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ann 50SL高温高压流变仪作为经典的钻井液流变性能测试仪器,为高温钻井液体系的研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采用原装的Fann 50SL流变仪做高粘流体的流变性能测试时,发现流体容易出现爬杆的现象,这个问题会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实验的重复性较差,甚至会由于上爬的样品污染外转筒轴承,导致轴承锈死和驱动电机烧毁的严重问题。通过分析这类流体的流动特性和Fann 50SL的测量原理,找出了影响高粘流体测试数据准确性的原因,并据此设计了2款防爬杆结构,实际安装在Fann 50SL流变仪上使用后,有效地解决了高粘流体的爬杆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山寨钨多金属矿床处于粤东梅州地区,位于莲花山断裂带的北西侧,属新华夏系第二个隆起褶皱带南段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南缘交接复合部位。研究基于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对该矿床含矿石英脉中的10个石英包裹体片中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从而为探讨其流体性质及成矿机制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主要有五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分别为:富液相、富气相、纯液相、纯气相以及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选取富液相流体包裹体和少量的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进行测温。据温度测试结果推测,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经历至少两次流体活动。富液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较广(156℃~380℃),可分为低温区间(181℃~240℃)、高温区间(261℃~338℃);含CO_2三相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290℃~347℃)与富液相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温区间的较为一致,但三相流体包裹体盐度(0.4%~4.9%)低于富液相包裹体(1.2%~12.5%)。从本次实验结果推测高山寨钨矿床成矿机制为: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高温阶段发生流体沸腾作用,导致部分金属矿物发生沉淀;低温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自然冷却作用及与低温低盐度的流体混合作用,导致金属矿物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胡兴艺 《水文》2019,39(2):72-75
流量测验常见方法有常规水文缆道流速仪法、超声波时差法、声学多普勒流速(ADCP)、雷达波流速等,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场合。文丘里现象被广泛用来测量封闭管道中单相稳定流体的流量,依据伯努利定律可知流速的增大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即受限流动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的文丘里效应,根据该效应,可通过河段文氏等效,获得估算的天然河流水体流量。经实例验证,该方法计算精度较高,达到流量测验规范要求,可作为流量估算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赣中徐山钨矿属于典型的"三位一体"的矿床,即集石英脉型、矽卡岩型、花岗岩型钨矿床于一体的矿床类型。其符合赣南-粤北地区的典型的"五层楼+地下室"的成矿模式。通过对该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分析,探讨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属中高温(170~210℃)中低盐度(7%~13%)、低密度(0.8~0.95 g/cm3)流体类型。并与赣南、赣北典型的钨矿床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显示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可能是造成赣南伴生锡为主,而赣北伴生铜为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安徽铜陵胡村南铜钼矿床流体成矿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村南铜钼矿床是在安徽铜陵铜(金)矿集区中发现的第一个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钼矿床,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文章对该矿床进行了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的流体成矿过程。胡村南铜钼矿床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高温气成热液期、中高温热液期和低温热液期3个成矿期。高温气成热液期发育钾长石化和矽卡岩化,中高温热液期发育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绢云母化,而低温热液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化。其中,中高温热液期为主要矿化期,形成辉钼矿和黄铜矿等多种硫化物网脉。高温气成热液期矿物中发育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中高温热液期矿物中也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但可见少量的富气相包裹体,低温热液期矿物中只发育富液相包裹体。从高温气成热液期经中高温热液期到低温热液期,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从435℃以上,经203~458℃,降低到156~276℃;盐度w(NaCleq)从14.0%~64.9%,经4.6%~47.5%,降低到1.0%~15.5%。成矿流体在其演化过程中发生过不混溶作用和沸腾作用。不混溶作用发生在气成热液期,使成矿流体中的成矿元素大量富集。沸腾作用发生在中高温热液期,导致成矿流体中的成矿元素卸载而沉淀出大量金属硫化物。  相似文献   

