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于位移时间曲线不一定通过第一个数据点,原始Verhulst反函数模型将第一个数据点作为已知条件来求取模型参数的理论依据不充分,可能导致预报误差较大。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误差最小原则,将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应用到Verhulst反函数模型的参数求取中。两个实例预报结果表明:经非线性拟合确定模型参数后,Verhulst反函数模型在滑坡时间预报上能取得较准确的预报结果,且预报的时间多稍早于滑坡实际发生时间,这说明经非线性拟合确定模型参数后,用Verhulst反函数模型进行滑坡时间预报是可行的,其预报结果可能能起到提前预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2)
以广州市南沙港区真空预压下深厚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泊松曲线模型和双曲线模型计算不同预测时间的软土地基沉降量,结果表明,双曲线模型不同阶段的预测精度不同,前期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大,中后期误差较小,而泊松曲线模型在各个阶段相对于双曲线模型都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由此可见,泊松曲线模型更适合应用于地基沉降全过程的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3.
泊松模型预测路基沉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路基沉降变形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本文根据路基沉降特征,结合泊松曲线特点,建立了路基沉降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泊松曲线预测模型。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证实泊松曲线很好地反映了路基沉降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的“S”形关系。最后指出,采用泊松模型进行路基沉降预测,建模所需实测数据不能太少,实测点数据越多,预测曲线越逼近实测曲线,预测精度也越高,从而得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改进的灰色Verhulst GM(1,1)建筑物沉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建筑物的沉降因素是复杂多样,沉降机理与过程是非线性的,从理论上给出符合实际的建筑物沉降公式很困难,许多安全等级很高的重要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均需进行沉降观测,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而及时修改设计。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列特征,综合分析了影响建筑物沉降的因素,应用灰色理论关于连续非线性数据列的建模方法,经过二次拟合,建立了能描述高层建筑沉降过程的非等间距灰色Verhulst GM(1,1)模型。该模型经重庆地区某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实例验证,能较准确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过程和最终沉降量。表明利用少数高层建筑沉降的观测数据建立非等间距的灰色Verhulst GM(1,1)模型能较准确模拟建筑物沉降过程和预测最终沉降量,其建模方法较简单、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Verhulst生物生长模型是一种统计型的滑坡预测预报模型,针对原始Verhulst模型中把第一个数据点作为已知条件的理论依据不存在,可能导致预报精度较低问题,将前人改进Verhulst模型的方法应用到滑坡预测预报中,推导出用改进模型和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表明,原始Verhulst模型中以速度最大值作为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判据缺乏合理性,以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作为预报判据应更合理,并推导出用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的计算公式。基于推导的公式,编写Matlab程序进行计算,将原始和改进的Verhulst模型以及3种判据应用于一些滑坡实例的预报中。结果表明,(1)与原始Verhulst模型相比,改进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其预报滑坡发生的时间更早,且更准确;(2)与速度最大值判据相比,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判据的预报效果较好,其预报时间较早,且较准确;(3)可把原始模型中单一的时间预报值拓展为一段预报的时间范围,该预报时间范围的上限是加速度最大值时刻,下限是加加速度最大值时刻;(4)用改进模型和该时间段范围判据进行预报能起到提前预报的作用,且预报结果较准确。此外,经讨论认为临近破坏时,裂缝的增多以及动摩擦系数小于静摩擦系数导致抗滑力降低,剩余下滑力增大,是使滑体产生加速度逐渐增大运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地面沉降泊松旋回长期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上海地面沉降长期预测研究的实际经验基础上,对泊松旋回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建立了地面沉降泊松旋回预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应用于预测的技术处理方法,适宜于进行地面沉降长期预测。预测的上海部分标点1995 ̄2050年地面沉降量10 ̄37cm,并对这一预测成果进行了一定评估,认为,在现有研究水平上是可信的。把衰减系数引入泊松旋回模型中是本方法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地面沉降长期预测研究的实际经验基础上,对泊松旋回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建立了地面沉降泊松旋回预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应用于预测时的技术处理方法。对预测的上海部分标点1995—2050年地面沉降量10~37cm进行了一定评估,认为在现有研究水平上是可信的。引入衰减系数于泊松旋回模型之中是本方法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的沉降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4,他引:66  
宰金珉  梅国雄 《岩土力学》2000,21(4):322-325
根据全过程的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特点,建立了泊松曲线预测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某些具体的工程,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最后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春会  郭海燕  于广明 《岩土力学》2006,27(Z1):171-174
针对传统土压力理论不能考虑挡墙位移对土压力计算影响的事实,建立了一个能考虑挡墙位移非线性影响的土压力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模型中参数的影响和计算方法。离心模型试验表明,应用提出的模型的计算成果与试验实测值符合,该模型能较准确地考虑挡墙位移对土压力的非线性影响,从而为基坑开挖中的土压力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苏栋  赵鹏  高翔  李锦辉 《岩土力学》2015,36(10):2799-2803
提出了一种能考虑泊松效应影响的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t-z模型)。该模型既能反映不同材料的桩基在同一土体中抗压承载力的不同,也能反映同一材料桩基在同一土体中桩身抗压摩阻力与抗拔摩阻力的不同,同时还具备模拟循环荷载下t-z曲线滞回特性的能力。根据位移协调算法编制了可用于竖向压、拔荷载作用下单桩响应分析的Matlab程序,利用程序对模型试验进行了模拟,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适用性。最后分析了桩体弹性模量对压、拔极限摩阻力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比值随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减小,对于混凝土桩,该值介于0.6~0.8之间,与规范建议的抗拔系数接近。  相似文献   

