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以实行村级土地管理责任制为实破口,以"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为抓手,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土地执法监察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工作迈上新台阶。健全领导责任制,提高组织化程度海门市在认真总结深化创建"土地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情报》2008,(11):I0002-I0003
今年以来,江苏省海门市国土资源局将开展“土地执法模范市”创建活动贯穿于国土资源管理全年工作,坚持以保护七地资源为目标,以落实共同责任为抓手,着力构建了政府为主体、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监管格局,全面落实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共同责任机制,努力提升耕地保护工作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真正实现了耕地保护规范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业务基础精细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昆山市以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活动为抓手,不断建立和完善依法管地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坚持从思想防范入手,建立长效的宣传教育机制;从完善市、镇、村三级土地监察网络入手,建立长效的动态巡查机制;从齐抓共管入手,建立长效的部门联动机制;从苗头性问题入手,建立长效的跟踪管理机制;从主动沟通入手,建立长效的政策通报机制;从严格执法入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处江苏中部、黄海之滨的大丰市,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中,以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为抓手,在巩固连续3年获得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市"和"先进单位"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土地执法模范市"创建内涵,全市上下定目标、明责任、出措施、抓落实,使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处鄂西北地区的宜城市,以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契机,多措并举、开源节流,全市节约用地1万多亩,新增耕地面积44960亩,盘活存量土地1500多亩,供地率达93%,注销、关闭38家不合格矿山企业。国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1.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66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9639元,县域经济排名居湖北省第22位。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昆山市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先后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等五个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一直在全国县域中处于“领头羊”的位置。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越快,土地资源的支撑作用就越凸显,土地资源保障和保护的任务就越艰巨,土地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就越迫切。昆山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适应新常态、把握新特.点、落实新要求,以巩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创建成果为抓手,  相似文献   

7.
季宗 《国土资源通讯》2012,(18):43-44,46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以"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为抓手,强化土地执法监察,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依法管地、规范用地的良好氛围,2011年被省国土资源厅表彰为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创建工作先进市。上下齐心协力,形成创建合力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机构的互相配合,  相似文献   

8.
扬州市邗江区市区同城,人均土地、人均耕地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土地资源小区.近年来,针对这一区情实际,全区始终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贡献给要素”用地理念,精细化使用每一寸土地资源,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2014年,全区实现GDP59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4.5%,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107.4亿元和53.6亿元,在“2014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榜单上,名列第29位,以占扬州不到10%的土地面积,约占12%的人口,创造了全市近20%的经济总量,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区、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9.
邗江既是一座“古城”,又是一个“新区”.2011年年底,邗江由老邗江(划出5镇后)与原维扬区合并而成新邗江,是扬州南、西、北三个方向的门户,现辖7个镇、6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约55万,总面积约553平方公里.邗江以占扬州不到10%的土地面积、约12%的人口,创造了全市近20%的经济总量.2013年全区实现GDP5210亿元、人均GDP突破1.5万美元.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100亿元、50亿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3年保持苏中第一.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排行榜”中,邗江名列百强第31位、苏中地区第一位.近年来,邗江区面对区划调整后区域面积变小、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的区情,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和土地管理的精细化,强化土地管理同责共管机制的落实,走出了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区情实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地处"江尾海头"的江苏省江阴市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以"江阴奇迹"闻名全国。近年来,江阴市以深入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市为抓手,不断健全执法机制,大胆探索执法新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苏州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顺利地实施了“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三个发展阶段,成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批准外资企业项目2302个,合同利用外资115.23亿美元,到账外资51.31亿美元。去年全市预计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2亿元,比前年增长15%左右;实现财政收入27亿元,比前年增长35%;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48个,合同利用外资16.12亿美元,同比增长9.3%;实际利用外资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去年的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50亿美元,比前年增长3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00元,比前年增长12.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元,比前年增长5.7%。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长沙县从2012年起,大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5年来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十二五”期间,长沙县的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实现了大提升,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由每平方公里40.61亿元,提高到每平方公里79.83亿元,提高将近一倍;全县300多家重点企业总用地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产生了9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基本实现了“以1%的土地创造90%以上的财富,让99%的土地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目标.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由630亿元增加到1150亿元,财政总收入由75亿元增加到202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由第25位跃升到第8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排名由第31位跃升到第6位,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在湖南省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以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为抓手,以落实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为主攻方向,全面构建“责任共担、关口共守、防线共建、难题共解”的土地管理“四共”新机制,形成了“大家管、大家用”的土地管理新格局,有力保护了资源、保障了发展、维护了权益.2011年以来,如东县连续3年被评为“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县”,连续7年在南通市国土资源局和县委、县政府年终综合考核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4.