6.
自由对流及其对成岩作用和烃类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溅辉 《地质论评》1998,44(2):165-171
自由对流是一种由于流体的密度变化而产生的流体的运动。在沉积盆地,随深度增加,流体的温度也升高,升高的温度可引起流体的热膨胀作用,从而导致地下流体密度随深度而降低,产生垂向密度差。在一定的条件下,该密度差可导致流体产生自由对流。自由对流的流体在运动过程中搬运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烃类。由于这些矿物质和烃类的溶解度几乎都与温度有关,因此在对流圈的高温和低温部位,将出现一些矿物质和烃类的溶解、析出或沉淀,从而对成岩作用和烃类运移、聚集构成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冲锤动力学方程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晓平 《地质与勘探》2018,54(4):801-809
为了优化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结构,本文建立了该型冲击器的数值模拟程序,用于之后结构参数与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基于流体连续性方程、水击现象、水垫阻力、伯努利方程、压力损失等理论,建立了阀锤系统在三个运动阶段的力学模型;以冲锤或活阀为受力分析对象,建立了阀锤系统在每个阶段的动力方程;基于有限差分原理,利用MATLAB GUI进行程序编写,建立了数值模拟程序,运用实验数据拟合修正后的数值模拟程序输出性能参数与该型液动冲击器在实际工况下的输出性能参数基本一致。通过对背压的研究,阐述了背压的组成;利用建立的程序探究了背压对差动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洪水冲刷作用下长输油气管道裸露管段发生位移变形时的安全状态,提出了基于应变能熵的管道定量风险评价计算方法。介绍了洪水冲击管道时的受力状态,建立了更为贴近实际的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通过熵理论和能量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应变能熵的失稳风险评价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实例计算表明:应变能熵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洪水作用下管道的失稳风险计算,跨长、壁厚、内压等因素均会对管道的安全状态产生影响。该方法简便实用,且更充分利用了管材的力学特性,可以为生产运营提供参考及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在役油气管道因腐蚀导致的穿孔泄露等问题,基于GM(1,1)模型及Markov理论,建立了一种管道腐蚀深度预测新方法。首先,利用检测数据建立灰色方程,对油气管道腐蚀深度进行趋势预测;然后,根据趋势预测值进行状态划分,利用马尔可夫理论建立滑动转移概率矩阵,通过管道状态变化对管道腐蚀深度进行预测;最后,以胜利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孤六联阀组-孤岛首站集输管线试验段为例,对管道腐蚀深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有更高的可信度,能够更好地指导管道的检查维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聚焦碳酸盐岩微观渗流特性与破裂机制的研究,开展了岩石破裂过程中管道-裂隙水流动可视化试验,基于岩石块体尺度试验结果定量分析管道流体向裂隙流体过渡的流态演化过程,研究多级荷载对管道-裂隙水流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流态稳定性与破裂状态相关,管壁破坏初期管道流主要以层流为主,局部管壁劈裂造成管道流体时域性流态交替,管道流体向裂隙流体转变的前兆特征主要表现为过渡流态临界转换点。碳酸盐岩破裂过程中管道流体向裂隙流体过渡过程具有分数演化特征,分数指数能够定量刻画管流和裂隙流的临界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11.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达布矿区色日普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日普金矿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达布斑岩铜钼矿床外围。本文对该矿床矿体中赋存于含矿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以及氢氧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3个大类和5个亚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17~377℃,流体盐度范围为2.57%~45.59%NaCleqv,成矿流体早期为高温、高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成矿期为中高温、中盐度H2O-NaCl-CO2体系,成矿晚期为中低温H2O-NaCl体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除CO2外,还含少量CH4、N2等。据测温结果估算的成矿压力为120~130 MPa。通过对该矿区石英和硅化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研究得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具有显著岩浆贡献的携带金属成矿物质的热液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卡而却卡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祁曼塔格地区,通过最近几年找矿成果显示其找矿潜力巨大。此次研究主要从包裹体测温入手,探讨流体包裹体的成因意义。并且通过对包裹体进行拉曼探针分析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说明了流体的化学成分以及流体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卡而却卡斑岩矿化带和矽卡岩矿化带流体之间的关系。对卡而却卡矿区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研究表明,斑岩矿化带和矽卡岩矿化带成矿流体均分为高温、高盐度流体和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两个端元,其中斑岩矿化带绢英岩化阶段是成矿主要阶段,均一温度集中区间为260~400℃,而矽卡岩矿化带矽卡岩期湿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也集中于260~400℃,该时期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阶段。可以看出,二者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吻合。并且各自温度区间均有很好对应。通过对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卡而却卡矿区成矿流体均来源于岩浆水,但斑岩型矿床流体局部存在着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显示出明显的“d18O飘移”现象。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卡而却卡成矿流体为一套以H2O-CO2-NaCl-CH4为主,含有微弱 H2S和N2的复杂组分体系。 综上所述,卡而却卡斑岩型矿化带和矽卡岩型矿化带二者属于同一成矿系列,即碰撞后伸展导致酸性岩浆活动而形成的斑岩-矽卡岩铜钼铅铁多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连续排泄水箱难以模拟岩溶泉断流现象,通过将表层岩溶带调蓄水箱对管道水箱的补给设置为迟滞排泄模式,模拟岩溶断流泉水文过程,并应用于丽江市黑龙潭岩溶泉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泉群流量动态及断流现象;当降雨量明显增大时,通过表层岩溶带调蓄水箱进入裂隙水箱的水量变幅不明显,而管道水箱的分配水量迅速增加,反映了集中补给的大气降水在岩溶系统中形成快速流的过程;黑龙潭泉群水量的绝大部分(82%~95%)来自于管道水箱,岩溶水流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不均匀性易导致泉群断流。该研究提供了将水箱模型应用于岩溶断流泉模拟的参考,有助于理解该类型岩溶水系统的水文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月28日, 广西凌云-凤山地区在特大强降雨活动之后发生密集的浅源低震级地震活动,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震群活动是否与强降雨有关, 强降雨是否可以触发震群活动, 仍存在争议.基于该地区地震构造背景, 对震群的活动特征、震源机制解及其与断裂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并建立了断层内流体孔隙压力触发断层滑动的力学模型.该浅层震群活动的发生时间、震中位置和活动频次均与特大强降雨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认为岩溶地区长期干旱和地下水缺乏有利于地壳浅层的应力积累.地表流体很难通过下渗扩散触发断层的完全解锁和深部滑动, 但岩溶裂隙和管道有利于地表流体快速汇聚下渗, 引起断层浅层强度的弱化, 导致断层部分解锁滑动.并在断层附近形成局部应力场异常和离散的封闭性超压流体, 触发密集的浅层低震级震群活动.   相似文献   

