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迭部刀扎—舟曲憨班一带已发现金矿床(点)与桑坝推覆体构造前缘的采古逆冲断裂具有密切的关系。该断裂不仅控制了含矿地层、岩浆岩的分布,而且是区内重要的控矿、容矿断裂。有规模的金矿体一般产在岩体的接触带上。金矿化与硅化、黄(褐)铁矿化、黄铜矿化关系密切。由此而提出了在该区带进一步找矿的主要地质标志。  相似文献   

2.
滇东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构造控矿型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形成与该区构造关系密切,总体受右江裂谷系控制。主干断裂严格控制金矿的带状分布,次级断裂进一步控制成矿带内矿体的具体空间位置或定位。认为逆冲推覆构造为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型式,归纳出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在构造中的分布规律,并据此提出新的找矿思路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老湾金矿带及南部带状展布的老湾花岗岩体野外调查,并结合对钻孔观察研究后认为:老湾花岗岩体与老湾金矿带成矿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关系;老湾花岗岩体先行沿早期的老湾断裂充填就位,为成矿带来了热动力的同时提供了一定的矿质;其后,老湾花岗岩体沿老湾断裂向北逆冲推覆,推覆角48°~59°不等,且上陡下缓,盖在了赋矿地层龟山岩组之上;最后在燕山晚期以后又发生了NWW向的韧性剪切作用,掩盖了早期的断裂痕迹。老湾花岗岩体逆冲覆盖于赋矿地层龟山岩组之上的新认识,拓展了老湾金矿的找矿空间,预测资源量可达200t以上。  相似文献   

4.
双频偶极激电法在李坝金矿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公正 《矿产与地质》2003,17(4):545-548
李坝金矿区金矿(化)体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但区内构造复杂,第四系黄土覆盖层厚,必须运用物探方法寻找隐伏矿(化)体并解决断裂构造问题。根据矿化岩石与围岩幅频率之间存在明显盖异的特征,选用双频偶极激电方法测量,结果表明:双频偶极激电法在李坝金矿区可直接发现金矿(化)体,并根据Fs异常的平面分布特征可推断隐伏的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5.
抱板金矿带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带中的金矿床以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主,金矿化与蚀变作用、燕山期岩脉、NE向戈枕断裂及环形构造关系密切.矿带具有多缀控矿构造,矿床分布具有等距性.  相似文献   