邗江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而得名,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2001年撤县设区。近年来,全区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以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区、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为抓手,扎实推进“双保工程”,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陕发展,先后荣获了江苏省国土资源管理先进集体、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土地利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工作整体合力 邗江将创建省级土地执法模范区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细化责任,确保创建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5.
陈佳  杨徽 《国土资源通讯》2005,(14):i003-i003
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在局党组的带领下,团结务实,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压力下图进取,在矛盾中抢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土地,规范市场显效益2001年以前,由于土地交易的多头无序,株洲市每年的土地纯收益一般只有数百万、上千万元。2001年3月,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易敏林上任后,带领有关人员到先进省、市进行调研和学习,并在决策层形成了“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必须坚持垄断、规范、公开、升值”的共识。构筑了全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基本框架。2001年,株洲市全面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10宗、面积21.3公顷的闲置土地被依法收回,达1000余万元的土地收益进了政府的“笼子”。2003年,全市又重点清理各类园区,原有的10个规划面积45.77平方公里的开发园区,经清理只保留了5个,特重新审批2个,核减面积14.23平方公里,并收回了下放给两个开发区的供地权、定价权,实现对全市开发园区建设用地的统一管理。同时,全市依法处置闲置土地16宗、面积11.53公顷,收回历年欠缴的土地收益4000余万元。株洲市于2002年1月8日第一个在湖南省建立起规范的土地市场。2003年10月,建立了株洲市土地矿产市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行跟踪问责和行政效能监察制度。2001年,株洲市土地有偿使用总收益选5.49亿元,上缴财政土地净收益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其中市本级1.03亿元。是上年的3倍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2年-2004年全市土地有偿使用总收益分别为12亿元、15.8亿元、20亿元,上缴财政土地净收益分别为2亿元、2.78亿元、3.4亿元,其中市本级分别为1.43亿元、2.25亿元、2.58亿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面对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土地调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江苏省大丰市国土资源局把大力推进执法监察工作创新作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战略举措和强化依法行政的重要抓手,很好地解决了土地“执法难、难执法”的问题,使全市国土资源得到最严格的保护,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活动,使土地管理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既调动了政府做为土地管理“裁判员”的积极性,也约束了政府做为土地使用“运动员”的行为。抚宁县提出的“争创不停步,工作再迈进”的口号,反映出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活动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迁安市坚持走政府集中统一供地,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的路子,以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为突破口,运用市场机制代替行政审批,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有形市场,实施“阳光作业”,避免“暗箱”操作,实现了土地资产价值最大化和优化配置,确保了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截止到2004年4月,迁安市土地储备中心储备的土地已达3136.57亩,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1275.8亩,出让总额为4.89亿元,实现土地纯收益2.88亿元。国有土地收益为全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已成为政府新增可用财力的重要来源,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本运营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余姚市是经济强市,又是资源小市,人均耕地占有量仅0.8亩,土地供给与建设需求矛盾十分突出。但在国家拉紧土地供应“闸门”期间,余姚市的各类建设必需用地都得到了有效保证,经济建设仍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2004年全市引进外资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继续在全国百强县(市)前20位之列。在贯彻落实国务院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余姚市在用地指标紧缺的状况下,实现了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无锡是江苏省经济大市,又是资源小市,土地资源开发呈现产出效益高、强度高、后备资源少的特点。面对这一新的市情,在全省实施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行动中,无锡市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以“减量化”促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再减少一半,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228.98万亩,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再提升28%,地均产出每平方公里增至7.3亿元,力争到2020年之前实现建设用地总规模零增长,在更高起点上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打造节约集约“双提升”行动的无锡样板,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