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和什托洛盖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发育多套煤层。据钻井岩心和测井曲线资料,研究和什托洛盖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煤的聚集规律。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物源来自盆地南北方向。西山窑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煤层主要分布于三级层序的湖扩和高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中晚期为泥炭沼泽发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煤炭资源丰富,其中西山窑组是主力含煤层系,具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钻井资料、测井相特征及岩石组合类型综合分析,明确研究区西山窑组层序构成及层序演化,并对该时期层序控制下的聚煤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作为一个三级层序,主要沉积于温暖、潮湿的前滨-浅湖-泥炭沼泽环境,其内部进一步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时期不利于泥炭沼泽的持续发育和形成广泛分布的厚煤层;湖扩体系域时期,湖平面不断上升,为泥炭的生成和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时期研究区西部煤层较厚,由西向东煤层逐渐分叉减薄,同时由北向南逐渐分叉和减薄;高位体系域时期,煤层由西向东厚度逐渐减小,数量也逐渐减少,由南向北煤层分布较为稳定,该时期厚度较大的煤层主要发育于底部且横向上分布较稳定。湖扩体系域时期石树沟凹陷中北部和梧桐窝子凹陷中西部及高位体系域早期石树沟凹陷中南部可作为研究区西山窑组煤层重点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3.
水西沟群西山窑组是伊犁盆地主要含煤地层。通过对大量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的分析,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伊犁盆地水西沟群西山窑组进行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5个体系域。通过分析沉积基础图件,恢复沉积环境,明确了本区西山窑组沉积演化特征:SQ1层序中主要发育河控三角洲,湖缘及泛滥平原区主要形成泥炭沼泽,且聚煤作用时间长,强度大,分布广,易于形成稳定的厚煤层;SQ2层序因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剥蚀程度较高,资料完整程度较低,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低位体系域煤层通常较高位体系域煤层分布广泛且稳定。对伊犁盆地西山窑组的沉积演化特征和聚煤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煤炭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系统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三段高分辨率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地层叠置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河道砂体展布特征及沉积相演化规律。识别出冲刷面、底部滞留沉积和滑塌沉积3种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以及泥岩颜色转换和含油性变化2类辅助性证据,在此基础上将青三段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13个四级层序(HFSQ1-HFSQ13),层序内可进一步划分出湖侵体系域(LTST)和湖退体系域(LRST)。四级层序体系域内识别出单向加深A1型、单向加深A2型、单向变浅B型、复合对称C1型和复合对称C2型共5类四级层序结构;三级层序湖平面升降可划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内四级层序组合模式各不相同。根据砂体连井对比和平面相分析成果,结合体系域阶段划分,在研究区青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共总结出4类沉积模式。其中,湖退体系域早期沉积模式砂体分区叠置,河道平面呈分支树杈状。湖退体系域晚期沉积模式砂体规模最大,整体连片叠置,河道平面呈网络交织状,分流河道间湾在河道间呈零星点状分布。湖侵体系域早期沉积模式砂体规模较小,孤立分布,河道平面呈分支树杈状。湖侵体系域晚期沉积模式砂体规模最小,零星分布,河道平面呈曲流状—分支树杈状。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系统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三段高分辨率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地层叠置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河道砂体展布特征及沉积相演化规律。识别出冲刷面、底部滞留沉积和滑塌沉积3种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以及泥岩颜色转换和含油性变化2类辅助性证据,在此基础上将青三段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13个四级层序(HFSQ1-HFSQ13),层序内可进一步划分出湖侵体系域(LTST)和湖退体系域(LRST)。四级层序体系域内识别出单向加深A1型、单向加深A2型、单向变浅B型、复合对称C1型和复合对称C2型共5类四级层序结构;三级层序湖平面升降可划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内四级层序组合模式各不相同。根据砂体连井对比和平面相分析成果,结合体系域阶段划分,在研究区青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共总结出4类沉积模式。其中,湖退体系域早期沉积模式砂体分区叠置,河道平面呈分支树杈状。湖退体系域晚期沉积模式砂体规模最大,整体连片叠置,河道平面呈网络交织状,分流河道间湾在河道间呈零星点状分布。湖侵体系域早期沉积模式砂体规模较小,孤立分布,河道平面呈分支树杈状。湖侵体系域晚期沉积模式砂体规模最小,零星分布,河道平面呈曲流状—分支树杈状。  相似文献   

