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γ射线暴是宇宙中恒星尺度的最剧烈爆发现象。γ射线暴瞬时辐射结束后,进入余辉辐射阶段。X射线耀发是γ射线暴X射线辐射衰减过程中出现的短时标闪耀现象。X射线耀发的脉冲轮廓具有不对称性,其上升时标小于下降时标。在部分γ射线暴中,X射线耀发的亮度达到瞬时辐射的亮度。X射线耀发的持续时间与峰值时间具有线性关系。X射线耀发的光谱比X射线余辉的光谱硬。早期X射线耀发与晚期X射线耀发相比,其脉冲轮廓较窄,光谱较硬。X射线耀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类似于γ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物理过程。在火球(fireball)模型中,内部壳层之间发生碰撞,产生的内激波加速电子,电子的同步辐射产生X射线耀发。当火球扫过星际介质,外激波加速电子时,电子的同步辐射也可产生X射线耀发。在光球(photospere)模型中,能量耗散发生在光学厚的区域,热辐射的光谱峰值落在X射线能段附近,γ射线暴的喷流在光球半径处会产生X射线耀发。如果射线暴喷流由坡印亭能流主导,喷流就会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磁场的不稳定性使磁场发生耗散,产生的能量形成X射线耀发。γ射线暴的喷流具有几何效应。一部分同步辐射可能发生在喷流辐射面的高纬度处。由于曲率效应(curvature effect),各向异性辐射与各向同性辐射相比,X射线耀发的峰值出现较晚。此外,在γ射线暴发生后,黑洞会间歇性地吸积外部介质。在吸积过程中,黑洞周围的磁场会调节吸积的速率和喷流中的能量,这是出现多个X射线耀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宇宙喷流现象的普遍发现,对于展源形成的束模型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此模型的理论框架下,主要传能机制是通过从星系中心喷射出的气流。根据这一模型,本文介绍了对喷流的能源,扩张,热斑形成和喷流弯曲等问题的研究情况;并从观测角度介绍了对展源性质的统计分析和喷流的一些观测性质。尽管喷流的物理状态还不很清楚,但不少观测事实显示着喷流中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的存在。这种不稳定性并不总使喷流瓦解,但能够改变喷流的形态,并通过对非热粒子的加速,增强喷流的光度。近几年来对喷流中不稳定性的研究所取得的较大进展,加深了我们对展源形成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非均匀锥形喷流模型中,电子数密度、磁场强度随着到喷流顶点的距离呈幂律分布.该模型能成功解释活动星系核喷流核心区域的平谱射电辐射,但已有的模型计算只适用于喷流运动方向与视线夹角很大的情况,所以需要建立适用于任何视角情况的非均匀锥形喷流辐射计算公式.普遍认为BL Lac天体中喷流的运动方向与视线夹角很小,推广后的非均匀喷流模型拟合了3个BL Lac天体的射电观测谱,确定了它们喷流中电子数密度、磁场强度等物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观测辐射谱拐折频率确定出锥形喷流离黑洞最近距离,对于这3个BL Lac天体,它们的锥形喷流离黑洞最近距离约为Schwarzschild半径.  相似文献   

4.
喷流的研究是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最使人兴趣的课题之一。在本文中,陈述了河外射电源中喷流在现阶段的观测阶段,讨论了某些典型的高能天体中喷流的特性。第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喷流的定义,产生和传播;也包括喷流的不对称性和统一的解释模式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曹新伍 《天文学进展》2002,20(1):95-103
对活动星系核中的喷流加速机制、观测特征有目前研究近况进行了评述。磁场在喷流加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磁场加速喷流模型中喷流加速区域的大小进行了估计。比较了不同的磁场加速喷流模型,并讨论了有序吸积盘磁场的形成与维持过程。简要地评述了活动星系核中吸积盘与喷流存在内在联系的观测证据,及中央黑洞与活动星系核的射电辐射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SDO/AIA(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2013年12月25日到26日的171?A观测,发现在活动区NOAA 11931西南同一区域连续发生了一系列同源喷流事件,选取了其中的12次比较典型的喷流作了分析研究.与大部分喷流有关的磁场结构在抛射的过程中都有明显的解缠运动,少部分的几个没有.有的喷流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慢速无解缠抛射阶段和快速解缠抛射阶段.有的喷流在发生前,观测到有亮点沿着磁拱底部从远离喷流的一端向靠近喷流的一端延伸,而在喷流过程当中,靠近磁拱底部的区域有两部分磁力线同时在做旋转运动.在最后一次喷流过程中,喷流底部的磁结构东南端有两个磁拱先后出现,同时在西北端有一个小磁环浮现出来.对比SDO/HMI(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的视向磁图发现,大约在第1次喷流出现之前4 h,一对正负磁极从有关磁结构的底部浮现,并且在整个喷流事件过程中一直在上浮.虽然在这12次喷流发生前后底部磁场整体上是浮现的,但是具体到每个喷流底部磁场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有的喷流底部的磁拱附近磁场既有浮现过程又有对消过程,而有的喷流底部磁场附近只有明显磁浮现或者磁对消过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超光速运动的要点是求出正喷流和反喷流的多普勒因子,在传统方法中,反喷流的方向取向正喷流的反方向,其流还相等,正确的方法是先从由局部抛射和哈勃流组成的正喷流中,用狭义相对论的合速公式分解出局部抛射速度,然后从哈勃流和反方向的局部抛射速度导出反喷流的速度和方向,这就是本所求出的结果。本的主要目的是比较用传统方法和本方法所得的反喷流的多普勒因子的值,最后解和15个超光速源,其结果显示传统所得的  相似文献   

8.
