
    (2)促进了我国深海基础研究及其基地建设。加入ODP近 5年来,我国深海基础研究迅速发展,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后,又于2000年底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并实现了深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和"大洋专项"的相互结合,已有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海洋局、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10多个实验室或研究所在不同程度上加入深海基础研究,其中包括至少 6所重点大学在内,已经初步建成了以深海研究为重要目标的重点实验室,初步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
    (3)增强了我国在有关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尽管我国支付的成员费只占ODP整个预算的百分之一强,4年来所起的作用已远不以此为限。特别在筹备新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中,我国代表在有关专业组中的席位已应邀由 2个增至 5个,仅2001-2002年春一年内就有 3次大洋钻探的国际会议在我国举行,近 5年来ODP和筹备中的IODP方面至少有 6批共数十人次访华,是90年代新加入ODP各个成员中最为活跃的一个。
    大洋钻探是一项长周期、高层次的国际科研计划,近 5年来我国以南海航次为中心的研究成果刚开始产出,预计近两年内将达到高潮;而随之建立起来的队伍和基地也可望在未来几年在更大领域范围内进入国际前沿,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地球深部与表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汪品先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2):1331-1338
板块理论和全球变化是20世纪地球科学中的2大突破性进展.进入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进入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探索地球深部和表层系统的相互作用,即"固体地球动力学与行星循环(planetary cycle)"的新阶段.根据最近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关于2013年后学术新方向的讨论,从俯冲带加工厂、大洋中脊与巨型火成岩省3个方面进行介绍,提出我国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迎接新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介绍了国际主要地学机构(NASA、USGS、NOAA、NERC、BGS)、主要组织(ICSU、EU、OECD、UNESCO)、国际主要基金机构(NSF、ESF)21世纪初10~20年有关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战略的目标、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内容与优先研究领域。这些机构与组织的地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反映了国际上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对把握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方向、明确我国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依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分析了过去20年国际地学(geosciences)、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 ology)领域著名科学家的国别和机构分布状况,分析了国际地学、环境/生态学过去10年成果产出最多、论文被引频次最多、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个研究机构,反映了过去10年国际地学、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影响力。最后,简要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优先研究领域与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ast 50 years, we have witnessed remarkable progres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th and ocean system,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nationally integrated deep ocean drilling programs, the Deep Sea Drilling Program (DSDP), the Ocean Drilling Program (ODP), and the 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 (IODP). One of the legacies of the deep ocean drilling programs i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CORK, Circulation Obviation Retrofit Kit. Earth and ocean sciences have been shifting from a traditional discontinuous, expeditionary mode toward a mode of sustained in situ observations today. The seafloor CORK observatories offer Earth, ocean and life scientists new opportunities to study multiple, interrelated deep marine subsurface processes, over time scales ranging from seconds to decades. Here, we first provided a concise exam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ORKs, then described the first installations of ODP CORKs, the evolution of different models of CORK, and finally, summarized the scientific lessons learned in the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effort of the CORKs. In the end, we offered our perspectives on using CORKs to study geological, hydrogeological, microbiological,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deep marine subsurface biosphere, particularly pertaining to China’s efforts in establishing and enhancing its deep-sea and deep-biospher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