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早在四十年代苏联学者A.A.萨乌科夫(1946)根据汞的电离能高,易于还原,在自然界倾向于成自然汞,以及自然汞具有特别高的挥发性能和强大的穿透能力,曾预言它是一种良好的探途元素。五十年代中期E.A.谢尔盖耶夫(1955—1956)首次用比色法在汞矿床上方圈出了壤中气汞异常。证明了A.A.萨乌科夫的预言是正确的。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比色法测定壤中气中的汞过于繁杂,灵敏度和精确度太低,未能取得明显的地质效果,随后壤中气汞量测量的研究一度  相似文献   

2.
汞作为全球性污染物已经引起全球学者的极大关注[1,2]。它在大气中的化学行为对其全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3]。95%以上的大气汞为气态汞(TGM)[4],气态汞主要包括气态单质汞(GEM)和活性气态汞(RGM)。大气汞背景参考值仅为1.5~2.0ng/m3[4],因此有必要建立  相似文献   

3.
试论汞矿构造控制的机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知名的50多个汞矿床几乎都分布在两个汞矿带上(图1),一个是太平洋汞矿带:该带从加拿大的滨奇湖开始,经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新西兰、日本到苏联;另一个是地中海汞矿带。它从西班牙的阿尔马登开始,经葡萄牙、意大利、南斯拉夫、匈牙利、摩洛哥、土耳其到苏联的克里米亚和外高加索等地。我国汞矿带恰好位于上述两个汞矿带的交接部  相似文献   

4.
一、放射性测井的历史放射性测井法是近几十年来,在原子物理学和其他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苏联1934年即由Г.В.高舒柯夫等创造了伽玛测井法(ГК),以后苏联学者又相继发展和创造了中子伽玛测井法(НГК)、中子密度法(ННК)、  相似文献   

5.
阿尔泰震旦系地层层布在中苏边界、中蒙边界一带,广泛出露一套绿色浅变质岩系。前人曾对该套地层进行过研究,1935年苏联学者将此划为卡宾岩系;1955年地质部十三大队苏联专家将其划为“哈巴河群”(O_(1+2)hb)。由于在这套变质岩系中未找到化石,因此对  相似文献   

6.
据1991年5月15日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所《医学信息》第10期的报导,一种治疗铅、汞等金属中毒的新药“二巯基二酸”被美、日、苏等国广泛使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首先研制的新药二巯基丁二酸(DMSA),是首次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中国人研制的新药。1958年该所已研究了二巯基丁二酸钠,并开始用于临床,治疗铅中毒和汞中毒。1975年以后,相继在日本、苏联和美国等国也开展了临床使用。该药已列入我国药典作为国家基本药物,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用于铅、汞、锑和砷等中毒解救,并对肝豆状核变性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安作相 《地质论评》1958,18(6):438-439
关于石灰岩缝合线构造的成因题问,早就引起了研究沉积岩的学者们的注意,并且各说不一。远在1828年克劳丁(Kloden)即提出了缝合线这一名词——Stylalithes sulcatus。关于它的成因,按目前国外学者的意见大体可分为两类,即溶压说及缩压说。主张溶压说的苏联学者,可以什维佐夫(M.C.  相似文献   

8.
尼日利亚石在我国的发现及其晶体结构初步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尼日利亚石(Nigerite)是B.雅柯布逊(Jacobson)和J.S.维布(Webb)于1947年在尼日利亚的伟晶岩中发现的;F.A.巴尼斯特(Bannister)、M.H.海依(Hey)和 H.斯特德勒(Stadler)作过详细的矿物学研究。此后,1956年,苏联学者Л.Л.  相似文献   

9.
陈履安 《地质论评》1984,30(2):114-125
汞主要以辰砂(HgS)形式存在并产出于热液(包括各种成因的热卤水)矿床中。我国的汞矿床多为碳酸盐建造中的层控单汞矿床,根据矿床的地质研究和与辰砂共生的水晶包体分析以及硫同位素测定,表明运矿流体是高盐度的,其硫源为海相沉积硫酸盐。我国不少学者推断,我国绝大多数汞矿床与火山岩浆无直接联系,却与热卤水有着紧密的成因关系;有  相似文献   

10.
杨敏之 《地质科学》1958,1(2):12-17
貴州玉屏县万山场汞矿床为湘黔边境汞矿帶著名汞矿区之一。田奇瓗(1938,1939,1940-1942年)、刘国昌(1938,1943,1944,1947-1948年)对矿区的地層,構造和成矿作用做过研究。周德忠、李文炎(1955-1958年)在勘探队/的实际資料的基础上对控制汞矿分佈的構造、岩性特征做了进一步的闡述。  相似文献   