VLBI观测表明,TeV伽马射线Blazar(耀变体)的喷流运动视速度远小于MeV/GeV伽马射线Blazar,然而TeV伽马射线辐射流量的快速变化却要求这些Blazar的相对论喷流速度与MeV/GeV Blazar的相当.对于这一矛盾,目前有多种解释.为了检验这些模型,我们收集了VLBI对Blazar喷流运动的监测数据,样本包括86个FSRQs(平谱射电类星体)、22个BL Lac天体,共108个Blazar;从统计上研究了,该样本中各Blazar最大视速度喷流节点的位置与射电光度相关关系.结果表明,Blazar最大视速度喷流节点的位置与射电光度有较强的相关关系,随着Blazar射电光度的减小,喷流中最大视速度VLBI节点的位置到VLBI核的距离逐渐变小.这意味着,TeV伽马源(低光度Blazar)的喷流减速区距离VLBI核较近,喷流从高能辐射区到VLBI可分辨尺度已经减速,支持减速喷流模型对TeV伽马射线Blazar上述矛盾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正>活动星系核(AGN)是一类特殊的活动星系,核心存在着猛烈的活动现象和剧烈的物理过程.耀变体(blazar)是活动星系核的一个子类,其具有相对论性喷流且喷流视角很小,因此集束效应较强,观测到的辐射基本都来自于喷流.相对论性喷流物理还很不清楚,如喷流的形成、喷流的准直和喷流的物质成分等.耀变体多波段辐射为喷流主导,为研究喷流物理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室.本论文第1章介绍了AGN和blazar研究的部分进展.第2章进一步介绍了blazar常用的喷流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早期的文章中,基于耀变体(Blazar)的知识,我们预言了在射电噪活动星系核(AGN)中心10kpc范围内X射线喷流的存在。钱得拉(Chandra)卫星最近对低功率射电星系的X射线观测与我们的预言相一致。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kpc尺度喷流中的电子加速,并建议通过对强的FRⅡ射电星系中所预言的X射线喷流的钱得拉卫星的X射线的观测,来研究红的耀变体中的康普顿冷却以及在内部致密喷流和大尺度延伸喷流间环境的不同。以上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检验我们的关于射电噪活动星系核中kpc尺度X射线喷流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在早期的文章中,基于耀变体(Blazar)的知识,我们预言了在射电噪活动星系核(AGN)中心10 kpc范围内X射线喷流的存在.钱得拉(Chandra)卫星最近对低功率射电星系的X射线观测与我们的预言相一致.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kpc尺度喷流中的电子加速,并建议通过对强的FR Ⅱ射电星系中所预言的X射线喷流的钱得拉卫星的X射线的观测,来研究红的耀变体中的康普顿冷却以及在内部致密喷流和大尺度延伸喷流间环境的不同.以上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检验我们的关于射电噪活动星系核中kpc尺度X射线喷流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射电星系3C390.3在历元1989.29及6cm波长的VLBI观测数据的多软件包成象,辨认出其弱秒差距尺度喷流中几个分离的节,将它们和以前发表及未发表的同一波长的成象结果比较,显示了该源弱秒差距尺度喷流的弯曲和反喷流,并重新证认了喷流中节的视超光速运动。  相似文献   

13.