6.
砂金沟区Ⅱ号角砾岩带规模较大,构造复杂。角砾岩是赋矿母岩,金矿(化)体与黄铁矿化关系密切,离矿(化)体越近,黄铁矿化越强,极化率就越高,矿化角砾岩与围岩有明显电性差异。在Ⅱ号矿化角砾岩带开展的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指导了钻探工程,解决了地质问题,成果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潘光松  胡桂明  向群  林芳 《贵州地质》2014,31(3):190-194
者桑金矿地表氧化矿已基本采完,现面临寻找接替资源,维持矿山生产的难题.矿山对深部原生矿未做工作,最近在进行生产勘探时有少量深部钻孔发现原生矿,矿体受北东向断裂和侵入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控制;金矿化与基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原生矿的发现提供了深部找矿线索,本文试图从分析金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探索该矿的控矿条件及指出下步找矿方向,为矿山可持续发展、寻找金资源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上上河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系统地质剖面测量和开采坑道观察,初步对矿区控矿断裂特征及其与矿化关系进行了总结,确定了控矿构造的主次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和矿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控矿构造属右行走滑体系中R型张扭性断裂,且具有多期活动特点,成矿前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金矿体产出、规模严格受断裂控制,同时金矿化强度与断裂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且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9.
云南富宁安那金矿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那金矿赋存于中泥盆统坡折落组硅质岩夹薄层状灰岩中。东西向安那不对称褶皱构造是主要控岩控矿构造,次级北东向断裂和层间断裂是矿区的储(容)矿构造;矿区的金矿化与基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义寺山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东端,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赋矿围岩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中深变质岩系。金矿体与韧-脆性构造带关系密切。矿体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主,膨大收缩、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现象普遍。主要围岩蚀变为硅化、钾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金与多金属硫化物(尤其是黄铜矿和黄铁矿)及石英脉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化)体与原生晕异常叠合较好,对找矿有重要意义。硫化物石英脉、蚀变韧-脆性剪切带和围岩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中部逆冲推覆构造控制卡林型金矿的地震勘探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津津 《地质与勘探》2011,47(3):439-447
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矿集区,以普遍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为主要特征.在各金矿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均为重要的控矿构造.重力异常资料表明,金矿的发育与基底隆起关系密切.本文以几个典型金矿区及具有成矿远景的逆冲推覆构造为例,结合地震勘探资料及地表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逆冲推覆构造带在黔西南中部广泛分布,分别有走...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口子-八道卡地区岩金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口子-八道卡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额尔古纳地块北部.区内出露变质岩系为古元古界新华渡口群和新元古界震旦系加疙瘩群.侏罗纪中-酸性岩浆岩活动强烈.基底断裂构造呈近东西向,在侏罗纪形成一系列左行的压扭性北东向断裂构造及伴随的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金矿化体呈脉状、透镜体状发育在变质岩系、黑云二长花岗岩体的破碎蚀变带内或变质岩系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部位,受左行压扭性北东向断裂构造与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金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关系密切.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化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或地幔,成矿热液属富碱质的、具有弱还原性质的岩浆热液.依据区内金矿成矿作用特点,总结了金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卡恰金矿位于化探Au、As、Sb异常浓集中心,受断裂控制;金矿(化)体分布于下—中石炭统所夹火山岩中,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矿石主要为含金黄铁(褐铁)矿化破碎蚀变安山岩,矿化蚀变强度与金矿(化)体品位正相关。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分支脉状,厚度变化大,品位不均匀,属低品位金矿床。该矿成因与火山作用、构造作用和低温热液蚀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甘肃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地区,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活动及中性岩脉的侵位关系密切,但成矿前期构造控矿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开展早子沟金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可为分析矿床成矿机制、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早子沟金矿区主要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控矿断裂,根据断裂的相互切割关系推测,NW向断裂形成最早,SN向和NE向断裂次之,近EW向断裂形成最晚。矿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金矿化及其展布特征显示,NE向断裂控制的矿体成矿早,矿体规模最大;受近EW向断裂控制的矿体发育两期矿化,矿化强度高。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活动与金成矿作用关系分析,认为区域性的夏河–合作断裂构造带控制了早子沟金矿床的产出,早子沟矿区内不同方向的次级断裂多期次的活动叠加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推测早子沟金矿床两阶段的断裂活动控制了两阶段的金矿化作用,从而建立了早子沟金矿控矿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模式。认为矿区下一步勘查工作重点应放在NE向断裂深部和近EW向断裂控制的缓倾斜矿体,尤其是近EW向断裂与其他控矿断裂交汇部位,是寻找叠加矿化富矿段的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5.
老寨湾金矿控矿层位时代及控矿因素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主要金矿化层为下奥陶统老寨组(O1l),而非下泥盆统坡松冲组。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不整合面+岩性等多因素的综合控制,矿体富集的空间部位与断裂构造及深部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丰富和扩展了滇东南地区加里东不整合面控矿理论的内涵,明确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6.
大东南岔东区金铜矿区位于延边优地槽褶皱带东部、春化—四道沟中间凸起西侧,区内已发现33条金铜矿(化)体,26条矿(化)体赋存在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内,7条矿(化)体赋存在五道沟群内。与矿体关系最密切的矿化为褐铁矿化,褐铁矿化的强度大则金品位就高。矿体受近南北向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向深部寻找复式岩体[4]是本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阿希金矿主要蚀变类型及其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董连慧 《地质与资源》2001,10(3):129-132
阿希金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成矿与破火山口(火山机构)环状断裂构造系统有关,属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型大型金矿.阿希金矿近矿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叶腊石化、绿泥石化等,以主矿体为中心向两侧共划分出6个蚀变矿物组合带,其中强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云南人头箐金矿位于北西向洱海-红河断裂与近南北向程海-宾川断裂夹持部位,区内赋矿围岩地层主要为奥陶系迎凤村组第三段(O2y3),岩性为薄层状粉砂岩、石英砂岩。构造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北东向的响水断裂带是程海-宾川断裂南段的组成部分,多期次活动特征明显,是区内一级构造。近矿围岩蚀以钾长石化、硅化为主,其次为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均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该金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吉东杜荒岭金矿区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荒岭金矿赋存于燕山晚期的石英闪长(斑)岩中,严格受近E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等。具较明显的蚀变分带,自中心向外可分为黄铁绢英岩、石英娟母云母和青磐岩带。蚀变演化可划分为早成矿期、中成矿期和晚成矿期蚀变。金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尤其与硅化、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最为密切,为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金窝子矿田控矿构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金矿化类型多样。经研究,金窝子矿田的形成与中天山地块向北山裂谷带逆冲推覆作用有关。逆冲推覆造就了金窝子矿田北、中、南3个不同性质的断裂带及不同的金矿化物理、化学环境,并分别控制了金矿田与其相关的金矿化类型及其成矿作用和金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