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9,(3):24-25
2009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在60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的海洋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片蓝色的国土上,各行各业的人们用共同的努力书写了一段段辉煌傲世的传奇。作为海洋事业的宣传者,我们有必要将这些历史的经典时刻铭刻进更多人的回忆中。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9,(8):4-4
2009年7月18目,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海洋中国60年”,重点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海洋规划体系、海洋法制建设、海域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科研调查等方面的发展和成果。在主场活动现场,还揭晓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事件”和“十大海洋人物”。同时,首届中国海洋博览会暨“海洋事业60年成就展”在珠海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个综合展示海洋产业发展的博览会。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群具有远见卓识的海洋科学家订立了共同的目标,经过积极争取和周密筹备,1979年7月29日,中国海洋学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大连召开,中国海洋学会肩负着“弘扬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知识、推进海洋事业”的使命诞生了。在建国60周年的今天,中国海洋学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是一部崭新而又厚重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4.
徐渡辑 《海洋科学》2010,34(1):97-100
2009年,为增强全民海洋意识,为挖掘出新中国海洋事业60年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转折性意义的事件以及具有重大性、突出性事迹的人物,以生动、系统地展现建国60年来海洋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家海洋局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展了"海洋成就奖"评选活动.外交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总参、海军、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盐业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等中央涉海部门和单位以及沿海省市分别推荐,经过广泛征集和中国广播网、新浪网的宣传推介,结合网民投票结果由专家评选产生.  相似文献   

5.
金希 《海洋世界》2013,(9):60-61
最近,海洋出版社杨绥华总编采访了已经退休的海军马志勇部长。马志勇部长曾在海军装备部任职,他向我们讲述了很多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历史故事。笔者节选出其中的一段中国南极之行的小故事,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9,(10):32-39
自2006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组织编写了关于中国海洋发展的系列年度研究报告。《报告》立足全面论述每年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海洋战略与政策、法律与权益、经济与科技、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客观评价海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系统梳理国内外海洋事务的发展现状,向有关部门提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社会公众普及海洋知识、提高海洋意识提供了阅读和参考读本。以下是《报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时磊 《海洋信息》2007,(4):24-27
中国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民主的海洋政策。目前,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公众还没有广泛地参与到海洋政策的制定中。21世纪,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需要公民充分参与到海洋政策的制定中。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7,(12):74-74
尊敬的海洋工作者们:《海洋世界》杂志是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学会面向社会公众宣传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海洋意识、传播海洋科学知识的重要窗口,它的诞生和成长见证了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在几代海洋人的关心和扶持下,《海洋世界》杂志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此我们由衷地向所有无私地支持和帮助杂志发展的海洋工作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7,(11):80-80
尊敬的海洋工作者们:《海洋世界》杂志是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学会面向社会公众宣传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海洋意识、传播海洋科学知识的重要窗口,它的诞生和成长见证了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在几代海洋人的关心和扶持下,《海洋世界》杂志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此我们由衷地向所有无私地支持和帮助杂志发展的海洋工作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前,同济大学成立了海洋地质系。“百年树人”,学科建设是“树人”的事业,三十年是很短的一段。同济的海洋地质在国内外同行中起步最晚,一直以“后起”、“新建”自居,如今“三十而立”,向“不惑”之年迈进,已经进入了“成人”行列。随着发展,中国需要海洋地质。多年来好几个地方、好几个学校作过努力,而三十年的结果,上海建成的这个新学科,挑起了“国家队”的重担,进入了西太平洋的国际竞技场。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要问:今后的三十年,还会那样发展吗?这就要回头看,看过去是怎么发展过来的,看这种发展有没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举办的全国优秀测绘期评选活动中,由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主办的《海洋测绘》期刊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测绘地理信息期刊提名奖"。近年来,《海洋测绘》作为展示我国海洋测绘事业科技发展成果的平台和窗口,一直致力于海洋测绘技术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跟踪报道,学术水平、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为我国海洋测绘事业  相似文献   

12.
李群 《海洋世界》2009,(5):62-65
重担谁来挑?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个人:王光宇 1959年,新中国第一个从事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机构——海洋物探教研室在北京地质学院成立了。教研室主任由中国海洋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刘光鼎院士担任,千挑万选,刚刚从物探系毕业的王光宇被选中成为教研室的一员。新中国的海洋地质事业开始蹒跚学步。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科技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这片近陆地国土三分之一的蓝色国土将成为重要的资源基地。海洋环境、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海洋事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高度依赖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对于民族的繁荣昌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98年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政策》白皮书中指出,我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正>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落实《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以全面客观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水平,引导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中国海洋发展指数(ODI)是对一定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18日,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海洋中国60  相似文献   

16.
时讯     
《海洋世界》2005,(6):1-2
中国“航海日”诞生2005年5月24日,庆祝中国设立“航海日”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会上指出,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他称,中国是航海大国、海洋大国、造船大国,航海及海洋事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28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值为5268亿元。目前,中国有九成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通过海洋运输实现。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是海洋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海洋卫星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随着我国海洋卫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1,(3):55-55
2011年3月2日,中国最先进的海监船"中国海监50"正式下水,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亲临武汉见证。他表示,新船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中国海监能力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刘赐贵表示,海洋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有很多成就、创新和亮点。"十二五"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黄金时期,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必须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  相似文献   

19.
纪灵  王荣纯 《海洋信息》1998,(10):11-12
1998年5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的开发和保护,把发展海洋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改革和加强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使之与新的形势和要求相适应,已成为当前必须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著名海洋学家曾呈奎教授和《海洋科学》总编辑周海欧及李本川副教授主编的中英文对照本《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及开发》,日前在青岛出版社出版。 自30年代至今,中国海洋研究已自成体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海洋研究者为人类的海洋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近10年来,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