射电星系根据射电形态可以分为FRⅠ和FRⅡ两类,而根据其光学光谱特征可以分为低激发和高激发射电星系。它们在观测上表现出不同,其原因并不清楚,部分原因是喷流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FR Ⅰ和FR Ⅱ的中央引擎吸积模式不同导致的。为了检验这些源是否存在尘埃环,用CLOUDY程序模拟3C 288射电源的光致电离模型,发现理论得到的电离光度远大于实际观测到的光学核光度,这说明在3C 288中确实存在遮挡效应。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个结论,又根据尘埃消光来验证高喷流射电功率星系中的遮挡效应是尘埃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南天区20个河外射电源的VLBI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报道南天区5GHz普查式观测结果,首次观测是在1992年11月期间进行的,共观测23个河外射电源,获得了20个河外射电源的VLBI高分辨率的射电图象,有15个射电源呈现核喷流结构,1个有双向喷流,3个未分解,未发现有致密双源,在16个核喷流(包括一个双向喷流源)源中有11个呈现弯曲喷流现象。此外还首次发现了3个源中可能有超光速运动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射电星系3C390.3在历元1989.29及6cm波长的VLBI观测数据的多软件包成象,辨认出其弱秒差距尺度喷流中几个分离的节,将它们和以前发表及未发表的同一波长的成象结果比较,显示了该源弱秒差距尺度喷流的弯曲和反喷流,并重新证认了喷流中节的视超光速运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南天区5GHzVLBI普查式观测结果.首次观测是在1992年11月期间进行的,共观测了23个河外射电源,获得了20个河外射电源的VLBI高分辨率的射电图象.有15个射电源呈现核喷流结构,1个有双向喷流,3个未分解,末发现有致密观源.在16个核喷流(包括一个双向喷流源)源中有11个呈现弯曲喷流现象.此外还首次发现有3个源中可能有超光速运动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求解类星体的喷流和反喷流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哈勃流所起的作用.超光速反喷流的观测波长应是λcj=(δ/δ′)λob,这里δ和δ′分别是正喷流和反喷流的多普勒因子,λob是正喷流的观测波长.由于多普勒因子的作用,(δ/δ′)值是较大的,对于大多数超光速源可大到两个数量级,远远超出一般VLBI的观测波长范围.不过,也有些超光速的(δ/δ′)值小于10,足以观测它们的反喷流.因为反喷流的波长值主要由哈勃流常数H0所决定,一旦测定反喷流观测波长,即可反过来估计H0的值.本文提出寻找类星体蓝移谱线的方法,这些类星体以高速向视线方向抛射物质而形成吸收线.我们在文献中找到18条可能的蓝移谱线.  相似文献   

18.
高度准直的相对论性喷流和低速的喷流存在于很多天体系统中。尽管不同天体系统的尺度不同,但这些喷流具有相似的形成机制,被普遍认为是中心天体周围吸积盘转移角动量而不损失过多质量的有效方式。简要介绍了目前主流的几种吸积盘驱动喷流模型,列举了原初恒星体、X射线双星、活动星系核等典型的吸积供能天体,并介绍了相关理论模拟及实验模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Blazar天体的辐射性质,提出一种新的喷流模型,即具有幂律分布的极端相对论电子团从中心核注入喷流等离子体中,它在一定的注入速度下,不仅能在喷流等离子体中激发等离子体湍动,产生电磁波的相干辐射,而且能产生强的同步辐射。利用等离子体的弱湍理论,我们研究了极端相对论电子团在喷流等离子体中的辐射过程,并详细研究了它在解释Blazar天体辐射特性中的应用,本文认为,Blazar天体的不稳定辐射与极端相对论电子团的无规注入、喷流等离子体的物理环境瞬息变化有关。Blazar中快速变化的辐射偏振角摆动。产生于相对论电子团在湍动等离子体中的同步辐射过程。另外,X选和射电选的BLLac天体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喷流等离子体的运动状态和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具有哈勃流的相对论抛射运动学(II)15个超光速源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光速运动的要点是求出正喷流和反喷流的多普勒因子.在传统方法中,反喷流的方向取为正喷流的反方向,其流速相等.正确的方法是先从由局部抛射和哈勃流组成的正喷流中,用狭义相对论的合速公式分解出局部抛射速度,然后从哈勃流和反方向的局部抛射速度导出反喷流的速度和方向.这就是本文所求出的结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比较用传统方法和本文方法所得的反喷流的多普勒因子的值.最后解得15个超光速源,其结果显示传统方法所得的反喷流多普勒因子的值,除以红移z的函数,f(z)=1.010z2+1.992z+0.993,就得到本文所得的反喷流多普勒因子的值;在z=0.0569-2.367范围内,上式的标准误差为000828.应用本文方法,若有足够多的超光速和亚光速源的数据,有可能提供测定哈勃常数H0和在活动类星体中寻找蓝移吸收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