11.
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预测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是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铁路客运专线路基现场观测数据,找出相应的路基沉降规律有利于指导设计与施工。在分析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将三点法的基本思想引入到双曲线模型,建立了基于双曲线模型的三点法。其具体做法是:在实测沉降曲线上选取3个适当的点作为预测样本,代入双曲线模型进行预测。为了检验新方法,运用常用的双曲线方法、三点法、Asaoka法、星野法、泊松曲线法进行对比分析,并且提出了新方法的取点控制条件。研究表明:基于双曲线模型的三点法的预测误差小、相关系数高、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的沉降预测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真空堆载预压加固处理的软土地基,用灰色理论模型预测地基的分层沉降,结果表明:对于土层分布均匀的地基,verhulst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分层沉降,误差在10%以内。对于土层分布不均匀的地基,verhulst模型预测误差较大,进行残差修正,修正的verhulst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分层沉降。用不同点数预测地基的分层沉降,同实测沉降数据对比发现、对于土层均匀或不均匀的软土地基,在已知真空影响范围外土层的沉降时,灰色模型就能较准确地预测分层沉降。  相似文献   

13.
崔广强  林从谋  耿鹏 《岩土力学》2009,30(9):2770-2774
沉降观测是爆炸挤淤筑堤质量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其监测方法较多还是按传统的观测法,需要较长的观测时间,耗时耗力。通过分析灰色Verhulst模型的特点,根据实际观测资料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了堤身各时刻的沉降量,与实际观测具有较好的符合性,并预测了堤身的最终沉降量和所需时间。结合实例预测表明,这一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方薇  陈向阳 《工程地质学报》2014,22(6):1066-1070
针对S形沉降时程特征,提出了饱和曲线预测模型。首先,证明了该模型与S形沉降曲线的特点是相吻合的,包括有界性、单调递增性、存在反弯点,同时考察了模型中各参数改变对结果的影响; 其次,阐述了待定参数的获取方法和沉降预测步骤; 最后,通过多个工程实例对沉降预测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算例表明,饱和曲线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用于加载全过程的沉降预测,具有适应性较广、精度较高、稳定性好的特点。与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星野法、生长曲线法相比而言,本文提出的沉降预测模型可靠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础沉降预测的Verhulst模型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宋彦辉  聂德新 《岩土力学》2003,24(1):123-126
目前,基础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一般通过渗透固结理论来计算,由于假设条件较多且影响渗透固结的因素复杂,计算结果常与实际观测值不一致。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沉降的发生过程及Verhulst模型的特点,提出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观测资料,运用Verhulst模型预测今后不同时刻基础的沉降量,预测实例表明,这一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6.
小波分析和RBF神经网络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长冬  唐辉明  胡斌  李东明  倪俊 《岩土力学》2008,29(7):1917-1922
地基沉降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环境灾害。地基沉降的监测数据经常受降雨及工程施工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故而在沉降曲线中存在许多数据突变点。为此,提出基于小波分析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新的地基沉降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分析对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去噪处理,进而得到反映实际变化的地基沉降曲线,然后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方法对其进行预测,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多种小波去噪与预测结果的对比研究,表明3次B样条小波的去噪及预测效果最好,与实测值能较好地吻合,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易达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5,26(4):617-620
介绍了复杂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涌现,同时介绍了一种用于研究复杂系统涌现行为的CGP(constrained generating procedure)模型方法。首次将涌现概念应用于岩土工程,提出基于CGP模型拟合岩土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新方法。通过算例,说明所提方法可对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成功拟合。  相似文献   

18.
土体侧限压缩模量简易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国雄  宰金珉  赵维炳 《岩土力学》2003,24(6):1057-1059
地基土的模型已不下数百个,但真正能反映土体真面目的几乎没有,其原因是土体本身太复杂。要想全面地考虑土体本构关系,其模型参数将会多得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因此,从实用角度出发,应建立简单的(包括形式和参数的可得到性)、能够反映研究问题主要矛盾的模型。结合建筑工程关心的沉降问题,根据e-p曲线和e-lgp曲线的关系,建立了与土体竖向应力有关的土体侧限压缩模量的计算方法,并假定泊松比根据不同的土类,确定为不同的常量,从而,可以较为简单地计算土体的沉降及其应力,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软土路基沉降变权重组合S型曲线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明华  刘煜  曹文贵 《岩土力学》2005,26(9):1443-1447
通过对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规律及其沉降曲线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在S型单项预测模型基础上,基于5种S型增长曲线模型,引进组合预测的思想,重点探讨了软土路基沉降发展的预测方法与理论,并建立了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变权重组合S型增长模型,通过数学规划方法求解,从而可根据有限的实测沉降观测数据预测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过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模型与方法得到的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此外,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比其它单项模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软土路基沉降发展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路软基沉降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亚东  张土乔  俞亭超  吴小刚 《岩土力学》2005,26(12):1987-1990
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公路软基沉降进行预测的一种新方法,工程实例预测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训练均方误差下,SVM模型预测能力要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同时该模型能够综合利用分级加载过程中的沉降观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比仅依靠预压期内部分实测沉降数据的双曲线法更能反映地基土的变形趋势。因此,将建立的SVM模型应用于公路软基沉降预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沉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