15.
赣南木梓园钨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梓园钨矿床是赣南地区一中型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利用地表云母线、石英线等矿化标志带寻找隐伏石英脉型矿床的典范。本文对木梓园矿床含黑钨矿石英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并运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试技术对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至少记录了两期流体活动。这两类流体分属中-高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和中-低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在木梓园钨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中,高温阶段发生了小规模的沸腾作用,并由此导致成矿流体中部分金属络合物分解进而沉淀成矿;低温阶段则主要经历了自然冷却过程,流体中矿质的沉淀则主要由温度的降低引起。  相似文献   

16.
矿山村铁矿是邯邢地区的一个中型矽卡岩型铁矿。通过对该铁矿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流体包裹托气液相成分等诸多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其成矿流体属中高温(110℃~530℃)、中高盐度(18.0%~21.0%)、K+-Na+-Ca2+-Mg2+-Cl--SO42--F-体系;气相成分以H2O为主,次为CO2、CH4、H2,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部分来自大气降水。因此认为矿山村铁矿在成矿过程中由于与之关系密切的岩体多期次侵位活动,带入新的热源,由于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铁质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7.
区域成矿流体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矿流体是富含挥发份、碱金属的含矿卤水 ,其中碱金属来源于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海水及通过水岩作用从岩石中萃取等 ;而挥发份来源于地幔、水岩作用与有机质分解作用。成矿流体中的硫也是多来源的 ,硫的活度与氧逸度有关 ,高温还原环境H2 S的活度降低 ;成矿流体的同位素分馏与水岩作用强度有关 ,控制同位素分馏的基本因素是温度及水岩比值。根据成矿流体的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 ,可以分类为高温硅钾卤水、中温碳酸盐卤水及低温硫酸盐型卤水。成矿流体没有固定的来源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 ,任何来源的热水流体都可以形成成矿流体。控制成矿流体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热增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文中根据地质作用类型对区域地质流体进行划分 ,可分为岩浆作用区域成矿流体 (以高温硅钾卤水为主 ,可以有高温到中低温的流体分带 ) ,沉积作用区域成矿流体 (以中低温碳酸盐及硫酸盐型卤水为特征 ) ,大洋盆地区域成矿流体 (与岩浆岩区域成矿流体类似 ,有高温到低温的流体分带 )和变质作用区域成矿流体 (变质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流体类型混合 )。  相似文献   

18.
任建亭  侯庆志 《岩土力学》2008,29(3):645-650
考虑土体-结构-流体耦合作用,研究流体脉动对浅埋输液管道轴向应力的影响.基于流固耦合、管-土耦合理论,建立了浅埋管道动力学分析模型,应用力平衡条件,推导了浅埋管道的静力及动力方程,并利用行波方法求取了动力方程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管道应力特性.结果表明:流固耦合对浅埋管道应力有较大影响,较小幅值的压力脉动可使管道应力大幅增加.同时,讨论了管道埋深、土质条件及管道半径对管道应力的影响.在相同流体脉动激励下,管道应力随覆盖层厚度、土体刚度、管道半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喷流沉积系统(SEDEX)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喷流沉积铅锌矿床。最新的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发育有完整的巨大的喷流沉积系统。本文的成矿流体初步研究表明,代表喷流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的温度、盐度范围非常宽,多期次的流体活动强烈,具有喷流系统管道相的明显特征。代表近喷口相的产于厚层状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旁侧的碳酸盐中包裹体个体大,温度高,亦有明显的形成于未喷出海底的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碳酸盐(大理岩)与网脉状蚀变岩有相同的H2O-NaCl-CO2流体类型,温度稍低,流体从管道相流向非层状矿体,具有继承性。层状矿体流体的均一温度及冷冻温度范围与非层状矿体基本相同,但缺少大气液比包裹体,缺少含子矿物包裹体及流体中的CO2组分,均一温度略有降低。分析认为层状矿体的流体与非层状矿体有一定的继承性,可能来自喷流沉积系统的喷出海底的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喷流管道。  相似文献   

20.
孙康  曹毅  张伟  赵洋 《现代地质》2021,35(5):1371-1379
安徽青阳铜矿里钼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夕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流体来源与演化过程。基于脉体穿插和矿物交代关系将铜矿里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早期夕卡岩、晚期夕卡岩、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矿物5个阶段。显微观察表明铜矿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早期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高盐度的特征,而晚期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的特征。结合已有的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铜矿里矿床早期热液为岩浆热液,晚期有大气水加入。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中出现富液相、含子晶三相和富气相包裹体共存的现象,且这些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但均一方式截然不同,表明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铜矿里钼多金属矿床中钼元素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