11.
前言1975年至1978年,我们利用壤中气汞量测量技术(简称汞法),在硅灰岩单铀型和铜铀型及铀汞钼型等八个铀矿床(点)上进行了方法试验,结果测出了清晰的壤中汞蒸气异常。该方法的特点是探测深度大,工作效率高。然而,汞法找铀矿毕竟还是个新课题。在这些铀矿床上为什么会有汞蒸气异常?壤中汞蒸气晕在这类铀矿床上的分布有什么特征?是否具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华南稀有元素矿化花岗岩成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0年代末发现稀有元素矿化花岗岩北尼日利亚含铌铁矿花岗岩以来,关于它的成因就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开始,认为它们是岩浆成因的,到50年末—60年代初,以A·A·别乌斯为首的一些苏联学者提出了交代成因说,把这类花岗岩称之为“变花岗岩”,到70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中间(过渡)观点,在苏联有一些学者(B·N·科瓦连科,M·B·库兹明科等)又重新提出岩浆成因说。  相似文献   

13.
苏联《经济报》(《?》)指出,苏联在完成(1976~亚这样的新区方面几乎没有做什么工作.该报说,所找到的矿产主要是铬、锌、铝、钨、钽、汞、萤石和天然气,其大部分位于生产开发区附近,或者位于发达的地区.该报说,50万之多的地质队伍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它们有着值得重视的缺点.15个加盟共和国中仅有5个生产率按所要求的数量长.25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尔泰震旦系的初步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阿尔泰山震旦系展布在中苏、中蒙边界线以南,为一套绿色片岩相的浅变质岩系。1935年,苏联学者划为卡宾岩系;1955年,地质部第十三大队苏联专家将其划分为“哈巴河群”。新疆地质局区测大队六分队于1978~1979年在阿尔泰山北部哈拉斯一带工作时,在该套变质岩系中采到早震旦世微古植物化石,定名为哈拉斯群(下震旦统)。  相似文献   

15.
成岩成矿过程,温度、压力、成分、PH值、Eh值、密度等参数是十分重要的。矿物包裹体研究中,我们对温度,成分等参数的研究注意得较多,对压力则注意得不够。原因倒不是压力不重要,而是其难度较大。在国外,苏联学者列姆列英在1955年首先提出一种测压方法。随后,苏联的卢阿克霍夫(1973),普尔托夫(1971)分别提出了利用CO_2包裹体测定压力的方法。在西方,G.C.肯尼迪(1954,1962)曾对NaCl—H_2O和CO_2体系作了精确的  相似文献   

16.
受历史汞矿开采活动影响,万山汞矿区稻田遭受了严重的汞污染。为了查明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的汞污染现状以及评估其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系统采集了受汞矿区影响的五条主干河流沿岸稻田土壤进行汞含量分析,评价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并与2008年以来该区域稻田土壤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的总汞含量为0.21~207 mg/kg,几何平均值为(4.26±4.83)mg/kg;甲基汞含量为0.42~13μg/kg,几何平均值为(1.81±1.93)μg/kg。59%的稻田土壤处于重度汞污染,75%的稻田土壤存在极强的汞潜在生态风险。与已往数据相比,稻田土壤汞含量在2012年后呈下降趋势,基本反映了当地汞防治措施的执行效果。为了避免稻田土壤汞污染引起的安全健康风险,今后应采取除污染源治理以外的土壤修复措施或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对于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压压汞实验法是目前研究页岩孔隙结构、孔径分布广泛使用的方法。有学者对汞在石墨烯材料中润湿性研究发现,液态汞在孔隙中的界面张力γ和润湿角θ是孔半径r的函数,根据这一认识将Washburn方程中的界面张力γ和润湿角θ视为定值的传统数据处理方法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理性,因此需要对Washburn方程进行参数校正。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样品为例,进行高压压汞实验,利用校正前后的Washburn方程处理压汞数据,结果发现参数校正后得到的微孔(<2 nm)体积占比,比校正前微孔体积占比增加了118%,中孔(2~50 nm)体积占比减小了7%,大孔(>50 nm)体积占比基本不变,参数校正后得到的孔径分布能更加精确地表征页岩的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地球科学进展》1991,6(6):91-91
由国际冰川协会(IGS)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山岳冰川学与人类活动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ntional Symposium on Mountain Glaciology to Human Activities)”于1991年8月26日至30日在兰州召开。来自美国、苏联、日本、加拿大、英国、冰岛、挪威、瑞士等国以及中国的50多位冰川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包括录相片)60多篇,所有论文均在大会上交流。学术讨论会上还播放了加拿大学者提交的两部关于雪崩地区安全措施的录像片;同时举办了冰川图书展销。  相似文献   

19.
貴州和湖南接界地帶的汞矿,是中國第一,世界聞名已久的汞矿帶。1954年作者曾在該區進行过普查找礦的工作,当時苏联專家曾建議应在三個開採區進行二千分之一的詳細普查找矿,其目的使我們在汞礦露头和坑道较多的地方取得一些矿床上的知識和找礦標誌。如在初步普查找礦工作中吸取这些經驗,則能進一步指導我們找汞矿的方向,並使調查所經地  相似文献   

20.
1988年12月我们在四川廿孜某多金属矿床中发现了钒砷锗石。这种矿物首先由Н·М·Мнтряева等(1968)发现于苏联。在我国则属首次发现。与钒砷锗石共生的矿物,除方铅矿、闪锌矿外,还有锌锑黝铜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自然金、银金矿、硫铜银矿、硫汞银铜矿、钡长石、钡冰长石、重晶石、曼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