6.
运用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在钻井资料的基础上,对和什托洛盖盆地下—中侏罗统煤系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与聚煤规律研究。将其下—中侏罗统分为7个三级层序,其中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分别划分出3、2、2个三级层序。通过连井剖面的对比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湖扩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煤层主要发育于湖扩期和高位期,相对快的基底沉降和适宜的物源补给对煤的聚集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利用钻探和测井资料以及煤的显微组分和煤相参数分析,对新疆准东煤田西山窑组的层序单元进行了划分,特别对煤层中的准层序进行了确定。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为 1个三级层序,并由低位、湖扩和高位体系域构成;在煤层中确定了水进型、水退型 2种准层序类型以及缓慢水进型准层序组和相对快速水进型准层序组;湖扩体系域由水进型和水退型煤层构成,高位体系域由水退型煤层构成;煤层煤相总体为干燥森林沼泽。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认识川西坳陷中段须四段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特征,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岩心、测/录井、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须四段为一个三级层序,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并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依据沉积相标志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4种相类型,明确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平面展布及纵向演化特征:平面上,短轴物源自龙门山山前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长轴物源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长短轴物源在合兴场-德阳-马井-新繁镇一带地区交汇;纵向上,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广泛,湖侵体系域时期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建立了层序-沉积充填模式,指出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时期的长轴物源和长短轴物源交汇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依据层序界面反射特征,建立了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Sq1相当于南屯组一段,层序Sq2相当于南屯组二段。每个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湖泊等沉积体系。Sq1层序在凹陷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而在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Sq2层序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周围发育沼泽相。综合分析各层序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了呼和湖凹陷南部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以伊宁凹陷北缘霍城县金鑫煤矿侏罗系露头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分析方法,对其层序界面特征、层序的构成特征和沉积相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露头剖面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等沉积相类型;层序界面以侵蚀不整合面和河道强烈侵蚀下切面为识别标志.依据确定的层序界面,在八道湾组中划分3个层序、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中分别划分2个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体系,湖扩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曲流河沉积体系.泥炭沼泽主要发育于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大量钻孔资料、测井资料、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西山窑组沉积演化特征:SQ1层序中,河控三角洲发育,在湖缘及泛滥平原区形成稳定的泥炭沼泽,且聚煤作用时间长,强度大,分布广,形成了稳定的厚煤层;SQ2层序中,由于构造变动频繁,后期剥蚀严重,导致聚煤作用逐渐减弱。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山窑组的沉积环境特征和煤层聚集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的煤炭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托克逊煤田侏罗系成煤环境及沉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量钻孔资料, 测井资料、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对托克逊煤田西山窑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 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 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西山窑组沉积演化特征。SQ1层序中, 河控三角洲发育, 在湖缘及泛滥平原区形成稳定的泥炭沼泽, 且聚煤作用时间长, 强度大, 分布广, 形成了稳定的厚煤层; SQ2层序由于构造变动频繁, 加上后期剥蚀严重, 导致聚煤作用逐渐减弱。通过对托克逊煤田西山窑组的沉积环境特征和煤层聚集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的煤炭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展河南省太行山东麓深部晚生代的厚层暗色泥岩和煤层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晚古生代地层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研究区的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及沉积相划分。研究结果显示:共识别出5种岩石类型和16种岩相类型,5种沉积相、10种沉积亚相类型,并识别出3种层序界面,2种关键性体系域界面,划分了10个三级层序及对应的体系域;由此建立该地区煤系地层层序地层格架,恢复等时地层格架内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其沉积演化史,并建立了两种典型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气测录井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隔水阻气层位和含气系统进行了识别和划分,揭示了煤层含气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和层序结构对含气系统的封闭性特征,完成了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含气系统划分,其中I类含气系统2个,位于太原组层序2和山西组层序4中。   相似文献   

14.
鄯勒油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建立鄯勒油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展布特征和油气的聚集规律,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整体经历了一个先进积、后退积的过程;西山窑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包含2个四级层序,该组由低位域(LST)的三角洲前缘沉积、湖侵域(TST)的三角洲平原沉积和高位域(HST)的湖相沉积组成。研究区基准面上升期可以寻找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基准面下降期可以寻找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西一、二段沉积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可以形成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而西三、四段的湖相浊积砂体,可以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山东黄县盆地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煤和油页岩共生盆地,古近系李家崖组是盆地主要的含煤岩系发育层段。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依据钻测井、岩心资料划分了李家崖组的沉积相类型,编制了分体系域的沉积相图。主要结论如下:(1)李家崖组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2)层序Ⅰ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为主;层序Ⅱ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湖泊相为主。(3)层序Ⅰ发育时期: 低水位期盆地初始形成—湖扩展期盆地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层序Ⅱ发育时期: 低水位期盆地再次缓慢扩张—湖扩展期盆地加速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消亡。  相似文献   

16.
结合山东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依据层序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和相应的沉积物特征,提出了构造运动和气候是本区层序地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二、三、四亚段可划分为 3种层序类型,即断陷初期型、强断陷期型和断陷后期型层序。由于构造运动导致湖岸线向盆地方向退缩,产生下降体系域,本次研究采用了体系域的四分法,即一个完整层序由低位、湖侵、高位和下降四个体系域组成,并且层序界面位于湖平面最大下降的位置,介于下降域和低位域之间。断陷初期红色地层层序,受气候因素控制明显,既不同于冲积地层层序,也不同于正常湖相地层层序,在层序演化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受构造作用和沉积物补给条件的影响,研究区发育三种沉积密集段,不同类型的沉积密集段在层序中所处位置不同,控制着不同的烃源岩厚度和油气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深水重力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时空演化规律,归纳了层序格架内砂体发育与展布的特点。讨论了层序界线划分与以往地层界的区别及其实际意义,探讨了重力流沉积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